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志輝 陸齊 初志飛 賈晉衛(wèi)
[摘要]目的 探討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PDGF)、血管生成素2(Ang-2)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性質的相關性。方法選取在我院治療的冠心病患者110例,其中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患者45例(ACS組),穩(wěn)定型心絞痛(SAP)患者65例(SAP組),同時選取健康志愿者60例作為對照組,檢測各組血清PDGF和Ang-2水平,同時采用血管內超聲(IVUS)和冠狀動脈造影檢測ACS組和 SAP組。結果SAP組PDGF和Ang-2分別為(3.67±0.56)ng/L和(354.22±30.20)pg/mL,明顯高于ACS組和對照組(P<0.05);SAP組偏心指數和Gensini積分分別為(0.63±0.21)和(46.59±7.22)分,明顯高于ACS組(P<0.05);SAP組以穩(wěn)定斑塊、混合斑塊為主,ACS組以易損斑塊為主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DGF、Ang-2與偏心指數呈正相關(r=0.30和0.30,P<0.05);PDGF、Ang-2與Gensini積分呈正相關(r=0.51和0.51,P<0.05)。結論血清PDGF、Ang-2水平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性質以及冠狀動脈病變程度有一定相關性。
[關鍵詞]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血管生成素2;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性質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16x(2019)05-0427-03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9.05.012
流行病學研究證實,我國部分地區(qū)2010~2017年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可達283~474萬人左右[1]。冠心病的發(fā)生能夠導致患者惡性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增加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礙的發(fā)生風險[2,3]。血清學指標的檢測,能夠幫助評估冠狀動脈血管內皮的損傷和粥樣斑塊的病變過程。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PDGF)的表達上升,能夠通過促進血小板的功能激活,增加血小板微血栓的形成速度,促進冠狀動脈粥樣病變的發(fā)生[4];血管生成素人(Ang-2)的上升,能夠通過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增加內皮下膠原成分的暴露,從而促進粥樣斑塊的形成[5]。有研究認為PDGF,Ang-2的表達上升與冠心病患者的發(fā)生或者心功能的惡化密切相關[6],但對于PDGF,Ang-2的表達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性質的關系研究不足。本文選取在我院治療的冠心病患者110例,探討了PDGF、Ang-2的表達與冠狀動脈病變性質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療的冠心病患者110例,其中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患者45例(ACS組),穩(wěn)定型心絞痛(SAP)患者65例(SAP組),納入標準:(1)均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2)在我院行血管內超聲(IVUS)檢查;(3)本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的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有嚴重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2)合并有感染、惡性腫瘤、結締組織等疾病;(3)有心臟手術史者。同時選取健康志愿者60例作為對照組,各組受試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P>0.05),見表1。
1.2 方法: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mL,加入PDGF、Ang-2單抗,標本和標準品中的PDGF、Ang-2會與單抗結合,PBS液體洗滌5min。按照1:500的比例加入羊標志的一抗5mL,4℃放置過夜,PBS緩沖液洗滌3次,每次5min,加入鼠來源的二抗(1:1000)2mL,室溫放置2h,PBS液體洗滌5min。加入顯色底物,辣根過氧化物酶會使無色的顯色劑現藍色,加終止液變黃。在450nm處測OD值。
1.3 IVUS檢查:動脈鞘內注入肝素抗凝,硝酸甘油200μg,IVUS檢測儀器購自美國bosotonscientic公司,探頭頻率設置為40~50MHZ,將IVUS檢測探頭經過0.5mm的導絲病變部位,與超聲檢測分析儀器相連后,獲得斑塊遠端和近端的圖像,以血管外膜進行參考,進行斑塊性質的評估,檢測外彈力膜面積、管腔面積以及斑塊面積等,偏心指數(EI)=斑塊最小直徑/斑塊最大直徑。斑塊性質的評估:穩(wěn)定斑塊:同心分布、表面光滑、等回聲、質地均勻、無斑塊內出血;易損斑塊:潰瘍、無回聲區(qū)、斑塊內出血、高脂浸潤;混合斑塊:同時具有穩(wěn)定斑塊和易損斑塊的性質。
1.4 Gensini積分評估方法:對病變部位和狹窄程度進行評分,病變部位評分:左主干5分,左前降支或回旋支近端2.5分,左前降支中段1.5分,左前降支遠端1分,左回旋支中、遠端1分,右冠狀動脈1分,小分支0.5分;狹窄程度:1%~25%為1分,26%~50%為2分,51%~75%為4分,76%~90%為8分,91%~99%為16分,完全閉塞為32分。Gensini評分為病變部位評分和狹窄程度評分之積。
1.5 統(tǒng)計學處理: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 19.0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多組間比較使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使用χ2檢驗;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各組血清PDGF、Ang-2水平比較:SAP組和ACS組PDGF、Ang-2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其中SAP組PDGF和Ang-2明顯高于ACS組(P<0.05),見表2。
2.2 SAP組和ACS組冠狀動脈病變血管超聲結果以及Gensini積分比較:SAP組和ACS組病變血管外彈力膜面積、管腔面積以及斑塊面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AP組El和Gensini積分明顯高于ACS組(P<0.05);SAP組和ACS組斑塊性質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AP組以穩(wěn)定斑塊、混合斑塊為主,ACS組以易損斑塊為主,見表3。
2.3 冠心病患者血清PDGF、Ang-2與EI、Gensini積分進行相關分析:PDGF、Ang-2與EI呈正相關(r=0.30和0.31,P<0.05);PDGF、Ang-2與Gensini積分呈正相關(r=0.51和0.51,P<0.05)。
3 討論
高血脂癥、氧化應激性障礙、高血壓均能夠促進冠心病的發(fā)生,特別是在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中,冠心病的發(fā)生風險可進一步的上升[7]?,F階段臨床上主要通過IVUS檢測評估粥樣斑塊的病變程度,其雖然能夠準確評估粥樣斑塊的性質,但IVUS的檢查要求較高、費用偏高,同時檢測過程并不方便。而本研究對于冠心病患者血清學指標的探討,不僅能夠揭示PDGF、Ang-2的表達與冠心病患者的病情關系,同時還能夠為臨床上冠心病患者的粥樣斑塊病變性質的評估提供一定的參考。
PDGF的表達能夠通過提高血小板膜表面Gllb受體的激活程度,提高其對于血管內皮下膠原成分的結合程度,進而促進繼發(fā)性的血栓斑塊的形成[8];Ang-2是血管內皮相關性因子,Ang-2的表達上升能夠通過提高血管內皮的損傷,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的氧化應激性損傷,增加泡沫細胞的沉積風險,導致粥樣斑塊性質的改變[9]。Ang-2還能夠通過提高粥樣斑塊中的脂質成分的含量,導致斑塊穩(wěn)定性的下降,促進斑塊的脫落和栓塞的發(fā)生[10]。
本次研究發(fā)現,在SAP患者中,PDGF、Ang-2的表達均明顯的上升,提示了PDGF、Ang-2的高表達均能夠促進冠狀動脈病變的發(fā)生發(fā)展。通過匯集不同的相關文獻,認為PDGF、Ang-2的高表達主要通過下列幾個方面的作用促進冠狀動脈病變的發(fā)生[11,12]:(1)PDGF的上升能夠導致血小板的過度活化,導致血小板富集程度的增加,誘導了粥樣斑塊性質的改變,增加了斑塊血栓的形成風險;(2)Ang-2的表達上升,能夠導致血管內皮細胞的重塑性改變,導致內皮間質成分的代償性纖維化,導致斑塊組織性質的進一步惡化。李曉麗等[13]研究者也認為,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患者中,Ang-2的表達濃度可平均上升30%以上,特別是在合并有明顯的血管狹窄或者斑塊脫落的患者中,Ang-2的表達濃度上升更為顯著。對于不同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性質的分析研究可見,SAP組EI和Gensini積分明顯上升,提示了SAP患者的粥樣斑塊的病變程度較高,血管狹窄的風險更為明顯,這主要由于不同的病理性因素,能夠通過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的遷移障礙,導致內皮組織損傷范圍的增加,促進了粥樣斑塊的面積擴大,并影響血管平滑肌的痙攣和血管的狹窄情況。ACS患者中易損斑塊、混合斑塊的比例較高,而穩(wěn)定型斑塊的比例較低,提示了ACS患者的冠狀動脈斑塊的穩(wěn)定性較差,容易發(fā)生脫落和栓塞。本次研究還重點探討了冠心病患者血清學指標與冠心病病情的關系,發(fā)現PDGF,Ang-2與偏心指數、Gensini積分均呈現正相關,提示PDGF、Ang-2與粥樣斑塊的性質和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密切相關,臨床上出現PDGF、Ang-2的表達上升,會增加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治療應針對降低PDGF、Ang-2水平。綜上所述,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中檢測PDGF、Ang-2的表達,有助于指導臨床對疾病的觀察和治療。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因素較多,有待后期不斷研究發(fā)現。
參考文獻
[1]董靖,李志勇,盧口鵬,等.西南地區(qū)人群尿脂聯素水平與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15):3763-3765.
[2]Akboga MK,Canpolat U,Yayla C,Pt al.Association of 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with inflammation and severity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ngiology,2016,67(1):89-95.
[3]Gleissner CA.Translational atherosclerosis research:From experimentalmodels to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humans[J].Atherosclerosis,2016,248(5):110-116.
[4]付光學,陳玉東.不同類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表達及其與斑塊超聲顯像特征的關系[J].山東醫(yī)藥,2015,55(41):1-3.
[5]吳皓宇,劉曉喚,王聰霞,等.血管生成素-2對冠狀動脈支架術后支架內再狹窄的預測價值[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8,39(3):319-322.
[6]于彩紅.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超聲顯像特征的關系研究[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7 ,32(6):560-563.
[7]Laclaustra M,Casasnovas J,Fern6ndez-Ortiz A,et al.Femoral andcarotid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 association with risk factors and coronarycalcium:The AWHS Study[J].J Am Coll Cardio,2016,67(11):1263-1274.
[8]朱晉坤,毛華,尹揚光,等.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和血小板源性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在內皮細胞和血管平滑肌細胞中的作用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18(9):1023-1028.
[9]劉啟云,劉瑩瑩,韓軍麗,等.血管生成素樣蛋白-4與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無復流現象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2):348-350.
[10]劉翔,胡松,王國華.促血管生成素-1與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的關系[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5,17(5):727-729.
[11]李新,姚理娜,潘棟.冠心病患者血管生成素樣蛋白2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相關性[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7,12(3):13-16.
[12]高靜,陳玉東,劉相飛.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D基因多態(tài)性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wěn)定性的關系[J].山東醫(yī)藥2015,55(46):66-67.
[13]李曉麗,譚華清,唐湘宇.血管生成素樣蛋白2與冠心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7,15(4):298-301.
(收稿日期:2019-4-2)
作者單位:1.256500 山東省博興縣人民醫(yī)院;2.226000 江蘇省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
作者簡介:初志輝(1980-),碩士,主治醫(y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