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輔導策略,指出農(nóng)村初中班主任應建立留守兒童“一人一檔案”,走進留守兒童的心田,幫助留守兒童樹立遠大志向,讓留守兒童在掌聲中健康成長。
【關(guān)鍵詞】留守兒童 心理問題 輔導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0A-0062-02
由于無法獲得正常的父母情感關(guān)懷和家庭教育,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品德和行為養(yǎng)成等方面非常容易出現(xiàn)問題,其中以心理問題最為突出。因此,家庭、學校、社會都應該高度重視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工作。班主任作為學生平時在校接觸最多、在心理上最為信賴的人,尤其應該發(fā)揮“心靈導師”的作用,積極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輔導策略,為學生構(gòu)建良好的心理健康平臺。
一、建立留守兒童“一人一檔案”
只有找到問題的本質(zhì),才能找到處理問題的方法。班級中的學生成為留守兒童的原因不盡相同。為了走進留守兒童的內(nèi)心世界,準確把握他們的思想狀況,班主任要深入細致地了解留守兒童的成長經(jīng)歷、心路歷程,進而建立詳細的“一人一檔案”,針對不同問題的學生制訂不同的輔導方案,把教育輔導工作做得更細、更實、更好。檔案的建立首先要做好信息采集工作,檔案的內(nèi)容主要包含如下方面:一是留守兒童基礎(chǔ)信息,如出生年月、父母概況、家庭現(xiàn)住址、陪護人姓名、陪護人聯(lián)系方式等;二是留守兒童日常生活狀態(tài),如交友情況、學習積極性、特殊習慣、心理輔導后的情況等;三是留守兒童學習狀況,如作業(yè)完成情況、每學期學習成績、課外活動參與情況等;四是留守兒童與父母的溝通方式、頻率等;五是留守兒童對成長經(jīng)歷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的自述。采集好信息后,班主任還要定期打電話聯(lián)系監(jiān)護人,和監(jiān)護人建立密切的溝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家訪。
二、走進留守兒童的心田
《禮記·學記》曰:“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卑嘀魅我獔猿謳е星樽龊眯睦磔o導工作,真正做到把心理輔導的過程變成疏導學生情緒、為學生排憂解難、密切聯(lián)系學生、維護教師形象的過程。這樣的輔導才能走進學生的心田,才能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具體可以開展以下活動:
(一)設置一個“暖心空間”。留守兒童的心靈非常敏感,容易產(chǎn)生自卑心理。班主任可以設置一個“暖心空間”——“說給班主任的悄悄話”信箱,鼓勵學生對班主任傾吐心聲,使學生感受到班級信箱是一個私密的空間,從而快速地打開心扉。這樣一來,學生會通過書信的方式將說不出口的事情表達出來,班主任就能及時找到學生的心理癥結(jié),采取有效的引導方法。
(二)做學生的“知心姐姐”。實踐證明,一位平易近人、表情豐富、多才多藝的班主任容易贏得學生的尊敬和崇拜,也容易營造和諧的育人環(huán)境。班主任要做學生的“知心姐姐”,放下自己的教師身份,讓學生覺得班主任是親切的家人、值得信賴的朋友,從而放下心理戒備,愉快地和班主任做朋友。學生只要在學業(yè)上有疑難,對未來感到迷茫,甚至是在生活瑣事上犯迷糊,都可以咨詢班主任這位“知心姐姐”。這時班主任應該少一些說教,多一些“閑聊”,讓留守兒童打開心扉,訴說悄悄話,從內(nèi)心感到班主任的平易近人,慢慢拉近雙方之間的距離。
(三)給學生找“代理家長”。每個孩子都渴望父母的陪伴,班主任可以探索推行“代理家長制”,聯(lián)系一些機關(guān)事業(yè)單位、企業(yè)離退休人員擔任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開展“一對一”幫扶。推行“代理家長制”,一方面,可以填補退休人員的感情空白,另一方面,可以發(fā)揮退休人員良好的業(yè)務素質(zhì),加強與留守兒童的情感交流,指導留守兒童的生活起居,讓留守兒童從中受益,留下有“父母”關(guān)懷的童年記憶。
(四)開展“共享周末”活動。班主任可以聯(lián)系本地一些有才藝的人士,與他們一起,組織留守兒童參加本地非物質(zhì)文化活動,這樣做不但能豐富留守兒童的課余生活,還可以讓這些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班主任還可以帶領(lǐng)學生參加播種、采收等農(nóng)業(yè)活動,讓他們能夠從勞作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和生活的艱辛,讓他們能夠理解父母外出打工是為了養(yǎng)家糊口,懂得以勤奮和刻苦來感恩父母,認識到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也要做到刻苦學習、自強自立、勤勞勇敢。
三、幫助留守兒童樹立遠大志向
崇高的理想是力量的源泉,班主任要通過不同途徑幫助留守兒童樹立信心,堅定理想信念。
(一)舉辦留守兒童立志座談會等活動。班主任應引導留守兒童相信在經(jīng)過生活的磨礪后,將會朝著自己的夢想更進一步。例如,可以請幾個留守兒童代表暢談自己的理想,班主任點評學生的理想,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深刻認識到“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還可以讓每個留守兒童都寫下“立志卡”,在校園或教室設置“立志墻”,激勵他們發(fā)憤圖強。
(二)發(fā)揮榜樣作用。教師應指導學生以自己崇拜的優(yōu)秀人物作為追求的理想,堅信“有志者,事竟成”。例如,可以舉辦“生命應該這樣度過”主題演講,選派留守兒童上臺演講,激發(fā)他們的正能量。
四、讓留守兒童在掌聲中健康成長
“良言一句三冬暖”,每個人都喜歡被贊美。班主任要多尋找留守兒童的優(yōu)點和特長,為他們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的機會,讓他們悅納自己,樹立信心,激發(fā)興趣,在生活、學習、社會中都能有信心、決心、恒心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
(一)用“五傾斜四重點三恰當”法,激勵留守兒童廣泛參與學習。班主任應制訂“一人一對策”教學方案,在學習過程中對留守兒童做到“五個傾斜”,即傾斜提問、傾斜答問、傾斜批改、傾斜輔導、傾斜鼓勵;做到“四個重點”,即重點考察、重點指導、重點鼓勵、重點強化;還有做到“三個恰當”,即提出恰當?shù)恼n堂要求,布置恰當?shù)膶W習作業(yè),適當?shù)亟档土羰貎和膶W習要求。這些措施為留守兒童提供一個廣泛參與學習的機會,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采取“進步—表揚—提高要求—進步—表揚”的方式,讓留守兒童享受成功的喜悅。班主任應耐心指導留守兒童完成課堂作業(yè),發(fā)現(xiàn)他們?nèi)〉眠M步就積極表揚,讓他們體驗到取得進步的充實感、獲得感,進而循序漸進地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每當發(fā)現(xiàn)他們有了新的閃光點,班主任就積極表揚,號召其他學生向他學習。每周統(tǒng)計表揚次數(shù),給他們發(fā)喜報或者在班里張榜公布,提升他們的“存在感”,激發(fā)他們的內(nèi)在動力。每周舉辦“幸福小班會”,開展“五個一”活動,即由一名留守兒童分享自己一周的幸福片刻、一個小進步、一個不足之處、一個改進措施,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自己優(yōu)缺點的過程中感知進步和幸福。
(三)對留守兒童“委以重任”。班主任應探索設置“輪值班長”“輪值組長”“輪值課代表”,給留守兒童擔任的機會,讓每個留守兒童都參與班級的日常管理,在班級管理崗位上展示自己,激發(fā)他們的團隊意識、責任意識,鍛煉“當家做主”的能力,觸動他們的內(nèi)心,提高他們自我約束的能力。另外,班主任要多組織適合他們的文化、藝術(shù)、體育、勞動等活動,讓留守兒童做“主持人”“裁判員”等,讓他們充分體會到參與團體活動的喜悅,提升他們的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教師是一個懂得心理學和教育學的人?!卑嘀魅沃挥懈叨戎匾暳羰貎和男睦磔o導工作,采取有效的留守兒童心理輔導方法,才能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明亮的天空。
作者簡介:姚長建(1979— ),男,玉林興業(yè)人,大學本科學歷,文學學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學校管理和數(shù)學教學。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