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娟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課堂提問;方法探究
一、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采用提問式課程教學現(xiàn)存的問題
(一)教師對于問題設計方面的理論知識有待深入地了解
有關地理教學的提問式教學研究表明,一些高中地理教師并不了解在課堂教學上進行提問的重要性,因此課程設計研究并不深刻,甚至設計問題也很少詳述,主要還是以教材上的知識點為主,在教學過程中的提問也更加不予重視。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課堂上提問式教學對學生學習和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性還沒有得到高中地理教師的重視,加上教師本身教育理論知識還有待豐富,教育理念不夠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高中地理教師在傳統(tǒng)觀念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以至于老師將關注點過度地放在了理論知識的教學上,而將課堂教學計劃放在了首要的位置,這就進一步的造成了高中地理老師對學生技能的培養(yǎng)問題的浮現(xiàn),從而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的交流時間就有所減少,討論的機會也相應的減少,久而久之,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就會讓學生自身所適應,從而就會對學生未來的整體發(fā)展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沒有在學生的認知水平上進行問題的設計
老師與學生之家交流溝通一般都是在課堂上展開,這就意味著老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去打開學生的心窗,去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愛好進行了解,根據(jù)他們已有的認知水平,仔細設計課堂教學計劃和課堂問題。一些教師過分依賴教科書知識,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地理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提出的問題往往都是基于教材文本內(nèi)容,只需要認真閱讀課文就可以找出答案,學生本身并不需要去進行深入的思考,這就會造成課堂的溝通和討論變得沒有意義。有些老師提出的問題比學生的認知水平更難,但由于學生無法回答他們的問題,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引用問題教學方式想要發(fā)揮出來的效果沒有得到真正的發(fā)揮,這就需要高中地理老師在教學的環(huán)節(jié)當中要去對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以及他們自身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能力去深入了解,以便學生能夠學會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三)沒有針對問題設定相關的情景
在課堂教學問題設計過程中運用學生實際生活中的案例和政治熱點,運用更有趣的語言創(chuàng)建問題情境模式,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然而,大多數(shù)高中地理教師目前并沒有將生活案例與課堂教學中的當前政治熱點相結合,也沒有為學生創(chuàng)造問題場景,有部分的老師還存在一些更嚴重的問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沒有真正做到讓學生自己去分析問題和材料,教師被動地在講教學內(nèi)容,學生被動地聽,問題的答案直接傳達給學生,學生的主動意識被忽略。此外,地理老師在課堂上自我說講占據(jù)了大部分的課堂時間,而留給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時間也就相應的有所下降,這將不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自身的思考潛質(zhì)。
(四)缺乏問題的針對性
有部分的高中地理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沒有很強的針對性,問題不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和認知技能設計的。因此,學生往往不知道如何開始,限制他們發(fā)展思維技能的能力。例如,在空間中學習與地球相關的知識點時,教師不會詢問個別問題,而是要求學生一起回答問題,或者老師讓學生在已知答案的基礎上進行問題的思考。這些教育的途徑都將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忽視掉了,學生較少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從而就將師生之間的互動有所減少,這就會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造成抑制作用。
二、在高中地理課堂上進行提問教學方式的方法
(一)問題的提出要基于課本知識,但也要高于課本
課堂問題的設計優(yōu)化可以有效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因此,如果問題設計科學不合理,師生之間的溝通就會產(chǎn)生相應的效果。高中地理教師希望在課堂教學中設計有效的課程問題。首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教材內(nèi)容,分析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識,真正提取教材的價值,而不僅僅是課堂傳授知識、閱讀材料這么簡單。如果教師能夠關注學生對課堂內(nèi)容的感知,則可以有效地提高問題的相關性。
(二)在適當?shù)臅r機提出問題
在教育方面,高中地理教師應該試圖減少單句直接問題的問題方法,單句直問也是直接的教師問題,學生可以直接回答是或否。這種教學方法有助于教師快速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在回答過程中沒有準備,學生和教師之間沒有直接的溝通,課堂問題的真正價值也沒有得到充分證明。高中地理老師需要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學會換位思考問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但他們不需要取代學生的思維,需要了解課堂干預的深度。例如,在課堂上,老師問“為什么日本是一個有很多地震的國家?”這些問題超出了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范圍,學生在答疑過程中別無選擇,思考的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鍛煉。因此,教師可以用以下問題來代替這個問題:“記住世界上主要的地震帶,看看日本的地方,想想為什么日本有這么多地震”,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并且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相關的結論。
(三)要注重問題的深入性和廣泛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將關鍵狀態(tài)返回給學生,并教導學生通過教師的解釋進行學習。在問題設計過程中,老師要帶動學生互動的積極性,在學生針對問題進行討論的過程中發(fā)揮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得出問題的結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問題的設計不應太淺或太大。如果問題太淺,學生將沒有機會思考和認識,學生將能夠不假思索地得出結論,并且不會證明問題教育的價值。如果問題太偏頗,學生的學習將是不規(guī)律的,學生將無法專注于課程,這可能導致課程中斷。
參考文獻:
[1]程蒙蒙.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 2017.
[2]周白蓮.高中地理課堂差異性提問的研究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 2014.
[3]白宇.高中地理課堂啟智性有效提問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