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軍 劉鷗 龍毅真 譚輝 趙映紅
摘 要:針對青少年常見的運動性疾病,對造成其疾病主要原因進行分析,并從出現(xiàn)的癥狀和處理方法兩個方面闡述,為青少年體育鍛煉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青少年;運動性疾病;方法
運動性疾病是指由于體育鍛煉或比賽安排不當而出現(xiàn)的疾病或機能異常,對青少年而言,比較常見的為肌肉痙攣、運動中腹痛、低血糖、溺水、中暑等,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如若不了解其病因及處理方法,勢必對青少年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下面介紹幾種常見運動性疾病癥狀及處理方法。
一、肌肉痙攣
(一)產(chǎn)生的原因
(1)在體育鍛煉時,肌肉受到寒冷的強烈剌激,準備活動不夠充分,肌肉猛力收縮,長時間的劇烈運動,大量出汗,疲勞過度,體內缺少氫化物時都可引起肌肉痙攣。
(2)運動中大量出汗會伴隨大量電解質(鈉、鉀、鈣)的丟失,這些電解質在人體內的濃度水平與神經(jīng)肌肉興奮性密切相關,其丟失過多時肌肉興奮增高,易發(fā)生痙攣。
(3)疲勞的肌肉比正常肌肉硬。因而,訓練或比賽中用力越多,疲勞積累程度越深的肌肉,越容易發(fā)生痙攣。
(二)癥狀表現(xiàn),肌肉突然變得堅硬,疼痛難忍,一時不易緩解。
(三)處理方法
(1)小腿排腸肌痙攣時,就地仰臥,兩臂自然放于體側,讓傷肢抬起,與軀干約成120°角,-手扶踝關節(jié)跟腱部,一手握住腳前掌,連續(xù)突然發(fā)力使踝關節(jié)屈伸,拉長腓腸肌,直到痙攣消除。
(2)大腿股四頭肌痙攣時,就地俯臥,兩臂自然放于體側,將傷肢最大限度抬起,屈小腿,一手扶脛骨上端一手做局部按摩。
(3)腰背豎脊肌痙攣時,坐在地上,兩腿伸直,兩手扶于肩鉀處適度發(fā)力使上體前屈,待痙攣消除后做局部輕微按摩。令傷者仰臥,兩腿伸直,收腹舉腿,兩手扶小腿,使兩腿間最大限度地向胸部靠近,待痙攣消除后再做局部按摩。
二、肌肉酸痛
(一)產(chǎn)生的原因。體育運動中肌肉結締組織和附著在肌腱上的結締組織的損傷會引起肌肉酸痛。另外,組織胺和其他物質的產(chǎn)生也會引起肌肉腫脹和疼痛。
(二)癥狀表現(xiàn),參與體育運動的局部肌肉群出現(xiàn)僵硬,有酸痛感。
(三)處理方法
(1)緩解肌肉酸痛大多采用伸展拉長肌肉的方法。牽拉肌肉可以改變相應中樞的興奮性,并通過負牽張反射的作用來阻斷由于肌肉興奮性過高引起的痙攣,以及改善由痙攣引起的局部組織缺血,從而改進肌肉的血流,促進受損組織的康復。
(2)用針刺、氣功緩解肌肉酸痛。有研究表明用針刺的方法處理游泳訓練引起的肌肉酸痛,77%的人酸痛明顯緩解。其原因是由于針刺的剌激促進了體內自身鎮(zhèn)疼物質—內腓肽的產(chǎn)生。而用氣功鎮(zhèn)疼時,血漿內腓肽等鎮(zhèn)疼物質含量增加,肌肉放電減少,痙攣解除。
三、運動中腹痛
(一)產(chǎn)生原因
(1)運動前沒有做好準備活動,直接進行劇烈的運動,此時由于內臟器官的功能還沒有被動用起來,心臟里的血液不能迅速排出,大靜脈的血液回流出現(xiàn)障礙, 以致肝脾暫時淤血脹大,肝脾外膜的張力增加,引起上腹部疼痛。
(2)初參加運動的人,呼吸節(jié)律掌握不好,造成呼吸表淺紊亂,肺中氣體交換不暢,氧氣利用率較低,導致肝、脾、胃、腸中血液淤積而缺氧,刺激神經(jīng)細胞,引起腹痛。
(3)胃腸里盛滿了食物,在劇烈運動時受到震動,改變了正常的蠕動規(guī)律,甚至發(fā)生逆震動,而引起惡心、嘔吐、腹痛等現(xiàn)象。
(4)患有胃腸疾病、寄生蟲病、痢疾、慢性闌尾炎的人, 本來就有腹痛的癥狀,運動時胃腸受到震動,疼痛就會加重。
(二)癥狀表現(xiàn),肝痛在右肋下部,脾痛在左肋下部,疼痛性質均為脹痛或牽扯性疼痛。
(三)處理方法,運動中出現(xiàn)腹痛時應減慢運動速度,調整呼吸和運動節(jié)奏,用手按壓疼痛部位或彎腰慢跑一段距離,腹痛就會減輕或消失。如果無效,就應停止運動,進行按摩,壓腹下蹲,或掐揉內關、足三里、大腸俞等穴位。如仍不見效就應送醫(yī)院治療。
四、運動性昏厥
(一)產(chǎn)生的原因
(1)劇烈運動或長時間運動使大量血液聚集在下肢,回心血量減少,腦供血不足。
(2)空腹運動,血糖含量較低,造成能量供應不足而引起昏厥。
(3)在田徑運動中,運動員賽跑后,如果立即站立不動,由于下肢的毛細血管和靜脈失去了肌肉收縮時對它的擠壓作用,加上血液本身的重力作用,大量的血液積聚在下肢舒張的血管中,回心血量減少,心輸出血量相應減少,從而使腦部突然缺血,導致昏厥。
(二)癥狀表現(xiàn),全身無力,眼冒金花,頭昏耳鳴,臉色蒼白,失去知覺或突然昏倒,手足發(fā)涼,脈搏慢而弱,呼吸緩慢。
(三)處理方法,輕度的昏厥,一般在昏倒片刻貧血消除后知覺即可恢復,但醒后仍會感到頭昏。對較重的昏厥者急救時,應使其平臥,頭部放低,足部略高,松解衣領,注意保暖,用熱毛巾擦臉,自小腿向大腿用力推摩并揉捏全身。如還不清醒,可針刺或用拇指掐按人中、百會、涌泉、合谷等穴位;或給患者聞嗅氨水,使其蘇醒。在知覺未恢復前,不要給患者喝水或服藥。如有嘔吐現(xiàn)象,應讓患者頭側轉。如果呼吸停止,應及時進行人工呼吸。為了防止昏厥,平時要堅持參加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
五、運動性低血糖
(一)產(chǎn)生的原因。體育運動時,肌肉收縮消耗的能量主要來源于體內糖的氧化,因而長時間劇烈運動后,血糖被大量消耗,會導致低血糖癥?;加屑膊?、饑餓及精神過分緊張的人在劇烈運動或長時間較大負荷運動的過程中(或后),易出現(xiàn)低血糖癥狀。
(二)癥狀表現(xiàn)。感到非常饑餓、極度疲乏、頭暈、心慌、出冷汗。較重者可能出現(xiàn)神志不清、語言混亂、四股發(fā)抖等癥狀,甚至昏厥。對患者進行檢查可發(fā)現(xiàn):脈搏快而弱,血壓無明顯變化 (或昏厥前升高而后降低),呼吸短促,瞳孔擴大,血糖明顯降低。
(三)處理方法。讓患者平臥,并注意保暖。神志清醒者,可讓其喝熱的濃茶或糖水,吃少量食品,一般短時間后即可恢復。若患者人事不省,可針刺或指掐人中、百會、涌泉、合谷等穴位,嚴重者則需靜脈注射葡萄糖。
六、游泳時溺水
(一)生理病理
(1)淡水淹溺,淡水是低滲體液,被吸人呼吸系統(tǒng)后,很快進人血液循環(huán),約3~5 min,血容量倍增,血漿滲透壓顯著降低,紅細胞大量破壞,引起高血餌癥和血餉、血鈣、血氯下降,以及血漿蛋白降低,因而造成循環(huán)負擔加重,極易導致心力衰竭和肺水腫。
(2)海水淹溺,海水是高滲鹽水,因而使血流中的液體大量轉移至肺內,引起嚴重的肺水腫和血液濃縮、血容量下降、血壓降低、血鈉、血氯增多等一系列改變,最后導致循環(huán)衰竭。
(二)處理方法
(1)保持呼吸道通暢,將溺水者救出水面后,應立即撬開口腔,消除口、鼻內泥沙、污物,拉出舌頭。
(2)排水,迅速將溺水者置于頭低倒掛體位,以利引流氣道內的液體,保持呼吸道通暢??蓪⒛缢吒共繖M臥于救護者彎曲的膝部,平壓其背部,促使水從胃及肺里排出。亦可肩扛溺水者腹部,溺水者頭足掛下,救護者快步走動,使積水倒出。排水不可持久,以免延誤心肺復蘇。
(3)心肺復蘇
①人工呼吸法,1)立即使患者仰臥位,托其下頜使頭盡量后仰(但要避免舌根后墜),將患者上衣領口、胸腹部衣服和皮帶松開,清除口腔內異物,保持呼吸道暢通。2)搶救者另一手捏緊患者雙側鼻孔(以防漏氣),同時深吸一口氣,對準溺水者口部用力吹氣,以胸廓升起為止。3)吹氣停止后立即放開鼻孔,讓胸廓自行回縮,讓氣從患者肺中呼出,此時應觀察上胸廓復原情況,傾聽呼吸聲音,觀察有無呼吸道梗阻,如有痰液應立即吸出。如此反復進行。4)注意事項:每次吹氣量約 500~1 000 ml為宜,即以上胸部升起為宜。人工呼吸頻率:一般兒童18~24 次/分,嬰兒 30~40 次/分,成人 16~20 次/分為宜。
②胸外心臟按壓術,立即胸前叩擊,用右拳多肉的掌側叩擊胸骨中下部2~3次,立即觸摸患者頸動脈。若無動脈搏動,接著做心臟按壓。
③胸外心臟按摩,操作時患者應平臥硬板床或硬地面,仰臥位不用枕頭。搶救者位于患者一側,左手掌置于胸骨中下1/3交界處,右手掌疊于左手背上,兩臂伸直,以上半身重力垂直沖擊下壓,使胸骨下降3~4cm為度。此時為“心臟收縮”,心血排出。繼之上半身抬起,胸廓回彈上升,心臟受壓解除,即為“心臟舒張”,靜脈血回心。正常心臟收期稍短于舒張期,故下壓時間要稍短于上抬時間。雙手用力要均勻有節(jié)奏,雙手始終不離胸廓,不可突然用力或彈跳式按壓。操作節(jié)奏控制在 60~80 次/分。大動脈(頸動脈、股動脈)能觸到搏動,患者瞳孔由大變小,聽到心音(耳朵貼胸廓傾聽),自主呼吸恢復,皮膚漸有血色是擠壓有效的標志。
七、中暑
(一)中暑癥狀
(1)熱射病中暑癥狀。高熱、 無汗和昏迷是本病的特征。往往在高溫環(huán)境下工作數(shù)小時后發(fā)病,老年人、體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常在夏季氣溫持續(xù)高溫數(shù)天后發(fā)病。先驅癥狀有全身軟弱、無力、頭暈、頭痛、惡心、多汗。不久體溫突然升高,可高達 40℃以上。出現(xiàn)嗜睡、譫妄和昏迷,皮膚干熱、無汗、潮紅或蒼白。嚴重者可出現(xiàn)血壓下降、心率失常、瞳孔觀光反應遲鈍或消失。頭部直接受太陽輻射引起的熱射病稱為日射病,頭痛尤其劇烈。
(2)熱痙攣中暑癥狀。在高溫下進行強體力勞動,大量出汗后突然肌肉痙攣。明顯的肌肉痙攣伴有收縮痛。肌肉痙攣和收縮痛,多發(fā)于活動較多的四肢肌肉和腹肌等,尤以腓腸肌顯著,常呈對稱性,時而發(fā)作,時而緩解?;颊咭庾R清楚,體溫一般正常。
(3)熱衰竭中暑癥狀。熱衰竭多發(fā)生于飲水不夠的老年人、體弱者和嬰兒,也見于從事高溫作業(yè)的工人和補水不足者?;颊呦扔蓄^痛、頭暈、多汗、惡心、嘔吐,繼而有口渴、疲乏、元力、焦慮、 胸悶、面色蒼白、冷汗淋漓??捎袝炟?,并有手足抽搐,重者出現(xiàn)循環(huán)衰竭。
(二)處理方法。有先兆中暑及輕微表現(xiàn)者,應將患者脫離高溫環(huán)境,移至通風陰涼處,解開衣服,口服清涼含鹽飲料,適當休息,均可恢復;重癥患者必須緊急救治。熱射病如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死亡率可高達5%~30%0應采取以下措施:1) 迅速脫離高溫環(huán)境,根據(jù)情況口服涼鹽水和含鹽飲料或靜脈注射生理鹽水。2)物理降溫。一是將患者置于4℃~11℃涼水中,按摩四肢皮膚,使血管擴張以降溫。當肛溫降至38.5℃時,暫停降溫。體溫如有回升,再行擦浴。二是用冰袋放在患者大血管分布處,如腋下、腹股溝處、頭部、頸部。三是冷水或冷水加少許酒精擦身,吹風散熱。同時按摩全身,促進血液循環(huán),以防出現(xiàn)寒顫反應而影響散熱。3)藥物降溫,可選用阿司匹林等。4)支持療法,保持呼吸道通暢,輸氧,補充液體,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防治各種并發(fā)癥。
八、結語
(一)加強思想教育。平時要加強安全教育,在體育教學、運動訓練和比賽中,要克服麻痹思想,認真貫徹以預防為主的思想方針。
(二)認真做好準備活動。在參加劇烈運動前要認真作準備活動,以便使機體對于即將完成的動作做好準備,這對于預防運動性疾病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全面鍛煉身體,加強易傷部位的訓練。提高易傷部位和較弱部位的運動能力,也是預防運動性疾病發(fā)生的種積極手段。
(四)加強保護和自我保護。在各個運動項目中有著各自不同的自我保護方法,對于技術難度較高、帶有器械或需要學習新動作的項目,應加強保護,采取安全措施。
(五)加強醫(yī)務監(jiān)督,注意運動場地的安全衛(wèi)生。自我醫(yī)務監(jiān)督有利于及時了解自己鍛煉過程中生理機能的變化,有利于防止過度疲倦引起運動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