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淑紅
【摘要】后進生指的是學習成績不佳,學習能力欠缺,缺乏學習熱情且個人自制力較差的學生。在后進班級中,后進生人數較多,占據的比重較大,因而如何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始終是班主任教師及各個科任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文章簡述了后進班級中后進生形成的原因;結合教學工作經驗,淺談后進班級中后進生的轉化。
【關鍵詞】后進生? 形成原因? 轉化策略
【課題】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2018年度課題《初中后進班級形成原因及對策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18]GHB3243。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0-0191-02
學生的主要職責是學習,學習搞不好,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甚至對學生的思維、行為、心理等多個方面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在后進生班級中,后進生身上或多或少都存有一些“缺陷”,這些缺陷或者來自于家庭,或者來自于自身。而后進生不能直面及更正自我的缺陷,進而導致學習成績難以提升,學習陷入到惡性循環(huán)之中。那么,在當前的后進生班級中,后進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一、后進班級中后進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首先,自身因素。這類學生之所以成為后進生,主要原因是自我因素所致,尤其是在日常的學習中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中學生的學習,與個人的努力,個人的付出呈現(xiàn)出正相關關系。如果平時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自主學習,甚至一味在學習過程中偷懶,則這樣的狀態(tài)根本不能促進自我學習的提升,成為后進生難以避免。
其次,環(huán)境因素。這里的環(huán)境因素,指的是社會環(huán)境對學生造成的影響。有的學生自制力不強,容易沉迷于網絡虛擬的游戲世界中,迷失自我,從而放棄學習。有的學生受不良社會習氣的感染,行為舉止不端,對學習不重視,從而也導致自己成為后進生。學習需要克己自律,在學習中要合理把握學習與娛樂之間的關系。
二、后進班級中后進生轉化的策略分析
(一)加強心理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自信
加強心理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是后進班級中幫助后進生轉化的重要策略之一。自信是成功的基礎之石,無論對于生活還是學習,學生都需要對自我充滿自信。在中學后進生班級中,有一定比例的學生之所以成為后進生,是因為學生對自我缺乏自信。不少學生羨慕他人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卻不肯相信自己也能如別人一般,甚至比別人更加優(yōu)秀。為此,在教學中,我們需要耐下心來,仔細而全面分析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對于那些自信不足的學生,教師要善于通過言語、眼神、動作等給予鼓勵。多與學生交流,贏得學生的信任,從而緩慢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
(二)優(yōu)化教學手段,切實落實因材施教
學生是學習的主要對象,幫助后進生進行轉化,需要教師優(yōu)化教學手段,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在后進生班級的教學中,我們要立足于學生群體,從小處著手,重視細節(jié)之處。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級,按照學生們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實施分層異步教學法,最大限度保障師、生之間信息對稱。對于教學的主題內容,要盡可能做到化虛為實,以形象、具體乃至于實物的形式開展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對于復雜的知識點,要采取化繁為簡的教學方法,一步步引導學生進入到教學主題中,切實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開展家園合作,強化教育的向心力
不可否認,很多中學生之所以成為后進生,主要原因是因為家庭環(huán)境不和諧所致。有的學生父母,因為感情不和,頻繁發(fā)生爭吵。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無處不在,且無時無刻都在發(fā)生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和家庭環(huán)境至關重要。后進生的轉化,離不開學生父母的廣泛、積極參與。作為教學工作者,應多與學生父母交流,構建家園合作機制,形成家園共育的合力。對于不重視家庭教育的父母,要循循善誘的加以開導,使其重視學生的教育;對于教育方法不合理的父母,要耐心的加以指點,使其認識到家庭教育不合理對孩子帶來的傷害,從而有意識的改進教育方法。
三、結語
后進生的形成,其原因的多方面的。家庭、自我、社會等多個方面中,某一方面的“不適宜”,均會對學生造成強烈的沖擊。而青春期的中學生,認知水平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較弱,不能有效應對各種沖突與矛盾。面對強烈的沖擊,學生又可能無心學習,也有可能滋生出厭學情緒。后進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而來,同理,后進生的轉化也并非一日之功。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學會與后進生做朋友,以關愛、引導、尊重向學生滲透積極的力量,從而實現(xiàn)喚醒學生、激勵學生和鼓勵學生的目的,切實促進后進生轉化。
參考文獻:
[1]段新娜.論后進生的轉化工作[J].中學教學參考.2015(21) [2]張燕.后進生的轉化之道[J].甘肅教育.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