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 迪( 遼陽市中心醫(yī)院外科急診 , 遼寧 遼陽 111000 )
伴隨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由于機械損傷以及交通事故等導致的外傷人數(shù)越來越多[1]。事故一般為突發(fā)事件,不僅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傷害,還會直接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與康復有直接影響[2-3]。因此,臨床進行有效的治療與心理護理干預,使患者生理救治與心理救治同時進行,促使患者獲得良好的治療,使患者的身體與心理都得到良好的治療[4]。為了探究急診外傷患者護理過程中采用心理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本研究選取本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4例急診外傷患者,并按照抽簽的方式分為2組,一組予以急診外傷常規(guī)護理,另一組予以心理護理,并對2組患者的護理效果予以分析,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納入本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4例急診外傷患者,并按照抽簽的方式分為2組,對照組32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最小19歲,年齡最大67歲,平均年齡(35.56±15.67)歲;致傷原因:18例交通事故傷,高空墜落傷10例,刀刺傷4例;原發(fā)?。?0例路腦損傷,9例急性腹部外傷,胸部外傷13例。觀察組92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36例,年齡最小20歲,年齡最大68歲,平均年齡(35.63±15.75)歲;致傷原因:54例交通事故傷,高空墜落傷30例,刀刺傷8例;原發(fā)?。?0例路腦損傷,27例急性腹部外傷,胸部外傷35例。2組患者在原發(fā)病以及致傷原因等基本資料方面的對比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對象可予以比較。
2 方法:對照組患者予以急診外傷常規(guī)護理,包括外傷傷口消毒、包扎、常規(guī)檢查以及術后遵醫(yī)囑消毒與輸液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前提下予以心理護理干預,內(nèi)容如下:(1)術前心理干預。急診外傷手術患者起病較迅速,病情發(fā)展較快,手術時間十分緊迫,患者對手術不夠了解,沒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很容易產(chǎn)生恐懼以及焦慮等不良心理。在辦理入院手術手續(xù)時,因為對醫(yī)院環(huán)境有陌生感,對醫(yī)護人員的態(tài)度過分敏感,極易與護理人員產(chǎn)生矛盾,對護理質(zhì)量有直接影響,也會對患者的手術質(zhì)量造成影響。因此,護理人員在入院時主動和患者溝通,將醫(yī)院環(huán)境與手術的術前準備工作向患者講解,將手術治療的必要性與安全性向患者介紹,使患者的緊張情緒充分緩解。(2)術中心理干預。局部麻醉患者于術中意識通常較清晰,護理人員在避開病因與手術操作的基礎上,和患者談及和手術沒有關系的內(nèi)容,最大程度的幫助患者放松心情。(3)術后心理干預。掌握患者對手術中與術后的疑難問題,最大程度的進行解答。將手術成功案例向患者介紹,使患者的自勉情緒與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進一步增強。
3 評定指標[5]:(1)心理情緒評分。根據(jù)癥狀自評量表予以評定,主要內(nèi)容包括人際關系、焦慮、軀體化以及恐怖等,各項最少評分1分,最多評分5分,分數(shù)越大,說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差;(2)護理人員差錯發(fā)生率與護理人員投訴率。對2組護理人員出現(xiàn)的差錯率與投訴率予以統(tǒng)計;(3)護理滿意度。根據(jù)自制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予以調(diào)查,內(nèi)容有操作技術以及服務態(tài)度等,非常滿意為評分超過85分,基本滿意為評分在65-84分,不滿意為評分在0-64分。
5 結果
5.1 2組患者心理情緒評分對比:觀察組患者軀體化、人際關系、敵對以及恐懼等心理情緒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心理情緒評分對比分)
5.2 2組護理人員差錯發(fā)生率與護理人員投訴率對比:對照組護理人員差錯發(fā)生率21.88%,觀察組護理人員差錯發(fā)生率2.17%,觀察組護理人員差錯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護理人員投訴率12.50%,觀察組護理人員投訴率0%,對照組護理人員投訴率明顯高于觀察組(P<0.05)。見表2。
表2 2組護理人員差錯發(fā)生率與護理人員投訴率對比(n,%)
5.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對照組患者護理后非常滿意16例,所占比例50%,基本滿意8例,所占比例25%,滿意度7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非常滿意63例,所占比例68.48%,基本滿意27例,所占比例29.35%,滿意度97.83%,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低于觀察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注:*與對照組對比,x2=75.9861,P=0.0000。
急診外傷患者通常是因為打架斗毆、交通事故以及意外傷害等因素導致的,合并傷口出血以及疼痛等表現(xiàn),受傷時自身心理受到外界刺激出現(xiàn)不良心理,如焦慮以及緊張等[6-7]。急診外傷患者通常因為外傷而導致情緒十分暴躁與易怒,不僅因為創(chuàng)傷疼痛與對手術結果的擔心,還有對醫(yī)療救治水平的擔心,引發(fā)不冷靜情緒對護理人員發(fā)泄。這時,護理人員需冷靜處理,確保護理操作以患者為核心的基礎上,幫助其盡快用平穩(wěn)的心理情緒面對手術治療,用熟練的護理技巧與護理態(tài)度感染患者,盡可能的安撫患者的不良情緒[8-9]。將手術整個過程的注意事項與有關操作向患者介紹,幫助患者對療程進行了解,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手術前護理人員在入院時主動聯(lián)系患者,將手術治療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向患者介紹,使患者的緊張情緒充分改善[10]?;颊哌M行手術治療后,情緒通常不穩(wěn)定,輕微的刺激或者疼痛都可能出現(xiàn)強烈反應?;颊咭驗槭中g時間較長,術中可能會產(chǎn)生身體不適的表現(xiàn),不良的刺激會導致患者產(chǎn)生反復的煩躁情緒,進而對手術的治療效果造成直接影響[11-12]。這時,護理人員需耐心解釋身體不適出現(xiàn)的原因,說明身體不適是暫時性的,通過針對性的處理會得到明顯的改善或者徹底消失。護理人員可通過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式,使患者的緊張情緒充分消除[1]?;颊咝g后心理情緒可能會產(chǎn)生微妙的變化,護理人員需加強巡視,對患者進行有效護理,使患者感到被重視,將自身的悲觀情緒充分消除。另外,鼓勵患者用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手術以及手術結果,可向患者介紹成功案例,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治療信心[14]。針對意識錯亂以及酗酒患者于應激狀態(tài)下或者不自主狀態(tài)下呈現(xiàn)出的一些喪失理智的行為,護理人員應該給予充分的理解;針對要求減少檢查項目的患者,護理人員需將檢查的必要性向患者解釋;針對行動不便者護理人員需主動攙扶或者用平車輔助器檢查與治療[15]。
本研究探究了急診外傷患者護理過程中采用心理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心理情緒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對照組護理人員差錯發(fā)生率21.88%,高于觀察組的2.17%;對照組護理人員投訴率12.50%,高于觀察組的0%;對照組患者護理后滿意度75.0%,低于觀察組的97.83%,說明心理護理可使急診外傷患者的心理情緒充分改善,減少護理人員差錯與投訴情況的出現(xiàn),進而促使護理質(zhì)量進一步提高。
總而言之,急診外傷患者護理過程中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緒,使護理人員差錯率與投訴率有效降低,使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