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順
摘 要:酯化法合成工藝的核心在于N,N-二甲基甲酰胺內標定量分析,其是氯乙酸、甲酯酯化生成氯乙酸甲酯反應定量分析的依據(jù)。該內標物在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動力學分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動力學分析必要性為入手點,以N,N-二甲基甲酰胺為要點,利用內標定量分析的方法,對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的標準曲線進行了分析。隨后從酸醇摩爾比、催化劑、反應溫度等方面,討論了反應條件變化對反應的影響。并對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反應的動力學進行了進一步探究。
關鍵詞:酯化法;氯乙酸甲酯;動力學
前言:聚乙酸甲酯是聯(lián)合合成化工、聚合物材料的重要橋聯(lián)單體,在現(xiàn)代工業(yè)中具有廣泛的應用。酯化法是國內外生產(chǎn)聚乙酸甲酯的主要方法,具有原子利用率高、反應過程環(huán)保、原料來源多樣、投資成本低、工藝流程短等優(yōu)良特點,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因此,為保證聚乙酸甲酯酯化合成效率,對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動力學進行適當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動力學分析必要性
通過對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動力學進行分析,可以為類似實驗優(yōu)化設計提供有效的依據(jù)。同時進一步明確酯化法合成反應影響因素,保證后續(xù)實驗操作規(guī)范準確性。
二、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實驗設計
1、實驗試劑及儀器
本次實驗主要用試劑為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長生產(chǎn)的分析純甲醇、分析純氯乙酸;上??曝S實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色譜純氯乙酸甲酯、色譜純N,N-二甲基甲酰胺。
本次實驗主要用儀器為FA2010型電子天平;200.0℃精密溫度計;100.0mL四口圓底燒瓶;球型冷凝管;DF-1021型智能恒溫加熱攪拌器;SP-3450A型氣相色譜儀[1]。
2、實驗裝置及步驟
首先,在四口燒瓶內加入稱量完畢的氯乙酸。同時在錐形瓶內加入甲醇,甲醇、氯乙酸摩爾比為1/1。隨后設定恒溫油浴鍋溫度,分別加熱四口燒瓶、錐形瓶。在溫度達到設定溫度后,將錐形瓶內甲醇導入四口燒瓶內,以反應開始點為計時點,每間隔一定時間進行取樣分析。直至反應平衡即燒瓶內各組分濃度基本維持一定時,停止取樣。
其次,設定SP-3450A型氣相色譜儀柱溫100.0℃,進樣器溫度及檢測器溫度、輔助箱溫度分別為210.0℃、50.0℃、210.0℃,進樣量為0.20μL。選擇KB-5作為填充柱,利用氫火焰檢測器,在氮氣為載氣的條件下,對酯化反應后產(chǎn)物組成進行定性分析。
最后,選擇N,N-二甲基甲酰胺為內標物,利用內標法,進行標準樣品反應曲線的繪制。最終得出氯乙酸甲酯標準曲線如圖1所示:
依據(jù)氯乙酸甲酯標準曲線可得出:在一定濃度范圍內,氯乙酸甲酯內標曲線為直線。利用最小二乘法擬合分析,可得到標準直線方程公式:y=1.5441x-0.0021[2]。
三、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動力學分析
1、酸醇摩爾比對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反應速率的影響
由于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反應為可逆反應,而從動力學角度進行分析,對于可逆反應而言,甲醇、氯乙酸等反應物的摩爾比,對最終反應結果具有較大的影響。且在其他條件一定的前提下,增大某一反應物含量,可以促使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反應向正方向進行。據(jù)此,本次實驗設定反應溫度為378.15K,在無催化劑的條件下,對氯乙酸、甲醇摩爾比變化與甲醇轉化率間關系進行分析,最終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
由圖2可得出,在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反應中,隨著甲醇、氯乙酸摩爾比的增加,甲醇轉化率也在不斷上升。而在甲醇、氯乙酸摩爾比上升到1.6/1后,繼續(xù)增加酸醇摩爾比,甲醇轉化率變化不大。因此,可設定最佳酸醇摩爾比為1.6/1。
2、催化劑對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反應速率的影響
由于濃硫酸與氯乙酸強酸性相符,在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反應中加入濃硫酸,可以為反應提供充足的氫離子,為反應速率提升提供了一定依據(jù)[3]。因此,為了解催化劑對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反應速率的影響,本次實驗設定酸醇摩爾比為1/1。在373.15K反應溫度下,控制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反應時間一定,對加入濃硫酸后對酯化反應效果進行分析。最終實驗得出加入3.0%濃硫酸后,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反應外觀呈現(xiàn)深黃色,甲醇轉化率為69%;而沒有加入濃硫酸的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反應外觀為淺黃色,甲醇轉化率為58%。
由上述數(shù)據(jù)可得出:在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反應中利用催化劑,可以適當提高甲醇轉化率。而由于最終產(chǎn)物氯乙酸甲酯本身顏色為黃色,雖然加入濃硫酸后可以適當提高甲醇轉化率,但是濃硫酸的加入也會生成多個副產(chǎn)物,存在較大的產(chǎn)物污染風險。因此,在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反應后續(xù)研究中可不加入催化劑。
3、溫度對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反應速率的影響
依據(jù)動力學理論,溫度升高時,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反應速率會加快,甲醇轉化率升高。據(jù)此,本次實驗以甲醇、氯乙酸摩爾比為1/1為基礎條件,分別調整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反應溫度在363.15K、368.15K、373.15K、378.15K,對反應溫度與甲醇轉化率間的關系進行適當分析,最終實驗結果如圖3:
由圖3可知,在反應時間一定的情況下,378.15K溫度條件下甲醇轉化率高于373.15K、368.15K及363.15K溫度條件下甲醇轉化率。但是考慮到在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反應中甲醇沸點較低,為避免高溫導致甲醇爆沸現(xiàn)象發(fā)生,實驗人員可以反應釜內溶液組成、氣液平衡臨界溫度為標準,設定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反應最適宜溫度為378.15K。
依據(jù)上述結果,可測定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反應中化學平衡常數(shù)。即依據(jù)酯化法合成氯乙酸甲酯反應反應方程式,測定373.15K、368.15K及363.15K溫度條件下平衡常數(shù)。依據(jù)反應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氯乙酸甲酯濃度*水濃度/甲醇濃度/氯乙酸濃度),可得出上述條件下平衡常數(shù)分別為7.7163、7.1217、6.4785、6.0895。通過對上述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可得該正向反應為放熱反應。即隨著溫度的升高,反應平衡常數(shù)會不斷減小[4]。
在反應平衡常數(shù)確定之后,依據(jù)擬均相模型,可得出該反應動力學公式為: 。
上述式子中,A、B、C、D分別為甲醇、氯乙酸、氯乙酸甲酯、水,k為反應速率常數(shù),k+表示正反應;k-表示反應逆方向。
其次,利用四階Runger-Kutta法積分出速率方程,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可得出反應活化能及頻率因數(shù)。隨后將數(shù)據(jù)代入上述公式中,可得出該反應動力學方程為:
。
參考文獻:
[1]雷文龍, 田恒水, 王濤,等. 反應精餾法合成氯乙酸乙酯的工藝研究[J]. 天然氣化工(C1化學與化工), 2017, 42(6):81-85.
[2]陳二中, 龔亞軍, 叢麟權,等. 固體酸催化酯化制備氯乙酸乙酯固定床工藝研究[J]. 染料與染色, 2017(3):14-16.
[3]李柏春, 張靜雅, 王鳳竹,等. 酯化法合成丙酸甲酯的動力學研究[J]. 石油化工, 2017, 46(12):1468-1472.
[4]李國松. 納米Au-CoOx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催化甲基酯化法制備甲基丙烯酸甲酯動力學研究[J]. 石油化工, 2018, 47(09):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