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在飲食上,蘇軾有著三重的身份:美食家、烹調師和詠食文人。這三重身份又都在他的詩詞上體現(xiàn)出來,當然有時又很難將三者截然分開。例如《菜羹賦》中,前面的一段序,講的是菜羹的總體特征、品位,著眼的是烹煮方法:“東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稱家之有,無水陸之味,貧不能致,煮蔓菁蘆菔苦薺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醬,而有自然之味,蓋易而可常烹?!辟x中前半部描述的也是菜羹的制作特點與手法:“汲幽泉以揉濯,披露葉與瓊根,適湯蒙如松風,投糝豆而諧勻。”后半部則著眼于菜羹的甘美滋味和自己品嘗后的感受:“助生肥于玉池,與五鼎其齊稱。鄙易牙之效技,超傳說而榮勛?!薄跋壬钠蕉鴼夂停孰m老而體胖,忘口腹之為累,似不殺而成仁,竊比予于誰歟,葛天氏之遺民。”(易牙是古代善烹飪的官員,葛天氏是原氏部落的名稱)。
蘇軾所歌詠的食品一般都是比較普通的,下層人民飲用的,但像上面這樣的詩賦,總覺有點賣弄才華,用詞造句較艱澀生疏,普通的老百姓是很難讀懂的。蘇軾另外的像《鰒魚行》(鰒魚即石決明,生于海巖礁間,肉鮮美)等詠食物詩,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但蘇軾的詩文中被人們長久贊賞,較為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作品也不在少數,在他的詠食物詩中,較典型的是《詠環(huán)餅》《詠菜》《食豬肉》等。
《詠環(huán)餅》是蘇軾被貶官海南時所作。當地(儋縣)有一老婦人,制作的一種形如玉環(huán)的餅,味道脆香可口,形態(tài)奇特。蘇東坡寫了《詠環(huán)餅》描繪了一番:“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匾佳人纏臂金?!逼桨字杏袃?yōu)雅,敘述中含夸張,情趣盎然。前面舉過的《詠菜》詩也是類似的風格。
無論是餅也好,菜也好,都比不上東坡肉那么出名。蘇東坡與豬肉的關系,真是有情有緣。他知道怎么吃,也知道怎么燒,美食家與烹飪師在這方面得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詩文和傳說也在這上面得以垂世。
先從東坡吃豬肉說起。他在杭州做官的時候,聽說東陽豬肉的味道非常鮮美,于是就差人到東陽縣去買豬。這個差役是個酒鬼,買完豬,在回來的路上喝醉了酒,將東陽豬弄丟了。為了應付差事,他就在杭州附近買了幾只豬回去交差。蘇東坡發(fā)了許多請貼,請大家來品嘗東陽豬。宴會上客人們吃著豬肉齊聲贊道:“東陽豬的肉的確美!”“東陽豬肉比起杭州豬肉,又香又肥哩!”蘇東坡舉筷一嘗,皺起眉頭說:“這怕不是東陽豬肉吧!”喚來差人,他還不承認。正好門口有人稟報,幾個老百姓把逃走的東陽豬送回來了。這時,那差人才認了錯。此后,大家更佩服蘇東坡的美食水平了,而肉美味佳的東陽豬在國內也更聞名了。
與東坡吃豬肉幾乎同時發(fā)生但流傳更廣的就是赫赫有名的東坡肉的故事。此故事大家都比較熟悉,這里就不詳敘,只是想再強調一下,它是因為蘇東坡任杭州太守時,親自動手燒煮豬肉贈給修浚西湖的民工,故被人們親切地稱之為東坡肉。它實際就是紅燒肉,但因用慢火煨制,酥而不膩,味道佳美,即成為浙江的一道名菜。后來,蘇軾被貶謫居黃州(現(xiàn)湖北省黃罔市),當地人不善燒制豬肉。他又將在杭州的烹煮專法加以推廣,并作《食豬肉詩》一首以詠之:“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边@首詩的語言平易得像順口溜,“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就成了烹煮東坡肉方法中的關鍵用詞。
除了東坡肉外,還有東坡魚,也有典故與傳說,只不過沒有東坡肉那么著名,但卻另有一番滋味。
這另一番滋味可從有關東坡魚的兩則解釋和典故中品嘗出。
東坡魚的一種說法純粹是從烹飪角度著眼的,那就是東坡魚的制作法。據《飲食文化辭典》(張哲永等主編,湖南出版社)介紹說,東坡魚即在“東坡肉”的制作基礎上演變而來。制法是將活魚刮鱗去腸洗凈,在魚身兩面剞成壟形花紋,并在刀花上插上蔥段和姜片,再加上精鹽和味精等調料,上籠蒸約10 min后取出,去掉蔥姜,再把冬菇片、冬筍片、火腿片等入鍋,加上適量高湯和調味料,勾流水芡出鍋,澆在蒸好的魚身上即成。其味美可口,風味獨特,是一道傳統(tǒng)名肴。
東坡魚另一典故則完全是一則文學和文化的創(chuàng)作。出自于上面同一本辭典的這則故事是這樣說的。一次,東坡好友佛印禪師知道東坡要來,就將西湖鮮魚洗凈剖開,魚身割了5刀,清蒸好放在磬里。蘇東坡事后已知道了,卻故意裝作不知,嘆口氣說:“我早上寫對聯(lián),上聯(lián)寫好,下聯(lián)卻一直寫不出?!狈鹩査下?lián)是什么。蘇答道:“向陽門第春常在,”佛印馬上對了下聯(lián):“積善人家慶有余”。蘇哈哈大笑說:“你磬里有魚啊,拿出來吃吧!”佛印拿出魚來,對蘇東坡說:“吃魚不難,不過你要說出這魚的名目來?!碧K說:“這不是五柳魚嗎?”佛印笑道著回答:“這不是五柳魚,這叫東坡魚,你看長長的白白的魚身,不是像你的五柳長須嗎?”東坡舉筷一嘗說:“蘇東坡吃東坡魚,味道好鮮??!”從此,“五柳魚”又名東坡魚,成為西湖一道名菜。
古代大凡詩人多與酒結下不解之緣。蘇東坡自然不例外,他的詩詞中涉及酒的不少,如有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他在這首詞的序文中寫道:“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杯子由?!碧K東坡不僅喜愛品嘗美酒,還是位釀造美酒的好手。在惠州時,他曾寫過一首《寓居合江樓》,“三山咫尺不歸去,一杯付與羅浮春?!碧迫硕喾Q酒為“春”。什么“窟春”“石凍春”“燒香”等,五花八門。宋人也多沿襲唐人舊習。“羅浮春”也是酒名。因惠州有座羅浮山,蘇東坡怕別人誤以為“羅浮春是本地酒,在給這首詩作畫時”,他自得地寫明是“予家釀酒,名羅浮春”。
蘇東坡還親自釀造過另一種叫“萬家春”的酒。對此酒他也津津樂道,多次在詩文中提及。在《和已酒歲九月九日》詩中有“持我萬家春,一酹五柳陶”。在一首《浣溪沙》中有:“雪花浮動萬家春,醉歸江路野梅新?!痹谶@首詞的序文中他干脆點明:“余近釀酒,名萬家春,蓋嶺南萬戶酒也?!蔽覀兛梢韵胍姡斕K東坡手舞足蹈地寫上“蓋嶺南萬戶酒也”時,作為一個美食家是何等的快意?。。ㄈ耐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