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雄文
摘? 要:促進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是當前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也是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全國各地高校出現(xiàn)大學生身體素質不達標的問題,只重視學生科學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忽視其體育鍛煉意識的強化,違背了綜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與要求。在高校體育教育當中,應該構建特色體育課程教學聯(lián)合自我健康管理模式,幫助大學生增強終身體育意識的同時,激發(fā)自身主觀能動性。本文將通過分析高校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探索特色體育課程教學聯(lián)合自我健康管理模式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特色體育課程教學? 自我健康管理? 高校體育教育? 應用
中圖分類號:G807.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0(b)-0165-02
在當前教育體制改革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不僅需要幫助學生掌握豐富的運動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樹立終身鍛煉意識,增強其體育綜合素養(yǎng)。促進大學生體質的增強,既是滿足其成長發(fā)展需求的關鍵措施,也是推動我國高校體育教育事業(yè)繁榮發(fā)展的有效途徑。而特色體育課程教學聯(lián)合自我健康管理模式,則成為高校體育教育改革中的主要形式,能夠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的同時,使學生意識到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增強高校體育教育的發(fā)展活力。但是,由于很多高校對該模式缺乏深刻認識,在落實中遇到較大阻礙。在高校體育教育當中,應該充分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調動學生參與自我健康管理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特色體育課程當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 高校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首先,高校體育教育中存在實踐與理論不均衡的問題。體育教育部門在設置課程體系時,缺乏對理論課程的重視,導致教師對特色課程教學和學生自我健康管理缺乏深刻認知,難以在實踐當中落實相關要求。其次,高校體育教育的教學形式較為單一。教師通過講解、示范的方式授課,學生通過模仿、強化的方式學習,單一化的教育教學方式難以調動學生參與自我健康管理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限制了課堂效率的提升[1]。最后,高校體育教育中缺乏協(xié)調機制。體育教育部門未能協(xié)同高校體測中心和校醫(yī)院等部門,缺乏對學生健康問題的明確認知,導致課程體系與運動項目設置缺乏科學性,導致運動損傷的問題出現(xiàn)。
2? 特色體育課程教學聯(lián)合自我健康管理模式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2.1 結合理論與實踐
理論與實踐的有效融合,能夠讓學生深入理解特色體育課程和自我健康管理的概念,激發(fā)其體育健康意識,在實踐中落實該模式的相關要求。這就需要對當前高校體育教育課程結構進行優(yōu)化與調整,適當增加理論課程的比重,運用專項理論結合普通理論的方式,構建完整而科學的理論體系[2]。在體育實踐活動當中,教師應該嚴格遵循理論要求,并結合學生的實際運動特點與水平,明確自我健康管理的相關要求,增強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分析自己的身體健康信息,及時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危險因素。
2.2 增強實用性與趣味性
在應用特色體育課程教學聯(lián)合自我健康管理模式時,應該重視教學的實用性與趣味性,通過豐富的教學方式與體育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同時滲透自我健康管理的知識與技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這是限制教學工作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并對其進行有效整合,使其更加符合當下學生的實際需求。在對體育運動項目進行開發(fā)時,遵循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則,加強高校體測中心、校醫(yī)院與體育教育部門之間的有效交流與溝通,切實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其自我健康管理意識。
2.3 增強科學性與可接受性
高校體育教育的改革重點,應該放在學生體育認知與內在情感激發(fā)上,這種需要遵循科學性與可接受性的原則,使體育運動項目更加符合學生的運動特點,增強特色體育課程教學聯(lián)合自我健康管理模式的合理性。根據(jù)校醫(yī)院與體測中心的反饋意見,了解當前大學生體質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該年齡段大學生的心理特征與生理特征、運動能力等多項因素,確保體育項目實施的順暢性[3]。在安排課程內容時,除了以學生的能力需求為基礎外,還應該充分利用專家調查報告,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與技能。在同一教學時段內,應該開設多類型的特色項目教學,安排不同教學對不同班級進行針對性管理,增強體育教育的多元化。在體育鍛煉當中,學生會由于對自我健康管理缺乏重視而出現(xiàn)損傷問題。應該加強醫(yī)師對大學生健康風險情況的評估,并以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生活習慣等,提出針對性的健康改善意見。個人健康信息調查表的建立,能夠幫助高校體育部門對課程進行優(yōu)化與調整。
2.4 構建協(xié)調運行體制
高校應該主動統(tǒng)計調配特色體育課程教學聯(lián)合自我健康管理體系,增進體育教育部門與體測中心、校醫(yī)院、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構建高協(xié)調性運行機制,為教育教學工作開展提供保障。學生自我評估機制的建立,需要以自我健康管理的相關理論為基礎,幫助學生對自我健康風險進行評估,以控制自己的運動量,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4]。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增強體育鍛煉的科學性。針對學生在運動中的損傷風險動作,教師應該進行及時糾正,并加強對學生自我健康管理的有效監(jiān)督,防止在體育教學中出現(xiàn)重大損傷。協(xié)調運行機制的建立,能夠實現(xiàn)資源信息的快速共享,增強該模式下體育教育的有效性。通過分析與整理檢測信息,能夠有效預估大學生體質健康的發(fā)展動態(tài)與趨勢,向體育教育部門和學生進行有效反饋,以便增強體育運動的合理性與科學性。
2.5 改革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也是決定特色體育課程教學聯(lián)合自我健康管理模式運行效果的主要因素。教師應該順應現(xiàn)代化教育的發(fā)展潮流,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明確特色體育課程與自我健康管理的內涵,并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實現(xiàn)有效滲透。在自我健康管理模式構建當中,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體現(xiàn)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實現(xiàn)自我完成與自我創(chuàng)造[5]。發(fā)現(xiàn)式教學法和探索式教學法的應用,可以引導學生對自身健康問題進行深入探索,并尋找適合自身特點的運動項目。學生的體質狀況有所差異,教師則需要采用分層教學法,根據(jù)體測報告等為學生制定不同的體育運動計劃,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運動需求,促進其健康發(fā)展。
3? 結語
在當前高校體育教育當中,缺乏對特色課程體系與學生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視,導致教學工作水平難以提升,也限制了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增強,容易導致學生在體育鍛煉當中出現(xiàn)不必要的損傷。而特色體育課程教學聯(lián)合自我健康管理模式的運用,是當前高校體育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實際工作當中,應該通過結合理論與實踐、增強實用性與趣味性、增強科學性與可接受性、構建協(xié)調運行體制和改革教學方法等途徑,提升該模式下大學生的身體素養(yǎng)與健康意識,滿足現(xiàn)代化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申順發(fā),李會超.高校體育健康管理體系的構建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2):112-113.
[2] 李會超,申順發(fā),郭學英.高校體育健康管理體系的構建與運動干預研究——兼論《新編高校體育與健康教程》[J].染整技術,2018,40(10):110-111.
[3] 謝超杰.大學生健康管理服務體系的構建及初步實踐[D].華南理工大學,2018.
[4] 姜桂萍,李大威.普通高校體育專業(yè)創(chuàng)設健康服務與管理方向研究——以哈爾濱學院為例[J].冰雪運動,2018,40(2):46-49.
[5] 鄒巖.特色體育課程教學聯(lián)合自我健康管理模式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6(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