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東方
摘? ? 要:“高效課堂”就是應對“低效課堂”的舉措,本質就是調動課堂教學的各影響因子并優(yōu)化其結構、流程以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的活動。研究是為了促進教學,而當下卻出現(xiàn)了動機功利化、范式繁瑣化、話語艱澀化和反效率化現(xiàn)象,必須及時予以匡正。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因其課程性質、目標、規(guī)律和評價等特殊性,一味地追求課堂氛圍、學生參與度、時間分配比例、信息量大小等量化評價的所謂“高效課堂”模式與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具有適切性。
關鍵詞:思政課;高效課堂;誤區(qū);對策;核心素養(yǎng)
追求“高效課堂”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一個熱點。向課堂要質量,向教學要效率,其研究和改革的初心是好的,助推了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轉型,促進了知識灌輸向核心素質培育的升華,匡正了重教法創(chuàng)新忽視學習方法改革的走向;為探究式學習、情境式教學、體驗式學習、議題式教學等現(xiàn)代教與學方法的實施提供了條件;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端正學習動機、提升學習能力都作出了貢獻。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高效課堂”建設出現(xiàn)了有違初心的現(xiàn)象,嚴重制約了其健康發(fā)展。
一、高效課堂的本質及影響因子探賾
1.高效課堂本質的解讀
高效相對于低效而言,核心是效率,效率就是單位時間完成的工作量,指最有效地使用社會資源以滿足人類的愿望和需要。高效課堂的內涵應當是每節(jié)課的時間量與完成教學任務的百分比。高效是一個無限趨近無窮大的相對值,沒有一個絕對值。高效課堂建設是一個動態(tài)活動、不斷追求的過程,就是說高效課堂是不斷追求教學效率的活動過程。
事實上,沒有一個萬能的“高效課堂”的現(xiàn)實業(yè)態(tài),只有無數(shù)個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追求理想;沒有一個可四處套用的“高效課堂”公式,只有無數(shù)個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藝術。
高效課堂建設活動的本質就是調動課堂教學的各影響因子并優(yōu)化其結構、流程以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的活動。
2.高效課堂的影響因子
高效課堂是教學各個影響因子共同作用的結果。教學的影響因子主要有:主體(教師、學生)+客體(內容、目標、任務、核心素養(yǎng))+介體(教材、教參、教學資源、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的路徑、教學的手段、教學的工具)+環(huán)體(教室環(huán)境、天氣、季節(jié)、學校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課堂氛圍、課前課后活動)+各因子的組織結構及其相互關系+運作流程。
高效課堂就是組織教學主體、客體、介體、環(huán)體等各影響因子、優(yōu)化其結構及流程以助推教學目標達成率之提升的活動。教學目標包括教書目標和育人目標,所以,認為高效課堂就是畢其功于一役的活動,或認為高效課堂就是學生參與度高、信息量大、考試分數(shù)高、課堂氛圍熱烈都是對高效課堂本質的誤讀。
二、思政高效課堂研究與踐行的誤區(qū)探究
如前所述,高效課堂活動的開展,極大地調動了教師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獲得了可喜成績,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創(chuàng)設了不少卓有成效的“模式”,也取得了不少實效,助推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廣大思政教師也積極跟進,為思政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但是,隨著活動的深入,卻出現(xiàn)了偏離思政課高效課堂活動的初心,出現(xiàn)了為活動而活動、為“高效”而“高效”、翻新花樣、表演味十足、不實用反倒低效的現(xiàn)象,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1.思政高效課堂研究目的移位
思政高效課堂研究目的移位是指高效課堂研究的“去育人化”現(xiàn)象。就是說,借鑒其他課程各種“模型”“范式”時,忘記了思政課程的特質——“育人”,盲目跟風,片面追求“教書”目標達成率、丟掉了“育人”目標,誤入知識化窠臼。
思政課是決定“為誰培養(yǎng)人”的教育根本問題的問題,知識固然重要,但是,知識背后的價值導航才是其最終目的。
如,感恩教育“給父母寫一封信”的活動,本課堂的教學目標,主要不是信的格式、句法規(guī)范問題,也不是斟詞酌句、表達流暢等問題,而是要喚醒學生親情依戀、感恩意識,進而循序漸進地培育孝敬父母、知恩圖報的品質。
又如,思政課中有關“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內容,會消費是教學目標,但不是最終目標,“正確消費觀”才是我們的教學目標。昆山模式(學生憑一卡通,可以自由買賣,體驗花錢)很受歡迎,但是,任性花錢不心痛、不計后果買自己想要買的東西,就不是思政課所期望的。應當在活動最后增加一個“評估”環(huán)節(jié)——評判“攀比”“跟風”“超前消費”“節(jié)約”“綠色”“物美價廉”等,助推科學“消費觀”的養(yǎng)成。
再如,道德與法治課中有關“我在社會中成長”的內容,教授學生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是教學目標,但該目標背后的人際交往的原則、規(guī)范、集體主義觀念、友情觀才是真正的教學目的,僅僅滿足于交往技巧就把思政課蛻變?yōu)楣P課了。
2.思政高效課堂研究范式跑偏
高效課堂研究范式跑偏是指其研究的“簡單問題復雜化”現(xiàn)象。學問應當是把復雜問題簡單化,看到他人看不到的問題,說清他人說不明白的問題,解決他人解決不了的問題。研究成果應該指導人們的學習和生活,而一些所謂高效課堂的研究卻習慣于把簡單問題復雜化。以現(xiàn)在被熱捧的幾大理論模型為例,認真探究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關注的就是影響課堂效率的因子及其優(yōu)化問題,并且有自己的經驗、自己的話語和獨到建樹,對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有顯著裨益??上?,卻將總結出的經驗、見解,繞著說、抽象地說,將簡單問題復雜化,結果影響其有效傳播和普及,反倒影響其效能的發(fā)揮。
高效課堂研究應當關注“課堂低效現(xiàn)象”,運用學科教學、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理論,探究問題所在并給出科學應對策略,從而助力教學質量的提升。而事實卻不盡如人意,出現(xiàn)了不聚焦問題而無病呻吟、胡編亂造幾個生冷名詞、再演繹一套繁瑣艱澀的“理論體系”,追求可以四處套用的萬能的“高效課堂范式”“完美的理論體系”,關注的是理論完備不完備、細節(jié)是否完美,細化到時間的分分秒秒、參與的教師人數(shù)等等。研究不是解決問題而是為了構建理論,這嚴重制約了其健康發(fā)展。學術無禁區(qū),課堂有紀律,課堂不是可以任性翻種的自留地、試驗田。廣大教師應當敬畏講臺,珍惜講臺,熱愛講臺,利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
3.思政高效課堂的效能錯位
為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結果反倒降低了其效率。這些著名的模式,都關注了教育教學系統(tǒng)化建設,但矯枉過正,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班主任、學生、級部主任、學科主任、驗評組分工協(xié)作,將各教學環(huán)節(jié)劃分、時間分配精細到分分秒秒,且課前課后輔助課時增加太多,顯然增加了教學成本。
任何教學活動都是師生互動的活動,需要師生雙方投入時間、精力、腦力和體力,這些都是教學成本。不講成本的追求任務完成量,無疑是對教學高效的誤解,致使學生疲于奔命,課前完成預習、演練、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等學習任務,課中忙于配合教師設計的各種儀式、活動,課后無休止地參與各種各樣的專項訓練活動,“學生進而成為教師教學改革的‘替罪羊與‘犧牲品” [1]。教師上課表演味十足,像是作秀,最后蛻變?yōu)槊孀庸こ?。高效能課堂應該是一種便捷、節(jié)能的課堂,一種減負、生態(tài)的課堂,不計成本的“高效”是一種倒退。
三、高效課堂的思政課適切問題探析
需要特別強調一點的是,思政課教學不可以跟風,這是其課程的性質和專業(yè)思維的特殊性決定的。
1.樹立定性與定量分析統(tǒng)一的質量觀
思想政治理論課效果不是立竿見影的,其評價具有長期性,短時間難以判斷其效率。知識掌握程度不等于課堂效率,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鑄魂育人的課程,解決知行統(tǒng)一的問題,效果評價需要堅持認知評價與行為評價相統(tǒng)一;該評價需要一個漫長的接受—認同—內化—外化蛻變過程,理論知識識記得好,課堂信息量大,不等于思想覺悟就一定高,其課堂效果不能精準量化,需要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統(tǒng)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國家意志與個人意志的統(tǒng)一,其有效結果又是對個體需要的滿足性與對社會需要的滿足性的統(tǒng)一。[2]所以,“高效課堂”各種范式的分分秒秒、精準比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不適切。
只有做到了這幾個統(tǒng)一,才能有效規(guī)避一味追求課堂氛圍、迎合學生的現(xiàn)象,激勵教師提升思政課高效課堂的內涵式發(fā)展。
2.建構間性師生倫理關系
這一倫理關系要求教師角色重新定位,師生關系不再是灌輸與被灌輸、征服與被征服、改造與被改造的主客體對立關系,而應當建立在“主體間性哲學”基礎上的新型師生關系,是自我主體與對象主體間的平等交流關系。
全媒體時代,教師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泉,其“話語霸權”被消解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時代,權利意識和平等觀念深入人心,教師“權力霸權”也被消解了。傳統(tǒng)師生倫理受到挑戰(zhàn),平等和諧的師生倫理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高效思政課呼喚新型教師:知識上是可信的學者,學習上是可依的導師,生活上是可靠的朋友,人生中是可托的向導。思政課教師就是人生經驗分享者,要有高尚的道德修為,還應當有人際關系協(xié)調能力,呵護師生和諧、生生和諧和師師和諧關系,懂得尊重,善于寬容,擁有與他人積極關系的人格特征,即當自己需要的時候能獲得他人的支持,在別人需要的時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幫助,看重與他人的關系并對于已達到的與他人的關系表示滿意,善于發(fā)揮各課教師課程思政的育人合力。作為學者,思政課教師要善于對課堂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教育教學低效問題進行學術探究,即運用專業(yè)理論知識、專業(yè)思維方式、專業(yè)話語系統(tǒng)進行探究,為同行指點迷津。
3.強化課例設計針對性
課例創(chuàng)設生活化,貼近學生,圍繞學生,服務學生,教學要滿足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需要和期待。“思想疏導,讓學生思想不糾結;心理疏導,讓學生心靈不郁悶;觀念疏導,讓學生觀念不落后?!盵3]
其一,要針對生活邏輯與理論邏輯相統(tǒng)一的支點。無論議題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情景式教學,課例應當直面學生學習、生活、心理、青春期等實際問題,讓學生感覺有用且有話可說,又要注意理論體系的完整性,即教學課例設計必須以學生的“生活邏輯”為基礎, 以“理論邏輯”為支撐,做到“生活邏輯與理論邏輯相統(tǒng)一”。片面強調理論性就成為空洞的說教,片面強調生活邏輯就蛻化為“保姆”了。其二,要針對是非判斷與價值判斷相統(tǒng)一的焦點。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價值判斷的重要性十分突出, 必須在解決是非判斷的同時作價值判斷, 將是非判斷與價值判斷緊密結合起來, 達到是非判斷與價值判斷的統(tǒng)一。不掌握復雜的價值教學方法,用是非教學方法代替價值教學方法就是思政課的失敗。其三,要針對教學方法育人功能的切點。一言堂、灌輸式課堂很難培養(yǎng)出平等觀念、權利觀念的公民意識;探究式、議題式、討論式教學方法助推批判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等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所以,還要注意課堂目標、育人目標、核心素養(yǎng)與方法設計之間關系的針對性問題。
要滿足學生成長與發(fā)展需要和期待的前提是了解學生。思政教師要有胸襟、有情懷,熱愛全體學生,與學生打成一片,陪伴其成長,才能掌握其思想動態(tài)。更要熱愛自己的專業(yè),熱愛專業(yè)就是熱愛自己,尊重專業(yè)就是尊重自己。
4.提升教師語言親和力
語言親和力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效率的不二法門。思政課比一般專業(yè)課難教,專業(yè)課“教”的是知識,思政課“育”的是理想信仰,知識可以證明、可以試驗,而信念信仰溫度是多少無法試驗。知識是“教育”出來的,理想信念是“養(yǎng)育”出來的,所以,思政課對教師語言藝術要求更高。
思政課教師語言要有畫面感,善于把抽象的大道理形象化地展示給學生;要有溫度感,充滿關懷關愛之情,具有教育溫度,滿足學生獲得感;要有審美感,距離產生美,要善于“留白”,給學生想象、探究的空間,不能簡單地將答案灌輸給學生,要讓學生感覺答案是自己探究出來的,體驗存在感、尊嚴感;要有地氣感,善于用學生的話語體系講述,海王、佛系青年、我太南了……會讓學生感到你真的尊重他,真的讀懂了他,真的理解了他,就愿意敞開心扉讓我們走進他的靈魂深處。當然,用學生的話語言說是手段、是“潛伏”,目的是獲得話語權后的引導。
“一流教師教人,二流教師教書,三流教師教‘應試?!?[4]教書又育人是教師的天職,育人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使命,只教書就是瀆職。在新課標、新課程和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挑戰(zhàn)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強化政治意識、深化情懷、拓展視野、更新思維,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一定要遵循習總書記提出的“八個相統(tǒng)一”的要求,才能不辱使命。
參考文獻:
[1]龍寶新.高效課堂的本真內涵[J].教育科學論壇,2013(11):21-23.
[2]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1.
[3]趙平.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心理疏導問題的審思[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3):133-137.
[4]杜良云.不辱使命,讓思政課教學觸動學生心靈——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講話精神[J].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2019(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