——兼駁盧良秋《溫州瑞安曹村進士數(shù)考證》"/>
潘猛補
(溫州市圖書館 古籍部,浙江溫州 325009)
浙江溫州瑞安許峰曹氏家族科舉興盛得益于殷實的經(jīng)濟基礎以及良好的家族教育環(huán)境。從南宋紹興二十七年(1157)曹逢時首登進士第后,曹村文風漸盛,依靠科舉體系,家族產(chǎn)生四代聯(lián)科,出了50位進士、5 位侍郎、160 多位其他官員,是溫州士大夫家族的典型。然盧良秋《溫州瑞安曹村進士數(shù)考證》[1](以下省稱《盧文》)認為曹村共出進士82 位,為中華進士第一村,本文認為是不準確的。故據(jù)清孫衣言所筆錄的《東甌備志長編》中《曹氏門閥》一章及有關史料,特對曹逢時的生平作一考索,訂正《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之誤;并對曹氏家族的宋代科第仕宦史實作一考辨,糾正那些過于另類的解讀。
曹逢時(約1112—1170),字夢良,號橘林。其生年據(jù)王十朋《和答張轍寄曹夢良》詩有云“憶昔始傾蓋,相看俱妙齡”[2]137,則曹逢時與王十朋年齡相仿,王生于政和二年(1112)十月十八日,曹亦當生于此前后。而《曹氏族譜》卻云曹逢時建炎二年(1128)生。據(jù)《永樂樂清縣志·曹逢時傳》:“少從鄭公國材學,得《大易》之旨,尤攻文辭?!盵3]159鄭邦彥為政和八年進士,“解褐授滄州教官,臺州教官,皆為憂服不赴”“紹興三年(1133)才為席益幕,紹興辛酉(1141)卒”[3]175。據(jù)王十朋《亨二十二府君行狀》:“宣和間,邑大夫興鄉(xiāng)校,以鄉(xiāng)先生鄭君邦彥主之。鄭學術(shù)淵粹,為時名儒,從之游者以百數(shù)?!盵2]1228知曹逢時從鄭邦彥學當在紹興三年前,若其生于建炎二年,曹只十歲,學《易》似乎太早。據(jù)孫衣言《東甌備志長編》記載,曹逢時在“紹興癸亥(1143),中太學優(yōu)選”“習賦入明善齋”[4]305,比王十朋早了三年,“首中優(yōu)選,累試內(nèi)舍”[3]159,第紹興二十七年(1157)王十朋榜。據(jù)王十朋《送曹夢良赴桐廬戶掾(即嚴州司戶)》有“需次家鄉(xiāng)五載遲”[2]241,其曾待次五年,隆興元年(1163),始仕嚴州司戶參軍。而“《全宋詩》卷2339 《曹逢時小傳》所謂‘知臨江縣’乃誤讀史料之失”[5]。據(jù)《永樂樂清縣志》其傳之“知臨江華公初成,見其豐神超邁,謂決非塵埃中物,遂延致師席,締為金石交”[3]159,知臨江者乃華初成,非曹氏甚明,曹只為華家教師而已?!度卧姟凡芊陼r小傳沿點校本而誤。據(jù)王十朋《曹夢良祭文》,乾道六年(1170)曹逢時除福州教授命下,“需次閩泮,行將美赴”“孰知訃音,中途遽聞”[2]1006,未赴而卒。
對于曹逢時的籍貫,《雍正浙江通志》在《人物》作樂清人,《選舉》作瑞安人,《弘治溫州府志》亦作瑞安人。歷代《瑞安縣志》均作瑞安人,而從《永樂樂清縣志》開始到《道光樂清縣志》都認為是樂清人。曹逢時早年在鄭邦彥主教的樂清柳市鳳山書塾讀書,據(jù)王十朋回憶,紹興六年(1136)兩人同讀于樂邑鄉(xiāng)校金溪。紹興十年(1140)樂清知縣王傅賞識其文辭。據(jù)《嘉靖瑞安縣志》記載,曹逢時“初娶樂清黃氏,因寓居柳市”[6]244,明姜準《岐?,嵳劇芬嘣疲骸俺豕訕芬?,與王公為至交,既又同年。《永嘉譜》謂‘同稱為一時諸老’是也。”[7]75可見其早年生活在樂清無疑。又“據(jù)舊譜云:我嘉興鄉(xiāng)三港壺山曹氏由福建寧德霍童山來,其分派江南、松江府華亭、浙江嘉興府嘉善、永嘉在城、平陽梅溪、樂清白石、邑許峰曹村皆我孚澤王后裔,余無與焉。”[4]318曹逢時之兄當為白石之始遷祖。然而曹逢時祖上世居瑞安許峰曹村,其祖、父及本人墓葬在許峰,其子孫繁衍在曹村,乾道四年(l168)王十朋《訪曹夢良》有:“我自簫峰下,遙來訪許峰”[2]485,可證曹逢時當時亦回許峰生活。曹逢時應該是本貫瑞安,寄籍樂清。明樂清侯一元《與李茂才書》明確指出:“曹逢時齊名梅溪,受知樂令,本傳甚明。元《志》非誤,《府志》誤也。若《宋譜》之筆果出叔遠,則不亦其自瑞而樂?!盵8]對此,清樂清金淮琛《續(xù)新志后議》卻認為既然“作瑞安人,何必又收入”[9],反對將其收錄。故《光緒樂清縣志》將其名刪除,否認其是樂清人。其實歷史上各地在收錄本地人物時,往往原籍和寄籍兩地都會雙重著錄,這是很普遍的現(xiàn)象,也是不可否認的史實,所以樂清地方志定曹逢時為樂清人予以收錄也是無可厚非的,只要據(jù)實說明即可。
宋李心傳《建炎系年要錄》卷51錄有《曹橘林集·代嚴州賀回鑾表》,可見當時已有《曹橘林集》刊本。《文淵閣書目》卷9著錄為:“曹教授《橘林文集》一部,四冊?!薄肚娭裉脮俊啡?,同。《內(nèi)閣藏書目錄》三著錄為:“《橘林居士文集》四冊,全。紹興間永嘉曹夢良著,未詳其姓。登王十朋榜。其集,男叔遠所編,凡十二卷。知其集十二卷本由其子曹叔遠編刻出版?!肚ы曁脮俊肺粗?,當散佚于明末清初?!盵10]曹夢良工辭章,名盛一時,然《曹橘林集》亡佚,幸《永樂大典》殘本存其若干而得窺一豹。
關于曹逢時詩文,方健《久佚海外〈永樂大典〉中的宋代文獻考釋》云:“新出《大典》卷10112引《曹橘林集》錄存《跋黃解元辭軸》一篇。今檢中華本《大典》收其詩《漫成》 《樂琴書齋》 《和李支使蠟梅(二首)》及文《賀吳太博蘊古啟》 《祭了常居士文》 《祭包濟仲文》各三首。分見《大典》卷899、卷2536、卷2811 及卷14056。”[5]據(jù)王十朋《曹夢良自許峰來訪留山間數(shù)日賦詩數(shù)十章復出四絕見贈次韻》,知二位相聚數(shù)日即唱酬詩數(shù)十首,然曹詩今存者僅四首,實已百不存一。而其文《賀吳太博蘊古啟》,據(jù)《弘治溫州府志》載:“吳蘊古,字醇之,平陽人,由國子監(jiān)試第一,登紹興第,仕至太常博士,傾家貲建沙塘斗門。”[11]328吳為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乃與曹夢良同年。考《祭了常居士文》,常文中提到為曹夢良姻婭,知其為連襟?!都腊鼭傥摹分械陌鼭佼敒椴軌袅计撄S氏的親戚,包汝嘉于宋政和間自溫州雁池遷居柳市,濟仲當為其第二代,因“母黨”和“姻家”關系,曹夢良才為之寫祭文。
另外,李心傳《建炎系年要錄》在紹興二年元月“丙午,上至臨安”[12]后附錄曹逢時所撰的《代嚴州賀回鑾表》。其實這篇文章不應該在這時出現(xiàn),因為從時間上看,紹興二年曹夢良年僅二十出頭,其連縣學還未入讀,不會有為時任嚴州知州李擢作“槍手”的可能,應該是隆興二年其任嚴州司戶時的作品。據(jù)《永樂樂清縣志·曹逢時傳》云:“憲使王傅令樂清,識公,骫為箋表,太守吳概見其文,尤加獎嘆。簡牘屢數(shù)百,援筆無停留。凡委以繁劇,迎刃輒解。所措劃皆出人表意。守倅下暨同僚,皆莫不愿交關?!盵3]159可見曹逢時在嚴州任內(nèi)深得重用,其代吳概知州作賀表合情合理。其次從內(nèi)容上看,李兒月捷、勞師激勇,淮西中興,不像是高宗紹興初南逃回都,更像是孝宗隆興初北伐回鑾。是時,李顯忠一月三捷,有人乞都建康或請帝臨幸建康,皇帝應有出巡。文章所描寫的應該是孝宗回鑾,可是李心傳引為高宗紹興二年之事,當為誤入。正由于李心傳的陰差陽錯,保留下《曹橘林集》結(jié)光片羽的佚文,使后人從中可睹王十朋所稱贊的曹逢時那種“散為篇章,戲成駢儷,一言之出,高睨前輩”[2]1006的文采。
曹氏是文官士大夫家族的典型代表,他們在宋朝取得的社會地位,與科舉的成功與否息息相關。家族除第一位進士曹逢時外者,根據(jù)《曹氏門閥》和《弘治溫州府志》的記載考述進士名錄如下:
1.文科進士27人
曹易,淳熙辛丑(八年,1181)榜,習賦入循理齋,淳熙戊戌省魁。終臺州倅。
曹杭,淳熙甲辰(十一年,1184)榜,習賦入篤信齋,淳熙辛丑。終黃州教授。
曹叔遠,紹熙庚戌(元年,1190)榜,原名叔遐,字器遠,逢時子。習《春秋》,省魁。淳熙庚子后,改叔遠名。太學登科。官至禮部侍郎兼侍講,徽猷閣待制,《宋史》有傳。
曹豳,嘉泰壬戌(二年,1202)榜,字西士,號東甽,叔遠子。習《周禮》,嘉泰辛酉浙漕貢。官至禮部侍郎,《宋史》有傳。
曹觱,嘉定戊辰(元年,1208)榜,字修士,豳子。習《周禮》入節(jié)性齋,嘉‘泰壬戌內(nèi)舍。官至刑部侍郎兼國子祭酒、修史、侍講。
曹泳,嘉定辛未(四年,1211)榜,習《書》嘉定戊辰入太學守約齋。慶元司法。
曹靖,嘉定丁丑(十年,1217)榜,知南雄州,終新州守。
曹黼,嘉定庚辰(十三年,1220)榜,習《書》入太學節(jié)性齋,嘉定戊辰解本經(jīng)魁,終福州帥參。
曹子辰,習《詩》入太學節(jié)性齋,嘉定戊辰舍選,待年,不及廷對。終司理。
曹子展,嘉定舍選,待年,不及廷對。舍選即兩優(yōu)釋褐,宋代實行太學“三舍法”:太學生自上舍釋褐后,能夠具有進士身份及授官資格。成績次一等的可免省試直接參加殿試,再次一等免解試參加省試,謂之待年。子辰弟,無登科年,《弘治溫州府志》作“特奏名科”[11]370?!侗R文》誤作國子薦。
曹邵,嘉定舍選,待年,不及廷對。無登科年,《弘治溫州府志》 《盧文》無著錄。疑即邰之誤。不計入進士數(shù)。
曹邰,紹定壬辰(五年,1232)榜,觱子,從逢時至邰,四世甲科蟬聯(lián)。官誥院兼莊文府教授。《弘治溫州府志》在《曹叔遠傳》末云:“孫邰,登紹定第,終知惠州?!盵11]292而《科舉》名錄中卻無著錄。
曹良平,端平乙未(二年,1235)榜,沿海制置三司?!逗胫螠刂莞尽肥лd。
曹愉老,嘉熙戊戌(二年,1238)榜,豳子,習《書》入太學節(jié)性齋,紹定己丑黃甲第七名。所謂黃甲“省中取第一甲人,用黃紙封之,謂之黃甲。”[7]11承直郎。沿海制置司干辦公事。大理寺丞。
曹良度,淳祐辛丑(元年,1241)榜,習《書》,嘉熙庚子胄貢,次年登科。終審計司干。
曹元發(fā),淳祐甲辰(四年,1244)榜,習《書》,淳祐癸卯浙漕試。伯蔭授承信郎,知廣德軍,升太府少卿,戶部侍郎,終直徽猷閣。
曹良朋,淳祐丁未(七年,1247)榜,習《書》淳祐甲辰入太學節(jié)性齋。字志道,號西溆,買宅于城之西洋[7]137。任東川制置,直秘閣江西路提刑兼權(quán)贛州、知建德府、改知徽州,直寶謨閣知婺州,禮部侍郎,監(jiān)察御史。秘閣修撰。
曹茂沖,淳祐庚戌(十年,1250)榜,習《書》入太學誠意齋,紹定辛丑內(nèi)舍。定海令。
曹良孫,淳祐庚寅。淳祐無庚寅,當庚戌之誤,即《盧文》所載曹沂孫?!逗胫螠刂莞尽肥лd。
曹翁馀,寶祐癸丑(元年,1253)榜,習《書》入太學立禮齋,終昭信司理。
曹應甫,《嘉靖瑞安縣志》誤作“曹英甫”[6]201。《盧文》引有“刑部主事”官職,主事非宋官職。
曹翁善,寶祐丙辰(四年,1256)榜,習《書》入太學存心齋,試登科名,終監(jiān)倉門。
曹元凱,咸淳乙丑(元年,1265)榜,習《書》景定壬戌入太學立禮齋。終司理。
曹煜,咸淳戊辰(四年,1268)榜,習《書》,魁。景定甲子浙漕試,后由太學登科。習《書》入太學立禮齋。黃甲第十名。終常州推官。
曹良規(guī),習《書》,景定甲子浙漕試,后改元直名,咸淳丁卯胄請。登仕郎,泉州司戶?!逗胫螠刂莞尽窡o著錄?!侗R文》作薦舉?!侗R文》此年有曹經(jīng),據(jù)《萬姓統(tǒng)譜》:“曹經(jīng),字清甫,休寧人。咸淳戊戌殿試丙科,授迪功郎,昌化縣主簿?!盵13]咸淳無戊戌,當戊辰之誤,丙科應為三甲。其非瑞安曹村人,《盧文》誤錄。
曹告春,咸淳辛未(七年,1271)榜,字問農(nóng),號近山。從曹村遷移,住平陽梅溪曹堡地方?!侗R文》無著錄。
曹穰孫,咸淳甲戌(十年,1274)榜,習《書》入太學明善齋。太學每歲有公試,補內(nèi)舍生,咸淳戊辰公試第四名,信州貴溪縣主簿?!安莛O,字穎裒,公試為《書》經(jīng)魁。甲戌王龍澤榜登第,時年二十?!盵7]11元直子,父子連科。
2.特奏名進士20人
所謂特奏名進士,據(jù)《宋史·選舉志·一》稱:“凡士貢于鄉(xiāng)而屢絀于禮部,或廷試所不錄者,積前后舉數(shù),參其年而差等之,遇親策士則別籍其名以奏,徑許附試,故曰特奏名?!盵14]是給予屢考不進的老人以進士名分而已。《盧文》錄有曹氏特奏名進士30 人,《弘治溫州府志》錄為20名,現(xiàn)據(jù)《曹氏門閥》考證,僅20人:
曹汝聞,習《書》,紹興甲子,鄉(xiāng)舉請解進士,衙山簿。曹宣,習《春秋》入守約齋,淳熙乙未特科,武義丞。曹庚,習《春秋》入率履齋,淳熙乙未特科,西安丞。曹湜,胄貢,習《春秋》,紹定戊子。習《書》入節(jié)性齋,紹定己丑特科,揚州簿。曹重光。曹沂,胄貢,習《書》,開禧丁卯,第二等將仕郎出官,長興丞。曹大同,習《周禮》入貫道齋,嘉定戊辰兩請,特科,南康軍司戶。曹粟。曹廓,武義丞。曹友龍,習《書》入節(jié)性齋,紹定己丑兩請,特科,監(jiān)丹徒鎮(zhèn)。曹春龍,習《書》入節(jié)性齋,紹定壬辰公試前名特舉,第二等將仕郎出官。曹良顯,第二等將仕郎出官,隆興監(jiān)酒。曹良濟,習《書》,嘉熙丁酉胄貢,進義校尉,武義縣尉。曹良素,習《書》入節(jié)性齋,紹定壬辰解試第一等一名,將仕郎出官,上元尉。曹良憲,習《書》入節(jié)性齋,紹定己丑兩請,特科,余杭丞。曹元弼,武平尉。曹良臣,習《書》,紹定辛卯胄貢。曹均,習《書》入循理齋,紹定壬辰請,特科,仙居丞。曹國尚,習《書》,嘉熙庚子特科,福安縣主學。曹鄞,福安尉。
《盧文》除上述20 人外,還有曹基文。其實基文是元至正中襲父彌昌蔭,任婺州路浦江縣縣丞,其為元人,特科為宋代特有,《盧文》誤錄?!侗R文》還列曹絳、曹直。據(jù)姜準《岐?,嵳劇肪硭模骸笆姨幨坎芙{,曾著《四戒》。”[7]59人稱處士,可見從未仕宦?!逗胫螠刂莞尽返挠涊d是:“曹絳,字思原,瑞安人,叔遠從兄,筑鄉(xiāng)校于鳳岡,年幾九秩而終。子沂,字文起,晚以特奏名科入官,終長興丞?!盵11]327顯然,《盧文》所據(jù)《萬歷溫州府志》是誤將子曹沂之功名官職套在其父曹絳頭上。至于曹直,《盧文》所據(jù)為近年出版的《瑞安市志》中的曹村籍特奏名錄,無歷史依據(jù),曹直實為曹元直之誤,名已見前揭進士曹良規(guī)條。故當刪除此三人。
特科名錄《盧文》又引《曹氏族譜》云:曹良駟“紹定戊子領國舉特科出身,調(diào)□子縣主簿。族之同舉者上房茂華、槿、良器、愿,汲下茂俊,溪邊良知,凡7人”??肌安芰捡?,紹定己丑國子入武學中吉齋”[4]310。宋科舉每年秋天各州考試,第二年春天禮部考試,省試當年殿試。紹定戊子為解試年,次年己丑才為省試殿試年,明顯他們都不是進士,連特奏進士也不是,他們都只是落榜的胄貢而已。
3.武科進士3人
曹豹變,嘉定辛丑(四年,1211),拍試入中吉齋。嘉定辛未舍選,待年,不及廷對。
曹伯虎,嘉定庚午武學發(fā)解。嘉定丁丑及第朱嗣宗榜,知韶州、柳州、昭州。
曹可道,景定壬戌拍試入武學輔文齋,咸淳乙丑及第王國榜,中右科第五名。武臣奏補人銓試弓馬者謂之拍試并挑試律。
綜上所述,宋代曹氏家族文科進士27人(明代1人不計在內(nèi)),特奏名進士20 人,武科進士3 人,共計50人。
曹氏家族在宦仕上的成功主要源于重視教育,不斷培養(yǎng)出能考取功名的子弟,同時還與宋代選官制度有重要關系。在宋代官員選拔在推行科舉制度的同時,為了“保護”官僚子弟,允許官僚身份可以被部分世襲。還推行“蔭補”制,這個群體十分龐大,比科舉入仕的人數(shù)還要多,但給予他們的官位通常較低,遷升時間較長而已。由于曹氏曾產(chǎn)生五位侍郎,所以他們的子孫蔭補官員多達七八十人。
如:曹怡老,習《書》,宋嘉熙丁酉浙漕,淳祐丙午江東漕,父豳蔭授將仕郎,銓中,承議郎主管建昌軍仙都官,大理寺卿。曹良耜,叔蔭授承信郎,銓中,刑、工二部架閣。曹良冶,叔蔭授將仕郎,銓中,迪功郎廣州東莞縣尉,左藏庫提舉。曹可寘,祖觱蔭授將仕郎,銓中。曹可寔,字明卿,“號云間,官福州羅源縣尉,易代后,里中詩社多有警句。”[7]7曹穞孫,“字穎實,號許山,歷官權(quán)淮西制機承直郎待班”[7]64,“父侍郎松廬”[15],元發(fā)蔭授將仕郎,銓中,胄漕三請?!秲烧憬鹗肥断檀炯核韧岊}名碑》載:曹稼孫第十一名,曹穞孫第二十六名,曹戴孫七十四名[16]。他們都是因侍郎曹元發(fā)蔭,才有了作官資格,后通過解試而未通過省試的落榜生,最后經(jīng)銓選而走上宦途。
然而《盧文》卻認為:“參加薦舉考試,而且都做了官。按照唐朝以來的規(guī)定,九品知縣以上的官吏由進士擔任(恩蔭、軍功、捐納買官除外),他們都是朝廷中央和地方的命官,進士中舉毋庸懷疑?!盵1]這結(jié)論將落榜者都歸到進士的行列,顯然混淆了進士的定義。
曹氏家族免解考而落榜的太學生很多,他們都不是進士身份。如:曹彥,習賦,崇寧丙戌。曹之邰,習賦,大觀己丑。曹度,習賦入貫道齋,乾道丙戌。曹大用,習《春秋》入立禮齋,嘉定戊辰兩請并經(jīng)魁,元發(fā)父,贈朝議大夫。曹,習《書》入節(jié)性齋,紹定己丑。曹楷,習《書》入節(jié)性齋,紹定壬辰兩請?zhí)珜W、兩請進士。曹元弼,景炎太學生例出官,授迪功郎,汀田武平縣尉?!侗R文》列有國子薦3人:曹應時、曹鄲、曹鎮(zhèn)。據(jù)《曹氏門閥》:“曹應時習賦入存心齋,乾道丙戌?!迸c《弘治溫州府志》中的《曹逢時傳》的記載相應證:“兄應時,字識仲,自少有聲場屋,晚入太學,竟偃蹇不遇,以疾卒?!盵11]286可見應時在科舉道路上屢遭挫折,從未中第走上仕途。曹鄲即曹鄂,習《書》入節(jié)性齋,紹定己丑,后受澤改名鄲,祖叔遠蔭授承務郎,淳熙癸卯浙漕,壬子浙漕,銓中,大理司直,知桂陽軍。曹鎮(zhèn)即曹鏜,習賦入循理齋,紹定壬辰,后受澤,改名鎮(zhèn),父蔭授將仕郎,銓魁,知滁州將作監(jiān),知言州節(jié)制文勝部軍馬、同都督府參議官?!侗R文》誤作“淮西安撫司、福建提刑、婺州知州”。據(jù)《曹氏門閥》,他們均為恩蔭銓中,非進士。
《盧文》還列薦舉進士20 人,然宋從來沒有薦舉進士之稱,薦舉就是推薦,沒有考試,何來進士?!侗R文》所謂的鄉(xiāng)薦進士,其實是指經(jīng)州鄉(xiāng)試解額后,參加過禮部貢院所舉行的進士科考試,但是未經(jīng)殿試,或未能擢第的人。只是為了虛榮好聽,也稱為“鄉(xiāng)貢進士”或鄉(xiāng)舉請解進士。其所列鄉(xiāng)薦有寧海教授曹禮。其實據(jù)載“瑞安許峰曹惟一,字文卿。早歲寓城中,因構(gòu)廈岑山巷。長子禮,敬甫”[7]56,為“元臺州路寧??h儒學教諭”[4]311,《盧文》誤入南宋。至于《盧文》提到的曹彌昌也為元人,由廉訪司吏員累官潮州治中事,改授錄事。同樣,曹它也是元人,由薦辟為義兵巡檢。曹晏更是明洪武初人,授校書郎。此三人《盧文》誤入南宋。這20名鄉(xiāng)薦進士事實上是落榜者,非真進士。
《盧文》有太學進士1人:曹莘老,“由學舍取巍科登第,歸里文恭公(曹豳)作一首十詩以勉之”[1]。其為曹豳侄,胄試習《周禮》,宋紹定辛卯,宣教郎知信州玉山縣事??梢娖錇殡性嚕翘珜W進士。胄舉,謂國子監(jiān)所舉者,又謂胄貢。《盧文》有稱胄貢進士,有曹瀾孫,其實他是“咸淳庚午胄請”,“授將仕郎,紹興路新昌縣尹”[4]311,其當官在元代,非進士甚明。如果計所謂胄貢進士,曹村也不只一人,《曹氏門閥》名錄中還有曹灼等16人,《盧文》失載。
至于漕貢進士,是指由轉(zhuǎn)運司經(jīng)考試錄取,按解額薦送禮部參加省試者,又稱貢士?!侗R文》漕貢進士1人:曹穆孫,習《書》,魁。父蔭授將仕郎,銓中胄請。“請江東漕舉,銓中,調(diào)壽春府下蔡縣尉”。這里的魁,是指解試第一名,參加省試卻落了第。這樣的貢生,曹村也不只一人,《曹氏門閥》名錄中還有曹尚德等7 人,《盧文》亦失載。除這些外還有以軍功出仕有曹宋丕等6人,進納有曹稹孫,字德堅,登仕郎,胄請。“晚卜居城之西洋,時出一篇,人輒傳誦?!盵7]77“宋亡,室廬毀于兵,遂寓平陽梅溪,以古文及詩自娛”“終延祐鄉(xiāng)貢首科”[13]等4 人。加以元明清為官者,總計為官160多人。
詩書傳家是曹氏家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科舉登第是曹氏家族發(fā)達的堅實基礎,蔭補入仕是曹氏家族發(fā)達的重要補充。三者相輔相成,互為依托,建構(gòu)了良性循環(huán)的和諧生態(tài),造就了眾多進士和官員,雖不能稱第一,但也實屬罕見,值得研究和彰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