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英
江西省南豐縣人民醫(yī)院,江西 撫州 344500
黃疸在新生兒中比較常見,因新生兒血腦屏障尚未發(fā)育完善,黃疸程度嚴重且消退慢,若處理不當,可能會導致膽紅素過度堆積,而導致重要臟器感染,危及新生兒生命健康。臨床主要采用常規(guī)藍光照射治療,但療效不佳,且毒副作用明顯,冷光源藍光燈照射治療對嬰兒皮膚造成的損傷小,而且光能量強度高,療效顯著[1]。近年來研究表明,新生兒黃疸采用靜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療效果顯著,可改善血清膽紅素水平。為進一步明確冷光源藍光照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中,評價靜注人免疫球蛋白聯(lián)合冷光源治療黃疸,總結(jié)如下。
1.1 一般資料58例醫(yī)院從2015年3月到2018年8月確診收治的新生兒黃疸患兒,入選標準:檢測血清膽紅素水平>205μmol/L,在住院治療第48小時、第96小時,復查血清膽紅素水平。排除標準:無新生兒器質(zhì)性疾病;嚴重先天性心臟??;溶血病患兒。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分兩組,對照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齡為1~22d,平均年齡為(10.4±2.3)d,體質(zhì)量為2785.9~3845.5g,平均體質(zhì)量為(3315.9±134.5)g,足月兒20例,早產(chǎn)兒4例,過期兒4例;觀察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為1~20d,平均年齡為(10.5±2.5)d,體質(zhì)量為2784.5~3850.5g,平均體質(zhì)量為(3314.6±134.2)g,足月兒24例,早產(chǎn)兒2例,過期兒2例。兩組患兒的基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研究。
1.2 方法給予兩組患兒口服茵梔黃、抗感染等常規(guī)治療,為防止光線傷害患兒眼睛,需給予患兒佩帶眼罩,同時做好會陰部防護措施。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藍光光療,每間隔8~12h照射1次,每次照射時間為12~16h,1個療程4d,連續(xù)照射2個療程。觀察組應用冷光源照射治療,靜注人免疫球蛋白(博雅生物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9993015),用藥劑量為1g/(kg·d),治療時間與對照組相同。兩組患兒照射治療過程中,需及時患兒所需水分,保持皮膚濕潤,照射一定時間后調(diào)整體位,保證照射到所有黃疸感染部位。
1.3 觀察指標①對比兩組患兒黃疸治療效果。臨床療效判定標準[2]:顯著改善:黃疸完全消退,血清膽紅素水平正常;改善:黃疸部分消退,血清膽紅素水平下降;無效:黃疸無消退,血清膽紅素水平無明顯下降??傆行蕿轱@著改善率與改善率之和。②血清膽紅素水平,分別測定治療前、治療后48h、96h的血清膽紅素水平。測定方法,取肘靜脈血2mL,應用釩酸氧化法測定。③血清膽紅素水平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④不良反應對比。
1.4 統(tǒng)計學分析軟件處理分析工具為SPSS20.0,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表示且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且以χ2檢驗,組間有差異,以P<0.05表示。
2.1 臨床療效對照組28例,總有效率為78.6%,顯著改善17例,改善5例,無效6例,觀察組30例,總有效率為96.7%,顯著改善22例,改善7例,無效1例,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差異顯著(χ2=4.47,P<0.05)。
2.2 血清膽紅素水平對比兩組治療前血清總膽紅素水平對比無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48h、治療96h的血清膽紅素低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膽紅素水平[(±s)μmol/L]
表1 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膽紅素水平[(±s)μmol/L]
2.3 血清膽紅素水平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對照組患兒的血清膽紅素水平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7.02±0.70)d、(6.62±1.20)d,觀察組患兒血清膽紅素水平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4.12±0.42)d、(5.12±0.90)d,觀察組患兒的血清膽紅素水平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組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不良反應觀察組煩躁哭鬧、體溫異常、脫水、腹瀉以及皮疹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少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對比(例/%)
新生兒黃疸為一種新生兒時期常見病,因新生兒身體情況特殊,患兒病情危重,病情延續(xù)時間長,再加上患兒血腦屏障發(fā)育不完善,容易發(fā)生膽紅素腦病等,嚴重影響新生兒身體健康,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新生兒黃疸治療關(guān)鍵在于,積極采取措施降低膽紅素,減少膽紅素腦病發(fā)生危險誘因,因此臨床應積極采取措施防治。
關(guān)于降低血清膽紅素的治療方法中,光療為一種簡單易操作的治療方法。其作用原理,是借助光療儀器,發(fā)出特定光波照射患兒皮膚,利用光化學作用,改變膽紅素結(jié)構(gòu)、性質(zhì),促膽紅素排泄[3]。傳統(tǒng)藍光燈用于新生兒黃疸治療中,強度為8~10μw/(cm2·nm)間,強度逐漸下降,隨著光照時間延長,光線強度下降,直至無效。而且常規(guī)藍光燈照射不能連續(xù)應用,容易導致新生兒皮膚干燥,發(fā)生脫水和體溫升高情況,而且安全性差,容易傷及皮膚組織,而且該方法不易長期應用,光源需經(jīng)常更換,增加治療成本[4]。相較于藍光光源,冷光光源強度高,光線強度>30μw/(cm2·nm),光線波長范圍450~475nm,這一光波段條件,能更好促膽紅素轉(zhuǎn)化吸收,降低黃疸患兒血清膽紅素濃度,提高整體治療效果。而且冷光源照射散發(fā)輻射熱量少,能讓患者處于恒溫中,減少皮膚水分流失,避免灼傷患兒皮膚[5]。同時結(jié)合靜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療,對細胞免疫功能無影響,用于臨床治療中,可競爭性與紅細胞結(jié)合,抑制抗A、抗B抗體與紅細胞結(jié)合,F(xiàn)C片段與巨噬細胞FC受體之間相互結(jié)合,清除和吞噬致敏細胞,抑制溶血發(fā)生,降低膽紅素形成[6]。研究表明,冷光源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改善患者癥狀效果顯著,更為安全可靠,可促患兒病情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冷光源藍光照射聯(lián)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療新生兒黃疸,降低膽紅素水平、促新生兒黃疸消退效果更為顯著,而且應用安全可靠,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