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繼紅
摘要:在黑塞的小說《荒原狼》中,作者向人們展現(xiàn)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世界文人的壓抑情緒,在科技、戰(zhàn)爭、機械般的生活下,人們的神經(jīng)被壓迫著,黑塞在其代表作《荒原狼》充分展示了時代的罪惡和人的墮落,并在哈里·哈勒爾身上集中體現(xiàn)時代、異己、本我直接的矛盾,揭示現(xiàn)代人的靈魂苦難。文章通過對作品進行分析,詮釋主人公的孤獨和自我拯救之路。
關鍵詞:《荒原狼》;孤獨;詮釋
《荒原狼》是一個殘忍的悲劇,講述一個無法“回家”的浪蕩子的故事,人身上所具有的兇猛的狼性和思想著的理想主義在進行著一場永不會結(jié)束的戰(zhàn)爭。黑塞對知識分子的精神危機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希望能探索出永恒的人生價值。
一、《荒原狼》概述
赫爾曼·黑塞,德國小說家和詩人,黑塞以詩歌創(chuàng)作登上文壇,早期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出田園風格,抒情委婉,充滿一種富于音樂節(jié)奏和民歌色彩的夢幻和渴望的情調(diào),在鄉(xiāng)土氣息中揉進了對人生意義的哲理性探索,表達出他對自然、對人類生活和一切樸素事物的愛。經(jīng)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面對這樣一個多災多難的時代,黑塞再難以沉浸于抒情委婉的田園詩風格,因為對于他來說,文學創(chuàng)作不僅是作為一種職業(yè),而且更應該是一種時代的使命。正如作家在1937年回憶他的創(chuàng)作生涯時所說“面對充滿暴力和謊言的世界,我要向人的靈魂發(fā)出我作為詩人的呼吁?!薄痘脑恰繁闶腔诖硕鴦?chuàng)作的。當時經(jīng)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黑塞確信西方文明正在淪喪,需要挽救,感到當時西歐知識分子普遍的彷徨、苦悶、缺乏行動信念,他認為“處于兩種時代交替時期的人,他們失去了安全感,不再感到清白無辜,他們的命運就是懷疑人生,把人生是否有意義這個問題作為個人的痛苦和劫數(shù)加以體驗。”現(xiàn)代資本主義社會導致不少人陷入精神的痛苦和危機中。
二、孤獨者的文化心理
主人公哈里·哈勒爾是不同時代交替下的代表人物,他們?nèi)狈w宿,沒有安全感,將人生的意義作為個人的痛苦,雖然不知道活著有什么意義,但是又不得不一如既往地往前走。從作者的角度來看,抒情詩人的浪漫天性使他對自然的變遷、對周而復始生活的弊端、對世界的災難有較之常人更深的內(nèi)心感受,而黑塞所生活的時代,又恰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時代,他經(jīng)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1918 年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魏瑪共和國國內(nèi)經(jīng)濟危機和世界性經(jīng)濟危機,直至希特勒專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面對這樣一個多災多難的時代,黑塞再難以沉浸于抒情委婉的田園詩風格,因為對于他來說,文學創(chuàng)作不僅是作為一種職業(yè),而且更應該是一種時代的使命。黑塞認為,在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期,世界上充滿了謊言和暴力,《荒原狼》便是基于此而創(chuàng)作的。當時經(jīng)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黑塞確信西方文明正在淪喪,需要挽救,感到當時西歐知識分子普遍的彷徨、苦悶、缺乏行動信念,文人內(nèi)心是孤獨的,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造成很多人陷入精神的痛苦和危機中。
三、孤獨的闡釋
在哲學領域,人們探尋最多的是“人是什么”,而在小說《荒原狼》中,人們思考更多的是“孤獨是什么”,孤獨是一種誤入和失落,就像一只荒原狼闖到不屬于自己的世界,處處顯得格格不入,在這種異己的環(huán)境中,孤獨是非常致命的。在小說中,哈里·哈勒爾具有非凡的才華,同時主體意識較強,他喜歡思考,在思考的基礎上自我意識越來越強。自我與非我密不可分,非我是自我重要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主人公決心認真看到自己內(nèi)心的混亂狀態(tài)時,必須要經(jīng)歷“魔劇院”的歷練。人往往是具有雙重思想和人格,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能夠在危亡狀態(tài)為自己提供機會,魔劇院具有夢幻般的特征,成為主人公宣泄情感的重要方式。黑塞以主人公千變?nèi)f化的形象和喜怒無常的行為,對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的不穩(wěn)定進行提出疑問,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西斯前夕很多知識分子的真實狀態(tài)。從作品中可以看出,反映的精神既有肯定也有否定,而最可貴的是作家通過真實的“不朽者”莫扎特和虛構的爵士樂手帕勃羅的故事,為主人公的自我修行提供了新的道路。
四、精神指引
赫爾米娜是荒原狼在這個時代唯一的精神指引。她無疑不如荒原狼博學,卻叫荒原狼摸不準頭腦。其實,對于追求知識的人而言,摸不準頭腦的東西當然是最有吸引力的東西。然而赫爾米娜并啟迪他人的善心,她深知自己的呈現(xiàn)是摧毀荒原狼的一道閃電,她讓荒原狼相信神圣的東西都是毫無意義的,生活的意義就是無聊?;脑庆Яw赫爾米娜在保持自由的同時又能恰如其分地嵌入市民社會,便心甘情愿跟隨她,殊不知赫爾米娜是想把他當做自己的死亡儀式的執(zhí)行者?;脑侵皇且粭l在精神荒野上游蕩的狼,苦于人與狼的區(qū)別而無所適從。而赫爾米娜是粉碎了人與狼的界限的人?;脑鞘侨擞质抢牵諣柮啄燃炔皇侨艘膊皇抢?,她自由自在,依靠這個時代最智慧的人之手,回到了死亡故鄉(xiāng)。她簡直沒有精神痛苦,因為她將現(xiàn)實生存以及理想追求都視為毫無價值的事情??梢哉f,赫爾米娜與荒原狼一樣,早已看出這個時代沒有未來,她的選擇便是縱情聲色,讓自己舒服——赫爾米娜與常人的區(qū)別在于,她深明這個時代最有價值的事情就是縱情聲色,所以她投身其中。
五、擺脫孤獨的追尋
在《荒原狼》中,作者多次提到“鄉(xiāng)愁”,這與當時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這是作者為文人開出的藥方。雖然故事本身涉及危機、疾病、孤獨,但是作品并不是悲觀的。脫離正常軌道的人們,內(nèi)心是空虛的,他們在茫茫的人海中游蕩,人們嘗試多種治療方法。在小說中,有很多關于夢境和回憶的東西,這種逃離現(xiàn)實的方式無疑達不到目的。正確的態(tài)度應該是入世,同時停止痛苦的個性化,讓個人融化到人群中,要主動去面對現(xiàn)實,學會愛自己、愛他人,人生是沒有來世的,只有今生。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生活,認真去愛,做個自然人,這樣每個地方都是故鄉(xiāng)。赫爾米娜就是這樣,她從不壓抑自己的情感,而是任由其發(fā)展,赫爾米娜認真對待感情和友誼,主人公逐漸學會調(diào)解理智和真情,受到外界的干擾越來越少,他逐漸享受世俗的樂趣,音樂、美酒、情欲等,精神上也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哈勒爾突然頓悟,“理解了巴勃羅先生、理解了莫扎特”,哈勒爾“準備再次開始這場游戲,再嘗一次它的痛苦,再一次為它的荒誕無稽而顫栗”,再次并且不斷地游歷內(nèi)心的地獄,在煉獄中實現(xiàn)了靈魂的自我超越,達到精神的永恒、內(nèi)心的朝圣。
六、結(jié)語
《荒原狼》是黑塞對于開辟新精神可能性的一種嘗試和實踐,雖然他提出的“療治”對整個現(xiàn)實社會來說也許并不是什么特效的良藥妙方,但是黑塞終于用他的獨特的語言告訴人們:一個人的命運雖然往往受到時代的主宰,但人類卻總是執(zhí)著地前進,一代比一代更清楚地認識自然界和把握自己的命運。這應該是黑塞精神探索的積極性所在,也是《荒原狼》留給后人的最有啟迪之處。
參考文獻:
[1]周萬西子.論魯迅《孤獨者》與黑塞《荒原狼》中的孤獨意識[J].宜春學院學報,2017,39(11):91-95.
[2]來穎燕.與狼共棲——黑塞《荒原狼》中“狼”的意象談[J].現(xiàn)代中文學刊,2003(2):32-35.
[3]陳琳娜.試從《荒原狼》中的原型意象淺析其現(xiàn)代意識[J].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11(4):103-106.
[4]涂媛媛,石海翔.危機與療治——試析赫爾曼·黑塞小說《荒原狼》[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29(5):97-99.
[5]宋堅.寓深意于象征之中——淺析黑塞《荒原狼》的主題內(nèi)涵及其藝術特色[J].名作欣賞,2002(6):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