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市第一中學 盧國華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已經成為學科教學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在新材料作文興起之后,學生的作文素養(yǎng)已經成為語文教育的核心目標。面對材料作文寫作,學生往往存在跑題、立意不佳和審題不到位等問題,本文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
材料作文是近年來新出現(xiàn)的作文命題形式,教師由于缺乏教學經驗難以進行有效指導,使材料作文教學,尤其是在作文審題方面陷入了困境。針對當前材料作文寫作存在的問題,筆者歸納了以下幾點:第一,學生不能正確理解給定的作文材料,立意偏離最佳角度,寫出的作文沒有深度,表達效果不佳;第二,學生聯(lián)想能力不強,難以基于材料深入思考,拓展延伸,主題不突出,缺乏邏輯性和說理性,難以引發(fā)讀者的思考;第三,學生不能根據(jù)給定的材料有效拓展,天馬行空,作文內容超出材料范圍等。因此優(yōu)化教師的指導策略有利于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
材料作文的題目設置一般是給定一則故事、一段哲理或者一則寓言,在此基礎上提煉出符合材料主題的論點,從而構思寫作,使文章內容豐富,情感充盈。傳授作文審題技巧是材料作文教學效率提升的關鍵,有利于改變當前的困境,發(fā)揮教師的教學指導作用,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面對具體的材料,學生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通過精讀、略讀和細讀把材料中的關鍵信息提取出來,尤其是緊緊圍繞可以反映文本主旨的詞句進行審題和立意,避免出現(xiàn)立意偏離材料主題的現(xiàn)象。
例如,結合具體的材料滲透審題技巧,如材料:魚缸里有一只烏龜和一條鯽魚,魚缸中的水突然流完,鯽魚感慨到生命短暫,年華易逝;但是烏龜認為,生命才是一切的基礎,沒有生命這一切都不復存在。面對這則材料,學生在審題時要從“鯽魚”“烏龜”兩個角度考慮,代表著實際生活中的兩類人:一類人消極度日碌碌無為,一類人珍惜生命努力前進,以這兩個論點展開寫作,文章審題到位,立意精巧,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材料是審題立意的載體,學生只有精確把握材料的本質,才能挖掘出材料背后的深意,從而準確揣摩材料設計者的思路,真正做到審題立意和寫作并重,提升作文的實效性。為規(guī)范學生的材料作文審題思路,教師可以總結一套切實可行的寫作流程:拿到作文題目后首先要快速審題,明確體裁;其次,要快速聯(lián)想找出幾個可以立意的角度,擬寫新穎的標題;最后,構思行文,以立意為核心布局,精選作文素材,切實提升學生材料作文寫作的能力。
例如,精心挑選歷年高考語文試卷中的材料作文,通過課堂引導教學逐步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比如北京卷的高考材料:北京過去有許多老規(guī)矩,如出門回家要跟長輩打招呼,吃飯時要遵守餐桌禮儀不挑菜不發(fā)生響聲,講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行為得體。面對這一材料學生首先明白寫作重點是“老規(guī)矩”,從而擬寫新穎的標題“新解老規(guī)矩”,接著學生要調動自己的素材庫,充分運用積累的關于文化修養(yǎng)、個人品德和傳統(tǒng)文化等方面的素材,使行文有理有據(jù),增強感染力。
審題立意是作文的關鍵,在審題中滲透立意,在立意中提升審題技能是一個綜合性的教學過程,運用高效的材料作文教學模式有利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提升作文表達能力。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有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一,橫向立意,思考時要順著材料內容打開思維,把握核心觀點,避免審題錯誤;第二,反向立意,從相對的角度審題立意可以增強作文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第三,類比延伸立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在已知的材料基礎上適當?shù)匮由?,在推理、拓展和提升的過程中增強作文深度,類比使作文的審題立意更加突出,彰顯了學生的個性,有利于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
高中學生想走出審題困境必須經過多次的訓練,比如材料: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會感到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會體會到自己在上面,因為我們必須要學會抬頭看天為理想而努力奮斗。通過類比可以明確材料的立意:努力奮斗時要有方向的指引,更要有前行的動力,高中學生處于構建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只有結合實際腳踏實地地努力才能有所成就。這樣的審題立意方式能夠引導學生寫出優(yōu)秀作文。
總而言之,對于材料作文,教師在實際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要抓住審題和立意方向進行指導,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引導學生理清寫作思路,逐步提升高中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