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艷
(西南民族大學(xué)航空港校區(qū) 四川 成都 610225)
《古詩十九首》開文人五言詩的先河,代表了五言詩的最高成就,自古以來都是人們重點研究的對象。其中人們關(guān)注的重點多為它的產(chǎn)生年代及所表達(dá)的情感,而它的產(chǎn)生年代目前仍然不能確定。
從古至今,《古詩十九首》的產(chǎn)生年代一直處于爭議的狀態(tài)。但可以確定的是,《古詩十九首》是東漢以來的作品。
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幾個說法:1.西京遺翰,莫見五言,故十九首非西漢作品。乃六朝時人說,見《文心雕龍》。2.十九首用字有觸西漢皇帝諱者,故非西漢人作。乃顧炎武說,見《日知錄》。3.十九首中有隱括樂府而成者,故非西漢人作。乃朱彝尊說,見《玉臺新詠》。4.“促織”之名,不見于《爾雅》《方言》等書,至漢末緯書始見此名,故十九首必非西漢人作,乃徐中舒說,見《五言詩發(fā)生時期的討論》①。
以上的種種說法都在為《古詩十九首》非西漢作品佐證。由于文獻(xiàn)的缺失,目前這個難題也一直困擾著許多人。通過對作品年代的考證,可以窺見幾千年前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以及情感;通過對文獻(xiàn)的查閱,其產(chǎn)生可能在東漢末與建安時期之間。
曹操的詩歌目前尚存的有二十多首,全部是樂府詩體。其中《短歌行》《觀滄?!贰洱旊m壽》等均為四言詩,創(chuàng)作于東漢末年。其余詩歌例如《蒿里行》《苦寒行》等為五言詩。除此之外,曹操的詩還受到了《楚辭》的影響,在組詩《步出夏門行》中《艷》即為騷體:“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臨觀異同,心意懷猶豫,不知當(dāng)復(fù)何從?經(jīng)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在曹操的詩中,可以看出他仍受四言詩以及《楚辭》的影響,而后慢慢過渡到了五言詩。另外,徐干的詩均為五言詩,至今尚存的有三首,其中《與妻別》一首中“與君結(jié)新婚”與十九首中其八《冉冉孤生竹》里“與君為新婚”只一字之差,“會合安可知”與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里“會面安可知”同樣只一字之差,由此看出《古詩十九首》對建安時期文人的影響之大。這個時期,五言詩已經(jīng)流行起來,如第二首《青青河畔草》“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獨難守?!雹?/p>
另外,在《古詩十九首》中有玄學(xué)的影子。“人生天地間,忽如遠(yuǎn)行客”(其三《青青陵上柏》),是對時光易逝、人生短暫的嘆息。在第十五首《生年不滿百》中有“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都是對服食仙丹的批判。在那個時期,士人的思想一度陷入迷茫,玄學(xué)在當(dāng)時已成為進(jìn)入仕途政治的重要條件?!豆旁娛攀住穼髞淼臇|晉文學(xué)同樣影響深遠(yuǎn),包括其中“人生短暫,及時行樂”的思想,在《蘭亭集序》中也有體現(xiàn)。
故本文以為《古詩十九首》應(yīng)產(chǎn)生于建安時期以前。
在《古詩十九首》中,主要的空間意象是高樓、宴會、道路和城市,其中高樓、宴會與城市多象征權(quán)力,而道路則更多象征生離別。
1.高樓
“高樓”這個意象在《古詩十九首》中比較少見,通常只有“令德”才能住在高樓上。在《西北有高樓》一篇中,“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寫高樓與浮云比齊,可見高樓之高。而作者是于樓下看高樓,“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歌聲從高樓上傳來,帶著絲絲悲涼。高樓難上,心自悲涼,對理想可望而不可及的悲傷溢于言表。而在《青青河畔草》一首中,“盈盈樓上女”一句里的“樓”同樣是作者于樓下望而所見,借“樓女”之“空床獨難守”來寫自己的志向難以堅守。曾原謂:“此詩刺輕于士進(jìn)而不能守節(jié)者?!痹凇豆旁娛攀住防铮蠖嗍鞘б舛?。在這首詩中,我們同樣可以解讀為作者因不得志而自比為“倡家女”“蕩子婦”,壯志難酬而“空床難守”。
2.宴會
宴會多為交際場所,而不僅僅是用于吃飯,在宴會上作詩的人也很多,這是一個展示才華的地方?!豆旁娛攀住分校把鐣边@個意象提到的次數(shù)較少。在《今日良宴會》一首中即有“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在這首詩中,沒有具體描述宴會,而是用“難具陳”三字來表達(dá)這樣的歡樂的場景。據(jù)朱自清先生分析,“這里只提樂歌一事,一面固然是因為聲音最易感人,一面還是因為‘識曲聽真’,才引起一番感慨,才引起這首詩?!雹鬯赃@首詩可能是宴會上所作?!傲畹鲁哐裕R曲聽其真”寫認(rèn)真聽“令德”高言,有一點恭維的意味,后面直接夸贊“新聲妙入神”更顯得有些夸張,但它們確實符合了宴會獻(xiàn)才的情景。
3.城市
這里說的“城市”多為大都市,如洛陽。城市里住的都是達(dá)官貴人,繁華富麗,與鄉(xiāng)村比起來自然有著天壤之別。游子漂泊于城市,身份的落差更引起他們的失落感,處在邊緣,理想不得實現(xiàn),城市之于仕途,中間隔著重重阻隔?!肚嗲嗔晟习亍芬皇字校膀?qū)車策駑馬,游戲宛與洛。洛中何郁郁,冠帶自相索。長驅(qū)羅夾巷,王侯多第宅?!痹谶@首詩中,基本在寫宮殿。城市繁華,而“我”卻落魄無家。兩兩對比,其中的凄涼只有自己能體會。
4.道路
道路是《古詩十九首》中用到最多的空間意象,共有8處。道路意味著距離感,既可以是心靈的也可以是空間的。在當(dāng)代,道路對人們來說并無特別意義;而在古代,道路意味著離別,或生離死別的可能。在《行行重行行》里“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是對道路的描寫,在“我”與“君”之間阻隔著千山萬水,這里的“君”或許是思婦的丈夫,又或許是作者所想要得到提拔的那個君主,都是有可能的。真正讓詩人覺得后會無期的,不是現(xiàn)實世界中這段盡管艱難而漫長的道路,而是遙遙無期不知所終的宦游之路④。在《今日良宴會》中,“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里的“路”又是一種延伸的道路,是仕途的路。沈德潛曰:“據(jù)要津,詭辭也,古人感憤語。既是良宴會,此時的作者必有一定的身份,而何須讓‘令德’為‘我’先據(jù)要路津呢?”所以這里可能是虛寫,士不得進(jìn),故以虛景來掩蓋自己內(nèi)心不得志的失落。在隋樹森《古詩十九首集釋》里是這樣解讀的:據(jù)要路即孟子“當(dāng)路”,“當(dāng)路”方得展用。然細(xì)玩“何不”“無為”語意,有“然有命也,不可倖致”意,故吳氏以為“大類《論語》‘當(dāng)而可求’章”,卻將“如不可求,從吾所好”,留作歇后。而后人指為激詞,目為詭調(diào),皆未會其意。
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詩歌的解讀角度也有所不同,這樣的解讀是獨特的。但在我看來,放入古代的社會背景,是“如不可求,從吾所好”的意味的可能性很小,與《古詩十九首》中其他詩相比起來,它應(yīng)該更多是一種失意的強顏歡笑。
在《古詩十九首》中,除了四大主要的空間意象,還有許多時間意象。比如蟋蟀、螻蛄、秋蟬、芙蓉等表時間的意象。在大部分詩中,都會提到一些事物來表示季節(jié),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表示秋季的意象。無論是蟋蟀、螻蛄還是秋蟬,都透露著一種悲涼的氣氛。宋玉《九辯》開中國古代“悲秋傳統(tǒng)”的先河,《古詩十九首》同樣繼承了這樣的風(fēng)格。在《明月皎夜光》的開頭兩句“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秋蟬鳴樹間,玄鳥適安逝?”以“促織、秋蟬”就表明了季節(jié);在《東城高且長》中的“晨風(fēng)懷苦心,蟋蟀傷局促”一句里“晨風(fēng)、蟋蟀”同樣表明了季節(jié)。不僅以上兩首,在其他的詩中也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的“悲秋情懷”,秋天在許多文人眼里,似乎就是一個傷感的季節(jié),面對人生苦短而不得志的失意,秋天不言而喻少了那份收獲的喜悅。
在《古詩十九首》中,也有表示其他季節(jié)的意象。在《青青河畔草》一首中“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里的“青草、柳樹”無不顯示著一種生機勃勃的氣息,這是夏天的熱情。在《庭中有奇樹》里“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同樣展示了一種富有生機的畫面。這在古代流行的“悲秋傳統(tǒng)”中是少有的,卻也顯示了古詩《古詩十九首》的特別之處。不濫觴情懷,偶有生機勃勃的意象,為詩歌添上了一種不一樣的色彩。
《古詩十九首》往往用多種多樣的空間表現(xiàn)形式來創(chuàng)造詩歌的空間意象,其中在景物的變換和人物的行動里,移步換景是其主要的空間表現(xiàn)手段⑤。時間與空間是古代詩歌離不開的話題,空間的轉(zhuǎn)換,往往引起時間流逝的感嘆,“物是人非”也是這樣一種時空變幻帶來的一種失落感。
在《古詩十九首》中有許多描寫人生的詩歌,往往開頭寫景,但很快就進(jìn)入對人生的感嘆中。“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其一《行行重行行》寫歲月流逝的快速;“人生天地間,忽如遠(yuǎn)行客”其三《青青陵上柏》寫天地之大而人生短暫,如遠(yuǎn)行客的無奈;“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其六《涉江采芙蓉》寫同心而無法如愿,歲月催人老的憂傷。在十九首中還有很多這樣的詩句,“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是不變的主題,也是寄托失意的掩藏點。恩格斯說:“離開時間的空間和離開空間的時間同樣都是不可能存在的”⑥,在《古詩十九首》中,時間和空間也是互相照應(yīng)的。
《古詩十九首》的空間轉(zhuǎn)換一直受到人們很大的關(guān)注??臻g的轉(zhuǎn)換往往意味著情感的轉(zhuǎn)變,這樣兩者交織,更能表達(dá)出作者的情感。由“與君生離別”到“各在天一涯”其一《行行重行行》的遙遙相望,兩者的空間置換均把“你、我”推向遠(yuǎn)方,相隔萬里,各在天涯?!扒嗲嗪优喜荨钡健坝瘶巧吓逼涠肚嗲嗪优喜荨返挠上碌缴系目臻g置換,也是十九首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路遠(yuǎn)莫致知”到“但感別經(jīng)時”,其九《庭中有奇樹》由空間到時間的轉(zhuǎn)換,更顯出一種空間帶來的久遠(yuǎn)感?!肮拍估鐬樘铮砂卮轂樾健逼涫摹度フ呷找允琛酚晒拍沟教锏?、松柏已為柴火的時間置換,空間里的事物也隨之轉(zhuǎn)換,這些種種空間轉(zhuǎn)換的描寫,更顯物非人非的凄涼感。
在時間的回環(huán)往復(fù)和空間的移位疊映中,《古詩十九首》建構(gòu)了獨具特色的抒情模式。一方面,是漢代文人高妙的寫景言情手段的充分體現(xiàn);另一方面它也因此而成為影響中國古典詩歌言情構(gòu)景藝術(shù)兩千多年之久的一種基本技法。它所創(chuàng)造的許多時間以及空間意象,也已成為中國古典詩歌里重要的抒情母題?!豆旁娛攀住氛蜻@種時空關(guān)系巧妙的轉(zhuǎn)變而贏得了千古不朽的聲譽⑦。
【注釋】
①隋樹森《古詩十九首集釋》,中華書局2018年版,第1-2頁。
②《古詩十九首》其二。
③④簡顯鵬《空間與詩:試論〈古詩十九首〉中的空間體驗》古代文學(xué)研究2009年6月下旬刊。
⑤張紅運《古詩十九首》時空意象論,陜西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1年5月。
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
⑦李永梅《漢代詩歌的空間結(jié)構(gòu)——〈古詩十九首〉的空間結(jié)構(gòu)》,語文學(xué)刊,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