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曉敏
[摘要]百年之前的五四運動在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上具有偉大的轉(zhuǎn)折意義,不僅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也成為新的歷史條件下,青年運動、工人運動、婦女運動的偉大開端。中國婦女運動在經(jīng)受了辛亥革命失敗后被壓制、被摧殘的慘痛歷程后,又以嶄新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在上海婦女界,以女學生為先鋒,上層知識婦女與女工乃至青樓女子,都以高昂的斗志投身于這場反帝愛國運動之中,婦女覺醒與爭取解放的斗爭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關(guān)鍵詞] 五四運動;上海;婦女
[中圖分類號] D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928X (2019) 11-0031-05
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fā)的消息,很快傳到上海。1919年5月6日,上海各報紙開始報道北京學生斗爭的情形,激起了上海人民的義憤并立即積極響應。各學校、各團體紛紛發(fā)出通電,一致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要求釋放被捕學生,懲辦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等賣國賊,拒簽巴黎和約。上海地處沿海,是中國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受西方資本主義文化思想影響頗深,因此,各界婦女(尤其是知識婦女)的思想較內(nèi)地開化。在五四反帝愛國運動中,上海婦女異?;钴S。
一、五四運動在上海婦女界的展開
首先是女學生最早走出校門與男校學生一起活動。5月7日,上海民眾兩萬余人在西門外公共體育場召開國民大會,大家手拿白旗,旗上寫著“爭還青島”“討伐賣國賊”“挽回國權(quán)”等等,全場白旗招展,秩序井然。神州女校高小以上學生兩百多人,還有民生女校和中國女子體操學校等數(shù)百名女學生參加。會后游行到外灘長浜路口,被英國巡捕阻止前進,她們才返回學校。
5月9日是日本提出二十一條的國恥紀念日,全市各學校停課一天。許多商店也停業(yè),貼出通告:“國恥停業(yè)一天?!碑斎?,學生們整隊到街頭演講,揭露帝國主義和賣國賊的罪行,抵制日貨,提倡國貨。宣傳的人聲淚俱下,聽講的人也十分激動。女學生們多數(shù)在校內(nèi)沉痛地召開國恥紀念會,有的學校還邀請學生家長及親友參加。在紀念會上,校方鼓勵同學們不要因為是女子而不關(guān)心國家大事,要擔負起救國的責任,“顧神州之名,思神州之意”。神州女校學監(jiān)舒惠貞演講《亡國女子之悲觀》,介紹朝鮮亡國后婦女的悲慘遭遇,學生們聽后深受感動。神州女校還在紀念會上提出“抵制強權(quán)之方法”兩條:“(一)使用純粹的國貨或西洋貨;(二)青島未爭回以前,同學應從良心上覺悟合群,為國中團體之后盾。”養(yǎng)性女校的學生們,經(jīng)過討論,擬定了辦法五條:“(一)國民誓與青島共存亡;(二)群起為北京學生之后盾;(三)聲討賣國賊;(四)電巴黎陸征祥、顧維鈞、王正廷等代表對此次交涉勿草率簽字;(五)預備外交決裂之對付實力?!辈⑦@五條通電全國,以擴大影響。接著校長演講,要求學生們不要只有五分鐘的熱情,一定要堅持到底,還希望學生們把五條辦法轉(zhuǎn)告父母和周圍親友,鼓勵他們參加愛國運動。
此外,五四運動之始,西福致里名妓妙蓮以五十元捐助國民大會,又寫下“敬告花界同胞書”,分發(fā)各妓院。于是,花界按此紛紛行動,投身到運動中來。她們有的自編愛國歌、抵制日貨歌、聲討賣國賊歌,分頭拍唱,吸引路人駐足聆聽喝彩。有的在街頭設茶點休息所,招待游行示威學生,并書一告示:“學生愛國熱忱,吾界不忍坐息。敬備簞食壺漿,為君解渴充饑。并非沽譽釣名,不過稍盡綿力。妓界泣告!”待到運動發(fā)展到罷市之時,她們又積極響應罷市,停止歌宴,拒絕接客。是夕,一群官吏來到東亞酒樓飛箋招妓,被招之妓在箋后答之日, “國事多難,無心應招”。大文人楊塵因聞之撰文嘆日:“古詩云‘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而今于‘商女二字,已換成‘官吏矣!”[1]
二、早期的上海婦女團體
為了更好地推動五四愛國運動,一部分學生提出成立上海學生聯(lián)合會的建議,得到許多學校學生的贊同。5月11日,上海學生聯(lián)合會成立。入會的有四十四個學校的學生,其中女校有上海女子中學、中西女塾、神州女校、啟秀女校、博文女校、勤業(yè)女子師范、城東女校、崇德女學、清心女學、南洋女子師范、愛國女學、民生女學等十四校,都按照學聯(lián)章程分別成立分會。[2]
上海學聯(lián)成立后,邀請了三名女教師和八名女學生擔任學聯(lián)的聯(lián)絡、宣傳工作,破除了舊社會認為男女不能在一起工作的封建思想。此事在全國有開先例的影Ⅱ向。緊接著,《民國日報》和《大陸報》公開發(fā)表了兩封女學生來信,號召更多的男女學校參加學聯(lián)。信中有這樣一段話:“這次中國女學生參加罷課運動,是女學生第一次參與社會活動。數(shù)千年來,中華女子終身禁錮家庭……數(shù)十年來,女學生為社會上之一種附屬品,未嘗表示何種活動,亦未嘗對男子有何協(xié)助,今日上海學生聯(lián)合會成立,全市有六十一個女學堂,而加入學生聯(lián)合會的只有十四校。加入學生聯(lián)合會,可以破除男女在一起為不正當之迷信。”[3]這無疑是一種可喜的現(xiàn)象,為婦女解放展出一幅廣闊的前景。
女學生們的愛國熱情,感染了上海各界婦女。上海有相當一批上層知識婦女也滿懷愛國之心紛紛組織團體,向群眾進行愛國宣傳。當時的婦女團體有女子救國團、女子救國會、世界女子協(xié)會,7月間,又成立了女界聯(lián)合會。這四個團體中,女界聯(lián)合會比較活躍,負責人為鈕永建夫人(會長)、李果(副會長,博文女校校長),還有徐宗漢(黃興烈士夫人)、程孝福等。女子救國會由朱劍霞等人組成,朱是與秋瑾女士同時代的人,當時是勤業(yè)師范校長。女界聯(lián)合會和女子救國會這兩個團體,因李果、朱劍霞兩人是校長,有不少女學生參加。上層知識婦女有的曾受辛亥革命的影響,有的受過西方的教育,又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因此這些婦女團體成立后比較穩(wěn)定。她們主要的活動是組織女學生進行愛國宣傳,抵制日貨,興辦平民教育。在工作中,知識婦女表現(xiàn)出了高昂的愛國熱情和認真負責的精神。其中,上海女界聯(lián)合會副會長李果因工作繁忙,在外出演講中又遇風寒,不幸患肺病死于五四運動的高潮中,上海各界人民為她開了追悼會。上海婦女在五四反帝愛國運動中沖鋒陷陣的精神感人至深。
三、轟轟烈烈的“三罷”斗爭
五四運動爆發(fā)以后,北京和天津的學生組成學生代表團,到各地發(fā)動人民群眾進行愛國運動。5月中旬,京津?qū)W生代表團(其中有黃日葵烈士)到上海串聯(lián),上海學聯(lián)、國民大會上海事務所、上海報界召開歡迎會。會上談到北京軍閥政府繼續(xù)蠻橫地鎮(zhèn)壓學生運動,以及北大校長蔡元培被迫辭職的事。上海學聯(lián)就此事發(fā)表宣言,限政府于5月15日起的一星期內(nèi),對挽留蔡元培校長和保護大學尊嚴作出滿意的答復,否則全體學生罷課。到5月26日,由于還得不到答復,在上海學聯(lián)號召下,實行總罷課。
5月26日,上海公私立中等以上學校舉行罷課宣誓典禮,誓詞中說,為挽救國家危亡,不顧生死,決心堅持到底,會場內(nèi)的男女學生都沉浸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參加宣誓的共五十二校,其中女校有十四所,學生共兩萬五千人。會后游行示威,隊伍很長,從頭至尾,走了兩個多小時,步伐整齊,精神嚴肅,路上行人見了,都被他們的愛國行為所感動。[4]
罷課以后,上海學聯(lián)進一步推動商界抵制日貨,有些學校組織宣傳隊,有些學校組織義勇隊、糾察隊,有些學校組織調(diào)查部。務本女校學生聯(lián)合分會致商界同胞書中說:“滬埠遼闊,日貨充溢,或因血本攸關(guān),意存觀望;或因租界保障,依舊經(jīng)營;亦有名為抵制,暗中出售;號日國貨,實雜日貨……望愛國君子,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因為自立之國民,毋作他人之奴隸?!辈┪呐W生舉行救傷及看護練習,還將手工藝品在先施公司拍賣,作為活動經(jīng)費。其他愛國女校、圣瑪利女校、神州女校、中西女塾等,也積極進行愛國宣傳活動。
5月31日,上海學聯(lián)在公共體育場開會,追悼郭欽光烈士。郭欽光是北大學生,在五四運動中,與軍警斗爭,嘔血而死。當天,男女學生都戴一樣的白色布帽,不戴東洋草帽。這兩萬多頂白布帽,就是中西女塾、清心女校等十四所女校學生縫制的。參加追悼會的共有八十二所學校,其中女校二十三所。[5]京津代表許德珩等也出席了大會。各代表演說后,由女生唱追悼歌,會后集體游行,學生們又向各商店宣傳罷市,市內(nèi)大小商店也下半旗致哀。
正在商界對罷市猶豫未決的時刻,傳來了6月3日北京政府逮捕和毆打大批學生的消息,上海工、學、商各界人民十分憤怒。學聯(lián)為了動員商店罷市,由各校同學到商店去,挨家挨戶,要求商人簽名罷市。在動員罷市中,學生們在街頭宣傳,遭到反動軍警的毆打。6月4日下午,有一千多商人在南市商會開會,被反動軍警強迫解散,上海商界的怒火再也制止不住了,6月5日實行罷市。各商店門前都貼上白紙,寫著“罷市救國”“商學一致”“挽救學生”“政事顛倒無心經(jīng)營”“不懲辦賣國賊不開門”等等。
6月5日,全市商店罷市的消息傳來,工人們紛紛舉行政治罷工。這天上午,曹家渡日本人辦的內(nèi)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等三個紗廠的男女工人五六千人,高呼“不替仇人做工”的口號,一擁出廠,揭開了上海工人罷工的序幕。下午,浦東日華紗廠、楊樹浦上海紗廠的工人一律罷工,跟著罷工的有叉袋角的內(nèi)外棉紗廠工人。當日華紗廠工人罷工時,日本資本家陰謀破壞,在男工人出廠后,就立即把大門鎖上,他們以為女工逆來順受,軟弱可欺,強迫女工照常上工,女工不答應,吵著要出廠。廠外的男工知道了,立刻聚集一百多人把門撞開,放出了女工。日本資本家在憤怒的群眾面前,嚇得躲藏起來。[6]同一天內(nèi),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的男女印刷工人也實行罷工。浦東陸家嘴英美煙草公司煙廠新老兩廠的男女工人約五千人,自商店罷市以來,就準備罷工。這個廠的大班親自出面阻擋,工人們推代表回答說:“可憐學生被虐,可恨政府助桀,痛心國難,實無心工作,決定罷工。”[7]
“三罷”期間,女學生情緒激昂,由愛國女校發(fā)起,組織了女學生聯(lián)合會,參加的有務本女校等十六所學校的女學生,推舉愛國女校分會會長王英華為主席。各校組織演講團、紅十字救護團以及工藝團等,到社會上展開愛國活動。民生女校學生帶著一千多張傳單,到南翔演講,有聽講的人當場將頭上戴的日制草帽拿下來撕毀了。坤范女校學生分四隊到吳淞、川沙、江灣等鄉(xiāng)鎮(zhèn)演講。勤業(yè)女師學生為了保證愛國宣傳活動順利進行,派糾察隊帶著食物水果等,送給在外游行或糾察的學生當午飯;此外又每日分上下午兩批出發(fā),到法租界和公共租界維持秩序,散發(fā)傳單,在烈日下進行宣傳演說。在暑假中,女學生們還舉辦游藝會,演出新戲為學聯(lián)募捐,作為活動費。圣瑪利女校舉辦了一次游藝會,排演新戲,賣票收入一千三百元,統(tǒng)統(tǒng)捐助會費。其他女校也積極演出,十分活躍。[8]
從“五四”到“六三”,男女學生共同戰(zhàn)斗,受到社會上的贊揚。10月14日,上?!稌r報》在時評專欄發(fā)表了一篇短文《男女一同做事》,號召進一步破除男女界限,推動社會進步。
此外,在“三罷”期間,女界聯(lián)合會經(jīng)常舉辦家庭演講會,內(nèi)容有愛國教育、女子覺悟、家庭教育、兒童教育等等。李果、程孝福等負責人也經(jīng)常參加演講,還同別的婦女團體聯(lián)絡友誼,交流情況,互相支持。當時女界聯(lián)合會還編有一個會刊,及時發(fā)表活動情況。女子救國會將會員分成五組,到各處演講,分發(fā)傳單;世界女子協(xié)會通電北京政府,要求伸張正義。
四、上海婦女運動的發(fā)展及其歷史局限性
(一)上海婦女運動的發(fā)展。在五四運動的推動下,上海的婦女運動不斷發(fā)展。除了上面敘述的情況外,還有兩件事很重要,一是義務教育的興辦,二是婦女刊物的崛起。
1919年7月,暑假開始,五四運動取得勝利后,上海學聯(lián)成立了“國民義務教育團”,為失學工人開辦義務教育學校。這是知識分子與工農(nóng)大眾相結(jié)合、為工農(nóng)大眾服務的開端。這個團成立的目的很明確,開辦義務教育學校,只招收失學的工人、店員。為了他們上課方便,把學校設在工廠附近,上課時間為每天下午工廠放工后一小時,課程內(nèi)容主要是淺近的國文和算術(shù),使工人、店員學會寫算,教員由各校男女學生擔任。學生一律不收學費。除了到校上課外,只要工廠工人有二十人以上要求學習,就可以向義務教育團申請派教員去上課。當時,圣瑪利女校的俞慶棠(女)、中西女塾的俞素青(女)都是義務教育團的委員。
各女校學生對學聯(lián)發(fā)起辦義務教育,都熱情支持。民生女校利用暑假開辦義務補習班,規(guī)定年長失學和沒有經(jīng)濟條件上學的人,一律不收學費。民國女子工藝學校在暑假后開辦義務補習班,同時附設工廠,既可制造國貨,增加市場供應,又可開辟財源,供活動和解決學生生活困難之用。勤業(yè)女子師范積極籌備開辦職業(yè)義務學校,共設兩班,一班是國民義務教育小學班,只要有志讀書而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都可以免費入學;另一班是工藝學習班,聘請高等技師傳授縫紉機織、中西刺繡、花邊抽紗等手工藝,一律不收學費。
女界聯(lián)合會對提倡義務教育十分熱心,會員們多次開會討論,成立了義務教育組,選出會員九人擔任義務教員,推選程孝福為主任。規(guī)定兒童教課內(nèi)容與國民科(小學)相同,修身課用談話方式,算術(shù)多學珠算,年齡大的失學女生,還分班教她們謀生的技能,同時了解她們的家庭情況,幫助解決困難問題。女界聯(lián)合會辦的義務學校,受到群眾歡迎,后來擴充為一、二兩校,并開辦一些工廠,使貧民子女既能讀書,又有工做,解決了他們的讀書和謀生問題。
與此同時,五四運動后,上海出版的婦女刊物迅速增多,發(fā)表的文章大都與婦女運動有關(guān),對上海婦女運動的發(fā)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當時比較重要的婦女刊物有《新婦女》《婦女評論》《婦女周報》等六種?!缎聥D女》是1920年1月務本女校的五位教師創(chuàng)辦的?!秼D女聲》是上海中華女界聯(lián)合會在1921年12月開始出版的,當時為這個刊物撰寫文章的有陳獨秀、沈澤民、沈雁冰、邵力子、李達等人。還有兩位女同志參加了編輯工作,一個是王劍虹,湖南人,曾在上海平民女校讀過書;另一個是王會悟,據(jù)她說,當時這個刊物由李達領(lǐng)導,凡是重要稿件都送李達審閱。
(二)歷史局限性。值得指出的是,五四時期的工人運動還沒有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也沒有統(tǒng)一的馬克思主義組織,因此仍未脫出自發(fā)斗爭的階段。從女工實際覺悟看,還沒有完全擺脫資產(chǎn)階級的影響,對自身的解放,也還提不出更自覺更遠大的要求。勞動婦女成為婦女運動的領(lǐng)導與主體,還需要有一個啟發(fā)教育的過程。
此外,五四時期,各種思潮異?;钴S,關(guān)于婦女問題的討論基本上是各抒己見、百家爭鳴的狀態(tài),并未形成尖銳的對立和斗爭。其中,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的主張傳播較廣,為多數(shù)知識青年所接受,在反封建專制主義的斗爭中,是一種進步的觀點。馬克思主義關(guān)于婦女運動的理論作為一種思潮,僅僅在少數(shù)先進分子中得到承認和傳播。當然,這種少數(shù)是暫時的,歷史很快便證明資產(chǎn)階級共和制不適合中國,只有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才能引導婦女取得真正的解放。
五、結(jié)語
婦女問題,歸根到底是經(jīng)濟問題。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戰(zhàn)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長期被外國資本和買辦資本所壓抑、排斥的中國民族工業(yè)得到了長足發(fā)展,中國工人階級隊伍隨之迅速壯大。其中,女工人數(shù)占相當大的比例。1915年,在輕工業(yè)生產(chǎn)中的女工就達到24.5萬人;1919年,女工在全體職工中占到44.7%。中國女工又相對集中于江浙一帶的織染工業(yè)。江蘇(包括上海)一省女工就達14.3萬人,占全國女工總數(shù)的近60%,占本省工人的73. 7%。其中從事織染工業(yè)的有14萬人,在織染工人中占46.7%,化學工業(yè)、食品工業(yè)中的女工人數(shù)也比較多。[9]中國婦女最早進入社會所從事的職業(yè)是工人,稍晚出現(xiàn)的是教師和醫(yī)生。中國最早的女教師是在日本留學學習師范的女留學生們,之后,女店員、女招待等職業(yè)也相繼面向廣大婦女開放。這樣不僅使女子有了擺脫男權(quán)壓制、束縛的經(jīng)濟基礎,而且在她們的頭腦中,或多或少吹進了資產(chǎn)階級民主思想之風,產(chǎn)生要求解放的強烈愿望。一批先進分子以五四運動為起點,開始踏上解救中華民族、解放婦女大眾的革命征途,率領(lǐng)中國婦女前仆后繼,英勇奮斗,加入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五四運動開辟了中國婦女運動的新紀元,為中國婦女的解放展開了一幅嶄新的畫卷;而五四運動中的上海婦女無疑是其中的一抹亮色。
參考文獻
[1]高文閣.五四運動中的上海社會底層民眾[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2.
[2][3][4][7][8]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上海市委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1979年第5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11.12.13.15.17.
[5][6]全國婦聯(lián)婦運史研究室.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婦女運動史(試用教材)[M].內(nèi)部刊印本,1986:38.40.
[9]中華全國婦女聯(lián)合會.中國婦女運動史[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63.
作者系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學院(上海團校)青年研究中心教師
責任編輯:沈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