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崢 丁偉森 魯盈
狼瘡腎炎是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最為常見和最為嚴重的并發(fā)癥,具有病程長、易反復且并發(fā)癥多的特點。糖皮質(zhì)激素是治療狼瘡性腎炎的一線藥物,但部分患者對激素治療不敏感,且由于激素和疾病本身帶來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患者往往會出現(xiàn)脂代謝紊亂的狀態(tài),很大程度上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及遠期生存。以往在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使用三七制劑聯(lián)合激素治療狼瘡腎炎的療效優(yōu)于單純使用激素,推測三七具有逆轉激素耐藥的作用[1]。筆者對三七皂苷改善狼瘡腎炎小鼠激素耐藥狀態(tài)及脂代謝紊亂的作用作了進一步研究,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實驗動物 NZB/WF1狼瘡腎炎小鼠36只,16周齡,雌雄各半,體重20~30g,委托南京大學-南京生物醫(yī)藥研究院從美國Jackson實驗室引進;正常健康ICR小鼠6只,16周齡,雌雄各半,體重20~25g,由浙江省中醫(yī)藥研究院動物實驗中心提供。
1.2 主要試劑和儀器 三七總皂苷(凍干粉,100mg/支,國藥準字Z20025652,批號14071610,廣西梧州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甲潑尼龍片(4mg/片,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10064,批號 X836A,Pfizer Italia Srl公司);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PPAR)γ-siRNA(凍干粉,1OD分裝,按比例溶于DEPC水后使用)、沉默信息調(diào)節(jié)因子(SIRT)1-siRNA(凍干粉,1OD分裝,按比例溶于DEPC水后使用)及陰性對照(無沉默SIRT1基因作用序列,凍干粉,1OD分裝)委托上海吉瑪制藥技術有限公司設計合成。主要儀器:HITACHI7600生化分析儀;Beckman3通道流式細胞儀;Bio-rad蛋白電泳系統(tǒng)。
1.3 建模及分組藥物處理 所有小鼠均予高脂飼料(在普通飼料中加入15%脂肪、1.25%膽固醇和0.5%粗鹽)喂養(yǎng)。6只狼瘡腎炎小鼠設為A組,另30只按0.8mg/kg甲強龍(4mg溶于50ml的0.9%氯化鈉溶液中)1次/d連續(xù)灌胃4周誘導激素耐藥,建立激素耐藥模型,繼續(xù)灌胃4周維持并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5組,每組6只。A組予0.9%氯化鈉溶液約0.8ml、1次/d灌胃8周;B組為激素耐藥模型組,僅予甲強龍灌胃8周;C組為SIRT1-siRNA組,予甲強龍灌胃8周,同時在第4、6、8 周尾靜脈各注射 SIRT1-siRNA(14.286μg/10g)1次;D組為SIRT1-siRNA陰性對照組,予甲強龍灌胃8周,同時第5周開始每周注射SIRT1-siRNA陰性對照(14.286μg/10g)1次;E組為低劑量三七皂苷組,予甲強龍灌胃8周,同時第5周開始腹腔注射三七皂苷50mg/kg(200mg溶于40ml的0.9%氯化鈉溶液中),1次/d;F組為高劑量三七皂苷組,予甲強龍灌胃8周,同時第5周開始腹腔注射三七皂苷100mg/kg,1次/d。另將6只ICR小鼠設為G組,予0.9%氯化鈉溶液約0.8ml灌胃8周,1次/d。在給藥過程中,密切觀察小鼠的精神狀態(tài)、被毛亮澤度、反應性、活動度、體重增減、飲水和進食等情況,記錄有無死亡情況發(fā)生。
1.4 尿糖水平檢測 在實驗前、中(第4周)、后(第8周結束前1d)留取小鼠24h尿液樣本,采用班氏法檢測尿糖水平。
1.5 腎功能及血脂水平檢測 給藥8周后處死小鼠并采集血液標本,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小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
1.6 血C反應蛋白(CRP)、內(nèi)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水平檢測 采用ELISA法檢測小鼠上述血液標本CRP、eNOS表達水平,具體操作按試劑盒說明書步驟進行。
1.7 腹主動脈內(nèi)皮細胞凋亡率檢測 采用流式細胞術。剖取小鼠腹主動脈(約0.5cm長),分離周圍脂肪組織,分別以一型膠原酶、胰蛋白酶孵育,收集解離的動脈內(nèi)皮細胞;使用BDannexinV、PI雙染試劑盒檢測內(nèi)皮細胞凋亡率。早期凋亡提示細胞非正常死亡,晚期凋亡提
示細胞正常死亡。凋亡率為早期凋亡與晚期凋亡之和。1.8 肝臟細胞PPARγ、SIRT1 mRNA表達水平檢測處死小鼠后打開腹腔,分離小鼠肝臟,分裝于EP管中,置于-80℃冰箱凍存。取凍存的小鼠肝臟組織100mg,研磨成粉末狀。按照日本Takara公司RNAiso Plus提取小鼠肝組織總RNA并進行純度檢測、反轉錄,采用RTPCR法檢測PPARγ、SIRT1 mRNA表達水平。
1.9免疫共沉淀檢測 取凍存的小鼠肝組織,提取蛋白,加入SIRT1 IP一抗,搖動孵育,proteinA/G plus-agarose捕捉抗原抗體復合物,沸水浴游離抗原、抗體、瓊脂糖珠,取上清液,采用Western blot法檢測PPARγ蛋白表達。若檢測到PPARγ蛋白表達,提示PPARγ與SIRT1之間存在互相作用。
1.10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組內(nèi)各時段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數(shù)據(jù)的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7組小鼠不同實驗時段的尿糖水平比較 實驗后,A、C、D組小鼠尿糖水平較實驗前均明顯升高(P<0.05);與G組比較,A、D組尿糖水平均明顯升高(均P<0.05);與A組比較,C、E、F組尿糖水平均明顯降低(均P<0.05);C、E、F 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1。
表1 7組小鼠不同實驗時段的尿糖水平比較(mmol/L)
2.2 7組小鼠腎功能檢測結果比較 7組小鼠Scr及BUN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與G組比較,A、B、C、D組小鼠Scr水平均明顯升高(均P<0.05),C、D、E、F組BUN水平亦明顯升高(均P<0.05);與A組比較,D、E、F組BUN水平均明顯升高(均P<0.05);與B組比較,D組BUN水平明顯升高(P<0.05),見表2。
表2 7組小鼠腎功能檢測結果比較
2.3 7組小鼠血脂水平比較 7組小鼠TC、TG、LDL-C、HDL-C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與G組比較,其他6組小鼠上述4項血脂水平均明顯升高(均P<0.05);與 A、B 組比較,C、E、F 組 TC、TG、LDL-C水平均明顯降低(均P<0.05);與C組比較,E、F組TG水平均明顯降低(均P<0.05),見表3。
表3 7組小鼠血脂水平比較
2.4 7組小鼠血CRP、eNOS水平比較 7組小鼠血CRP、eNOS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與G組比較,其余6組小鼠血CRP水平均明顯升高(均P<0.05),其中 C、E、F 組低于 A、B 組(均P<0.05)。C、D、E、F組小鼠eNOS水平與A、B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2.5 7組小鼠腹主動脈內(nèi)皮細胞凋亡率比較 7組小鼠腹主動脈內(nèi)皮細胞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和凋亡率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其中B組晚期凋亡率較A組明顯升高,C組凋亡率較E、F組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5。G組小鼠腹主動脈內(nèi)皮細胞并不表現(xiàn)為凋亡狀態(tài),其余各組小鼠腹主動脈內(nèi)皮細胞均呈有不同程度的凋亡,以A、B、D組凋亡最明顯,見圖1。
表4 7組小鼠血CRP、eNOS水平比較
表5 7組小鼠腹主動脈內(nèi)皮細胞凋亡率比較(%)
圖1 7組小鼠腹主動脈內(nèi)皮細胞凋亡率的流式細胞圖
2.6 7組小鼠肝臟組織PPARγ、SIRT1 mRNA表達水平比較 7組小鼠肝臟組織PPARγ、SIRT1 mRNA表達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與C組比較,A、B組SIRT1 mRNA表達水平均明顯升高(均P<0.05),PPARγ mRNA 表達水平均明顯降低(均P<0.05);與B組比較,C、E、F組SIRT1 mRNA表達水平均明顯下降(均P<0.05),PPARγ mRNA表達水平均明顯升高(均P<0.05),見表 6。
2.7 PPARγ與SIRT1之間的互相作用 凍存的小鼠肝組織提取蛋白后進行免疫共沉淀檢測,結果顯示主要存在于細胞核內(nèi)的SIRT1與主要存在于胞質(zhì)的PPARγ存在互相作用,見圖2。
本研究結果顯示7組小鼠尿糖水平升高,提示狼瘡腎炎小鼠在實驗結束后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代謝紊亂狀態(tài),或基礎存在的腎臟損害加重;而SIRT1-siRNA和三七皂苷具有一定的改善脂代謝及腎臟保護作用。血生化檢查提示激素誘導耐藥后,狼瘡腎炎小鼠體內(nèi)本身存在的脂代謝紊亂加重,SIRT1-siRNA和低、高劑量三七皂苷均有降血脂、改善脂代謝的作用。血CRP、eNOS水平檢測結果提示狼瘡腎炎小鼠體內(nèi)存在慢性炎癥狀態(tài),而使用三七皂苷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抗炎作用。內(nèi)皮細胞凋亡檢測提示狼瘡腎炎小鼠動脈內(nèi)皮細胞大量死亡,內(nèi)皮功能受損,預示著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而使用三七皂苷后表現(xiàn)出與SIRT1-siRNA類似的保護血管內(nèi)皮的作用,其中高劑量的療效更明顯。
表6 7組小鼠肝臟組織PPARγ、SIRT1 mRNA表達水平比較
圖2 狼瘡腎炎小鼠肝組織SIRT1與PPARγ之間相互作用的電泳圖
PPAR是一種Ⅱ型核激素受體,參與調(diào)控脂肪前體細胞分化的多個基因轉錄,主要與脂肪細胞分化[2]、脂類代謝[3]和血管病變[4]等有關。SIRT1是SIRT家族的7種同源體之一,參與調(diào)節(jié)核糖體DNA重組、基因沉默、DNA修復等重要生理過程[5]。近年來針對PPARγ與SIRT1的關系研究較多。Cao等[6]研究發(fā)現(xiàn),PPARγ/SIRT1反饋環(huán)路在人膀胱癌的細胞周期代謝中發(fā)揮作用。另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肝星狀細胞脂代謝中SIRT1還受到PPARγ的反饋性調(diào)節(jié)[7]。本研究以小劑量甲潑尼龍誘導狼瘡腎炎小鼠產(chǎn)生激素耐藥后,肝組織內(nèi)SIRT1表達升高,PPARγ表達下降;以SIRT1-siRNA干預后,PPARγ表達升高,結合免疫共沉淀檢測結果,證實狼瘡腎炎小鼠體內(nèi)存在SIRT1/PPARγ負性反饋作用。我們的前期研究證實,三七皂苷能通過調(diào)控SIRT1/FoxO1/MDR1mRNA通路影響P-糖蛋白表達,起到改善狼瘡腎炎激素耐藥的作用[8]。本研究低、高劑量三七皂苷處理后的小鼠SIRT1表達下調(diào),PPARγ表達上調(diào),在證實前期研究結果的同時,也提示SIRT1、PPARγ間反饋環(huán)路的存在。
本研究結果顯示狼瘡腎炎小鼠血脂水平高于正常小鼠,提示體內(nèi)本身已存在脂代謝紊亂。使用SIRT1-siRNA干預后,血LDL-C水平下降,提示SIRT1可影響體內(nèi)脂質(zhì)代謝。SIRT1活性缺失時,LDL的生成減少或分解增多,血中游離的脂質(zhì)成分減少(可能由于極低密度脂蛋白異化形成LDL以及肝臟合成LDL減少)。有研究表明,脂肪細胞中SIRT1表達上調(diào),可抑制PPARγ活性和脂質(zhì)累積[9];而下調(diào)SIRT1表達水平和活性,則能上調(diào)PPARγ表達,降低脂肪細胞外TG,促進小鼠外周血脂肪酸氧化分解[10]。這說明SIRT1/PPARγ通路的激活能降低血TC及LDL-C水平,對維持機體的脂類代謝平衡具重要作用。相關研究表明,PPARγ具有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抑制炎癥反應和調(diào)節(jié)內(nèi)皮細胞增生和遷移[11-12]。SIRT1具有改善血管內(nèi)皮功能、穩(wěn)定粥樣硬化斑塊的作用[13],該作用是通過抑制VCAM表達、抑制巨噬細胞向泡沫細胞轉化和抗氧化應激反應實現(xiàn)的[14-15]。PPARγ與SIRT1均有抗炎、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但兩者間存在負反饋調(diào)節(jié)效應,因此筆者推測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過程中,兩者存在協(xié)同的保護作用,PPARγ/SIRT1表達的平衡對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具有積極意義。本研究中,狼瘡腎炎小鼠體內(nèi)血CRP水平較正常小鼠升高,SIRT1-siRNA干預后,CRP水平降低,說明狼瘡腎炎小鼠體內(nèi)存在慢性炎癥狀態(tài),SIRT1活性被抑制后,炎癥減輕,分析可能原因是PPARγ表達上調(diào)后,由其介導的抗炎癥反應亦得到強化所致。
綜上所述,三七皂苷通過對PPARγ/SIRT1通路的調(diào)控作用起到改善狼瘡小鼠激素耐藥及脂代謝紊亂狀態(tài)的雙重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