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空軍從1951年到2017年,累計招收女飛行員11批651名,最終300多人畢業(yè),80多人在藍天飛翔。前七批女飛行員主要從事運輸機、直升機的駕駛、領航、機上通信等工作;2005年招收的第八批是首次培養(yǎng)的女戰(zhàn)斗機飛行員,16人從航校畢業(yè),其中4人飛三代戰(zhàn)斗機,全部在“八一”飛行表演隊;2011年招收第九批女飛行員33人,畢業(yè)后有10人進入殲轟機部隊,駕駛“飛豹”型殲轟機;2013年招收第十批女飛行員40名,已經(jīng)畢業(yè);2017年招收的第十一批女飛行員35名,還在航校學習。此外,女飛行員中還誕生了劉洋、王亞平兩名航天員,已經(jīng)成功飛入太空。
飛行員是高風險的職業(yè),新中國培養(yǎng)的651名女飛行員中有6人獻身藍天,中國航空博物館的英烈墻上鑲刻著她們的英名:第一批飛行員陳志英,第二批飛行員潘雋如,第三批飛行員徐保安,第四批飛行員馬杰、王春,第八批飛行員余旭。
人民空軍第一位犧牲的女飛行員是陳志英。她是犧牲的女飛行員中資歷最老的,解放軍第一批女飛行員;她是犧牲的女飛行員中職務最高的,飛行團副參謀長;她是第一批參加受閱的女飛行員,首次女飛行員編隊飛過天安門。她還是共和國第一個女飛行指揮員,第一個飛特技的女飛行員,第一批飛直升機的女飛行員。她多次立功受獎,出席過全國、全軍和空軍的英模大會,是女飛行員的領軍人物,有“大旗”之稱。
陳志英,又名陳新妹。1929年1月出生于上海市寶山區(qū)一個工人家庭。1949年8月入伍。1951年1月被選為共和國首批女飛行員,進牡丹江空軍第七航校學習飛行,年底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北京西郊機場專機團。1952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機長、中隊長、副大隊長、團副參謀長等職。
1951年4月,空軍從中南軍區(qū)、武漢中南預科總隊、華北軍區(qū)預科總隊、華東軍政大學挑選出來55名女戰(zhàn)士奔赴牡丹江第七航空學校學習飛行,陳志英就在其中。毛澤東曾勉勵陳志英等共和國第一批女飛行員:“不要培養(yǎng)成演員,要訓練成人民的飛行員!”
憑著“女性不比男性差”的信念,陳志英和姐妹們順利畢業(yè),參加了朱德在西郊機場主持的新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首飛盛典。
第一代女飛行員周映芝回憶了陳志英和她第一次編隊飛過天安門的情景:
那是1952年3月8日,北京西郊機場彩旗飄揚,大紅幅上寫著:“慶祝新中國第一批女航空員‘三八’起飛典禮”。六架草綠色的里-2運輸機整齊地排列在停機坪上。7000多名各界婦女代表,各國駐華使節(jié)夫人和中外記者聚集在這里等候觀看。
10點20分,起飛典禮正式開始,空軍劉亞樓司令員陪同中國人民解放軍朱德總司令和總政副主任蕭華同志來了,全國婦聯(lián)副主席鄧穎超等首長也到達會場。頓時,掌聲、歡呼聲連成一片。女航空員們盤坐在地上,聆聽朱總司令的講話:“今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jié),向解放了的新中國婦女表示熱烈祝賀!新中國的婦女從解放以來,在中央人民政府、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的領導之下,在建設祖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偉大運動中,已經(jīng)有了很大貢獻——現(xiàn)在我們又經(jīng)過兩年的培養(yǎng),訓練出了新中國第一批女航空員。她們都是我們新中國婦女的光榮,也是我們解放了的婦女的榜樣?!?/p>
典禮儀式結束后,女航空員們立即跑步到各自的飛機前右側列隊。11點20分,朱總司令在蕭華副主任的陪同下,乘坐第一輛敞篷汽車,鄧穎超乘坐第二輛敞篷汽車,檢閱了女航空員隊伍。
11點45分,三顆信號彈騰空而起。我和陳志英等六名女航空員迅速進入機艙,六架里-2飛機同時啟動。我作為帶隊長機,第一個駕駛飛機滑進跑道對準起飛中線,陳志英后面各架飛機也依次起飛了。六架飛機編隊在空中盤旋三圈后,即組成梯隊按規(guī)定的飛行速度、高度,從通縣由東向西飛過天安門上空,成千上萬的人群向我們歡呼。后來,部隊首長告訴我們,毛澤東主席也走出中南海辦公室觀看女航空員的飛行。毛主席滿意地說:“我國第一批女飛行員駕駛的飛機就在我們頭上飛過!”
1952年3月24日下午3點整,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見了我和陳志英幾個姐妹。毛主席邁著穩(wěn)健的步伐走過來,微笑著向大家招手,我們立正向毛主席敬禮。
“她們都成器了嗎?”毛主席走近劉亞樓司令員,指著女飛行員問。劉司令員回答說:“都成器了?!泵飨Z重心長地說:“要訓練成人民的飛行員?!边@時,劉少奇副主席和周總理走了過來,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和女飛行員們一起合影留念。這時,幾只小鳥從中南海上空飛過,毛主席指著空中的小鳥對大家說:“你們是學了它們的?!碑敃r我和陳志英都沉醉在激動和幸福之中。
飛行結束后,空軍黨委決定將55名女飛行人員、地勤人員全部留在北京,劃歸空軍某獨立運輸團建制,單獨編為第二大隊六中隊,陳志英為中隊長。
1954年寒流入侵內蒙古,草原被厚厚的積雪覆蓋,錫林郭勒牧場大批牲畜死亡。上級決定派飛機空投糧食和飼料支援牧民,搶救牲畜。陳志英負責此次任務。飛機越過長城飛向內蒙古。剛進入草原,天氣突然變壞,惡劣的氣流給飛行帶來困難。陳志英沉著操縱著飛機,毫不退縮,仔細搜索著地面目標。領航員首先發(fā)現(xiàn)蒙古包,陳志英按領航員指引的航向飛去。牧民們歡呼雀躍,一包包的糧食和飼料,空投到牧民手中。
1956年3月,陳志英通過考核驗收正式擔負飛行指揮任務,成為空軍航空兵部隊的首個女飛行指揮員。從擬訂飛行訓練計劃到給女飛行員下達任務,以及空中指揮均由她協(xié)助領導組織。陳志英出色地指揮一批批女飛行員完成改裝訓練,指揮過飛行員駕機搶險救災和執(zhí)行專機等多項任務,均保證了飛行安全。
1963年8月,陳志英所在團擴編為空軍航空兵某運輸師,陳志英被任命為駐沙河某團副參謀長。為了給女飛行員開拓更廣闊的飛行領域,陳志英和女飛行員潘雋如、韓淑琴一道首批改飛直升機,并率隊駕駛直升機執(zhí)行飛行任務。
1968年7月25日,陳志英作為飛行表演的指揮員陪同訪華的外賓到天津楊村觀看飛行表演。由于乘坐的直升機因故障墜毀,陳志英等人犧牲。
潘雋如,1937年4月出生于安徽省蕪湖市。1956年6月,根據(jù)中央軍委命令,人民空軍要培養(yǎng)第二批140名女飛行員,進徐州空軍第五預備學校學習,潘雋如就在其中。1957年2月,潘雋如轉入長春空軍第二航校學習飛行。經(jīng)過航校理論學習階段的篩選和淘汰,最后進入外場訓練時只有44人,學習飛行的有21人,潘雋如有幸在她們之中。
潘雋如所在的空34師是空軍直屬的一支運輸航空兵部隊,主要擔負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賦予的專機任務,同時還擔任大軍區(qū)值班、戰(zhàn)備空運、搶險救災、科研試飛等任務。
潘雋如畢業(yè)不久就進入了為中央首長服務的專機部隊。從1959年下半年開始,第二批女飛行員在老機長的帶領下參加執(zhí)行各種飛行任務,提高飛行技能。一次,潘雋如飛夜間復雜氣象時,因為飛機打滑差點出事,但她沉著應對,轉危為安。由于潘雋如飛得好,接受能力強,完成任務出色,在第二批女飛行員中第一個被提為中隊長。
1963年8月,潘雋如和陳志英、韓淑琴一同改飛直升機。潘雋如是我國第一個直升機女機長。
1968年7月25日上午,空34師派出三架直升機由北京西郊機場起飛到天津楊村執(zhí)行外賓參觀任務。3584號直-5是先遣機,機長潘雋如,飛行員陳祖著,隨機人員有準備下機后擔任兩架主機指揮員的陳志英和4名機務維護人員以及3名記者,共有10名乘員。
在楊村西北6.5公里處,3584號直升機在下降至300米高度準備著陸時,操縱瞬間失靈,尾槳一部件斷裂。由于高度太低,來不及處置,直升機當即墜毀。潘雋如當時是唯一的幸存者,她被摔出駕駛艙。當搶救人員趕到現(xiàn)場時,她指著燃燒的直升機吃力地說:“先別管我,機上還有人?!币蚴а^多,她在送往醫(yī)院的路上停止了呼吸,時年31歲。后兩架載有外賓的直升機安全著陸。
徐保安,1946年4月出生,遼寧沈陽人。1965年8月入伍,196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空34師、北京沙河機場當機械兵。1965年8月被選為空軍第三批女飛行員,入空軍第二航空預備學校學習。1966年6月入第一航校學習,1967年1月畢業(yè)于該校第18期領航專業(yè),任空13師39團領航員,所飛機型為運-5、伊爾-14。
飛機領航員是駕駛員的“指南針”,為駕駛員提供準確的方向,以免飛機“迷路”。少了領航員的導航,駕駛員就如同盲人一樣失去了對方向的辨別。領航員特別需要工作細心負責,并且需要很強的判斷能力和果斷的決策能力。
徐保安是解放軍培養(yǎng)的第一個女領航員。她在空13師39團任領航員時,先后飛過運-5運輸機、伊爾-14運輸機。運-5是中國自行制造的第一種運輸機,其原型為20世紀40年代蘇聯(lián)設計的安-2運輸機,1957年12月定型并首飛。1958年成批生產,當年即生產了90架,共生產了728架。徐保安犧牲時執(zhí)行任務的是伊爾-14運輸機。伊爾-14為活塞式雙螺旋槳設計,時速為412公里,最大航程1785公里,可載乘員18~24人。中國空軍1956年從蘇聯(lián)進口了49架伊爾-14飛機,主要執(zhí)行專機和運輸任務。
1970年6月28日,空13師39團二大隊中隊長王虎臣駕駛伊爾-14飛機從宜昌土門埡機場起飛,徐保安是這架飛機的領航員。飛機爬升階段,因調整片被安裝反了,導致飛機觸地墜毀,徐寶安及機組五名成員全部遇難,犧牲時她才24歲。其他四人是:中隊長王虎臣、飛行員趙慶福、通信長李勇、空勤機務副中隊長杜榮太。
馬杰,1952年出生于江蘇大豐縣。1969年3月參軍,在海軍榆林基地醫(yī)院當衛(wèi)生員。1970年9月被選為空軍第四批女飛行員,進空軍第二航校學習飛行。1973年轉到空軍第一航校繼續(xù)學習,1974年12月畢業(yè)。畢業(yè)后被分到北京通縣空軍運輸團一大隊任飛行員。
1976年4月部隊整編后,馬杰任北京航空兵運輸團一大隊飛行員。1976年夏,“文革”中的保定地區(qū)兩派斗爭十分激烈,情況復雜。為了促進該地區(qū)的安定團結,中央直接向北京航空兵運輸團下達了撒傳單的任務,宣傳“要安定團結,不要搞派性”等方針政策。飛行任務艱巨,要鉆山溝。由于山間氣流大、不穩(wěn)定,隨時都有撞山的危險,因而部隊挑選了八位技術較好的同志,出動四架飛機,馬杰和另外一名女飛行員被選上了。她和戰(zhàn)友共同努力,勝利完成了任務,受到北京軍區(qū)領導的接見和表揚。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后,馬杰駕機參加了抗震救災,出色地完成了運輸工作。1977年秋,馬杰代表大隊參加團里的崗位練兵,她畫的座艙圖受到全團的一致好評。
1980年3月13日,馬杰的左腿不慎扭傷,而且腫得厲害。第二天下午有飛行任務,愛人華菊明勸她向領導請假,改日再飛,但她仍堅持飛行。14日下午,馬杰像往常一樣,駕著銀鷹向碧空呼嘯而去。愛人和她在一個團。馬杰駕駛的這架飛機正好是華菊明上午駕駛的,然而,在這次飛行中發(fā)生了事故。
馬杰在副駕駛位置上,與一名男飛行員駕駛的運-5飛機進行超低空課目訓練。那天陽光燦爛,他們從北京通縣飛機場西南方向返航。由于返場時逆光飛行,突然,飛機機翼被視線死角處一座剛豎立的30多米高的高壓電線鐵架擦了一下,失去了平衡。劇烈震動的飛機向一座民房斜沖而去,一剎那,飛機又凌空而起,翻了一個跟頭,墜毀在農田里,爆炸起火。
民房保住了,馬杰卻獻出了生命,犧牲時才28歲。
“巾幗不讓須眉,你的飛行技術不簡單!”胡耀邦總書記曾笑著夸獎王春。
王春,為領導人駕機最多的直升機女機長,先后為胡耀邦總書記、楊尚昆主席等領導駕機服務。她多次出色地完成軍事運輸和搶險救災任務,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王春,1953年出生于山東青島市。1969年3月入伍。1970年被選為空軍第四批女飛行員進第一航校學習飛行。1974年底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北京沙河機場直升機團,歷任飛行員、機長。
1977年初冬,內蒙古錫林浩特遭遇特大暴雪,大量牲畜餓死、凍死,數(shù)萬牧民陷入絕境,急需空投糧草援助。王春受命送內蒙古軍區(qū)司令員尤太忠到災區(qū)組織救援和慰問災民。
接到命令后,王春駕駛直升機火速從北京飛抵災區(qū)。她從機上往下一看,草原、河流、公路全被厚厚的積雪覆蓋,引導飛行的地標已無處尋找。飛行員長時間在白色的雪域上空飛行,很容易產生雪盲,隨時可能發(fā)生機毀人亡的慘劇。
盡管是第一次放單飛,氣象比預想的復雜,但王春沒有驚慌失措,她穩(wěn)穩(wěn)地駕機盤旋,尋找目標。終于,目標找到了,飛旋的直升機由遠而近,穩(wěn)穩(wěn)地降落在蒙古包旁。望眼欲穿的牧民歡呼雀躍。
1985年,王春駕機護送胡耀邦赴西北視察,從烏魯木齊起飛到西北地區(qū)數(shù)縣。時而穿云撥霧,時而頂風飛行,時而與漫天黃沙較量,王春憑借嫻熟的飛行技術,將胡耀邦安全送達目的地。完成任務返回烏魯木齊后,胡耀邦專門設宴招待機組人員。
1995年,青島航空公司成立,缺少頂尖飛行員,王春告別軍營,到青島航空公司擔任直升機機長。上任后,她又多次執(zhí)行搶險救災的飛行任務。
1996年4月23日,蒙古國的一場草原森林大火,越過國境,竄入我國呼倫貝爾的紅花爾基地區(qū),直逼國寶樟子松林。青島航空公司接到救援請求,王春義無反顧駕機直飛火場。
4月28日,15名森林警察在救火中下落不明,王春根據(jù)指令,開始了艱難的搜索救援。莽莽林海,到處是一個模樣,從煙霧彌漫的天空更看不到明顯的地標。當天下午1時,越來越暗的天空,能見度只有400米,飛機不得不一次次降低高度。因為愈接近火場,氧氣越稀薄,越容易引起飛機發(fā)動機熄火而造成機毀人亡。王春冒著生命危險,沿著火場超低空一遍又一遍地搜索,終于在一個山溝里發(fā)現(xiàn)了用許多橘紅色被面拼成的地面求救信號,救出了失聯(lián)多日的15名森林警察。
經(jīng)過七個晝夜的連續(xù)奮戰(zhàn),大火終于被撲滅了,王春也因此贏得了“火海飛行女神”的美稱。慶功會上,大家紛紛給王春敬酒。一位“老森林”端著酒杯來到王春的面前說:“18年前,楊得志將軍來林區(qū)視察的時候,開飛機的也是一位女飛行員,她可真能喝??!”王春笑了笑,對老人說:“那就是我??!”
2004年9月16日下午,王春駕駛直升機,執(zhí)行杭州電視臺和寧波電視臺聯(lián)合攝制的《天上人間看杭州》航拍任務時,直升機墜入竹林中,機上七人中有四人遇難,王春也在其中,時年51歲。
余旭,1986年出生于四川崇州,空軍上尉,二級飛行員,曾任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中隊長。2005年考入空軍航空大學,成為第八批女飛行學員,中國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也是中國第一位殲-10戰(zhàn)斗機女飛行員。2007年12月20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2009年4月2日,空軍第三飛行學院隆重舉行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學員畢業(yè)典禮,余旭和另外15名女飛行學員被授予空軍中尉軍銜和軍事學學士學位,同時獲得空軍三級飛行員等級證章和證書。畢業(yè)后,余旭任北京軍區(qū)空軍某部飛行員。畢業(yè)五天后,受命參與組建教-8梯隊,擔任教-8梯隊三中隊右二僚機,參加國慶60周年閱兵。她以嫻熟的技術飛過天安門廣場,接受祖國的檢閱。
2012年7月29日9時56分,余旭跨入殲-10戰(zhàn)機座艙,直飛蒼穹。這是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駕馭中國自主研發(fā)的三代戰(zhàn)機首次完成單飛。
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六架紅、藍、白三色涂裝的殲-10表演機分別以單機、雙機、三機編隊依次騰空而起,直入云霄。六機超密集三角隊形迎著朝陽,如一支利箭從天空劃過。轉瞬之間,兩架戰(zhàn)機脫離編隊,以極限坡度回轉,從跑道兩側高速對頭交叉,就在即將相撞的一剎那,戰(zhàn)機突然上升橫滾分開,引起現(xiàn)場觀眾一片驚呼。余旭就是駕駛戰(zhàn)機的一員。
2015年3月17日,在馬來西亞蘭卡威國際海事與航空展上,余旭等四名中國殲擊機女飛行員駕駛殲-10戰(zhàn)機,在空中翩翩起舞。這是中國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首次在海外進行表演,向世界展示中國軍人和中國女性的風采。
在2015年珠海航展上,余旭駕駛戰(zhàn)鷹的颯爽英姿給人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這個與觀眾親切合影、交談的鄰家女孩也讓中國空軍圈粉無數(shù)。在航展開幕當天,余旭駕駛二號機升空參加飛行表演?!拔沂亲钕绕痫w的一架,在空中23分鐘,表演了全部動作。第一次在那么多觀眾面前表演,我感到既新奇又激動”。這是余旭生前最后一次公開亮相,也是她面對鏡頭最后一次自信地說:“我會駕駛雙座型號的殲-10,把最好的狀態(tài)展現(xiàn)給大家。”
在“八一”飛行表演隊中,余旭的代號是“金孔雀”,是全國僅有的幾名具備表演機飛行資格的女飛行員之一,先后飛過四種機型,兩次榮立三等功。
八年的飛行生涯,余旭似乎順風順水,但光環(huán)背后是“金孔雀”長久的堅持和付出。特技飛行表演被世界公認為是“在刀尖上跳舞”。戰(zhàn)斗機的速度快、機動性大、負荷變化大,這樣對飛行員的身體要求更嚴格,需要更大的耐受力。對飛行員的選拔標準不會因為是女性而有所不同,因此,“八一”表演隊女飛行員需要比一般的女性飛行員更加勇敢、果斷、敏捷、反應快,而且對于女性來說,心理、體能方面也是極大的挑戰(zhàn)。
2016年11月12日,“八一”表演隊兩架殲-10進行飛行訓練。飛機在練習“雙機滾轉”項目時相撞,其中一架表演機墜毀在河北省玉田縣陳家鋪鎮(zhèn)大楊浦村西南。前艙飛行員成功跳傘,后艙的女飛行員余旭彈射時撞上僚機副翼,不幸以身殉職。
在人民空軍犧牲的女烈士中還有一位專機乘務長,她不是飛行員,沒有獻身藍天,但也應該為她留下一筆:趙月,江蘇興化人。2001年12月入伍。2004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空軍沙河場站戰(zhàn)士、空34師專機服務隊乘務員。2005年9月入第四軍醫(yī)大學,2008年6月畢業(yè)于該校護理系。任空34師專機服務隊乘務長、排長,空軍中尉軍銜。飛行時間1400小時,榮立三等功一次。2010年10月13日,在執(zhí)行任務時遭遇車輛事故犧牲,年僅2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