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發(fā)祥
[摘 要] 師生溝通交流,營造和諧愉悅的氛圍,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教師要用愛心,換取學生的真心,經(jīng)常和他們談心,讓他們放心,重拾信心。
[關鍵詞] 溝通;和諧;潤滑劑
經(jīng)常聽教師抱怨,說現(xiàn)在的學生太難教太難管,受社會大氣候的影響,學生身上的毛病越來越多,加之個別家長不認真配合學校工作,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嚴重脫節(jié),無形之中增加了教育學生的難度,好多教師對一些問題學生和學生問題無所適從,師生關系緊張,實在讓教師頭痛。對此,我也感同身受。但我認為,作為教師,對問題學生和學生問題,我們應知難而上,找準教育學生的最佳切入點,讓學生心靈充滿陽光。那么,怎樣和學生搞好關系呢?
一、創(chuàng)設氛圍,和學生談心
渴望和教師溝通,希望被教師注意,期望其他同學認可自己的存在,這是學生的基本需要。只不過外顯形式上有差異罷了。問題學生或心理有缺陷的學生內(nèi)心的這種渴望認同感往往更加強烈。但是,由于自卑感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們普遍處于自我封閉的狀態(tài)中,對外的表現(xiàn)要么是桀驁不馴,要么是仇視一切,要么是冷若冰霜。作為教師,如果找準最佳切入點,使學生向你敞開心扉,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我認為,對待此類學生,教師先不要急于“關注”他,而是有意識地冷落他們一陣子,從外圍了解此類學生性格形成的原因,待到水到渠成之時,教師才可找他們談話。談話前,你要摸清此類學生的嗜好與性情,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定的氛圍,讓他們在不經(jīng)意之中,感受到你的溫暖,從而把你當作可信賴的人,和你交心。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以后的事情就很容易處理。
二、用好周記,讓學生放心
周記,作為教師或班主任,都最熟悉不過了,當學生時寫過,當班主任時批閱過。處在學生時代的我們,會認為周記是老師強加于我們的一項作業(yè),消極抵觸,總是以“本周小結”做標題,做“學樣”文章,記流水賬。作為班主任的我們,或許又把學生寫的周記當作是學校強加給自己的一項額外工作,無心批閱,隨意批注。恰恰是學生的無心、教師的無意,導致周記不能發(fā)揮它在師生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而有經(jīng)驗的班主任,則往往更重視周記作用的發(fā)揮,教給學生寫周記的方法,然后在批閱學生周記的時候,和學生交心。他會與學生笑,也會與學生哭。在周記中,他認識了學生,了解了學生,關心了學生,教給了學生建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方法,讓學生掌握正確處理問題的方式。這個過程,就是與學生溝通、交心的過程。
三、利用網(wǎng)絡,換學生真心
現(xiàn)在的學生,是用著手機、電腦和互聯(lián)網(wǎng)長大的一代。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再單純使用傳統(tǒng)的方式和學生交流。我們應與時俱進,利用現(xiàn)代化的傳播工具,和學生交流、交心,告訴學生當面不便說或不想說的話可以通過手機短信、QQ聊天或發(fā)送電子郵件等形式,向教師傾訴。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也不必耳提面命,改變教育方式,讓學生在笑聲中回味教師的關愛。這樣或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何樂而不為呢?
四、重視家訪,還學生愛心
現(xiàn)代通信工具的普及,家校溝通的方式越來越多,教師家訪的頻率也越來越低。學生有問題,班主任經(jīng)常以電話的形式和家長溝通,很少去學生家中了解情況。我認為,再發(fā)達的通信工具也不能代替家訪。因為通過家訪,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受教育環(huán)境、受教育方式、學生習慣形成的原因,知道學生出現(xiàn)行為偏差的誘因,進而以更合理的方式和學生交流、與家長溝通,只有這樣,家校才能形成合力,尋找最佳的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師到學生家中家訪,學生絕對認為是一種榮譽(當然,告狀的家訪除外),學生認為是你對他的關注、關心和關愛。所以教師要選好時機去家訪,和家長、學生溝通、交流,以心換心,換取學生的真心,奉獻自己的愛心。
五、開展活動,給學生信心
教師和學生交流,不光是語言上的溝通,更是情感的付出和眼神中的激勵。教師要善于通過教學活動,以開放的心態(tài)和贊許的目光和學生交流。在活動的開展中,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最佳時機。教師的片言只語、一個鼓勵的目光,或許困難就可以解決,但留在學生心目中的卻是教師的高大形象。為此,我們應善于捕捉活動中學生表現(xiàn)的點滴,和學生交流。
參考文獻:
[1]趙登祥.淺析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方法與技巧[J].甘肅教育,2019(7).
[2]陳蕓.淺談周記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J].甘肅教育,2019(8).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