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琳
何緣喚作荔枝奴,艷冶豐滋百果無。
琬液醇和羞沆瀣,金丸雪魄賽璣珠。
好將姑射仙人產(chǎn),供作瑤池王母需。
應共荔丹稱伯仲,況兼益智策勛殊。
——明·王象晉《龍眼》
龍眼圓若驪珠,肉似玻璃,核如黑漆,就像龍的眼睛一樣。“艷冶豐滋”“琬液醇和”“金丸雪魄”描寫了龍眼外裹金衣、質(zhì)如璣珠、口感鮮美爽口的特點,而且還有“益智”的功效,但卻被人稱作“荔枝奴”,真是委屈它了,詩人對此頗為不平,認為龍眼是仙家的珍品,是王母的美食,至少也“應共荔丹稱伯仲”。事實上,龍眼除了有“益智”的功效外,還可以“補心脾,益氣血,健脾胃,養(yǎng)肌肉”,有很高的食用價值。
龍眼肉,又稱桂圓肉,李時珍說:龍眼大補,食品以荔枝為貴,而資益則龍眼為良。龍眼,種子圓黑光澤,種臍突起是白色,看似傳說中“龍”的眼睛,所以得名。新鮮的龍眼肉質(zhì)極嫩,汁多甜蜜,美味可口,也是人們喜愛的水果之一。作為中藥,龍眼肉具有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療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所導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疲乏力等?!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龍眼:“主治五臟邪氣,安志,厭食。久服強魂,聰明,輕身不老,通神明。”
現(xiàn)代研究表明,龍眼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葡萄糖、蔗糖、腺嘌呤、蛋白質(zhì)及多種氨基酸等多種成分,所含的大量鐵、鉀等元素能促進血紅蛋白再生,改善因貧血造成的心悸、心慌、失眠、健忘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