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劉棟
玉龍縣巨甸鎮(zhèn)武侯村委會紅頂村民二組是我的出生地,2018年1月29日這天,村里要將前些年推倒并運往另一地方放置的石碑重新在原地豎起來,于是我從麗江回到村里參加豎碑儀式。
在此日之前,我從未聽過我們村曾有過一座石碑,聽到有一座碑后也還認(rèn)為,像我們這樣沒有深厚文化底蘊的鄉(xiāng)村,即使有碑,也只會是一座內(nèi)容淺顯、文字簡單、技術(shù)粗糙的普通石碑。而當(dāng)我看豎起的石碑時,頓時傻眼了:碑上竟然有蓮花圖案、符咒秘字、陰陽魚后天八卦、說明立碑原因的對聯(lián),還有我說不出來歷、不會解釋意思的碑名“泰山石敢當(dāng)”,以及辨不清筆劃、不知讀音的三個符箓秘字。
自那時至今10個月的時間里,我利用空閑時間研究這座石碑,對這座石碑有了初步的了解。以下對這座碑作出粗略的解釋和說明,并請專家學(xué)者指教。
石碑位于紅花村西山腳下一個納西名叫“巖吉卓”(譯為漢語意為“滴水巖下邊”)的地方。初立時間約為清朝末年,書寫碑文和繪制圖案的人無法考查,從文字圖案上看出是一位知識淵博、有一定書畫水平的人;刻石者為紅頂三組人楊照科;立碑人為住在此處的一戶李姓人家。立碑的這家人以打鐵為生,被人稱為“李鐵匠家”。有一次,李鐵匠家遭了火災(zāi),就請人創(chuàng)作和鐫刻了碑文立了這座碑。包產(chǎn)到戶后,這里沒有人家居住,原做住房的地方也種上了莊稼,碑也隨之推倒。石碑推倒后,碑身和碑座被仍住本村的離老坐地3里之外一戶李家后代收藏起來。近幾年,村里出了幾個重大事故,引起不少人回想到碑未推倒之前,村里風(fēng)調(diào)雨順、平靜安定、民風(fēng)淳樸、家庭和睦,老年人心情愉快而長壽,被譽為“長壽村”。還被中央電視臺報道,青年人好學(xué)上進(jìn)、涌現(xiàn)了記者、教授、工程師多人,于是村民們公議重新豎起這座碑。
舊碑碑座為寬80厘米的一塊石板,碑身寬45厘米、厚17厘米、高135厘米,其中插入碑座石槽15厘米、外顯120厘米。新豎的碑碑身用的是舊碑,碑座用水泥加封加大,長160厘米、寬60厘米、高25厘米。
碑身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蓮花圖案和符箓秘字,第二部分為陰陽魚后天八卦,第三部分為碑的名稱即主題和說明立碑原因的對聯(lián)。
第三部分中對聯(lián)“因為紅巖象此地,吾造泰山解大厄”說明了立碑的原因。對聯(lián)大意是:因為金沙江東面的山下部有一座紅石巖子正對著紅花村,給紅花村帶來諸多不利,因此特地建造了這座碑,避免紅花村遭受重大災(zāi)禍。其中“象”字,一可解為“向”字的錯寫,按“向”字解,意為“向著,對著”;二可按“象”字解,按“象”字解,意為“紅巖子這形象(對著)紅花村”。
“泰山石敢當(dāng)”是這座碑的名稱,或說這座碑的名稱叫“泰山石敢當(dāng)”;“泰山石敢當(dāng)”也是這座碑的主題,意即“這座用泰山石建造的石碑,敢當(dāng)(擋)任何災(zāi)禍”。
“泰山石敢當(dāng)”是華夏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即在一塊石頭上刻上“石敢當(dāng)”或“泰山石敢當(dāng)”擺放在臥室、客廳、屋角等任何地方,都可以避邪、擋煞、驅(qū)鬼、開運、納福,“鎮(zhèn)百鬼,厭災(zāi)殃。官吏福,百姓康。風(fēng)教盛,禮樂張”。
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對“石敢當(dāng)”和“泰山石敢當(dāng)”有兩種解釋,一種把“石敢當(dāng)”和“泰山石敢當(dāng)”解釋為人,另一種把“石敢當(dāng)”和“泰山石敢當(dāng)”解釋為石頭。
“石敢當(dāng)”和“泰山石敢當(dāng)”是人的解釋中又有十種說法,一是西漢史游《急救章》中有“石敢當(dāng)”三字,顏師古解釋為“姓石的那個人所向無敵”;二是明陳斷儒《群碎錄》載“五代漢劉知遠(yuǎn)時,有勇士名石敢當(dāng)”;三是舊五代史載“石敢當(dāng)袖鐵槌立于晉高祖后”;四是新五代史載“知遠(yuǎn)遷勇士石敢袖鐵槌侍高祖以虞變”;五是民間傳說泰山和石敢當(dāng)原是同窗好友,情誼深厚,二人死后,人們紀(jì)念他倆,將他二人名字合在一起,稱為“泰山石敢當(dāng)”;六是民間傳說泰山腳下的一個村里住著一個青年,名字叫“石敢當(dāng)”,各地請他去驅(qū)妖除怪,他感到忙不過來,就請石匠在家鄉(xiāng)石上刻上家鄉(xiāng)名和自己名“泰山石敢當(dāng)”讓來請自己除妖的人帶去抵擋妖邪;七是相傳當(dāng)年呂洞賓調(diào)戲白牡丹后,白牡丹得一子,名石敢當(dāng);八是民間傳說石敢當(dāng)為石閭山下人,曾于太封元年為泰山封禪的漢武帝護(hù)駕;九是民間傳說石敢當(dāng)是一個醫(yī)術(shù)高明的醫(yī)生,因住在泰山腳下,就稱他為“泰山石敢當(dāng)”;十是民間傳說公而忘私的姜子牙泰山封神、封來封去,忘了自己,只好把自己封為“泰山石敢當(dāng)”。
“石敢當(dāng)”和“泰山石敢當(dāng)”是石頭的解釋中,又有7種說法。一是“石敢當(dāng)”和“泰山石敢當(dāng)”不是人名,而應(yīng)當(dāng)解釋為“石頭可抵擋一切”。為何把石頭當(dāng)作可抵擋一切的物質(zhì),這來源于先民的靈石崇拜;二是史前墓葬中有礫石隨葬,用以鎮(zhèn)墓驅(qū)邪;三是石頭能治病的說法在玉龍縣巨甸一帶代代流傳,因此,當(dāng)人肚子疼時,隨手拾起一塊石頭按在肚腹上,這一方法許多人使用過。這也是“石敢當(dāng)”的例子之一。這一民俗史書未載,為筆者隨手添加;四是泰山為五岳之尊,被人們奉為靈山,泰山石被奉為靈石。有政績的皇帝到泰山來封禪,姜子牙把有功大臣封神于泰山,女蝸補天采用泰山五色石,人民大會堂和人民英雄紀(jì)念碑用泰山石作奠基,毛主席紀(jì)念堂全用泰山花崗巖;五是女蝸補天之散于山下河塘之間的余殘石被稱為“石敢當(dāng)”;六是黃帝蚩尤大戰(zhàn)時,蚩尤登上泰山大呼曰:“天下有誰敢當(dāng)?”女蝸投下一塊泰山石并喝道:“泰山石敢當(dāng)!”七是本人在小時候,聽過巨甸拉市壩人呂紹成講過一個故事,說的是姜子牙封神完畢,自己卻無職可封,就把自己封為“醋炭石”,一如先前手持打神鞭履行打人、打鬼、打仙的職責(zé)。巨甸一帶有一個風(fēng)俗,撿一個江邊鵝卵石在火中燒紅后放于浸泡著香柏枝的水中,用于驅(qū)邪除穢。燒鵝卵石放水中的整個工序叫“打醋炭”,燒紅的鵝卵石叫“醋炭石”,“打醋炭”驅(qū)邪除穢實是在請姜子牙幫助人們驅(qū)邪除穢?!按滋渴薄按虼滋俊薄按虼滋框?qū)邪除穢”是巨甸的地方語言,實際就是“泰山石敢當(dāng)”。
千百年來,全國乃至居住國外華人都將“石敢當(dāng)”或“泰山石敢當(dāng)”作為正義的化身,和平的象征。2006年,“泰山石敢當(dāng)”還由山東省泰安市申報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點擊網(wǎng)站,可發(fā)現(xiàn)全國的“石敢當(dāng)”“泰山石敢當(dāng)”的建筑和工藝品枚不勝舉。立石避邪的民俗至今還在發(fā)揚光大,如在十字路口砌了轉(zhuǎn)臺,在有轉(zhuǎn)彎、陡坡處立有一塊警示牌等就等于擺放了一尊“石敢當(dāng)”或“泰山石敢當(dāng)”;即使不把轉(zhuǎn)臺和警示牌理解為驅(qū)邪物,也可理解為避免災(zāi)禍發(fā)生的提示物。就如紅花村重豎的這座碑,不是想專靠它的神力來避免災(zāi)禍,而是提示人們提高警覺、預(yù)防災(zāi)禍發(fā)生。
紅花村的這座碑,本來有“泰山石敢當(dāng)”來抵擋災(zāi)禍就夠了,可還刻有蓮花圖案、三個符箓、八卦圖,這就使得碑的抵擋威力更加強大,可以說大到無以復(fù)加。
蓮花圖案代表如來佛的寶座,也可以說代表如來佛;八卦圖代表宇宙萬物,也可代表發(fā)明圖的所有先賢;有雨字頭的三個字為三道符箓中的三個符膽、稱為符箓秘字,代表道祖號令,也代表道祖。將蓮花、八卦圖、符箓書刻入石碑,就是請來如來佛、包含三皇五帝諸子百家創(chuàng)始人等在內(nèi)的古代先賢、玉清上清太清等道教祖師幫助本村避兇鎮(zhèn)邪。
在這里,不再提蓮花圖案和八卦圖,只對三個符箓作一些解釋說明。
符箓簡稱“符”,是道士畫在紙上的似字非字、似畫非畫的符號,用以役神驅(qū)鬼、祈福禳災(zāi)。據(jù)說,就因為字能役神驅(qū)鬼、所以天下所有的神鬼在文字發(fā)明之時哭泣了三天三夜。
符有符頭、符腳之分。上下結(jié)構(gòu),上為符頭、下為符腳;左右結(jié)構(gòu)、左為符頭、右為符腳。青城派以“雨”作符頭(在上),神霄派以“鬼”字作符頭(在左)。
紅花村碑上這三個符箓(符),都以“雨”字作符頭,是青城派道士制作的符箓,筆畫也看得清楚,但下部的符腳一因時間久(已有100多年),二因搬運磨損,三因無法準(zhǔn)確添加筆畫,致使無法辨認(rèn)。我用各種角度在網(wǎng)上查詢,最后在“手寫符咒”欄目中查出這三個字,在手寫符箓中第一個符符腳為“朒”,讀音為“ɡá”,即“肉朒朒”的“朒”;第二個符腳為“漸、耳”,讀音“jiàn、ěr”;第三個符符腳為“晅”,讀音為“xuān”;因電腦上打不出一個“月”、一個“亙”的字,就打成日字旁的“晅”字,還因符箓制作中有“陽日不用雨頭,陰日不用鬼腳”的規(guī)定,第一個符的符頭是雨頭、符腳是太陰符,可以用有月字旁的字,第三個符的符頭是雨頭、符腳“晅”是太陽符,為避“陽日不用雨頭”,就把日字旁書刻為月字旁。偏旁雖改為月,仍要當(dāng)作日字旁、讀音當(dāng)作“xuān”來理解。
電腦上打不出三個符,也查不出第一、第三符的讀音。在寫時可以用手寫,口頭說明時,就將第一符說成“雨、朒”或“雨、月、肉,雨、月、內(nèi)”,將第二符說成“雨、漸、耳”,第三符說成“雨、晅”或“雨、月、亙,雨、日、亙”。讀時將第一符讀成“yǔ、ɡá”或“yǔ、yuè、ròu, yǔ、yuè、nèi”,第三符讀成“yǔ、xuān ”或“yǔ、yuè、ɡèn,yǔ、rì、ɡèn ”。第二符“雨、漸、耳”已查到讀音jiàn,舊讀 jì。
當(dāng)了解了以上“泰山石敢當(dāng)”的這些深厚的內(nèi)涵和重大意義后,我不禁對石碑和我村先民肅然起敬。石碑在我心目中頓時高大起來,從此也改變了原先認(rèn)為我村無深厚文化底蘊的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