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曼云,梁 冰
(安徽省蚌埠市蚌埠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全科醫(yī)學科,安徽 蚌埠 233000)
急性腦梗死是最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疾病之一,它有著極高的致殘率和病死率,因此,尋找早期的預測因子,及時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對臨床和醫(yī)學上的研究均具有重要價值[1],血清ALP通過促進血管鈣化抑制劑焦磷酸的水解,降低焦磷酸水平,加速血管鈣化,作為血管鈣化的調(diào)節(jié)劑,血清ALP在動脈粥樣硬化疾病中已經(jīng)受到廣泛的研究[2],但有關血清ALP與ACI之間的關系及相應的機制還尚未被徹底闡明。根據(jù)目前的研究,血清ALP磷酸鹽的出現(xiàn)關系到動脈粥樣硬化、腦梗死的預后情況,如果ALP水平較高,腦功能可能具有比較差的預后,這可能與患者自身營養(yǎng)不良及合并的全身炎癥等因素有關。本文旨在探究血清堿性磷酸酶與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生、嚴重程度以及預后之間的關系,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間入住我院全科醫(yī)學科、神經(jīng)內(nèi)科、急診內(nèi)科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70名作為ACI組,選擇同期來我院進行健康體檢者59例作為對照組。納入標準:均為急性起病,確診時間距發(fā)病時間為一周內(nèi),所有的診斷均符合全國第4屆腦血管疾病會議修正的診斷標準[3]。排除標準:近期腦出血、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患者、各種心臟疾病、近期感染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腫瘤以及近期外科手術,近兩個月內(nèi)有明確焦慮或抑郁表現(xiàn)的患者;確診患有精神病患者;有癡呆或理解障礙無法配合者;嚴重酗酒及藥物濫用者。
1.2 方法收集記錄患者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吸煙史、飲酒史)、既往病史(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2組均禁食12h后空腹抽取靜脈血3mL離心取血清檢查,采用我院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測定血清中ALP的水平,病例組根據(jù)MRI-DWI相計算腦梗死組的面積,計算公式為:根據(jù)Pullicino公式,長×寬×層數(shù)/2,單位cm3,分為非大面積腦梗死組(≤cm3)及大面積腦梗死組(>10cm3);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差值和巴氏指數(shù)(Barthel Index,BI)對病例組患者進行詳細的查體和病史的詢問后,進行病情評估,所有腦梗死患者根據(jù)治療14d后,NIHSS評分差值和BI指數(shù)評分,分為:(1)基本痊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100%,BI指數(shù)分級為0級;(2)顯著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50%~89%,BI指數(shù)分級為1~3級;(3)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20%~50%,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者歸為預后良好組,剩余的歸為預后不良組。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本次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多組組內(nèi)兩兩比較采用LSD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研究腦梗死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間一般資料對比ACI組和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在性別、年齡、糖尿病、心臟病、吸煙史、飲酒史、HDL-C、TC、ALT、AST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CI組中高血壓病例,患者血清中CRP、TG、LDL-C水平均高于NACI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情況對比一
表2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情況對比二
2.2 兩組患者血清ALP水平比較兩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ACI組的ALP水平(85.11±21.54)U/L高于NACI組的ALP(74.04±19.36)U/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894,P<0.05),見表3。
表3 ACI組與NACI組ALP水平比較
2.3 不同腦梗死面積組血清ALP水平比較把ACI組患者分為兩組,大面積組血清ALP水平為(93.08±18.89)U/L,非大面積組血清ALP水平為(80.69±21.84)U/L,NACI組血清ALP水平為(74.04±19.36)U/L,三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7.379,P<0.05)。非大面積組與大面積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非大面積組與NACI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不同面積組ALP水平的比較
2.4 ALP與腦梗死預后的相關性預后良好組患者血清ALP水平為(80.61±21.78)U/L,預后不良組中患者血清ALP水平為(93.75±18.58)U/L,后者明顯高于前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預后不良組中TG、TC、LDL-C水平明顯高于預后良好組,表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表6。
表5 腦梗死預后單因素篩選一
表6 腦梗死預后單因素篩選二
2.5 急性腦梗死影響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急性腦梗死的有無為因變量,以已知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性別、年齡、ALP、hsCRP、HDLC、LDLC、TG、TC、ALT、AST等因素為自變量,行Logistic回歸分析。其中表明ALP、hsCRP、LDLC是急性腦梗死的危險因素(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7。
表7 急性腦梗死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堿性磷酸酶是一種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外酵素,從細菌到人類,幾乎存在于所有的生物體中。在人類中,ALP由四種同源基因編碼,其中的三種酶,胎盤AP、生殖細胞AP和腸道AP,均為阻止特異性的,表達高度受限,第四種同工酶組織非特異性AP存在于許多組織中,但在骨組織、腎臟組織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更為豐富[4]。每個基因編碼4種同工酶中的一種,分別編碼TNAP、胎盤AP、生殖細胞AP和腸道AP的ALPL、ALPP、ALPP2和ALPI基因。編碼TNAP的基因ALPL位于1號染色體的短臂上(1p36.1-34),而其他基因則位于2號染色體的長臂上(2q34-37)[5]。所有AP亞型的糖鏈各不相同,雖然所有AP都具有相同的肽段序列,但每個AP亞型都具有不同的糖基化位點。細胞外的焦磷酸鹽可由細胞外ATP經(jīng)外核苷焦磷酸酶/磷酸二酯酶合成,隨后主要由非特異性堿性磷酸酶水解磷酸鹽,血漿焦磷酸鹽缺乏與血管鈣化有關[6],所以,我們可以推斷出ALP的水平越高,血管越容易形成鈣化。如在早衰小鼠模型中,血漿焦磷酸鹽濃度比野生型小鼠低4倍[7]。每天注射外源性焦磷酸鹽可以預防大鼠和小鼠的血管鈣化。ALP在細胞外液中將焦磷酸鹽水解為磷酸鹽[8]。培養(yǎng)基中添加ALP足以引起基質(zhì)鈣化。此外,ALP在細胞內(nèi)的過表達足以誘導大鼠體外主動脈環(huán)內(nèi)血管鈣化[9]。綜上所述,ALP活性與血管鈣化的發(fā)生有關。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血管鈣化是腦血管疾病的一個危險因素,并與衰老、腦梗死、糖尿病等的發(fā)生密切相關[10]。如腦梗死的出現(xiàn)一般與血管粥樣斑塊有關,而血管斑塊的形成與血管的鈣化程度相關,我們通過對兩組血清ALP水平進行比較,可以得出ALP水平與腦梗死的發(fā)生是相關的。Ryu WS等人基于大樣本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具有更高的ALP,往往意味著中風患者具有更高的死亡率,也能夠?qū)桶l(fā)性血管事件的產(chǎn)生進行預測[11]。因此,在卒中患者中,血清ALP能夠?qū)ζ渌劳雎蔬M行預測。SP等人也指出,高水平ALP能夠為卒中死亡率提供一定的預測。Shimizu Y[12]等人在沒有考慮飲酒等混雜因素的前提下,對血清ALP、中風風險的關系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二者具有相關性,通過血清ALP水平的監(jiān)測,能夠?qū)χ酗L風險進行預測。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表是評價腦梗死程度的一項指標,我們通過對實驗組的病人治療2周后,觀察其與入院時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減少的百分比來判斷預后情況,研究表明,預后不良組中的ALP水平明顯高于預后良好組,表明了ALP與腦梗死的預后相關;病人腦梗死的面積越大,表明其病情越兇險,我們通過對腦梗死面積大小的分組,比較其ALP水平,發(fā)現(xiàn)大面積組水平明顯高于非大面積組,提示梗死程度越重,其ALP水平越高。在對急性腦梗死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中,表明了血清ALP、HsCRP、低密度脂蛋白是影響急性腦梗死發(fā)病的因素。
綜上所述,ALP可能是一種新型的血管鈣化調(diào)節(jié)劑,是腦梗死等血管危險事件的預測指標。在臨床上,ALP是一種常見的監(jiān)測指標,相對比較容易檢測,并且具有廣泛的應用。但ALP預廣泛應用于卒中患者的發(fā)生及預后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驗證,因本文的研究樣本量較小,且未對ALP進行分型,因此,我們希望在對血清ALP水平進行檢測,可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后進行評估,進而改善卒中患者的不良預后及降低卒中后的死亡風險,從而優(yōu)化并合理分配醫(yī)療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