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麗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們內(nèi)心深處對周圍事物的一種態(tài)度,主要反映的是人與事物之間的客觀關系。而藝術教育是對人們進行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徑,其中包括道德教育與審美教育等,這些情感融合在一起就是人們經(jīng)常說的道德情操。音樂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道德情感的重要手段。作為一名音樂教師,不能讓教學目標僅僅停留在會唱歌、能跳舞的層面,也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良好的道德教育,喚醒學生心中的情感,在音樂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情感
音樂是一門以情感教育為主的藝術學科,它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受學生喜愛。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發(fā)展,音樂教學的目標也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在學習過程中,除了讓學生掌握必要的音樂知識與技能之外,還要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提高審美能力,培養(yǎng)道德情操,增強學生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采用情境交融的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以情襯景,因境生情,從而感受音樂的旋律之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例如,在教學《牧童之歌》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盡快融入教學活動,理解音樂的真諦與內(nèi)涵,教師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優(yōu)美、和諧的教學氛圍。當悠揚的笛聲回蕩在整個教室的時候,學生的心就開始沉醉其中了。他們豎起耳朵,靜心聆聽,細心捕捉著每一個快樂的音符。這時,教師將音樂聲音調(diào)低,用夢幻般的聲音描述起美麗的大草原。柔美的音樂與詩一般的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學生仿佛進入了童話般的夢境,他們似乎聽見微風吹過草原的聲音,看見露珠如串串珍珠般灑落在綠色的草原。在這優(yōu)美的音樂中,學生們陶醉著、癡迷著,久久不愿醒來。此時,學生對這首音樂的理解也達到了最高,心中的情感也得到了完全的釋放。學生在優(yōu)美的氛圍中,愿意去學習、去領悟,教學效果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由此可見,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極易受到環(huán)境的感染,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努力研究教材內(nèi)容,挖掘教材中有價值的素材,并精心設計,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這樣,學生必然會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掌握音樂知識與技巧,其情感得到釋放,心靈受到美的熏陶,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提升。
課堂提問中加深學生情感
自古以來,課堂提問就是促使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它是學生成長的階梯,是學生進步的橋梁,是培養(yǎng)學生情感的契機。一首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不僅飽含著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還可以透過作品了解作者的優(yōu)秀品質(zhì),欣賞其中的藝術之美。對于學生來說,這些都是豐富的精神食糧,是塑造學生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資源,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最具價值的題材。不過,小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生活環(huán)境與生活閱歷的影響,他們在理解、掌握這些知識的時候難免會遇到困難,這就需要教師的耐心引導。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靈活的提問,引導學生體驗音樂中的情感。
例如,在教學《爺爺為我打月餅》一課時,教師可以運用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體驗歌曲中的情感。課堂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中秋節(jié)要吃什么嗎?”“月餅?!薄皩Π?,是月餅。那么你們知道月餅都是什么餡的嗎?”“有豆沙的、水蜜桃的、五仁的、哈密瓜的?!薄斑€有海鮮的、魚翅的?!睂W生們爭先恐后地回答道。然后教師輕聲說道:“在今天,我們能吃到這么多品種的月餅,可是你知道在戰(zhàn)爭年代,小朋友吃的月餅是什么樣的嗎?”接著,教師為學生播放了相關的電影片段,讓學生欣賞、感悟,帶著他們走進了戰(zhàn)爭的年代,聽那個時候關于月餅的故事,感受當時人們生活的艱辛。而紅軍爺爺,在沒吃沒穿的情況下,卻為小娃娃們打月餅。在一步步的提問中,學生感受到了紅軍對孩子的愛,懂得了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相信每位學生對幸福生活會更加珍惜??梢?,一個巧妙的問題,是學生前行的動力,他們會沿著問題的方向努力向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運用提問,讓學生的情感通過回答問題得到進一步的豐富與發(fā)展。
在想象力中豐富情感
音樂是情感的靈魂,它時而清脆,時而高亢,時而婉轉(zhuǎn),又時而雄壯。音樂雖然是無形的,但是它卻可以帶領人們走進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感受音樂的豐富多彩。尤其是在音樂欣賞課中,教師更需要將無形的音樂變成有形的事物,讓學生內(nèi)心無聲的情感在有聲的音樂中得到淋漓盡致地釋放。那么,這就需要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在傾聽音樂的同時,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讓內(nèi)心的情感得到美的熏陶。
例如,在教學《鈴兒響叮當》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坐在雪橇上的歡快心情,教師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想象。上課伊始,教師先用大屏幕展示圣誕老人的圖片“他背著好多禮物來到孩子們身邊”,接著又播放了不同版本的《鈴兒響叮當》讓學生感受。為了突出歡快的氛圍,教師在每句話的結尾都加上了“叮叮當”,然后引導學生:“現(xiàn)在我們坐上雪橇,自由地奔跑在美麗的原野中好不好?”學生們興奮極了,邊聽邊想,邊唱邊笑,仿佛坐在雪橇上的那個人真的是自己,歌聲也變得更加清脆、嘹亮。就這樣,教師讓學生反復地聽、想、唱,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學生激發(fā)了對生活的熱愛。可見,學生通過想象與聯(lián)想會對音樂中的情感有進一步的理解,此時學生才會領悟音樂中蘊含的意義,體會音樂中的真情實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進而豐富學生的情感。
作為學生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徑,小學音樂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不僅可以讓學生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還可以促進學生的道德情感更加健康發(fā)展。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索音樂之美,感受音樂之情。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大豫鎮(zhèn)丁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