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燦
(河南護理職業(yè)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病原生物與免疫學是高職醫(yī)學院校護理專業(yè)一門重要的醫(yī)學基礎課,由于專業(yè)發(fā)展快、內(nèi)容抽象難懂,再加上學生本身基礎比較薄弱,自學能力較差,極易產(chǎn)生厭學情緒,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這使得一線教師積極思考如何由淺入深、化抽象為形象,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內(nèi)容。
病原生物與免疫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聯(lián)系緊密的學科,由免疫學基礎、醫(yī)學微生物學和人體寄生蟲學3門既相互獨立、又相互滲透的學科組成,是護理專業(yè)學生必修的基本課程。此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理論知識,而且要求學生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
目前,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模式還停留在:教師講課,學生聽課;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種滿堂灌、學生非主動性的參與互動方式,使課堂上真正聚精會神學習的學生少之又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普遍很低。再加上此課程本身知識點繁雜、晦澀難懂,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高職院校學生與本科院校學生相比知識基礎比較薄弱,自身學習惰性較強。這也是導致學習效果不好的主要因素。病原生物與免疫學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實踐性和抽象性,學生若不深入學習,很難學好這門課程。加之學生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在課堂上跟不上教學節(jié)奏,分不清重點和難點,對教師的依賴性很強。對于課堂提問,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不高,往往是教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
基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存在的問題,教師要結合學科要求,改進教育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減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
一節(jié)課如果想在開始就抓住學生眼球,就必須設計好導入環(huán)節(jié)。導入環(huán)節(jié)沒有固定格式,時間以5~10分鐘為宜,要有趣味性、啟發(fā)性,旨在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常用的課堂導入方式有以下幾種。
(1)案例導入:在教學中引入醫(yī)學病例,讓學生通過病例,對新知識產(chǎn)生好奇。比如在講Ⅰ型超敏反應時,可以引入:某男,15歲,發(fā)熱、咽喉痛,診斷為急性扁桃體炎,需要進行青霉素靜脈滴注治療,在治療過程中青霉素皮試弱陽性,被誤做陰性處理。在靜脈滴注青霉素約半分鐘后,患者胸悶、氣急、呼吸困難,隨即抽搐、昏迷,搶救不及時而死亡。以這個病例導入,提出關于Ⅰ型超敏反應的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和討論,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2)形象導入: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更易接受和理解。比如在講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區(qū)別時,可以拿核桃仁和整個核桃進行類比。核桃仁相當于原核微生物的核質(zhì),而整個核桃相當于真核微生物的典型的有核膜包裹的細胞核。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熟悉的核桃將原核與真核微生物區(qū)別開。
(3)問題導入:通過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比如在講到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結構中的肽聚糖時,往往會提到青霉素的殺菌機制就是作用于肽聚糖結構中的五肽交聯(lián)橋和四肽側鏈,從而破壞聚糖骨架、干擾細胞壁合成導致細胞死亡。給學生講解這個機制時通常比較難,但大家都知道青霉素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抗生素,可以殺菌消炎,但它具體怎么殺菌的,學生一般都不知道。接著問第二個問題“青霉素是不是可以殺死所有的細菌?為什么?”這樣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4)情景導入: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所學的知識。比如在講病毒異常增殖時,通過模擬音樂文件不能在電腦上正常播放的情景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在電腦上不能正常播放音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由此讓學生討論,得出兩種結論:一是電腦上沒有安裝音樂播放器,二是音樂文件本身損壞。這時引導學生思考,將播放音樂比作病毒增殖,音樂不能正常播放就相當于病毒異常增殖。頓挫感染就像電腦里沒有安裝音樂播放器一樣,宿主細胞不能為病毒增殖提供必要的條件,而導致其無法正常增殖。缺陷病毒就像音樂文件本身損壞了一樣,是病毒本身的基因組缺陷而導致的無法正常增殖。這樣學生就可以理解性地掌握病毒的異常增殖了。
諸如此類的導入還有很多,不論何種導入,只要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能將“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就是成功的課堂導入。
教學方法多樣化,可以抓住學生眼球,吸引學生注意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方法要通過反復課堂實踐才能發(fā)現(xiàn)優(yōu)缺點,進而改進完善,恰當運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常用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幾種。
(1)多媒體教學: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教學方式,它以特有的優(yōu)勢為師生所喜歡,可以將抽象難懂的理論知識形象化、生動化,從而化難為易,優(yōu)化教學過程,使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在有限的50分鐘內(nèi)接受更多的知識,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梢詫⒅R點制作成5~15分鐘的微課,讓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某一個重點或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還可以將知識點制作成flash動畫,生動形象,使學生記憶深刻。
(2)對比教學:將一些很相似易混淆的內(nèi)容整合在一起進行對比以加深記憶。比如在講內(nèi)毒素、外毒素和類毒素、抗毒素概念時,學生區(qū)分不清各自的作用和特點,需要將四者放在一起進行對比講解以加深記憶。外毒素主要由革蘭氏陽性細菌在代謝過程中產(chǎn)生分泌到菌體以外的毒素,毒性較強,化學本質(zhì)是蛋白質(zhì),性質(zhì)不穩(wěn)定;內(nèi)毒素是革蘭氏陰性細菌細胞壁成分脂多糖,只有當細菌菌體裂解時才能釋放出來,毒性較弱;類毒素是外毒素經(jīng)過甲醛處理后類似于外毒素的成分,但無毒性;抗毒素是細菌外毒素免疫動物后產(chǎn)生的抗體,是抵抗外毒素毒性的。抗生素和干擾素諸如此類的對比,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
(3)比喻教學:用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來比喻抽象的知識,更通俗易懂。比如在講免疫的三大功能時就可以把免疫防御功能比喻成守衛(wèi)祖國邊疆的邊防軍,把免疫穩(wěn)定功能比喻成清掃垃圾的清潔工,把免疫監(jiān)視比喻成隨處可見的攝像頭,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快地理解免疫防御、免疫穩(wěn)定和免疫監(jiān)視的功能,而且記憶深刻。
(4)問題教學: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的教學方法。比如在講解乙肝病毒時,雖然大家對乙肝有一定的認識,但是不全面,為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可以在課前對學生進行分組,給每個組布置相同的任務。上課時,讓各小組的學生帶著布置的任務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講解。這樣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意識,對學生日后的成長和學習有很大幫助。
(5)案例教學:結合實例,讓學生思考,進而解決問題。比如在講解人工被動免疫時,可以引入實例。學生甲在走路時,被一根細長鐵釘扎到腳中,為了防止感染破傷風桿菌應該做如何處理?在這個例子中,學生不僅可以掌握什么情況下需要被動免疫,而且復習了前面已經(jīng)學習的破傷風桿菌的知識點,做到了溫故知新、融會貫通。
總之,要把病原生物與免疫學教好,需要教師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以身作則,利用身邊可利用的資源,將晦澀難懂的知識轉(zhuǎn)化為通俗易懂,抓住高職生特點,因材施教,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主體,為學生學習護理專業(yè)課程打下良好基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