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采用文本細讀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對文本的詞句含義、結構層次、情感意境、寫作手法等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細細咀嚼,進而捕捉到更多的學習信息,挖掘更多美點和亮點。在體味語言文字的時候,感受語文的魅力,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因此,特針對基于文本細讀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進行詳細分析。
關鍵詞:文本細讀;語文教學;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5-013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5.124
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文本整體的內(nèi)容,經(jīng)常采用整體閱讀的教學方式,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一直無法上升。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對文本有一個深刻的了解,教師就要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方式,采用文本細讀的教學理念,運用靈活有效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語文的文本細讀就是指在閱讀教學中,學生通過教師的正確指導,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詳細的研讀,進入到文章的意境中,找出作者的表達情感和中心思想。在情境教學中,教師要利用一些具體的活動場景,讓學生獲取更多的學習資源。教師在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體的場景時,一定要注意場景的情緒色彩,要盡量注意所選場景的形象性、主體性、生動性,這樣學生就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良好的體驗,他們對于教材的理解就會變得更為深刻,也能夠更為輕松、愉悅地掌握一些良好的學習方法。有了教學情境的參與,就能夠迅速將學生帶入到學習狀態(tài)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視野,學生的積極性也能得到有效提高,主動參與到閱讀學習中來。
例如在教授《雷雨》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都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雨?”然后揭示課題,讓學生通過今天的學習,去挖掘雷雨和這些雨有什么不同。通過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閱讀課文,快速進入到課文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進行逐層提問,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只有當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之后,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識內(nèi)容。因此教師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就要通過逐層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對文本進行細讀,再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交流,解決問題。教師的問題要有針對性,要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難度的問題。對于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就要向他們提一些有益于知識拓展的問題,而對于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的同學,就可以將一些關于基礎知識的問題留給他們。通過這一系列活動,促使學生明確文章的中心思想,表達情感,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通過小組合作,優(yōu)化教學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屬于一種新型的探究性教學模式,真正實現(xiàn)了將課堂學習主體歸還于學生的教學目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還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問題獨立思考。然后再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在對學生的回答給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勵,讓學生喜歡上這種學習方式,喜歡上思考問題。
其次教師還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民主、愉悅、自由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在這種學習氛圍下合作交流,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索能力。
此外,教師還要從整體上去了解班級里的每個學生,明確知道他們的愛好、特點、各項能力等,再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對他們進行科學、準確的畫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控制好人數(shù),使每個組都能有4-6人,其中不僅要有成績優(yōu)異者,還要有成績中游的和成績較差的。只有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他們才能夠實現(xiàn)相互促進與提升。組長是小組的靈魂,組長的選擇要公平、合理,因為組長擔負著巨大的任務,他們不僅要統(tǒng)計組內(nèi)成員的學習情況,還要統(tǒng)一組內(nèi)成員的意見,必須具備較強的組織能力、交流能力。完成了分組之后,教師要結合當前的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計劃對課堂教學做出適當?shù)母淖兣c調(diào)整,經(jīng)過討論與交流,讓學生明確自己的任務,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不斷提高。 教師還要認真傾聽每一位學生的想法,尊重不同學生的意見,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例如教師在教授《桂林山水》時,教師可以提出疑問,人們常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出示桂林山水的圖片,讓學生回答為什么桂林山水是天下第一。讓學生觀賞桂林山水,閱讀文章,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表達情感。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只有讓學生對文本進行細讀,才能挖掘其中的內(nèi)涵和主旨,明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表達情感,才能學好語文。因此教師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逐層提問的方式、小組合作的方法,來創(chuàng)新優(yōu)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陳華碧.試談新時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5).
[2]趙培香.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及啟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5(1).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王雪果(1979.2— ),女,漢族,河北平鄉(xiāng)人,中小學二級,研究方向:中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