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是陳云的老上級、老戰(zhàn)友、老同事,他們都是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成員,為新中國的建立和建設付出了畢生的心血。1985年12月21日,陳云提筆揮毫,為朱德誕辰100周年(1986年12月1日是朱德誕辰100周年)題詞:“雄風猶在,后人師表”,表達他對朱德的緬懷和景仰?!靶埏L猶在”是贊揚朱德軍威赫赫。他是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十大元帥之首,被同志們尊稱為“朱老總”。斯人已逝,陳云贊揚他的精神風范和鑄造的人民軍隊雄風不減?!昂笕藥煴怼笔窃u價朱德的品格高潔。朱德信仰堅定、廉潔奉公、無私奉獻,陳云用“后人師表”評價他德行堪稱楷模,如河漢星辰,光耀大地。
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朱德是陳云的老上級,他們共同為新中國的建立浴血奮戰(zhàn)。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朱德、陳云都是這支隊伍的領導者。陳云還在紅軍總司令朱德的領導下擔任紅5軍團的中央代表,完成殿后掩護的任務。陳云過去對部隊情況不熟悉,之前從沒有在部隊中任過職,但他在危急時刻勇挑重擔,順利地完成了任務。這是陳云與朱德早期的接觸。從后來陳云的報告和發(fā)表的小說中可以看出,他對這位領導人充滿景仰和信任。
遵義會議后,黨中央委派陳云到莫斯科匯報工作,陳云在報告中評價朱德等軍事領導人“已經成熟起來了”,“能夠而且善于靈活、正確地領導國內戰(zhàn)爭”,對莫斯科了解中共情況、認識朱德等人起了重要作用。該報告后來被整理成《英勇的西征》,署名“施平”,1936年春發(fā)表在共產國際機關刊物《共產國際》雜志(中文版)第一、二期合刊上,是最早介紹朱德等紅軍高級將領的重要著作。
同時,陳云還假托一名國民黨軍醫(yī)俘虜的名義,署名“廉臣”,發(fā)表了著名的《隨軍西行見聞錄》。對朱德,文中充滿感情地寫道,朱德“一望而知為武人,年將五十,身衣灰布軍裝,雖患瘧疾,但仍力疾辦公,狀甚忙碌。我入室為之診病時,仍在執(zhí)筆批閱軍報。見我到,方擱筆。人亦和氣,且言談間毫無傲慢”。寥寥數筆,將長征中朱德威武謙和的形象傳遞給世人。陳云在文中記敘了朱德長征中安民、與回民談判、對待俘虜以及與士兵同甘苦,享有“火夫頭”之稱等事,說朱德的“品行和辦事精神,為當時一般武人望塵莫及”。他“覺得朱毛非但是人才,而且為不可多得之天才。因為沒有如此才干者,不能做成這樣大的事業(yè)”。文章娓娓道來,生動形象。
陳云的這兩篇著作第一次向國內外民眾生動細致地記述了紅軍長征的歷程,對廣泛宣傳當時鮮為人知的紅軍領導人毛澤東、朱德等,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峨S軍西行見聞錄》傳播尤其廣泛,影響很大,不少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青年讀過該文,成為他們奔赴延安、走上革命道路的動力。1994年《陳云文選》再版時,陳云同意將文章保持原貌收入文選,并介紹了當時署名和行文的歷史情況。如今,這兩篇著作已成為人們緬懷、回憶和研究朱德及紅軍長征的重要材料。
在后來的戰(zhàn)斗與建設年代里,陳云與朱德并肩奮斗,結下了深厚的戰(zhàn)友情誼。陳云一直尊稱朱德為朱總司令、朱老總。例如,1977年陳云回憶遵義會議等歷史問題時說,當時“開了一個群眾大會,我參加了,毛主席、朱總司令都講了話”。
陳云后來談到的一件趣事反映了他與朱德的交情。1980年重新成立中央書記處時,陳云在會上強調:要少開會。陳云回憶:“六十年代初期,允許朱總司令晚上開會到十二點鐘早退。我認為這是個好辦法。那個時候我問過朱老總。我說,老總,你吃得消吧?他說,現在有了這一條,十二點鐘以后早退就可以了?!贝藭r朱德已去世幾年,陳云卻常在講話、回憶里提起他,甚至仍然記得一些細節(jié),可見陳云對朱德的敬佩和懷念。
實際上,陳云始終對朱德十分敬重,將自己的位置擺得很低。中共八大之前,陳云已是中共中央五大書記之一。八大后,他與朱德同為中共中央四位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六位常委之一,但是陳云十分謙虛,始終要求有關部門在待遇上、宣傳上不要把他同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并列,在工資定級時他也將自己的定低一級。他說,我不能同毛主席、周總理、朱總司令和少奇同志一樣。
“文化大革命”爆發(fā)后,朱德與陳云受到沖擊,但經歷過革命大風大浪的兩位老戰(zhàn)友始終互相支持、互相關心。
陳云的警衛(wèi)員李奇回憶說:1966年11月,毛主席第五次接見紅衛(wèi)兵,朱德、陳云還同坐一輛車參加。在車上,陳云十分關心朱德的身體,問他身體怎么樣,朱老總說還行。陳云說:“聽說康大姐(指朱德的愛人康克清)被紅衛(wèi)兵游街了?!敝炖峡傉f:“在中南海門口被騙出去,紅衛(wèi)兵拉著轉了一圈,又給送回來了,還不知道是誰斗的?!标愒脐P切地對朱老總說:“沒事少出去,少找麻煩?!?/p>
在那樣風雨如磐的年代,兩位老戰(zhàn)士同時焦灼地關心著國家的形勢和命運,然而他們受到的攻擊越來越嚴重。中共九大前夕,康生將朱德、陳云等人排在“有錯誤的或歷史需要考查”的一類人中。隨后,他們遭受了錯誤的批判和更猛烈的攻擊。相同的是,兩位老戰(zhàn)士始終泰然處之,在黨內生活不正常的情況下,他們也作過檢討,但都只從自己主觀上找原因,從不牽涉別人。
年事已高的朱德最終沒能等到“文化大革命”結束,于1976年7月6日溘然離世。陳云當時只能以一名普通中央委員的身份參加追悼會。他悲痛,也隱忍著,等待重新出來為黨和國家工作的機會。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陳云復出,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也許是歷史的巧合,新中國成立初期,朱德曾兼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保持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陳云復出后,也兼任重新成立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為維護黨規(guī)黨紀、整頓黨風作出了重要貢獻。
古人講,高山流水話知音。朱德和陳云作為共產黨人,因為共同的革命信仰和為祖國奮斗的事業(yè)成為了戰(zhàn)友,不也是知音嗎?他們的一生,嚴于律己,廉潔奉公,深得人民尊敬和愛戴。他們的一生,對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和偉大事業(yè)堅貞不渝,對黨對人民無限忠誠,均堪稱“后人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