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拉
他所講述的是全然不同于影視劇的故宮。武英殿門前的隱秘風(fēng)景是他的心頭愛,回到熱鬧的太和殿廣場和諸如乾清宮、慈寧宮那樣的知名宮殿,他熱衷于考證各種建筑細節(jié)和歷史軼事。
電影《末代皇帝》里,溥儀騎著老師莊士敦帶來的自行車,穿過紅墻和太和殿廣場,試圖闖過故宮的午門,去尋找剛過世的母親。小皇帝沒能逃出這座如牢籠般的宮殿。將近一個世紀后,同樣的地方,31歲的胡政陽則是不斷想進去,他很好奇,在故宮里騎自行車是什么感覺?
過去的10年里,他造訪了故宮上百次,如今,他還在今日頭條上擁有另外一個身份:宮殿君。夏天的早上,他帶著我們?nèi)ス涔蕦m。穿過幽暗的午門門洞,與一般的游覽路線全然不同,他徑直拐向西側(cè),離開了擠滿游人、令人燥熱的太和殿廣場,去往武英殿。
大片綠色出現(xiàn)在眼前,溫度降了,風(fēng)也來了,行人變成了慢悠悠散步的老北京和結(jié)伴說笑的女學(xué)生,武英殿前,丁香環(huán)繞之處,就是宮殿君平時最愛來的地方。他個子不高,戴著黑框眼鏡,穿著簡單的淺色襯衫和西褲,背著大書包,說起這兒的好,他停不下來。尤其是盛夏時節(jié),有本地人全家出行,帶著吃的和小桌布,就地野餐,“綠樹成蔭,非常涼爽。偶爾下點雨,也澆一澆大家燥熱的心,很舒服和休閑的?!?/p>
宮殿君已見證了故宮四季的10個輪回,自己也從懵懂的大學(xué)生變成了大學(xué)老師。武英殿門前的隱秘風(fēng)景是他的心頭愛,回到熱鬧的太和殿廣場和諸如乾清宮、慈寧宮那樣的知名宮殿,他熱衷于考證各種建筑細節(jié)和歷史軼事。隨著清宮劇流傳開來的深宮秘事,他也喜歡去一探究竟。
還當(dāng)學(xué)生那會兒,他每周都去故宮,下雨要去,下雪要去,小暑要去,冬至要去,跨年要去。只要想去,就一定要搭上特4路公交車,從魏公村晃40分鐘到前門,順著天安門走過去。工作后,受的限制多了,不能隨著興致來,發(fā)了工資會去,有了傷心事會去。每年生日,他還是“進宮”,在冰窖餐廳隨便買個東西吃,也當(dāng)是和故宮這個老朋友一塊慶祝下。
從2015年開始,不再甘于獨自逛故宮,他開始在今日頭條上分享有關(guān)故宮的科普,第一篇文章是《故宮大叔的曾用名為什么叫紫、禁、城》,不長,圖文穿插,語言通俗易懂,獲得了1.4萬閱讀量,沒過多久,另一篇名為《這位皇后,婚結(jié)的不吉利,竟從紙扎的宮門入宮,凄涼》又獲得了35萬閱讀量。人們對于這座600歲的宮殿既充滿好奇,又缺乏高效率的了解途徑。漲粉快時,一天可以漲十幾萬,這激發(fā)了他持續(xù)創(chuàng)作的欲望。去年5月,他開始用短視頻方式講解,人稱“只露聲音不露臉”的宮殿君。他常從貼近現(xiàn)實的題材入手,高考時講講故宮以前的查分制度,理發(fā)后講講故宮的理發(fā)師。當(dāng)然,也少不了因《延禧攻略》大火的延禧宮。如今,他在今日頭條上已經(jīng)有240萬粉絲。
那天,我們沒能待到故宮關(guān)門。宮殿君告訴我,故宮下午四點半開始清場,別著急,等到人都走沒了,再回到太和殿廣場?!皼]有一個人,你會覺得這才是真的紫禁城。真的有穿越的感覺,”他說,“風(fēng)全向你吹過來,你感覺整個人心胸變得很寬廣、很豁達。這是故宮給我最好的一個感覺,就是讓我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夠用一個豁達和釋然的心去面對一切?!?p>
和很多人一樣,宮殿君對故宮最初的興趣來自于文學(xué)和影視作品。除了《末代皇帝》,他想去看看《金枝欲孽》里那些每天悠閑散步的小主們住的地方,也因為德齡公主寫的《瀛臺泣血記》,對珍妃井產(chǎn)生了好奇。
高二那年夏天,他選了文科,父母覺得學(xué)文科的人應(yīng)該來北京看一看,就帶他來了北京。他至今仍記得從隧道般的午門里走出來,太和殿廣場上的金水橋和中軸線上巍峨的六大殿出現(xiàn)在眼前,“一下子就亮起來了。以至于我現(xiàn)在遇到不開心的事,就從午門走一段路過去,心里面也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p>
跟著導(dǎo)游,他只參觀了中軸線,看著太和殿的月臺之上陳設(shè)著龍、龜、還有仙鶴,完全懵了,不知道皇家竟有這么多講究。聽人解釋,龜和鶴中間是空的,用來焚香,上大朝時仿若天宮,讓皇帝有天地之子的感覺。到了皇后的住所坤寧宮,他才發(fā)現(xiàn),清朝坤寧宮早做了改動,西邊是祭神的場所,東邊隔了一間房,作為皇帝皇后大婚的洞房。珍妃井也令他困惑,那么小的口,珍妃莫非瘦成竹竿了?回家他查了書才知道,井要么不在那個位置了,要么就是一塊箍井石蓋著井口,原井口在下面。
“所以就會覺得,故宮好神秘啊,如果我以后能經(jīng)常來就好了?;厝ヒ院蟀l(fā)奮讀書,必須要考來北京?!?/p>
他如愿來到北京。大學(xué)四年,他沒事就往故宮跑,經(jīng)常是下午1、2點到,待到閉館,再走去王府井或者北海轉(zhuǎn)轉(zhuǎn)。那時來故宮純屬消遣,尤其是保研后的那段時光,“天天都是無憂無慮?!惫ぷ骱竺看蝸?,故宮更像一個朋友,迎接他的滿腹心事。最近,城墻開放了,他愛上了傍晚的時候登上城墻去看落日,籠罩在夕陽下的故宮不再是那個磅礴大氣的他,而是幻化成她,化解宮殿君所有的負面情緒,“靜靜地聽你傾訴,很溫柔,很恬靜。”
他不放棄任何一個見證故宮關(guān)鍵時刻的機會。有一年夏天,故宮下了特別大的雨,大到三大殿臺基兩旁的龍頭(即螭首)開始往外吐水,形成“千龍吐水”的壯觀景象。他佩服古人的智慧,還忍不住聯(lián)想起水龍頭的叫法是否就源自于此。在那個諾基亞黑白機的年代,他沒留下任何影像素材,只能在每個下雨的日子里拜訪故宮,期待再看一次當(dāng)時的場景,可惜始終未能重遇。
每年冬至正午時,乾清宮地面上的金磚就會被太陽光線直射,金磚反光到“正大光明”牌匾上,上面的五條金龍會變亮,大放光彩。跨年夜,他要么去景山的至高點,要么沿著城墻走走,試圖記下一年里故宮的最后一個夜晚,再發(fā)個黑漆漆的朋友圈,“大家都覺得我有病”。
上元之夜,故宮在夜間開放,他沒搶到票,就在午門癡癡地看了一晚上燈光秀。盡管當(dāng)晚炫目的燈光被很多人吐槽,他還是喜歡得不行,“故宮需要不同的面貌展示給大家,可能大家印象中故宮是600歲的老人,里面很滄桑,但是打起燈光我覺得它像個年輕人。”
更多的美在日常中,在故宮如同朋友一般靜默而美好的陪伴之中。
在網(wǎng)絡(luò)流傳的關(guān)于宮殿君的文章里,有一個標題叫,《聽我一句勸,看清宮劇之前千萬別搜“宮殿君”》。在今日頭條上,宮殿君確實發(fā)了不少對于清宮劇中錯誤知識的糾正?!堆屿ヂ浴凡コ龊螅屿麑m一下子人滿為患,他還記得十年前來時,空空蕩蕩,就是一個爛尾的鋼結(jié)構(gòu)的樓。
故宮里的女人們,經(jīng)常被宮殿君在頭條上提及。他對故宮的興趣由清宮劇而起,直到現(xiàn)在也???,他不反對劇情需要的虛構(gòu),但也希望大眾知道,真實歷史上的后宮是什么樣的。
談話間,我們走到了螽斯門前,這是一扇只容兩三人通過的,看上去平凡無奇的小紅門。所謂“螽斯”,是《詩經(jīng)》里面記載的一種生孩子的神蟲,一胎能生很多孩子?!斑@就告訴后妃們,最大的職責(zé)是綿延子嗣,尤其是生兒子。”后妃跪在螽斯門前,正是《延禧攻略》和《如懿傳》里都出現(xiàn)過的場景,宮殿君每次來這也很感慨,“磕頭、乞求我自己能變成一只螽斯,就算是它只是一只蝗蟲,我也希望能生孩子?!?/p>
在宮殿君的科普中,故宮的深宮秘事逐漸祛魅,展現(xiàn)出古老皇城里壓抑的一面。
除了回應(yīng)流行文化,宮殿君也常用兼具趣味和專業(yè)的視角解讀故宮建筑和裝飾的各種細節(jié),再引出背后的歷史淵源和故事。他帶我們?nèi)タ磾嗪鐦驒诎迳系牡窨?,象征著皇?quán)的龍被雕在荷花蓮葉之間,位于獅子下方,似乎并不符合禮制,“很奇葩的設(shè)計,龍不應(yīng)該在云海、江海之間嗎?體現(xiàn)威嚴?!彼S后解答,原因是這個欄板可能是元朝的遺物,雕刻則是草原民族放蕩不羈、不拘禮法的大氣性格的體現(xiàn)。
宮殿君新奇有趣的文章和視頻吸引了不少粉絲親自來故宮探秘,這其中也不乏帶著孩子的家長。有了指引,他們不再是普通游客,而是如宮殿君所期望的,“把那些所謂宮闈、秘聞、野史稍微地放在一邊,光從故宮本身來看故宮它的建筑,它的彩繪,它的歷史,包括每塊石頭,都能看到我們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在里面?!?h3>國風(fēng)
從發(fā)燒友轉(zhuǎn)變?yōu)榕c公眾分享知識的創(chuàng)作者,宮殿君升級了自己的手機,學(xué)了不少做視頻的技術(shù),買了加字幕的軟件。近些年,故宮官方的書和紀錄片越來越多了,他都會買來看,看到感興趣的地方,標注下來,下次去故宮親自探索,覺得好玩就拍下來,分享到頭條上。
隨著粉絲的增長,宮殿君開始更關(guān)注與粉絲的互動。有一次,一位天津媽媽私信問他可不可以帶七八個孩子游覽故宮,他立刻答應(yīng)下來。針對孩子,他選擇了上書房,告訴他們,清代皇子讀書比他們累多了。作為皇子,一年只能休息5天,每天大概是早5晚4,琴棋書畫、經(jīng)史子集,還要上騎射課。
后來,他把這種線下互動發(fā)展成公益,義務(wù)帶殘障人士、打工子弟、環(huán)衛(wèi)工人等參觀故宮。主要就是走一下中軸線和東西六宮,當(dāng)然,延禧宮是少不了的。最近他感慨最多的一次,是帶著幾位視障人士參觀故宮,“我的語速會放得非常慢,講好幾遍,讓他們用手摸摸大水缸,站在太和殿廣場上感受下風(fēng)吹過來的空曠,”他說,“他們真的很想了解這些東西,只是缺一個引導(dǎo)的人。”
他也和粉絲共同成長。有時候做視頻著急了,上面的標注出現(xiàn)錯誤,立刻就會有懂行的粉絲出來,他也會積極承認自己的錯誤。如果與粉絲就某些史實產(chǎn)生分歧,他也本著尊重對方的原則,“我有我的史料支撐,你自己堅持就行,這個也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事兒?!?/p>
在今日頭條,宮殿君也會從其他類似創(chuàng)作者身上汲取營養(yǎng),例如他從高中時就很喜歡歷史學(xué)家閻崇年、馬未都和故宮鐘表修復(fù)師亓昊楠。專注于歷史領(lǐng)域、擅長大開腦洞看歷史的文史作家“腦洞歷史觀”也和宮殿君的風(fēng)格頗為相似。他們都參與了今日頭條2018年4月推出的“國風(fēng)計劃”,和4萬個國風(fēng)文化創(chuàng)作者一起,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幫助傳統(tǒng)文化增添更具時代氣息的元素。
在平臺、創(chuàng)作者和粉絲的良性互動中,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國風(fēng)文化,傳統(tǒng)文化在這里煥發(fā)出新的活力。年輕人在像宮殿君一樣的科普創(chuàng)作者的影響下,在周末的閑暇時間里,選擇聽一場戲曲演出,逛博物館,順著宮殿君的足跡走進宮殿園林中,與歷史對話。
對于宮殿君來說,他沒有辦法想象自己有一天離開了北京,不能再去故宮。他總感覺,人在故宮面前實在是太渺小了,“不要試圖去掌握它,我們應(yīng)該去愛它、尊重它?!睅е次分娜ッ鎸@位600歲的老人和他所承載的歷史,宮殿君已從故宮得到了太多。他也毫不懷疑,無論來訪者來自哪里,帶著怎樣的心情,只要細心去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可以從故宮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p>
(穎麗薦自上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