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斌武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實際的高中物理教學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此情況下,高中教師必須要及時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深入對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在掌握具體的教學問題之后,以學生為主體來進行物理教學的設計,全面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方法和多元化教學手段開展高中物物理教學。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高中物理教學;策略研究
在信息科技快速發(fā)展的當下,高中物理教學想要取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充分將新課程教學理念作為主要的指導思想,深入對傳統(tǒng)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進行全面創(chuàng)新改革。首先,教師需要對原有的物理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整合,充分利用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全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然后有針對性地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具體的探究和學習。
一、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全面激發(fā)學生興趣
受到以往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大部分教師都以高中教材為主要的參考和依據(jù),利用“滿堂灌”的方式來開展高中教學,要求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記住相關的知識點。這樣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不僅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容易使學生對高中物理學習產生厭倦和抵觸情緒?;诖?,教師就需要對原有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在充分把握教學主題后,有效利用互聯(lián)網絡搜集一些豐富多樣的物理教學素材,并將其融入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
例如,在進行“摩擦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提出一些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思考問題:“為什么鞋底會有紋路?”“輪胎走過路面為什么會留下痕跡?”“在地上撒豆子,人為什么容易滑倒?”“在道路結冰時為什么容易出車禍?車子為什么要安裝防滑鏈?”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來進行思考和探究,嘗試分析其中所蘊含的物理原理。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師再對摩擦力的概念和定義進行講解,從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滾動摩擦力三個方面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并利用控制變量法和類比法來進行相關知識點的分析和講解。
二、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有效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傳統(tǒng)的高中物理教學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便教師花費了較多時間和精力來開展相關的知識教學,仍然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教師必須要充分把握多媒體教學和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和特點,有針對性地引入學生喜聞樂見的圖片、聲音、文字、動畫、視頻的教學元素,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chuàng)設緊扣教學主題的情境。然后根據(jù)教學情境來設置相關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在場景下進行具體問題的分析和研究。
例如,在進行“行星的運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向學生播放太陽和太陽系的行星運行三維模擬圖,引導學生對行星的運行軌跡進行觀察。在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之后,教師再進一步應用動畫短片來分析托勒密和地心說、哥白尼和日心說、開普勒和開普勒三定律,引導學生掌握不同學說的核心理念和思想,并說說自己對不同觀點的意見和看法。然后,教師進一步利用教學視頻來分析開普勒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引導學生根據(jù)相關概念和理論來推導計算公式。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快地掌握抽象的物理知識,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物理思維能力。
三、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班級中的學生本身的學習能力和物理水平存在較大差異,部分學生能夠掌握和應用相關知識,而部分的學生學習卻存在較大的難度,若無法解決此問題,會使得班級中學生物理水平的兩極分化。因此,教師需要對全班學生進行綜合的檢測和考評,科學地將全班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并將層次相近或者層次相同的學生劃分為同一物理合作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為學生安排相關的學習任務和實驗課題,這樣才能夠使不同層次學生的物理成績都能夠得到相應的提高。
例如,在進行“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六個學生劃分為一個小組,讓小組學生通過討論和探究的方式來回顧已學過的牛頓第一定律有關的知識點,并引導學生根據(jù)已掌握的內容和物理教材嘗試分析力、質量、加速度彼此之間存在的關系,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點評和總結。然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觀看實驗視頻,也可以實際的利用實驗器材進行演示,引導學生對各種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和思考,并根據(jù)實驗提出相關的假設和猜想。在學生掌握了實驗步驟后,教師讓小組學生自主進行實驗設計,并利用砝碼、長木板、導線、細線、打點計時器、小車、天平、復寫紙、交流電源、刻度尺等器材來完成實驗,詳細地記錄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最后,要求小組學生通過交流討論的方式來解決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利用實驗數(shù)據(jù)來驗證猜想。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原有的物理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根據(jù)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學要求來進行教學目標的設置,引導學生不斷深入,逐次遞進地進行相關知識點的學習。另外,教師還需要考慮不同階段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jù)課堂反饋情況及時進行物理教學方案的調整,利用學生能夠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對其進行指導和教育。這樣不僅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同時也能夠為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學的深入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魏欣.淺探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8(12):27-28.
[2]魯耀東.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7(49):178.
注:本文系天水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學策略研究”(課題批號:TS[2018]LX4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