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富成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育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因為,閱讀既是利用各項基礎(chǔ)知識去體悟作者情感的過程,又是綜合運用各項基礎(chǔ)知識表達自己內(nèi)心感受的基礎(chǔ)。
我們閱讀的文本是作者對自然、社會、人生這三大客觀對象認識和體驗后總結(jié)出來的個人體驗。我們閱讀這些文本,就是跟著作者的視角去還原和體驗客觀世界。我們的生活和經(jīng)驗形成的認識圈與作者的交叉越多,我們對作者的體驗共鳴也就越多。同理,我們的生活和體驗越豐富,就越能成功跳躍到準確表達自我,即寫作。
生活化閱讀既包括在閱讀中還原生活,又包括在生活中體驗閱讀,而我們只有掌握了讓閱讀走入生活的途徑,輔以恰當?shù)膶懽骷记?,才能實現(xiàn)從閱讀到寫作的華麗跳躍。
一、閱讀中還原生活,生活中體驗閱讀
眾所周知,我們的經(jīng)驗可分為一手經(jīng)驗和二手經(jīng)驗。從生活中體驗獲得感悟是獲取一手資料,閱讀文本并從中體驗和傳承人類已經(jīng)獲得的知識和寶貴經(jīng)驗是獲取二手資料。無論何種資料,都是一個人完成社會化不可缺少的部分,都是為了指導人更好地進行社會實踐。
1.在閱讀中還原生活
初中生的生活范圍相對比較狹窄,體驗自然和社會的活動大部分還是以獲得二手經(jīng)驗為主,這就對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提出了要求,因為我們的閱讀不僅僅是為了欣賞美文,也不僅僅是為了通過文章掌握字詞句短篇、寫作的結(jié)構(gòu)和技巧,更是要通過對文本的閱讀和解析,了解作者的寫作思想和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生活的那個時代,比較完整地還原生活。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課內(nèi)文本,而且能幫助學生更快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其他文章以及和作者同時代的其他作者的生活背景。
選入教材的文章雖文質(zhì)兼美,但畢竟有限,如果僅僅學幾篇課文,是遠遠達不到大量閱讀的要求的。當然這個閱讀不是盲目的,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閱讀進行一定的指導,可以從課內(nèi)閱讀做起點,生發(fā)開去,向課外拓展。
如,學習了《春》,我們了解了朱自清的生平、性格以及他那個時代的背景,了解了散文的寫作手法和特色,就能比較好地了解《背景》《荷塘月色》《匆匆》等文章了。對了解和作者同時代作家的文章也有一定的幫助,如梁實秋的《古都的秋》。
2.在生活中體驗閱讀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需躬行。”教師要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體味作者所思所想和所感,并將自己的所觸所思所想所感與作者的相對比,在對照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內(nèi)化為自己的能力。
部編版教材的編排主題非常突出,以七年級為例,閱讀教學的專題有“四季美景”“至愛親情”“學習生活”“人生之舟”“動物與人”“想象之翼”,這就為我們開展在生活中體驗閱讀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如,學習“四季的美景”主題單元之后,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到野外去走一走,用心觀察自然之美,如果有條件的還可以讓學生到作者的寫作之地進行考察,體會作者寫作的妙處和情感的激發(fā),將自己的所思所感真實的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在生活中體驗閱讀,并能學會描寫景物和寓情于景的寫作手法,以更好地指導以后的閱讀和寫作。
二、閱讀走入生活的途徑
閱讀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閱讀就是在體驗別人的生活,閱讀就是要從中獲得知識和經(jīng)驗以更好地指導學習和生活。我們要讓閱讀走入生活,讀書與閱世相結(jié)合,才能獲得更加深刻的體驗。
1.養(yǎng)成閱讀日?;牧晳T
閱讀需要長期的積淀,方能有所成效。初中生的學習任務(wù)比較重,拿出整段的時間來進行閱讀是不現(xiàn)實的,那么就需要合理利用零碎的時間。歐陽修曾提出在枕上、廁上、馬上讀書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只有讓閱讀生活化和制度化,學生才會養(yǎng)成終身讀書的好習慣。
當然,在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并不是說閱讀的內(nèi)容也是碎片化的。比如,《再塑生命的人》選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建議同學們通過本篇文章來閱讀整本的書。這樣,每學到一篇內(nèi)涵豐富的文本,我們都會建議學生閱讀整本的書。慢慢地,課上精學單篇文章,學會閱讀的方法,掌握基本的感情基調(diào)和作者背景,課下閱讀整本的書,再到課堂上進行討論,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制度。閱讀成了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必需品,一日不可或缺。
2.閱讀生活,注意積累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讀懂生活這本書,從生活中攫取閱讀和寫作的養(yǎng)分,將生活是語文的外延這一概念貫徹到底。
當然,學生的生活圈子比較小,但是這并不妨礙認識生活,認識人生。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進行自我的審視。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在有限的生活空間中審視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觀察周邊人的異常行為并揣摩其所思所想,并將所得及時地記錄下來。這對提高學生的觀察、閱讀和寫作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這正是“體驗有了理性思維的支撐而更加充盈,思想有了體驗的共融而更加深刻”。
三、完成從閱讀到寫作的華麗跳躍
1.閱讀與寫作雙線交織
閱讀與寫作是雙線交織的,在閱讀中蘊含著對作者寫作結(jié)構(gòu)和寫作情感的分析,在寫作中蘊含著對閱讀的深化。部編版教材也體現(xiàn)出“從閱讀中學習寫作”的教學理念,因此在“讀中學寫,讀寫結(jié)合,以讀促寫,雙軌并行”是非??扇〉?。如,在“人與自我”單元,主要包含“人生之舟”“想象之翼”“生活哲理”“修身正己”四個主題。這個單元和學生的生活和思想結(jié)合緊密,閱讀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和品悟生活哲理,與學生思想的成長是同步的,學生有所悟,并將之準確地表述出來,就是寫作。在這個單元閱讀和寫作的緊密結(jié)合體現(xiàn)得最充分。
從閱讀到寫作是一個厚積薄發(fā)的過程。不僅要從文本閱讀中獲得寫作的材料,更要從生活中獲取第一手的資料。對文本的閱讀和感悟,不是抄抄寫寫,不是印證別人的感受,而是從別人觀察的方法和角度去獲得自己對事物的真實的看法和認識;從生活中獲取第一手的資料,也不是有聞必錄,而是要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選取最精華和最有代表性的材料,分門別類地記錄下來,以備后面文章的寫作。這也是“從生活中學習寫作”教學理念的體現(xiàn)。
如在“動物與人”這一單元中,在學習了梁實秋的《鳥》,鄭振鐸的《貓》,以及蒲松齡的《狼》等文章之后,學生初步掌握了從不同角度描寫動物以及抒發(fā)與動物的復(fù)雜情感的方法,但只有這些感性的認識還是不夠的,我們讓學生去觀察周圍動物,有條件的可以在家中養(yǎng)一養(yǎng)小動物培養(yǎng)與其的感情。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同學們借用課文中的方法,融合自己的獨特情感,寫出了很多篇感情真摯,情感向上的文章。
2.不求深,但求真
學生寫作的文章,不一定要刻意追求思想的深刻和題材的重大,也不一定要追求辭藻的華麗和寫作技巧的高超,只要是真實的,健康的,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生活,將作文與自己的理想、心理和生活結(jié)合在一起,注意適當運用寫作技巧和錘煉語言,能夠表現(xiàn)出自己獨特感受的文章都是值得肯定的。
總之,在初中教學中,找準語文教學與生活的契合點,用好文本和生活這兩大空間,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就能打通閱讀與寫作的通道,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作者單位:甘肅省山丹育才中學(7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