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娟
(東營市文化活動中心,山東 東營 257000)
“御宅族”分為“御宅”和“族”?!白濉币鉃橐活惾恕⒁蝗喝?。“御宅”指的是動畫、漫畫及游戲共同愛好和追求的意中人的稱呼。這個詞語最開始出現在日本,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御宅族”一詞有了更加深刻的含義,指沉迷于某種興趣愛好而不可自拔的個人或群體?,F代中國社會,很多青少年都加入了御宅一族。
一、“御宅族”的典型特征
“御宅族”是沉浸在虛擬空間中。御宅族大多數脫離主流社會,整天在家沉浸在虛擬邪惡網絡社區(qū)中,通過抽象的電子語言進行交流。其次,對某件事或物及其執(zhí)著?,F在的“御宅族”不一定只是ACG的狂熱追求者,但他們一定依賴網絡并且熱衷于某物。比如,沉迷于微博、聊天論壇、閱讀小說、玩游戲等等。第三,狂熱的消費欲望。御宅族大多很喜歡ACG及其相關產業(yè),甚至不合理的追求周邊產品,甚至會有一些瘋狂的舉動。第四,對現實生活和社會漠不關心。他們喜歡長期呆在家里,忽視外面的世界,基本上不主動參加任何與自身興趣無關的社會活動。第五,堅定的虛擬信念?!坝濉笨赡軐ν饨绲囊?guī)則和權威并不一定持認同的態(tài)度,但卻很容易受網絡媒體上言論的影響,特別是對他們喜歡的動畫人物和作為信仰的人的言行,如果遭到其他人的反駁時,他們可能會用很多極端的方式來解決它。
由此可見,“御宅族”青少年的確存在一些憂患,比如在生理反面,因為“御宅族”可能長時間面對電腦,不分白晝,以快餐為伴,長此以往,身體難免會出現亞健康狀態(tài)。更嚴重的可能會導致抑郁癥、人格不健全等,從而導致自殺或者引發(fā)更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他們的健康堪憂。其次,在心理方面,“御宅族”青少年往往會導致個體社交障礙,因為長期宅在家中使得個體缺乏人際互動,這就容易在心理上引導個體脫離現實,因為“御宅族”大多為了逃避殘酷的現實而宅;也容易改變他們對求知的態(tài)度,因為“御宅族”往往盲目的追求快餐文化,簡單的瀏覽而不去深究,尤其喜歡在貼吧,微博等網站“囫圇吞棗”式閱讀,只追求一時的快感,并不會深度的思考和研究??梢娝麄兊男睦砦C是多重問題交織在一起的。再者,在社交方面,“御宅族”缺乏社會活動,必然導致其社會動機和社會能力的弱化,從而導致其社會認知的偏差。而很多青少年逃避現實式的“宅”在缺少有效干預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御宅族”們做出反社會的行為。簡而言之,社會行為之于網絡上對他們而言相對弱些。此外,在生活方面,他們作息混亂,工作無序,以“宅”為生活方式,慵懶和隨意的態(tài)度導致消極的生活質量。最嚴重的影響就是學業(yè),不規(guī)律的作息和思維方式就必然導致了其大多數人的成績并不樂觀。尤其在當代大學生中現象頗為明顯,“宅男”的稱號就是由此得來,他們不僅生活慵懶,學習熱情不高,而且和同學之間的互動也非常少,這非常不利于當代學生綜合素質的整體提高。
二、青春期是個體成長發(fā)展階段的特殊時期,在這個階段的人思想比較活躍,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也具有冒險精神,個性張揚。再加之現在互聯網技術發(fā)展速度如此快,在網絡上足不出戶幾乎可以解決所有問題,而他們的心理發(fā)展也不是很健全,為了尋找認同,于是主動尋求精神上的寄托,因而沉迷網絡游戲或者動漫世界來緩解在現實生活中的諸多不適。逃避、惰性心理不可忽視,現在大多數青年人都是獨生子女,在家習慣了父母及其他家人的溺愛,變得心理承受能力特別低。一旦在學習、生活或者感情上遇到一點點挫折,就選擇逃避,而“宅”在家里不出門就是現在青年人逃避壓力的一種方式。有些青年人因為社交能力差而不敢與人交往,往往只有在網絡上才敢大膽發(fā)言,沉浸在網絡社交工具中,從中獲得情感滿足。
三、教學模式的缺陷和朋輩群體相互感染
學校是青少年社交的重要場所。同齡人很容易結伙,傳播各種好的壞的風俗習慣?!坝濉币卜从沉艘环N從眾心理,成為當今青少年普遍存在的現象。隨著教學觀念和方法的滯后,青少年感到壓力大,學習興趣低,缺乏良好的教育管理,因此“御宅族”現象也不能得到積極的關注和改善。
(一)大眾流行文化等外部因素
對“宅語族”青少年影響較大的則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大眾傳媒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大眾傳媒的發(fā)展不平衡,以及肆意炒作,使得各種虛假觀念對青少年的誤導非常深刻。讓他們不惜一切代價呆在家里,不惜一切代價收集各種周邊產品,以炫耀和競爭為榮,這大大侵害了青少年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有的還盲目模仿影視作品中的形象或橋段,從而造成了“宮崎殺人事件”等諸多惡性社會越軌行為。
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快餐讀圖文化的普及和商業(yè)化。由于速度快、規(guī)模大、視覺沖擊力強、易懂,人們更多的去讀電視、電腦和手機,對紙質書籍和資料完全不理,加上幻想和超現實主義的動畫和游戲,對青少年充滿了誘惑。此外,商家從青少年身上找到了巨大的商機,使得他們大肆炒作,不斷的退出無營養(yǎng)、易懂、便捷的快餐文化,加速了這種亞文化的傳播。
(二)社會工作介入“御宅族”問題的對策
認知方面:可運用“理性情緒療法”。首先社會工作者通過多次面談與案主溝通,鼓勵案主表達真實想法。然后,協助案主篩選出錯誤信念,并為其提供積極正確的信念,改善案主對歷史事件和社會生活的消極認知,提升自我概念,塑信心,客觀面對生活。最后,要不斷重復認知練習以鞏固改變成果。
行為方面:可采取“任務中心模式”。一方面社會工作者要和案主一起制定循序漸進的任務目標和具體任務,邀請案主的家長或同學一起嚴格監(jiān)督案主執(zhí)行,并采取有效的獎懲制度。另一方面社會工作者要為案主提供社會交往和自我管理等方面的技巧訓練,鼓勵其恢復人際關系,學會自律、自信。
四、結論
正確認識“御宅族”現象,引導青少年全面發(fā)展“御宅族”現象并不只是個體自身問題,當青少年出現類似問題時,要究其根源進行深入的認識,避免偏見。并用鼓勵和關注代替怒罵或沉默,去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再采取正確的方式協助他們擺脫不良行為,獲得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