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雁玲
摘 要:眾所周知,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增長才智、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nèi)營,立成鄄鄂。閱讀是人生重要的學習方法,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使學生終身收益。
關鍵詞:中學生;閱讀習慣;課內(nèi)外
閱讀的人生異彩紛呈,繁花燦爛;不閱讀的人生猶如荒漠,毫無生氣可言。你可能要問,孩子的閱讀從哪時候開始最好?我想說,越早越好,最好從胎教做起,但初中階段的閱讀是再上層次,逐漸內(nèi)化的最佳時期,此學段也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會使人終身受益。
首先,伴隨著“語文為王”時代的到來,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刻不容緩。新教改下的中高考命題方式無論是從閱讀速度、閱讀題量上都提出新的挑戰(zhàn),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曾說過,語文高考最后要實現(xiàn)讓15%的人做不完,毫無疑問,閱讀能力成了決勝中高考的關鍵因素,另《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傳唱經(jīng)典》等喜聞樂見的媒體宣傳,正在悄悄喚醒人們淡化了的記憶,讓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精華重新熠熠閃光!這一切都在召示“語文為王”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培養(yǎng)好學生的閱讀習慣已經(jīng)不是一項任務,而是我們每一位教育者,包括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
其次,中學階段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該如何培養(yǎng)呢?新一輪教改之后,教材的容量大大增加,教師應以此為抓手,課堂內(nèi)外兼施,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從培養(yǎng)閱讀興趣入手,多種朗讀形式并用
1.朗讀。
鮮活的課堂不應該是沉默的,有位專家說過每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堂都應該有至少15分鐘的書聲朗朗。讀書聲是學校最美麗的聲音,尤其是詩歌教學,每一遍朗讀都會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學生在讀中品、讀中悟、讀中賞,讀熟讀透,對于作品的理解就不言而喻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即是此理。文言文教學,現(xiàn)代文美句美段的賞析等亦是如此,教師有選擇地泛讀,學生投入地朗讀,形成一種必須的氣勢,在濃濃的讀書氛圍中,課堂彰顯了活力,作品中的精髓如涓涓細流流入孩子們的心田,久而久之,養(yǎng)成習慣,竟是一種享受了。
2.誦讀。
指導學生誦讀名篇,培養(yǎng)口才,塑造良好的外部形象,提升氣質(zhì)。我在課堂上,每天課前三分鐘誦讀經(jīng)典,七年級從弟子規(guī)開始,規(guī)范行為;八年級讀國學,諸子百家作品盡顯芳華;九年級反復誦讀考試篇目,強化考點;雖說有些內(nèi)容孩子們不能全懂,但旨在其中,隨著閱歷加深,終會被潛移默化地吸收,語感也是在此過程中逐漸加強了。這樣學生之間能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發(fā)揮榜樣的力量,一個學期下來,我班便為“金蓮川之韻”(我校的一個發(fā)表作品的平臺)培養(yǎng)了好多誦讀能手,學生展示自我的那一刻,成就感滿滿,興趣也愈加濃厚了。
3.默讀。
靜靜地閱讀,如在無人之境,進入閱讀內(nèi)容的情境之中,情結融入作品中,汲取營養(yǎng),陶治情操。的確,孩子們太容易被紛繁復雜的外部干擾所“綁架”,這樣該如何做到靜心、定心呢?那就是胸中要有志向。只有方向明確,才能不隨物流,不為境轉(zhuǎn),即使耳邊亂紛紛,也自能巋然不動。諸如比較長的現(xiàn)代文篇目,名著等,最適合訓練學生默讀能力,課堂就是最佳訓練場,起初時間二十分鐘,逐漸增長,訓練默讀速度,提取主要信息能力,全身心投入能力,方能從中汲取所需養(yǎng)分。默讀是功夫,需要長時間培養(yǎng)。
閱讀的方法很多,不一一贅述,總之,其目的是培養(yǎng)習慣,增強興趣,形成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
二、閱讀即要善于甄別,又要拓寬閱讀范圍
教材推薦了十多篇中學生必讀名著,如:《朝花夕拾》《繁星》《春水》《西游記》《水滸》《駱駝祥子》《魯濱遜漂流記》《格列佛游記》《簡·愛》《童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紅巖》等名篇,依據(jù)每學期的任務,上好閱讀指導課,課上限時讀,課下留任務,分階段利用多媒體PPT總結知識點,學生做讀書筆記,還可以適當開展“誦經(jīng)典,講故事”等活動。這樣,老師雖然費些力,學生真正有書讀,讀好書,好讀書,時間長了,學生自然受益,寫作不再是囊中無物,就再去讀,形成良性循環(huán)。
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家長普遍存在考什么讀什么的現(xiàn)象。而作為教師要從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引導學生廣泛涉獵,包括文學藝術、哲學、科普,歷史等方面書籍,學生閱讀面逐漸拓寬,閱讀能力逐步提升,為自己的未來成長、工作奠定基石。
三、防止碎片化閱讀,遠離不良作品
學生的鑒別能力有限,教師要潛移默化地使學生養(yǎng)成好的閱讀行為。有些同學買書不少,但讀書并不多,成為了無用的收藏家。還有一些人零零碎碎地讀些書籍,五六十歲了還沒有完完整整地讀過一部名著,究其原因是碎片化閱讀,這種其實是說不上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充其量是道聽途說或者翻翻書本而已。
當然,每本書并不一定都讀完,根據(jù)需要可以瀏覽,這是工作的需要,是查閱資料,這是后話,而作為學生必須能完整地閱讀名著,作為終身發(fā)展的奠基。
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鑒別書籍的能力,遠離不良書刊,不要讀所謂的言情作品、玄幻小說,甚至黃色書籍。我們說泛讀而不濫讀,帶著興趣閱讀而不以獵奇心理讀邪學淫書、奇談怪論,從而形成潔凈的閱讀取向,負責的閱讀習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古有歐陽修讀書“三上法”所謂“三上”是指“馬上”、“枕上”、“廁上”。大家再來看今天的“三上”:“車上”、“枕上”、“廁上”,取而代書的成為了手機,生活中“低頭族”隨處可見。央視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董卿以其優(yōu)雅的談吐、端莊的儀態(tài)、敏銳的頭腦征服了觀眾,是因為在她的臥室里沒有任何電子產(chǎn)品,每天的睡前讀書成了比洗澡還重要的喜好。如能讓孩子做到時時可讀書,處處能讀書,讓讀書生活化,首先家長在孩子面前得放下手機,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腹有詩書氣自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并不單是為了應對考試,而是成就他們的人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特別是初級中學學生愈為關鍵,家長跟教師都應該重視起來,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