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佩
(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河南 焦作 454000)
說課,是一種教學、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由河南省新鄉(xiāng)市紅旗區(qū)教研室于1987年提出來的。實踐證明,說課活動能有效地調動教師投身教學改革,學習教育理論,鉆研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是提高教師素質,培養(yǎng)造就研究型學者型青年教師的最好途徑之一。
說課就是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jù),也就是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教研人員,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然后由聽者評說,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的活動。我們在說課實踐中認識到,這個定義是不全面的。根據(jù)我們的理解,說課既可以是針對具體課題的,也可以是針對一個觀點或一個問題的。所以我們認為,說課就是教師針對某一觀點、問題或具體課題,口頭表述其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jù)。說得簡單點,說課其實就是說說你是怎么教的,你為什么要這樣教。說課也是教師資格證考試和教師招聘考試中必需的環(huán)節(jié)。
北京舞蹈學院十五規(guī)劃教材—舞蹈卷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小看戲》的教學思路如下:
東北秧歌劇目《小看戲》選自北京舞蹈學院十五規(guī)劃教材—舞蹈卷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是大學二年級必修的小型的舞蹈劇目。它以東北地區(qū)的地秧歌和高蹺秧歌為素材,又經(jīng)過專業(yè)舞蹈工作者的審美提煉而形成。以“穩(wěn)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為主體風格,具有強烈的北方地域色彩。通過學習這首作品,可以讓學生在了解了東北地區(qū)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更好的用規(guī)范的動作、準確的情緒來表演出東北秧歌的風格特點。
本節(jié)課是音樂表演專業(yè)二年級的課程,課型是小組課。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她們已經(jīng)掌握了東北秧歌的基本動律,具有較好的樂感、美感和韻律感及動作協(xié)調能力。但接觸東北秧歌的完整作品較少,對東北秧歌劇目風格的準確把握還有所欠缺。因此本節(jié)課我將著重兩個方面對學生加以指導:第一,使學生領悟東北秧歌劇目《小看戲》作品的內涵;第二,拓展學生對東北秧歌作品風格的思路創(chuàng)新。
對于東北秧歌舞蹈課程來講,主要的課程目標是能夠了解東北地方地域舞蹈藝術文化,并掌握其風格特點。在學習基本動律和完整劇目的基礎上,具備開拓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揚和傳承祖國傳統(tǒng)地方民族文化。
(一)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更全面的掌握東北秧歌的表演形式、風格特點等,為將來創(chuàng)編東北秧歌舞蹈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在觀察中培養(yǎng)認真細致的學習態(tài)度。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與創(chuàng)編能力,用發(fā)自內心的情感表達作品,體會成功的快樂。
(三)通過民族民間舞的學習,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祖國獨具特色的民俗舞蹈藝術文化。
重點:風格特點的把握,隊型的復雜多變、學生間的相互配合。
難點:針對二年級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大量的舞蹈組合練習,學習復雜的舞蹈動作已不是難事,但是接觸東北秧歌完整作品較少,因此我把東北秧歌《小看戲》這首作品的難點設定為:準確把握東北秧歌的表演形式、風格特點以及拓展創(chuàng)新思路。
根據(jù)學生的基本情況結合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本節(jié)課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觀察、感知、示范、模仿、探究、互動、練習、循序漸進等。既有形象比喻的引導、又有通俗易懂的講解,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活潑、身心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自主體驗中感受到舞蹈的美,也在互相合作中參與到舞蹈表現(xiàn)中來。
結合以上教學思路,為了能順利的完成教學目標,我將我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軟開度練習,就像是運動員在比賽之前的一個預熱過程,只有身體熱了、開了,動作才能做到位,對身體的韌帶和肌肉才沒有損傷。本節(jié)課采取的軟開度練習有:開肩、肩關節(jié)可以做多方位的活動,并且幅度較大。在舞蹈動作中運用較多,不活動開容易拉傷及影響動作美觀。壓腿、活動腿部韌帶,是動作更標準到位。踢腿,使壓腿部練習得到進一步延伸,因動作幅度較大,也是熱身的一個很好方法。
也是導入這節(jié)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心理學研究證明,學生如果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他會自覺排除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的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愉悅的享受。
2.財產損害。為了共同生活或者維持與第三人的婚外性行為,過錯方配偶會贈與第三人一定數(shù)額的財產,長期保持婚外性行為的過錯方配偶甚至將遺產贈給第三人。比如2018年8月的一則騰訊新聞播報深圳一女子的老公將75套房子中40套房子所有權轉給第三人名下。雖然這其案件還在審理當中但不難看出其中無過錯方配偶的財產損失嚴重。
所以我在教學開始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式的提問,與學生進行互動。譬如提問學生:“你們都知道東北秧歌有哪些表演形式?”那么學生回答有:“XX、XX……”?!澳敲?,今天我們就把自己假設為一個東北人和一群朋友一起去看XX。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學習表演這個看戲的過程”。
播放舞蹈劇目讓學生欣賞并感知舞蹈完整作品。并提出問題,要求學生邊觀摩邊思考:“在作品中哪些形體語言及表演形式能夠體現(xiàn)東北地區(qū)勞動人民的風格特點?”然后由師生共同討論,比如:上場時,右手手巾放在腋下,體現(xiàn)了東北地區(qū)天氣比較寒冷已達到取暖之意,相當于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雙手抄在袖口里或者腋下的生活特征(教師示范)。在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中,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這首作品的興趣,又突破了“準確把握東北秧歌的表演形式和風格特點”這個教學難點,并為另一個教學難點“拓展創(chuàng)新思路”的解決以及劇目的排練做好鋪墊。
1.在剛才的觀摩、討論的基礎上,我適時地對這首作品進行講解,幫助學生了解《小看戲》這首舞蹈作品的含義:一群熱情、樸實的東北勞動人民,在農閑時節(jié)一起去看藝術表演,到了戲臺以后爭先恐后的觀看表演的熱鬧場景。反映了東北勞動人民對生活和藝術的熱愛。
2.示范(根據(jù)分解教學進行示范)
然后,我進行分段式示范,根據(jù)節(jié)奏及舞蹈含義把舞蹈動作進行分句,分段。比如:第一排上場路上三個8拍動作為前半句,盤腿坐下來為三個8拍動作為后半句。循序漸進,方便學生記憶及解決重點。
3.把握風格、釋放個性、強調配合
在學習過程中,留出一個半8拍的動作,教師先講解情景讓學生根據(jù)情景相互配合編創(chuàng)舞蹈動作。指導學生在準確把握表演形式的同時,拓寬創(chuàng)編思路。使重點難點在這一過程中得到解決。為今后的舞蹈編導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只是組織者和指導者,這一環(huán)節(jié)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
2.配樂練習
眾人所知音樂是舞蹈三大元素之一。配樂練習可以加強學生的節(jié)湊感,增強濃郁的課堂氣氛,更大程度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展示欣賞
將學生分成兩組交替表演及點評,構建一個學生互相學習交流的平臺,從而提高學生的表演、欣賞能力。
1.對本節(jié)課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肯定或糾正。即增強學生學習舞蹈的自信心,又為學生在課下練習確定明確的目標。
2.布置作業(yè),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的同時,為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充分準備。
本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在了解掌握東北秧歌的表演形式、基本動作、風格特點等基礎上,通過教師的語言提示、動作示范、及時的引導與幫助、創(chuàng)造和諧的環(huán)境等,拓寬創(chuàng)編思路,展開想象的翅膀,提高她們的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編能力。在繼承和發(fā)揚東北秧歌舞的風格特點的基礎上,把東北秧歌舞跳得越來越“美”、越來越“浪”。使學生熱愛東北秧歌,更加熱愛祖國的民族文化。
新課標要求注重學生的個體感受,課堂是學習知識的地方,更應該是學生展示的平臺。課堂結尾,我設計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感受來表現(xiàn)自己的感悟,一方面希望學生敞開心靈,放飛思想,更希望學生能充分地在這個舞臺上展示自己,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的發(fā)揮??偟恼f來,感受最大的是,永遠不要自以為是,永遠不能低估學生的智慧,要努力做一個學生心靈海洋的推波助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