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嬌 陳文斌
摘 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意高遠、思想深邃、內容豐富、立場鮮明。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發(fā)揮其鑄魂育人的重大作用,既要關注思想內容本身,也要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執(zhí)政思路和特點,找準視角講透新思想,用對方法講清新思想,改進話風講活新思想,以釘釘子精神扎實有序推進黨的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關鍵詞: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思想政治理論課;著力點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5.020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9)05-0107-04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了一系列緊密聯(lián)系、相互貫通的新理念、新觀點、新論斷,立意高遠、思想深邃、內容豐富、立場鮮明。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發(fā)揮其鑄魂育人的重大作用,既要關注思想內容本身,也要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本人的執(zhí)政思路和特點,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一、鉆堅仰高:找準視角講透新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中,緊密結合中國歷史發(fā)展和新的時代要求,逐漸形成發(fā)展起來的。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首先要依據(j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四門主干課程各自的教學目標和側重點,分別從理論、歷史、現(xiàn)實、實踐等視角進行解讀。
1 .理論視角:著重闡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思想源頭和認識起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與中國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結合中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二者是源與流的關系。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必要追本溯源,深入挖掘其理論依據(jù),以此作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教學側重點。具體而言,就是要結合“普遍聯(lián)系和永恒發(fā)展”的觀點,闡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意義;運用“兩點論的矛盾分析法”,正視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及尚且存在的諸多問題;遵循“質量互變規(guī)律”,明確分兩步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戰(zhàn)略安排;依據(jù)“人民群眾在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的觀點,闡明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鮮明政治立場和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終極價值追求;突出“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對我們黨提出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新特點的重要意義等。
2 .歷史視角:著重論述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理解“四個選擇”與“四個偉大”的內在一致性
任何理論的產生都離不開其所處的社會歷史條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是科學總結中華民族近現(xiàn)代發(fā)展歷史經驗的結果,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xù)書寫著中國。不忘本來,才能更好地開創(chuàng)未來。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把其放在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歷史坐標中進行考察,以此作為“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的教學側重點。要而言之,就是要結合帝國主義的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深重苦難,以及近代170多年中國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而艱苦探索、頑強奮斗的歷程,闡明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根據(jù)中國共產黨90多年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輝煌歷史,認識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必然性,進一步明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必須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聯(lián)系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曲折發(fā)展的歷史和不斷創(chuàng)新的偉大實踐,懂得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既不封閉僵化,也不改旗易幟,始終堅持、持續(xù)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結合改革開放40年,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以來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牢固樹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fā)展中國的信念,積極應對風險考驗,奮力奪取新的偉大斗爭的勝利等。
3 .現(xiàn)實視角:著重講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治國理政的基本遵循
“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盵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植根于歷史的中國,又立足于現(xiàn)實的中國,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針對性。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著眼于解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進程中的實際問題,以此作為“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側重點。概括地說,就是要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闡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一脈相承及其當代價值;依據(jù)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的思想,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生命的觀點,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心聚力的要求,在發(fā)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論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講述“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聯(lián)系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思想講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zhàn)略目標,根據(jù)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論斷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的具體思路,依據(jù)法治建設的新十六字方針闡述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結合打鐵必須自身硬的要求把握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任務,并以此為基礎,深入分析闡釋“四個全面”的邏輯關系和戰(zhàn)略意義;結合建設新型大國關系的理念,“一帶一路”的倡議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明確中國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等。
4 .實踐視角:著重闡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的指導作用
偉大實踐孕育偉大理論,偉大理論指引偉大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生發(fā)于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鮮經驗,指引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新征程。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充分發(fā)揮科學理論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指導作用,以此作為“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側重點??傮w來講,就是要結合“中國夢”深化理想信念教育,鼓勵學生在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夢想中激揚放飛個人的青春夢想;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中國精神教育,激勵學生做忠誠的愛國者、改革創(chuàng)新的實踐者,并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人生;結合“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加強道德觀教育,啟發(fā)學生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實踐;結合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進行法治觀念教育,引導學生尊重法律權威、樹立法治觀念等。
二、執(zhí)古御今:用對方法講清新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直面我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亟待破解的一系列現(xiàn)實問題而提出的,強烈的問題意識和鮮明的問題導向始終貫穿其中。習近平總書記在闡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時善于從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力量,談古論今,以啟來者。習近平的七年知青經歷,使他深諳中國實際,為治國理政奠定了深厚的根基。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應當關注問題意識、用典藝術和調查研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中的運用。
1 .增強問題意識,恰當使用問題式教學法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能否準確把握并有效破解所處時代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尤其是主要矛盾和關鍵問題,是檢驗一個執(zhí)政黨理論思維水平和治國理政能力的圭臬。強烈的問題意識和鮮明的問題導向始終貫穿于習近平總書記執(zhí)政思路之中。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共產黨員“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fā)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xiàn)實問題?!盵2]將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中,應適當采取以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為主線的問題式教學法。問題式教學法的關鍵在于如何選取和選取哪些問題作為教學切入點。問題的選取需要教師敏銳發(fā)現(xiàn)、積極回應學生最關心、最現(xiàn)實、最敏感的問題,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將其設置在學生的直覺經驗障礙之處,激活學生的探究心和求知欲。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同樣也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要允許學生對同一問題充分闡述不同看法,在交流中給予恰當引導,不斷提升學生理性思考和分析判斷的能力。
2 .活用典故名言,適時運用案例教學法
引經據(jù)典、善講故事,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過人本領。習近平總書記是善于用典的大家,他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訪談常常引人入勝,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他擅長用中國經典講“中國經驗”,以中國道理繪“中國道路”,鮮活生動,言約旨遠?!盁o論是會議上的發(fā)言、調研時的談話,還是出訪時的演講、報刊上的文章,他都善于用故事來傳達深意,感染他人?!盵3]“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昭示定力與自信;“天地之大,黎元為先”凸顯人民中心的價值排序;“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告誡領導干部心存敬畏,這些典故通俗深刻、真實具體,洋溢著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也折射出習近平總書記高超的思想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生動的細節(jié)比抽象的概念更有說服力,真實情感比敘事技巧更能打動人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用典藝術,將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之中,應當緊扣課堂教學內容精選典故事例,恰當運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極具代入感,它能夠在講述者和受眾之間迅速建立起一種情感上的聯(lián)系,產生思想上的共鳴,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論認知和政治認同。案例教學法極具啟發(fā)性,學生在閱讀、分析、討論和總結案例時,能夠由被動接受教育的客體轉變?yōu)橹鲃訉W習的主體,充分掌握相關知識和專業(yè)技能。
3 .深入調查研究,廣泛采用實踐性教學
我們黨提出的科學理論和實施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都是從我國特定歷史階段的社會物質條件總和出發(fā),以當時的社會存在為基礎的。而對社會存在的準確判斷,離不開實地調查。在陜北梁家河插隊時對中國實際情況和農村真實情況的充分了解,為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提供最為厚實的根基。對此,他曾自述道:“七年上山下鄉(xiāng)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最大的收獲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yǎng)了我的自信心?!盵4]唯有實踐,才能認識實際、“實事”;唯有實踐,才能做到“求是”。將調查研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當深入開展實踐性教學。實踐性教學可以密切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的關系,學生帶著疑問到社會實踐中尋找答案,帶著課堂學習成果在現(xiàn)實生活中接受檢驗。實踐性教學“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5],身居象牙塔中的學生走出校門實地考察,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就和困難。在這個意義上,社會實踐這本無字書比有字書更具吸引力和說服力。
三、守正出新:改進話風講活新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的執(zhí)政風格和特點,可以形容為“銳氣行于事,和氣形于人”[6],其外在形象和氣質始終給人以從容、淡定、溫和、平易近人之感,但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問題上,又是異常堅定、絲毫不可動搖的。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應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執(zhí)政風格,突出話語表達的政治性、學理性和通俗性,努力做到上通天線、中聚民心、下接地氣。
1 .嚴守紀律底線,突出話語表達的政治性
話語是意識形態(tài)的表征,社會制度的意識形態(tài)屬性決定了話語表達必然站在特定的政治立場之上。習近平總書記把“政治要強”放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求的首位,強調思政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核心課程。立德樹人的核心在于培養(yǎng)建設者和接班人,而非掘墓人。歸根結底,立德樹人就是要防止人的異化,絕不能讓青年學生在西方思想的影響下,在各種社會思潮的碰撞中不斷地異化,逐漸走向自己的反面。基于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話語表達上必須突出政治性,做到在馬信馬、言馬護馬。要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在大是大非問題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敢于說真話、表態(tài)度。努力做大做強主流輿論,積極弘揚大道正道,絕不搞旁門左道,更不能離經叛道。積極防范各種非馬、假馬、反馬思潮的肆意傳播,織密扎牢意識形態(tài)的“防火墻”。
2 .抓住事物根本,彰顯話語表達的學理性
話語是由相對固定的概念、范疇、表述、理論、邏輯等構成,具有深刻、理性、論理、前沿等學理性特征。任何有生命力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新理論無不基于深入系統(tǒng)的學術探索結晶而成。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話語的背后是思想、是“道”。話語是思想內容的外在表達形式,思想內容為話語表達提供理論支撐。話語的內容來自思想理論,思想理論要說服群眾,就必須徹底,必須抓住事物的根本。換言之,只有抓住事物根本的話語表達,才能說服群眾,匯聚民心。據(jù)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話語表達上應充分體現(xiàn)學理性,科學表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和豐富內涵,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徹底的思想理論、真理的強大力量感召引導學生。總之,教師話語表達準確,思想表達才會明確,理論學習才能取得最優(yōu)的效果。
3 .貼近群眾實際,力求話語表達的通俗性
話語表達的關鍵在于具體表達方式的選擇。馬克思鄭重提出話語表達的通俗性原則:“我們力求說得盡量簡單和通俗。我們就當讀者連最起碼的政治經濟學概念也沒有。我們希望工人能明白我們的解說?!盵7]話語表達通俗,人們才能聽得懂、易接納、肯認同。習近平總書記是善于使用大白話、大實話等俗文俚語闡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典范?!皵]起袖子加油干”“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時間都去哪了”“蠻拼的”“點贊”“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等“嘮家?!笔降恼Z言,平實中蘊含著大智慧,有著透徹、直指人心的力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形態(tài)可以抽象概括,但其宣傳形態(tài)應當盡可能通俗易懂。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話語表達上要力求通俗性,積極改進話風,把枯燥的理論說教轉化為貼近實際,生動活潑的群眾語言,突出群眾特色;把抽象的理論邏輯轉化為緊跟時代,直觀具體的生活邏輯,體現(xiàn)時代特色。這里需要指出的是,通俗不等于“庸俗”,更不等于“低俗”“媚俗”,而是堅持內容科學系統(tǒng)的前提下,在形式上做到雅俗結合,避免庸俗化,反對低俗風。
四、結語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而具體,精深且科學。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既要立足教學內容的把握,從理論、歷史、現(xiàn)實、實踐等視角進行分析和解讀,確保講出其“成色”;更要著眼于教學形式的運用,深入了解習近平總書記的執(zhí)政經歷、執(zhí)政思路和特點,有效融合于教學方法、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師話語表達方式之中,更好彰顯其“本色”,以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內容與形式相一致。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2]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光明日報,2013-11-16(1).
[3] 習近平講故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
[4] 中央黨校采訪實錄編輯室.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M].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2017:401.
[5] 黃巖,朱楊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1):81-86.
[6] 韓慶祥.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基本思路[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4:6.
[7]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28.
[責任編輯:孫 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