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吳起縣婦幼保健院,陜西吳起717600)
產婦妊娠晚期出血的原因分為產科性出血和非產科性出血[1]。其中產科性出血是指發(fā)生于妊娠28周以后,由胎盤早剝、胎盤前置等因素而導致的出血現(xiàn)象,是產科最常見的危重癥之一,可導致孕產婦和胎兒的死亡[2]。因此,臨床中及時、準確地診斷妊娠晚期產科性出血的病因,并給予針對性治療,對改善母嬰結局有重要意義。超聲作為一種安全、無創(chuàng)、經濟的檢查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多種出血性疾病的診斷,這就為妊娠晚期產科性出血患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提供可靠的實踐基礎。本研究應用超聲診斷在妊娠晚期產科性出血中的取得一定的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從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吳起縣婦幼保健院產科門診的患者中按以下標準納入病例:孕周均>28周;伴有不同程度的生殖道流血、腹痛等癥狀;簽署知情同意。排除患有血液疾病、精神疾病者,以及妊娠雙胎以及多胎者。共計納入182例,年齡23~41歲,平均30.14±11.33歲;孕周28~40周,平均34.36±4.17周;產次1~3次,平均1.49±0.38次。
所有納入對象均同時由兩名高年資醫(yī)生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器進行檢查。超聲儀采用美國GE公司的XX型,探頭的頻率3.5 MHz,囑檢查對象適當憋尿,保持膀胱充盈,取仰臥位,將探頭放置于腹壁掃查胎盤的位置、形態(tài)、大小,觀察胎盤數(shù)目、附著部位、厚度、成熟度、胎盤胎兒面與臍帶的連接情況、胎盤與子宮肌壁及宮頸內口之間的關系,同時通過回聲強度變化情況探查臍動脈數(shù)目、血流速度評估供血情況,對有剖宮產史的孕婦測量子宮前壁下段厚度,記錄異常并出具產科性出血診斷及病因分析報告。所有納入對象均隨訪至妊娠終止后1周,出血病因以分娩后病理證實情況為金標準。
建立數(shù)據(jù)庫,對照金標準分析超聲檢查對妊娠晚期產科性出血的診斷價值及對不同類型產科性出血病因的診斷價值。診斷價值的分析指標包括靈敏度、特異度、約登指數(shù)等。
以分娩后病理證實的情況為金標準,對超聲在妊娠晚期產科性出血的診斷價值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靈敏度為99.4%,特異度為66.7%,約登指數(shù)為0.661,95%CI為(0.588,0.734),陽性預測值為98.9%,陰性預測值為80.0%。其中有1例漏診,2例誤診。見表1。
表1 超聲與分娩后病理證實結果比較
超聲對不同類型產科性出血病因的診斷情況見表2。從中可以看出,不同病因的診斷符合率有所不同,漏診發(fā)生在胎盤植入病例,誤診發(fā)生在胎盤植入和胎盤早剝病例。
表2 超聲不同類型產科性出血病因診斷情況
有調查表明,妊娠晚期產科性出血發(fā)病率為0.47%~2.2%,且呈逐年升高趨勢[3]。該病癥一般起病急、發(fā)展快,若出血量超過機體代償能力勢必對母體和胎兒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4]。超聲在產科中廣泛應用于評估胎兒的發(fā)育狀況,明確胎兒發(fā)育是否畸形,可清楚地探查羊水、臍帶、胎盤和胎兒等的變化情況,若能在基礎上對產科性出血的病因做出準確的診斷,將有利于臨床上對因治療[5]。
本研究通過前瞻性的觀察,結果表明超聲對妊娠晚期產科性出血的診斷靈敏度為99.4%,特異度為66.7%,約登指數(shù)為0.661,95%CI為(0.588,0.734),陽性預測值為98.9%,陰性預測值為80.0%。提示超聲對本病有較高的診斷價值。進一步在不同類型產科性出血病因中分析,引起妊娠晚期產科性出血的病因構成比由小到大依次是胎盤植入、臍血管前置、前置胎盤和胎盤早剝,這與周鴻亞、Marla等[5-6]的研究一致。超聲對臍血管前置和前置胎盤的診斷符合率最高,均達到了100%;對胎盤植入發(fā)生了漏診和誤診,對胎盤早剝發(fā)生了誤診,但符合率尚可,提示超聲對不同原因引起的產科性出血病因診斷價值不同,究其原因前者可能與實踐中胎頭位置過低,或胎盤位于子宮側壁,影響經腹超聲觀察胎盤下緣和宮頸內口關系的準確性,加之操作者對胎盤植入認識不足以及儀器分辨率受限等有關。后者可能將邊緣血腫型胎盤早剝誤診為占位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