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榮
[摘要]文本的理解和鑒賞在于品讀,而閱讀能力的提升則在于課外閱讀的拓展和延伸。閱讀教學中,教師在指導學生對文本精品細琢的同時,應圍繞主題精心挑選文章,構建主題式拓展閱讀模式。教師應指導學生圍繞單元主題,閱讀相關文章;圍繞作者背景,閱讀系列作品;圍繞文體,閱讀同類文章;圍繞表達方式,閱讀同手法文章。這樣的閱讀拓展,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拓展閱讀;主題式;文本品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31—0047—02
“書乃物中精華,善者求必博?!惫膭顚W生讀更多的好書,提高閱讀能力,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是每一位語文教師肩負的使命。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品味文本內涵,并通過恰當?shù)耐卣寡由?,深化學生對作品的理解。精心挑選文章,構建主題式拓展閱讀模式,能使課內外閱讀互相結合,相得益彰。
一、圍繞單元主題,閱讀相關文章
根據(jù)單元主題選擇文章,集中閱讀,是拓展閱讀的一種好方法。
如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以“動物的情感世界”為主題組文教學,教師課外便可推薦學生閱讀沈石溪的《狼王夢》《第七條獵狗》、西頓的《小戰(zhàn)馬》、杰克·倫敦的《荒野的呼喚》等相關的動物小說。
又如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幾篇課文,都是從我國的古典名著中節(jié)選或根據(jù)名著改編的,僅讓學生在課堂上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人物形象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原著或與課文相關的部分,使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作品魅力。比如,《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就是根據(jù)我國著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的相關內容改編的。學習完課文后,學生被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神機妙算的聰明才智深深折服。課后,教師便可指導學生拓展閱讀“空城計”“火燒赤壁”“七擒孟獲”“木牛流馬”等引人入勝的故事,或閱讀《三國演義》原著,開啟學生的名著之旅,讓他們體驗到閱讀名著的樂趣。
二、圍繞作者背景,閱讀系列作品
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和寫作風格,他們的作品主題和蘊含的思想往往和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及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有著巨大的關系。教師可引導學生課前搜集作者資料,結合寫作背景解讀文本,感悟作者情感,理解作品內涵。
如《祖父的園子》一文中,祖父的園子是美麗的花園,是蕭紅童年自由自在的樂園。可是文章的題目為什么不是“美麗的園子”“自由的園子”或“快樂的園子”,而是“祖父的園子”呢?帶著這個疑問,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圖文并茂地展示蕭紅滄桑的一生,展示《呼蘭河傳》的尾聲及茅盾先生對本書的評價,并以蒼涼的小提琴曲來渲染氛圍,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jīng)]有祖父的疼愛和呵護,就沒有童年蕭紅的快樂無憂,慈祥和藹的祖父怎能不讓蕭紅深深懷念!課后,教師再推薦學生閱讀《呼蘭河傳》及蕭紅的其他作品,學生便能更進一步地體會到作者的情感及創(chuàng)作風格。
三、圍繞文體,閱讀同類文章
對比分析是閱讀同體裁文章的主要方法。將同類文章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更便于學生掌握類似作品的寫作特點,提高對該類作品的鑒賞能力。如五年級上冊的《鯨》和《松鼠》兩篇課文都是介紹動物的說明性文章,通過比較閱讀,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說明文的一些共同特點:語言簡潔嚴謹、思維嚴密靈活、章法結構清晰、說明方法明了。然而細細品讀,兩篇課文在表達方式上又各具特色。
通過對比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作為常識性說明文的《鯨》一文,運用多種說明方法介紹了鯨的特點,如拿鯨與象作比較,寫出了鯨大的特點;運用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說明鯨的重;寫法比較平實,語言通俗精練、準確嚴謹。而作為科學小品文的《松鼠》一文,則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展現(xiàn)了小松鼠乖巧、可愛、討人喜歡的形象特點,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掌握了這兩種說明文的不同特點后,我們還可將這些方法遷移到習作中,讓學生選擇一種物品介紹給大家,但不要說出物品的名字,完成習作后與同學交流:每個人介紹的物品是什么?為什么有的同學寫的文章一看就知道介紹了什么,而有的同學寫的文章卻讓人無法猜出是什么物品?欠缺在什么地方?最后,對照課文,比較自己的習作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欠缺,還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修正,使所介紹的物品特點更加鮮明。
四、圍繞表達方式,閱讀同手法文章
文章的妙趣在表達。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不同題材的文章,所用的表達方式也不盡相同。對文章表達方式的學習和應用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培養(yǎng)。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和課文表達形式類似的文章,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掌握表達技巧,并在寫作中嘗試應用。
如五年級下冊《“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一文,作者運用了正面刻畫和側面烘托的寫法,將“風辣子”的雍容華貴、潑皮膽大充分表現(xiàn)了出來。外貌刻畫,作者從其穿衣打扮華貴霸氣來凸顯其性格特點;語言描寫,則從她在賈母面前的甜言蜜語,到奴仆面前的肆無忌憚,從對黛玉的噓寒問暖,到叔伯面前的八面玲瓏來彰顯其個性;賈母面前眾人皆斂聲屏氣,唯獨她放誕無禮,側面烘托出她的與眾不同。對于這樣的精彩描寫,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細細品味鑒賞,學習表達方法,還要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拓展閱讀原著,進一步理解王熙風及《紅樓夢》中其他典型人物的形象。比如,對賈寶玉的描寫,作者同樣借黛玉的疑惑“這個寶玉,不知是怎生個憊懶人物,懵懂頑劣”和丫鬟的笑言“寶玉來了”,凸顯出寶玉的隨和以及受人喜愛。對其外貌描寫,同樣是先寫衣著,后寫面容,不過與王熙鳳的“三角眼”相比,寶玉的“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嗔視而有情”更顯純真、多情之感。
明確寫法是為了讓寫法為我所用。運用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等方法刻畫人物形象,是提升小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重要訓練點。所以,在結合課文品讀的同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將學到的寫作方法遷移運用到習作中。如讓學生用外貌描寫的方法介紹班里的一個同學,讓大家猜猜他是誰;以“你是我眼中最美的風景”為主題,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寫一寫城市美容師——清潔工、家園安全守護神——交警、白衣天使——醫(yī)生等。讀寫結合,學以致用,就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之,語文能力的提升在于閱讀,教師在指導學生對文本進行精品細琢的同時,更要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shù)耐卣古c延伸,構建主題式拓展閱讀模式,引領學生讀寫結合,學以致用,就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