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婉秋 李慧群
南方醫(yī)科大學順德醫(yī)院附屬陳村醫(yī)院婦產科,廣東佛山 528313
高危孕產婦主要是指具有高危妊娠因素的孕產婦,多分布于妊娠期,可能會對妊娠結局造成不良影響,故臨床上主張對高危妊娠予以積極干預,而明確高危妊娠的危險因素是防治高危妊娠、降低妊娠風險的關鍵和重要前提[1-4]。本研究針對我院產科門診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100 例高危孕產婦與100 例正常孕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比較,分析導致高危妊娠的危險因素,分析高危妊娠危險因素與妊娠結局的相關性,以期為改善高危孕產婦的妊娠結局提供指導意見。
選擇我院產科門診100 例高危孕產婦與100例正常孕產婦(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進行回顧性研究,分別設置為高危組與對照組。納入標準:(1)單胎妊娠,高危組孕產婦具有高危妊娠因素,對照組孕產婦無高危妊娠因素;(2)對研究知情同意;(3)臨床資料保存完整。排除標準:(1)研究中途失訪或脫落研究;(2)合并精神障礙而無法配合研究;(3)終止妊娠。見表1。
表1 單因素分析(n)
比較兩組的臨床資料,對高危孕產婦高危妊娠的危險因素進行因素分析,分析指標包括年齡(≥35 歲或<35 歲)、既往孕產史(≥2 次或<2 次)、妊娠期高血壓(有或無)、妊娠期糖尿?。ㄓ谢驘o)、瘢痕子宮(有或無)、妊娠期貧血(有或無)、胎位異常(有或無)。
比較高危組與對照組的分娩方式、妊娠不良結局發(fā)生率、新生兒Apgar 評分(于新生兒出生后1min、5min 時評估,總分10 分,新生兒窒息風險越低,得分越高[5]),并分析高危妊娠危險因素與其妊娠結局的相關性。
統(tǒng)計學處理選擇SPSS 軟件(版本號為19.0),計數(shù)資料、計量資料分別行χ2檢驗、t 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再將P <0.05 的變量納入至多因素Logistic 線性回歸模型中進行分析,P <0.05即可判斷為危險因素;相關性分析方法為Pearson法,P <0.05 時有線性相關,r 值為正數(shù)、負數(shù)分別表示正相關、負相關。
2.1.1 單因素分析 在單因素分析中,高危組與對照組在年齡、既往孕產史、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瘢痕子宮、妊娠期貧血、胎位異常等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2.1.2 多因素Logistic 線性回歸分析 將表1 中P <0.05 的變量納入至多因素Logistic 線性回歸模型中,對變量進行賦值,各變量賦值結果見表2,再經多因素Logistic 線性回歸分析后發(fā)現(xiàn),年齡≥35歲、既往孕產次數(shù)≥2 次、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瘢痕子宮、妊娠期貧血、胎位異常是導致高危妊娠的危險因素,見表3。
表2 各變量賦值表
表3 多因素Logistic線性回歸分析
高危組的陰道自然分娩率、新生兒Apgar 評分均較對照組更低,其剖宮產率、產后出血量、產后出血發(fā)生率、妊娠不良結局發(fā)生率均較對照組更高,P 均<0.05。見表4 ~6。
表4 分娩方式比較[n(%)]
表6 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 <0.05。
組別 Apgar評分娩出1min 娩出5min對照組(n=100) 8.56±0.45 8.91±0.48高危組(n=100) 8.17±0.34* 8.45±0.40*
經相關性分析,高危妊娠的危險因素與妊娠結局密切相關(P <0.05)。見表7。
表7 相關性分析
高危妊娠孕產婦的妊娠風險較高,對其妊娠結局十分不利,對孕產婦及圍產期胎兒的生命安全均較為不利,臨床上主張對高危妊娠孕產婦實施針對性孕期管理,以降低其妊娠風險,改善其母嬰結局。
明確高危孕產婦的高危妊娠危險因素是降低妊娠風險的關鍵[6],本研究針對高危孕產婦與健康孕產婦展開對照研究,對兩組孕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比較分析后發(fā)現(xiàn),年齡≥35 歲、既往孕產次數(shù)≥2 次、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瘢痕子宮、妊娠期貧血、胎位異常是導致高危妊娠的危險因素,具體如下:(1)臨床上將年齡≥35 歲的孕產婦歸為高齡孕產婦,這類孕產婦的身體機能隨著其年齡增長而逐漸衰減,其妊娠風險相對較高,更易發(fā)生妊娠不良結局[7-10]。(2)既往孕產次數(shù)越多的孕產婦其身體經過多次分娩或終止妊娠干預后,生殖系統(tǒng)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易發(fā)生宮縮乏力。(3)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均是妊娠期發(fā)生的特殊級別,前者血壓異常增高,后者血糖異常增高,其機體內代謝、分泌發(fā)生紊亂,易并發(fā)其他產科并發(fā)癥,對母嬰結局較為不利[11-16]。(4)瘢痕子宮主要是指因剖宮產、子宮肌瘤剔除術、子宮角切除術等子宮手術而遺留的子宮瘢痕組織,其子宮形態(tài)和結構發(fā)生改變,這類女性妊娠時易因子宮肌層組織分離而致子宮破裂、出血,妊娠風險較高。(5)妊娠期貧血孕產婦的營養(yǎng)狀況較差,其機體免疫功能降低,導致其感染風險增高,還會對宮內胎兒的營養(yǎng)供給產生不良影響,導致胎兒發(fā)育遲緩[17-18]。(6)胎位異常是常見高危妊娠因素,主要是指胎兒頭部位置異常,易導致頭位難產。
本研究還針對高危孕產婦與健康孕產婦的妊娠結局進行了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高危組的陰道自然分娩率、新生兒Apgar 評分均較對照組更低,其剖宮產率、妊娠不良結局發(fā)生率均較對照組更高(P 均<0.05),而經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高危妊娠的危險因素與妊娠結局密切相關(P <0.05),說明高危妊娠孕產婦發(fā)生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更高,其妊娠結局與其危險因素之間存在密切關聯(lián),臨床上需針對高危孕產婦的危險因素實施積極的干預措施,加強孕期保健,對存在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貧血的孕產婦進行降血壓、降血糖、補鐵干預,對胎頭位置異常的孕產婦實施甩臀運動予以矯正。
綜上所述,孕產婦受到年齡、既往孕產史、妊娠期高血壓等危險因素的影響,易出現(xiàn)高危妊娠狀況,臨床上需根據(jù)高危妊娠危險因素實施針對性干預,以減少妊娠不良結局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