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洪建
[摘要]習作教學是語文課程重要環(huán)節(jié),而講評課堂應該如何把握學生習作問題,引導學生學會鑒賞習作、增強寫作信心,提高寫作水平呢?關鍵是做到賞評融合?!百p”,就是要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鑒賞,主動交換寫作意見;“評”就是要對習作內容進行評價,發(fā)現(xiàn)習作的亮點和不足。賞評融合,就是要從互賞互評中,習得評改習作的方法,聚焦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自改、互改,不斷完善習作,提高習作質量。
[關鍵詞]小學生習作;高年級;講評教學;賞評融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31—0083—02
有道是“好文不厭百回改”。賈島的一個“推敲”,推出了千古佳話;巴金在談寫作時,也提出“寫到死、改到死”。可見,在習作教學中,既要注重學生的習作訓練,更要關注學生的自改、互改習作能力,尤其是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更應該落實于課堂,落實到教學中。在高年級習作講評課堂上,往往將教師作為主導,既要講,又要評,而學生被動接受,難以激發(fā)學生習作評改意識,導致習作講評效率低下。習作講評應以學生為賞評主體,讓學生參與互賞、互評,教師給予學生良好的指導,促進學生賞評融合,突出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一、教師要給予賞評示范,引導學生認識賞評方法
在習作講評課堂,教師要教給學生自己掌握賞評的方法。通常,在習作賞評上,方法很多,可以是口頭的賞評,也可以是采用批閱等書面賞評方式。為了能夠讓學生從自主賞析、評改中習得參考和借鑒,我們專門編印了《作文精彩片段集錦》,讓每個學生都能據(jù)此來品評他人的習作。我們以“李老師的故事”習作練習為例,習作要求學生結合李老師的一兩件事,來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記述這件事的意義和自己的想法。然后,讓學生對照“集錦”,先了解具體的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片段,從中來認識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視角和內容。接著,再從學生習作批改中,來賞析學生習作是否體現(xiàn)了“集錦”中的寫作內容,讓學生能夠從“精彩集錦”中活用評改的方法。事實上,在學生習作批改實踐中,學生都能通過閱讀他人的作品,梳理出精彩的片段,并對照“集錦”來給予賞評。
如某學生以《“吃貨”李老師》為題作文,其中的習作片段如下:李老師總是喜歡分享自己的關食,這一次帶來的是海苔。我們按照班級學生人數(shù),一包一包地分發(fā)下去。還沒等發(fā)完,按捺不住的李老師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撕開包裝,張大了嘴巴,“咔嚓”一聲,一整塊海苔被分成兩半,海苔在李老師的嘴里翻騰了幾下,就消失了。“好脆啊”,李老師扮著鬼臉,逗得大家都笑起來。分到我手里的海苔,我舍不得吃,而看著站在講臺上的李老師,她已經(jīng)連續(xù)吃掉三塊了。這一次,李老師改變了吃法,她讓海苔從包裝里露出一小片,用潔白的牙齒輕輕地咬下四分之一。原以為這次,李老師會慢條斯理地品味海苔,何曾想,接下來的海苔,竟然被李老師一口吞入口中。李老師大口咀嚼著海苔,好像一個十天沒吃過飯的餓狼一般。我看著她津津有味的樣子,再也沒有顧慮了,直接抽出手中的海苔,也大口大口地嚼起來,體味著香甜、干脆的海苔。李老師走下講臺,詢問一個個狼吞虎咽的我們:“味道怎么樣?這可是我最喜歡吃的海苔,今天特意跟你們分享?!?/p>
學生在對該段文字進行賞評時,從李老師愛吃零食的視角,將李老師“吃貨”的吃相生動、形象地記錄下來。在細節(jié)刻畫上,作者通過細致觀察,對人物的動作、語言都進行了細致的描寫,讓我們從閱讀中仿佛看到這一幕,突出了李老師“吃貨”的人物特點。同時,在語言修辭方面,作者借助于人物語言表現(xiàn)人物形象,并靈活地運用修飾語等手法,表現(xiàn)出較高的習作水平。教師在點評時,特別指出文章通過圍繞具體的吃海苔事件,著重從人物語言、動作等特點人手,來表現(xiàn)人物形象,體現(xiàn)了作者高明的寫作手法。
二、借助于同伴間的互評,來增進賞評方法的應用
在習作講評課上,要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特別是通過學生互評模式,鼓勵學生對同伴的習作進行賞評,發(fā)現(xiàn)彼此的閃光點,相互借鑒和學習。通常,我們在學生點評時,引入“集中點贊”和“自由點贊”的方式?!凹悬c贊”是學生根據(jù)對“集錦”寫法的借鑒,對習作進行分別點評。如有學生點贊《“吃貨”李老師》,指出作者在文中對李老師吃相的刻畫生動形象,融入了神態(tài)、動作描寫,貼近了“吃貨”主題。有學生點贊“李老師怒了”片斷,在文中,作者為了表現(xiàn)李老師是一位“書蟲”,寫道:在李老師聚精會神看書的時候,小宇沒有敲門而闖入辦公室,怒氣沖沖的李老師,瞬間變成了“哥斯拉”,緊皺著眉頭,瞪著雙眼,“你要干什么?”李老師咆哮著吼道……之后,李老師神態(tài)依舊,窩在椅子上繼續(xù)看起了書。作者抓住李老師被打擾的瞬間,利用神態(tài)、語言來表現(xiàn)出李老師愛讀書的特點。有學生點贊“我們班的‘怪星人”片段,這個片段中,作者在語言、神態(tài)描寫上,有幾處精彩,如“擰成了麻花”、“眼珠子向外鼓著”,將人物生氣的樣子刻畫得淋漓盡致。通過“集中點贊”的點評方式,可以發(fā)揮學生們的群聚效應,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發(fā)現(xiàn)習作中的精彩之處。而在“自由點贊”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學生根據(jù)習作評點自己認同的精彩片段。如有學生寫李老師的和藹時,這樣寫道:“李老師平時在輔導我們學習時,總是瞇著眼睛,胖胖的臉蛋上,堆滿了笑容?!庇袑W生在寫李老師的嚴肅時,這樣寫道:“考試期間,李老師在班里巡視,腳步聲很小,走路卻似帶著風,尤其是飄著的眼睛,隨時都有可能回頭,往往這個時候,我們都不敢抬眼看她,只能低著頭做著試卷?!蓖ㄟ^同伴點評與賞析,激發(fā)學生自主評改意識。
三、聚焦問題,從自改和互改中落實完善
習作教學,就是要讓學生能夠從改正中提高習作水平。每個學生的習作,都存在不同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既要通過講評來發(fā)現(xiàn),更要從賞析中來促進改正。在關于“李老師”的人物寫作實踐中,明確習作的主題任務,讓學生學會選擇事例,突出人物特色,講究寫作方法,聚焦寫作問題,改正完善。如有學生在主題上想表現(xiàn)“李老師是喜歡笑的人”,但在內容事件選擇上,卻寫了學生的笑,把李老師的笑“丟”了;有學生在刻畫李老師的神態(tài)時,描寫不具體,語言太過平淡;還有些學生在刻畫人物性格時,出現(xiàn)偏題等現(xiàn)象。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一方面需要學生自己對照“集錦”范文,查漏補缺;另一方面,需要通過互評互改方式,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寫作不足,明確修改的重點。需要強調的是,在高年級習作講評課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改,培養(yǎng)學生的自改能力。通常,在習作講評時,要留給學生十分鐘時間,對自己的習作進行閱讀,自評和自改。如所選素材是否妥當,所寫句子是否完整,語言修辭是否形象到位等等,并從中進行增補完善。
賞評互融,指導學生習得評改的方法,應該成為小學高年級習作講評課堂的主要任務,通過學生自評、自改、他評、互改,讓每個學生都能夠認識并領會習作賞評的方法。通過教師賞評與同伴賞評,激發(fā)習作興趣;通過學生展示,關注存在的問題,推動習作的修改和完善。總之,教師要在習作講評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主賞評,圍繞習作主題,開展針對性的學生評改實踐,以此來達到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目的。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