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wèi)東 李鳳英 徐亞茹 王新立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種功能性胃腸道疾病,特征是腹部疼痛或不適,以及在沒有器質性紊亂的情況下腸習慣的改變[1~4]。腸易激綜合征最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是胃腸道紊亂,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為4%~22%[1]。IBS是一種通常不危及生命的疾病,與預期壽命降低無關,這可能導致臨床醫(yī)生低估其危害[2]。然而,有研究顯示,與同年齡的對照組相比,IBS患者每年的就醫(yī)次數(shù)是對照組的2~3倍[3],因此,了解影響IBS患者生活質量的變量非常重要[4]。雖然IBS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腸外癥狀、精神癥狀、疾病嚴重程度和性別的影響,但IBS亞型的影響尚不清楚[5]。以前的研究發(fā)現(xiàn)IBS亞型對QOL的影響沒有顯示出任何差異[6]。為了更好地了解IBS亞型與IBS-QOL之間的相互作用,我們采用IBS-QOL問卷對IBS亞型對疾病特異性QOL的影響進行了研究。
1.1 研究人群研究數(shù)據(jù)來自2015年6月~2017年8月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在研究期間篩查的572例患者中有251例被診斷為IBS。研究對象年齡均大于18歲,平均44.3歲。79.7%的患者為女性(女200例,男51例)。所有來醫(yī)院就診的患者都完成了羅馬Ⅲ問卷[7]。通過羅馬Ⅲ問卷診斷為IBS的患者被進一步分為4個亞型:IBS-便秘(IBS-C)、IBS-腹瀉(IBS-D)、IBS-混合型(IBS-M)和 IBS-非分類型(IBS-U)[7]。8例被診斷為IBS的患者沒有足夠的信息將其分為亞型。在其余243例患者中,IBS-M最常見(121例,49.8%),其次是IBS-D(56例,23.0%),IBS-C(54例,22.2%),IBS-U(12例,4.9%)。見表1。IBS-U分類的患者被排除在外,除了小樣本量之外,還因為IBS-U類別的臨床意義不確定。診斷為IBS患者進一步評估上消化道癥狀嚴重程度和生活質量。
表1 腸易激綜合征三種亞型的基本資料[n(%)]
1.2 消化道癥狀嚴重程度的評估使用患者上消化道癥狀嚴重程度指數(shù)(PAGI-SYM)[8]評估上消化道癥狀的嚴重性。其采用六個子量表評估上消化道癥狀的嚴重性:燒心/反流、飽脹/早飽、惡心/嘔吐、腹脹、上腹痛和下腹痛。對于每例患者,通過取每個子量表中項目的平均值來計算PAGI-SYM子量表評分;子量表評分從0(無)到5(非常嚴重)[8]不等??偟梅植捎闷骄至勘磉M行計算。如果缺少任何亞評分,PAGI-SYM總評分也被認為是無效的[2]。雖然PAGI-SYM在IBS患者中沒有得到驗證,但在本研究中,PAGI-SYM癥狀評估貼近臨床,并且具有許多項目與其他IBS嚴重程度評分量表相近。
1.3 疾病相關特定特異性生活質量QOL使用IBS QOL問卷(18)評估疾病特異性生活質量。這是一份由34個項目組成的調(diào)查問卷,評估了8個方面的生活質量:煩躁、活動干擾、身體形象、健康擔憂、食物回避、社會反應、性健康和人際關系[9]。根據(jù)IBS-QOL評分手冊,所有項目在評分時都顛倒,以便隨著IBS評分的增加,QOL也增加。所有最終的原始分數(shù)被轉換成0到100的比例。使用該量表,將最低可能得分(最差QOL)和最高可能得分(最佳QOL)分別轉換為0和100。這些值之間的分數(shù)表明達到的總可能得分的百分比[9]。類似地,對于每個子量表,原始分數(shù)被轉換為0到100的比例,并且結果被表示為達到的總可能分數(shù)的百分比[1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統(tǒng)計分析使用STATA 11進行。采用χ2檢驗,比較不同IBS分組的男女比例。采用方差分析(ANOVA)比較各分組的平均年齡。結果IBS QOL評分和亞評分均以95%CI表示。這些計算使用基于模型的估計ANOVA。采用方差分析(ANOVA)控制年齡和性別,比較不同IBS亞組間IBS-QOL總分及其子量表的平均差異。只有當ANOVA的P值小于0.05時,才使用Bonferroni校正的事后分析。對于ANOVA和Bonferroni測試,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整體IBS-QOL在控制年齡和性別后,IBS-D患者的IBS 特異性 QOL 最低(61.6,95%CI:54.0~69.1)IBS-M(63.0,95%CI:58.1~68.0),IBS-C(74.5,95%CI:66.9~82.1)(P=0.01,ANOVA),見表2。在事后分析中,IBS-D患者的IBS-QOL總體低于IBS-C患者(P=0.03)。IBS-M與IBS-C患者相比,IBS-QOL評分顯著降低(P=0.02)。IBS-D和IBS-M的IBS QOL評分無顯著性差異。
2.2 個體分量表
2.2.1 食物回避 食物回避得分在IBS亞型之間有顯著差異(P=0.02)。IBS-D(45.0,95%CI:34.8~55.2)和IBS-M(47.2,95%CI:40.7~53.7)患者的食物回避評分顯著低于 IBS-C(61.1,95%CI:50.8~71.3),兩者比較P=0.04。IBS-D和IBS-M具有相似的食物回避量表評分。見表2。
2.2.2 活動干擾 各IBS亞型對活動量表評分的干擾程度有顯著性差異(P<0.001)。IBS-D患者(59.6,95%CI:51.4~67.7)和IBS-M患者(61.6,95%CI:56.3~66.9)均明顯低于IBS-C患者(82.3,95%CI:74.1~90.6)(P<0.001),見表2。
2.2.3 人際關系 IBS亞型之間的關系分量表也有顯著差異(P=0.030)。與 IBS-C 患者(84.7,95%CI:77.2~92.2)相比,IBS-M患者(73.3,95%CI:68.4~78.2)的人際關系受到顯著影響(P=0.02)。見表2。
2.2.4 社會反應 IBS亞型患者社會反應亞級評分有顯著性差異(P=0.008)。IBS-M患者的社會反應評分(66.1,95%CI:61.1~71.1)顯著低于 IBS-C 患者(80.0,95%CI:72.1~87.7)(P=0.005)。見表2。
2.2.5 其他量表不同IBS亞型的煩躁、性健康、健康擔憂和身體形象量表評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腸易激綜合征三種亞型的特異性生活質量評分
2.3 PAGI-SYM評分PAGI-SYM評分在IBS-C(2.6,95%CI:2.2~2.9)、IBS-D(2.7,95%CI:2.4~3.1)和 IBS-M(2.9,95%CI:2.7~3.1)患者之間具有可比性。IBS亞型間平均上腹痛評分(P=0.30)、平均下腹痛評分(P=0.6)、平均腹脹評分(P=0.52)和早期飽腹評分(P=0.49)均無顯著性差異。
IBS為臨床常見功能性胃腸病之一,根據(jù)羅馬Ⅲ標準,西方國家人群患病率為10%~25%,亞洲國家為5%~10%,且呈不斷上升趨勢。
在對三級醫(yī)療機構IBS患者的分析評估中發(fā)現(xiàn)IBS-D和IBS-M患者的疾病特異性生活質量顯著低于IBS-C亞型。與IBS-C患者相比,IBS-D患者對日常活動的干擾也更大,更常回避進食。同樣,與IBS-C患者相比,IBS-M患者的活動干擾更多,對其關系的影響更大,社會反應評分更低。
以往研究IBS亞型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大多未能顯示出亞型之間生活質量的差異[11]。這些研究大多使用一般健康相關的QOL問卷,如SF-36和WHO-QOL[12]。本研究使用的IBS-QOL更加專注于IBS患者的特定關注點。
通過IBS-QOL總分和所有8個獨立分量表評分,IBS-D和IBS-M彼此非常相似,并且與IBS-C患者不同。有報道研究了IBS-M和IBS-D患者在排便急迫性方面的相似性,這至少部分地解釋了IBS-M患者在食物回避和對活動域的干擾方面的量表評分較低[4]。
本研究證實,與IBS-C患者相比,IBS-D和IBS-M患者在食物回避方面比率明顯偏高。許多IBS患者將其胃腸道癥狀歸結于飲食,因此,大多數(shù)患者限制食用造成自身癥狀的食品[11],向醫(yī)生報告的食物回避也與癥狀嚴重度和低生活質量有關[13]。研究表明,可發(fā)酵碳水化合物可增加結腸氣體生成、小腸水容量和小腸運動,從而加劇IBS癥狀,如疼痛、腹脹和腹瀉。事實上,禁食和限制在發(fā)酵碳水化合物中的飲食被證明可以改善IBS患者的胃腸道癥狀,包括疼痛、腹脹和腹瀉[14~16]。因此,IBS-D患者明顯更高的食物回避可能是由于自身原因或醫(yī)生的建議,以盡量減少這些胃腸道癥狀。
眾所周知,IBS會干擾健康相關生活質量的各個方面,如日常社交活動和工作效率[11,13],但關于IBS亞型對日?;顒佑绊懙臄?shù)據(jù)有限。本研究中,與其他IBS亞型相比,IBS-D和IBS-M患者因其疾病對其活動的干擾更大。有研究[14]報道了在女性IBS患者中的類似發(fā)現(xiàn)。排便次數(shù)增多限制了個人外出的能力,從而對從事日?;顒?,如工作、旅行和其他社交/休閑活動造成影響[10,17]。
我們發(fā)現(xiàn)與IBS-C患者相比,IBS對IBS-M患者的社會關系有顯著影響。有報道稱,約1/5的已婚或與其他人共同居住的IBS患者,由于他們的疾病,造成人際關系出現(xiàn)各種困難[16]。超過一半的患者表示在工作場所人際關系不佳。據(jù)報道,IBS-D患者的人際問題更為嚴重[16]。心理學人際關系治療和人際困難的改善不僅可以改善IBS患者的心理痛苦,而且可以改善IBS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16]。因此,IBS-M患者通過心理咨詢和人際關系疏導治療可以使其病情改善。
作為評價胃腸道癥狀嚴重程度的指標,消化道疾病癥狀嚴重程度量表(PAGI-SYM)被用于本研究,對每一個來消化內(nèi)科門診就診患者的常規(guī)生活質量判定來使用。雖然PAGI-SYM尚未被確認為IBS患者癥狀嚴重程度的衡量標準,但PAGI-SYM評分的組成部分,包括腹脹、下腹部疼痛、上腹部疼痛和早期飽腹感,都是用于評估IBS嚴重程度量表中IBS癥狀嚴重程度的有效標準[11]。
我們發(fā)現(xiàn),在IBS亞型中,整體PAGI-SYM評分和個體子成分評分沒有顯著差異,這表明我們研究人群中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相似。本研究樣本量也很小,對于更多的IBS患者應該重復類似的研究。由于這些發(fā)現(xiàn)是來自于三級醫(yī)院的患者,本研究可能與社區(qū)胃腸道門診或鄉(xiāng)鎮(zhèn)醫(yī)院的IBS患者有不同。然而,在這些就醫(yī)過程中的臨床醫(yī)生也應該注意這些QOL域。
本研究中IBS-D和IBS-M患者的IBS-QOL總體上低于IBS-C患者。臨床醫(yī)師應特別注意患者報告的食物回避、干擾日?;顒?、社會反應和人際關系問題,這些問題在IBS-D和IBS-M中比其他亞型患者更為突出,并導致較低的疾病相關的特異性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