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徐欠欠,趙建國,劉俊
(1.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胃腸外科,湖北 武漢 430000;2.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兒科,湖北 武漢 430000)
急性闌尾炎是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大約有7%的人在一生中會發(fā)作急性闌尾炎[1]。急性闌尾炎最常發(fā)生在青少年和20多歲的人群中,男女發(fā)病率大概是3∶2[2]。如果診斷不及時或在彌漫性腹膜炎發(fā)生后才發(fā)現(xiàn),急性闌尾炎也可能導致死亡[3]。闌尾的炎癥主要是由于闌尾管腔堵塞導致的。從解剖病理學的角度,急性闌尾炎可分為卡他性炎性(單純性)闌尾炎,蜂窩織炎性(化膿性)闌尾炎,壞疽性闌尾炎,穿孔性闌尾炎,這些分類也代表了急性闌尾炎發(fā)展的各個階段[4]。腹部疼痛是急性闌尾炎最常發(fā)生的癥狀,大約75%的病人有由臍周或上腹部轉(zhuǎn)移至右側(cè)髂窩的腹部疼痛癥狀。腹痛也可以發(fā)生在其他部位,取決于闌尾所在的位置[5]。大多數(shù)的病例還伴隨著腹肌緊張、惡心嘔吐和低熱,這些癥狀隨著急性闌尾炎的進展而加重。急性闌尾炎的診斷以臨床癥狀為主,如果診斷不確切,需要結合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6]。Alvarado評分與闌尾炎炎癥反應(appendicitis inflammatory response,AIR)評分通過結合合適的臨床標準和實驗室檢查對疑似闌尾炎的病人進行評分,進而對急性闌尾炎的診斷提供幫助[7-9]。本研究的目的是評估Alvarado評分與AIR評分在診斷急性闌尾炎中的應用價值和預測急性闌尾炎嚴重程度中的價值。
回顧分析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西院胃腸外科在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并手術的210例急性闌尾炎病例的臨床資料,210例中男性病人155例(73.8%),女性病人55例(26.2%)。年齡11~87歲,中位年齡37.3歲。病程1~13 d,中位病程2.5 d。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192例(91.4%),其中中轉(zhuǎn)開腹手術12例(中轉(zhuǎn)率6.3%);開腹闌尾切除術18例(8.6%)。手術后的病理結果為單純性闌尾炎24例(11.4%),蜂窩織炎性(化膿性)闌尾炎108例(51.4%),壞疽性闌尾炎78例(37.1%)。
所有病例手術前均進行Alvarado評分和AIR評分,評分的項目包括病人的臨床癥狀,如惡心嘔吐,轉(zhuǎn)移性右下腹痛,反跳痛或肌緊張,發(fā)熱等,和實驗室的指標,如白細胞,中性粒細胞,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根據(jù)評分將闌尾炎分為低危、中危和高危。同時也統(tǒng)計病人的手術方式(腹腔鏡、開腹手術或腹腔鏡中轉(zhuǎn)開腹手術),術前是否抗炎治療,發(fā)病時間,入院到手術的時間,手術時間,術中所見情況(闌尾是否穿孔,腹盆腔積液),闌尾病理類型,術后第3天病人體溫,肛門是否排氣,白細胞,中性粒細胞,CRP,術后并發(fā)癥(切口感染、腹盆腔膿腫、闌尾殘端瘺)等指標。臨床療效觀察得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倫理委員會許可。
對單純性、化膿性及壞疽性闌尾炎的兩種評分數(shù)據(jù)進行獨Mann-Whitney U檢驗,比較兩種評分方法在區(qū)分單純性、化膿性及壞疽性闌尾炎上的統(tǒng)計學意義,采用SPSS(17.0版)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病例的AIR評分平均為7.5分,Alvarado評分平均為8.7分。AIR評分0~4分為低危,5~8分為中危,9~12分為高危;Alvarado評分1~4分為低危,5~6分為中危,7~10分為高危。所有病例中,有厭食納差癥狀的198例,有惡心嘔吐癥狀者120例,有轉(zhuǎn)移性右下腹痛癥狀者156例,有右下腹壓痛癥狀者210例,有反跳痛或肌緊張癥狀者198例,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者186例,其中0.70~0.84者60例,≥0.85者126例,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者198例,其中≥15×109/L者108例,(10~14.9)×109/L者90例,CRP升高者168例,其中10~49 mg/L有54例,≥50 mg/L者114例,體溫37.5~38.5 ℃者18例,>38.5 ℃者18例。在24例單純性闌尾炎中,22例(91.7%)CRP<50 mg/L,中性粒細胞比例<0.85。在78例壞疽性闌尾炎中,54例(69.2%)CRP≥50 mg/L,中性粒細胞比例≥0.85。單純性、化膿性和壞疽性闌尾炎的Alvarado評分和AIR評分見表1,結果顯示Alvarado評分在區(qū)分單純性與化膿性闌尾炎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在區(qū)分化膿性與壞疽性闌尾炎上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AIR評分在區(qū)分單純性與化膿性闌尾炎、化膿性與壞疽性闌尾炎上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急性闌尾炎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轉(zhuǎn)移性右下腹痛、發(fā)熱、惡性嘔吐等,實驗室檢查多數(shù)病人有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升高,腹部B超和CT有時可見腫大的闌尾和闌尾腔內(nèi)的糞石[10]。一部分闌尾炎病人癥狀典型,易于明確診斷,可以獲得正確及時的處理和良好的效果。但另一部分闌尾炎病人癥狀不典型,臨床醫(yī)生難以及時明確診斷和判斷病情嚴重程度,若處理不當可能發(fā)生一些嚴重并發(fā)癥[11]。雖然當前急性闌尾炎的病死率已經(jīng)降低至1/600(0.17%),但是目前報道的陰性闌尾切除率卻高達20%~30%[12]。對疑似闌尾炎的處理是一項復雜的決策,由于高陰性探查率(21%,開腹或腹腔鏡探查時顯示闌尾正常)和高特異性腹痛入院準入率,需要對決策進行改善和提高[13]。
表1 不同闌尾炎分型Alvarado評分和AIR評分對照[例(%)]
目前臨床上存在多種用于急性闌尾炎的診斷評分系統(tǒng),包括PAS評分(兒童),AIR評分,RIPASA評分,AAS評分和Alvarado評分等。其中,Alvarado評分和AIR評分在臨床上應用最廣[14]。Alvarado A在1986年設計了一種評分系統(tǒng),嘗試著應用于臨床。后來由Kalan等改良,形成了以臨床癥狀、體征和實驗室檢查為基礎的8項10分制評分系統(tǒng),現(xiàn)已被廣泛接受[15]。Alvarado評分<5分可排除急性闌尾炎的診斷[16]。AIR評分是一項最近發(fā)展出現(xiàn)的診斷量表,據(jù)此對病人分級為低危、中危和高危[17]。AIR評分包括CRP在內(nèi)的8項參數(shù),最高分為12分,0~4分為低危、5~8分為中危,9~12分為高危。與Alvarado評分相比其區(qū)分急性闌尾炎的能力更強[18]。AIR評分<4分對于非闌尾炎的敏感性高,可用于排除闌尾炎的診斷。AIR評分介于5~8分者提示闌尾炎可疑病人,需要進一步觀察和檢查。AIR評分>8分對闌尾炎診斷的特異性高,可診斷為闌尾炎[19]。
本研究通過回顧分析210例急性闌尾炎病人的臨床資料,比較Alvarado評分和AIR評分在輔助診斷急性闌尾炎,區(qū)分闌尾炎嚴重程度中的作用。在本研究中,Alvarado評分在區(qū)分單純性與化膿性闌尾炎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在區(qū)分化膿性與壞疽性闌尾炎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IR評分在區(qū)分單純性與化膿性闌尾炎、化膿性與壞疽性闌尾炎上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AIR評分在區(qū)分闌尾炎嚴重程度上優(yōu)于Alvarado評分,這與文獻報道的結果一致[18]。但是在本研究中,單純性闌尾炎有6例的AIR評分為低危,可見在單純性闌尾炎的診斷上,AIR評分比Alvarado評分更容易漏診。
另外,當評分作為一個獨立因素來分析時,CRP和中性粒細胞比例與急性闌尾炎的分級有直接關系,這與其他文章報道一致[20]。在本研究中,在91.7%的單純性闌尾炎病例中,CRP低于50 mg/L,中性粒細胞比例低于0.85。在69.2%的壞疽和穿孔性闌尾炎病例中,CRP高于50 mg/L,中性粒細胞比例高于0.85。
綜上所述,Alvarado評分和AIR評分對于診斷評估急性闌尾炎是有作用的,Alvarado評分對于闌尾炎診斷的敏感性高于AIR評分,特別是對于單純性闌尾炎,但是要區(qū)分闌尾炎的嚴重程度,比如壞疽與穿孔,AIR評分的特異性高于Alvarado評分。血清CRP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在診斷和分級急性闌尾炎上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