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義鵬 張文慧 郭勁宇(廈門實驗中學 福建 廈門 361116)
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與義務教育的不斷普及已經成為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與之相伴,我國高等教育不斷發(fā)展,普及率提高、入學率增加、學生人數連年攀升,這也將是我國教育未來發(fā)展的趨勢。而體育教學貫在學生小初高以致大學教育的始終,在學生的成長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因此體育教學必須適合教育發(fā)展。其中初高中教育是學生人格培養(yǎng)、素質增強的重要一環(huán),體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銜接就尤其重要,故而針對初高中體育教學的銜接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就十分必要。本文根據現階段初高中體育教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對其有效銜接策略進行了研究,力求提出行之有效、全面綜合的方案,以促進初高中體育教學的有效、順暢銜接。
國家教育部體衛(wèi)司司長楊貴仁指出:“目前我們國家學校體育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即大中小學之間相脫節(jié),沒有把十四年的教學過程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沒有在這十四年中根據學生在不同時期的生理、心理發(fā)展特征和其它規(guī)律進行研究,也就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小學管小學,中學管中學,大學管大學,這就會出現低層次的重復。比如說,前滾翻從小學翻到大學還沒有翻好,因為小學沒教好,那中學就得教,因為基礎沒打好,大學就得補課”。
這一點在初高中體育教學的銜接中體現的尤為明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重的。首先是缺乏體育教育的內部溝通交流。在體育教育中多以為校內集體備課、研討等情況比較常見,然而初中與初中之間、高中與高中之間的大型交流卻比較缺乏,以至于初中體育教育層面與高中體育教育層面上的交流就更為缺乏。造成學校、教師等對于初高中體育銜接問題缺乏整體性的意識,初中不知高中事、高中亦不知高中事。缺乏交流自然會導致缺乏認識,造成無論是從課程計劃還是教育實踐中都只顧單純初中或者高中的現狀,對于“教育銜接”這一模糊地帶則少有顧及。
筆者根據諸多版本的體育教材進行研究。明顯存在的問題主要在于同學段中教材內容差別較大;初中、高中之間教材內容銜接不合理,教學層次不清,及教學內容單調重復等問題。比如球類運動,一些版本的教材中介紹的較為博廣,既介紹運動的基礎知識,又介紹簡單的戰(zhàn)術知識,但是另一些版本的教材中介紹的就較為簡單,只介紹了基礎知識。這種教材的不統(tǒng)一就會導致進入高中之時導致學生基礎不一,對各項運動乃至知識的整體性認識都會有所不同,給高中體育教育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而低層次重復則在教學內容中有著極其明顯的體現。不同學段的體育術語不一也造成了學生的理解困難,導致初高中體育銜接出現問題,例如,“短跑”在初中教材多被稱為“快速跑”,在高中學段的教材多被稱為“短距離跑”。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固然有教材編寫中缺乏基礎性與邏輯性,更缺乏由淺入深、由簡入難的層次性,也有多年來體育教育界對于初高中體育教育銜接問題缺乏認識,在在眾多教材理論研究中,有關體育教材內容銜接問題的研究,僅占0.6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把握教育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促進教育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huán)節(jié),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眹以缭绺鶕r代發(fā)展的大趨勢,結合我國教育現狀,提出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但各地的響應力度不一,具體措施不一,甚至于學校課程改革的程度與方向也不統(tǒng)一。導致不能全面落實國家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要求,造成了各管一片,只顧自身,不顧銜接的問題,不但違背了國家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更對初高中學生體育教育的銜接造成了困難,對初高中學生體育素質、體育理念乃至于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在我國教育事業(yè)飛速發(fā)展的現在,教師隊伍出現嚴重不足、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這一點表現在初高中體育教育中就造成了體育教育銜接問題的出現。個別教師盡管有編寫良好的高質量教材,卻沒能具有針對性得加以分析利用,對教材理解缺失,更有甚者,不按教材教授,體現出不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更有個別教師全然不顧學生基礎參差不齊,不能做到腳踏實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只顧盲目依從有缺陷的課程準備,不能發(fā)揮自主能動性,造成了體育教育的銜接問題。
針對初高中體育教育交流缺乏的問題,可通過組織多主體、多層面、綜合性強的交流大會,并且注意邀請、鼓勵一線教育工作者參加大會。在交流中增加溝通、相互促進,進而達成對各個層面現狀的基本認識,加強對于初高中體育教育的銜接問題的重視,提出現階段體育教育工作中面臨的問題,群策群力得解決現階段的問題、反思過去教育工作中的問題、遇見未來教育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除了開交流大會以外,應當利用現代社會的高科技成果,采取多種方式加強交流,例如建立網絡交流平臺等方式。為廣大教師、學生提供表達意見、提出建議的平臺。在溝通中加強理解,在摩擦中解決問題。
為了解決初高中教育銜接問題應當著重解決教材編寫質量參差不齊、內容不統(tǒng)一、專業(yè)術語不統(tǒng)一等問題。首先,編寫教材需慎重。對待教材編寫工作應當秉承嚴肅、負責的態(tài)度,通過專家委員會、一線教師、以致吸取學生的意見,編寫高質量的學段教材。并應在教材編寫過程中著重注意與其他學段的銜接問題。其次,編寫教材應與時俱進。我國正處于一個經濟、政治、教育高速發(fā)展的年代,新時代日新月異,教育的實際情況也隨之日新月異。因此在教材編寫過程中要立足于教育現狀,腳踏實地,秉承國家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做到實事求是得編寫優(yōu)秀教材。“一本書,不能管萬年。”正是由于教材與時俱進的要求,教育工作者應當看到教材隨實際現狀變化而變化的事實,注意教材內容、教學形式的內容的更新與修訂。再次,教材的編寫應當體現出選擇性與邏輯性。體育學科是一個基礎性與邏輯性相對不明顯的學科,但作為教材編寫工作者應當存在合理、科學的邏輯體系,以實踐催生理論,以正確的理論指導實踐。在此基礎上,對于教材內容輕重應當結合學生的心理、身體發(fā)育狀況做到有所取舍,而不是一股腦的堆砌。例如,籃球,在小學教師用書就有傳球、投籃等基本技術的介紹,但在初中教材乃至于高中教材中仍存在這部分重復的內容,這就是教材編寫中缺乏主次輕重、缺乏層次性與選擇性的體驗。這更會導致教師、學生對于枯燥、單調內容的厭倦,乃至于失去體育學習中的自主能動性,自然也就更談不上順暢的初高中體育教育銜接了。
加強落實新課程改革指導精神是做好我國現階段乃至于未來各方面教育的重要舉措,對于解決初高中體育教育銜接問題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只有貫徹了新課程改革的指導精神才能保證我國教育大方向的正確性。要加強組織學習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做到教育工作者對新課程改革有基本認識,并且要進一步對新課程改革有深層次的理解。單純的理論與精神理解遠遠不夠,這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體育教育工作中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牢記“全面、發(fā)展、可持續(xù)”,將理論指導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從而達到解決初高中體育教育的銜接問題的目的。
首先在組建初高中體育教育隊伍的時候應當加強素質考核,做到學歷、素質、思想的綜合性、全面性的考察,選拔高質量人才到教育隊伍中去,做到第一層保障。其次,現有的教育工作人員決不能故步自封,從自身出發(fā)應當發(fā)揮自主能動性,積極得提高自身素質,吸收養(yǎng)分,主動得提高自身的思想層次,樹立大局意識,堅決杜絕“鐵道工”式的“一人只管一段”的問題。并且要求教師應當主動思考,能夠對于時代的教育新變化有著敏銳的感覺,對于教育現狀改變能夠做到科學認識,針對新問題發(fā)表新意見,不斷革新教學法,做積極向上的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也應當培育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對于體育學科的興趣,例如通過鼓勵學生自主編排體操動作等方式幫助學生自發(fā)學習體育知識。同時,學校、社會應當為教育工作者之間、教育工作者與學生之間構建無障礙交流的平臺,通過加強交流,擴大認識,從而有效得解決初高中體育教育的銜接問題。
我國教育的發(fā)展到今日已經樹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初高中體育教育的接續(xù)問題中決不能僅僅依靠社會、教育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更要依靠學生的主體力量。學生應當能夠做到自主發(fā)現教學活動中的問題,主動向老師提出建議,自主得培養(yǎng)自身對體育這一學科的興趣,不僅在教學生活中、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對于體育的熱愛,主動積極得培養(yǎng)自身的體育精神,通過保持對于體育運動的探索精神,從而起到在初高中體育教育過渡階段中自主探索體育知識的作用,以此來減少知識層面的斷代,促進學生自身迅速適應新學段的教學課程安排。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日漸發(fā)展,各個學段之間的銜接問題也漸漸突出。初高中體育教育的銜接問題更是影響體育教育系統(tǒng)性、全面性的大問題。這就要求無論是社會,還是學校或者教育工作者,乃至學生都要參與到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來,群策群力,為解決此問題做出貢獻。本文通過大量的先行文獻研究,立足于我國初高中體育教育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發(fā)現了我國初高中體育教育工作中的體育教學缺乏整體性、教材缺乏邏輯性和選擇性、新課程改革落實不到位、教育隊伍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提出了五大行之有效的對策,力求為解決此問題作出應有的貢獻,并為后續(xù)的研究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