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就是以寫人、記事、狀物為主要內容,以記敘和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抒情、議論和說明為次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敘事文體。所以,從本質上講,寫記敘文,就是編故事。故事,是記敘文的核心。沒有故事,就不叫記敘文。正如美國作家唐納·馬斯說:“讀者喜歡一本小說的原因只有一個:很棒的故事?!蹦敲?,如何編出精彩的故事呢?
一、概括出話題
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一般只討論一個核心話題:或從正面論述這個話題,或從反面論述這個話題,或正反結合。所以,從材料中,我們一般都可以先提煉概括出一個話題,然后據此寫作。
比如: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可以使人隨時隨地聯系,也容易使人與人的交流因為習慣用表情符號而變得程式化;高鐵使李白“千里江陵一日還”的夸張想象變成現實,方便了人們的來往,也容易使人對遠行和離別不以為意……
科技的發(fā)展是增進還是減弱了人與人的情感?
這則材料探討的話題是“科技”與“情感”。從材料的最后一句話,我們發(fā)現它們之間的關系是這樣的:①科技的發(fā)展增進了人與人的情感。②科技的發(fā)展減弱了人與人的情感?!霸鲞M”是從正面的角度談的,“減弱”是從負面的角度談的。
二、確定好立意
清人王夫之說:“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蔽恼碌牧⒁猓酮q如文章的統帥,帥不強則兵不精,意不佳則文不興。因此,寫文章立意要先行。
概括出話題,接下來,我們再結合材料,就可以確定好立意。上述作文題,基本立意有兩個角度:①科技的發(fā)展增進了人與人的情感。②科技的發(fā)展減弱了人與人的情感。當然,我們也可以結合具體情境,作一些辯證分析。
三、構思出故事
故事,本質上就是事件。事件的要素是:5個“W”,即who/what/why/when/where。需要注意的是,構思故事時,我們要思考故事與主題的關系,即你構思的故事想要表達一個什么樣的主題。
針對“科技的發(fā)展增進了人與人的情感”的立意,我們可以這樣構思故事:
設置三個人物:一個主要人物(比如:外公),兩個以上次要人物(比如:媽媽、外婆、我等),次要人物或側襯或反襯主要人物。
敘寫兩件事情:現在,外公與母親用智能手機視頻通話拉家常。過去,外公與母親用有線電話通話拉家常。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科技增進情感”的主題。如此,寫出來的故事就會咬人了。當然,要把“我”嵌入故事,作為故事的參與者和見證者,或側襯/反襯他們,或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或抒情、議論,深化/升華主題等。
四、全方位描寫
描寫就是用色彩鮮明、立體感強、生動形象的文字語言,把表述對象的狀態(tài)生動、具體地描繪出來,給人以栩栩如生、身臨其境之感。它是一種“形神兼?zhèn)洹钡谋硎龇椒ā?/p>
描寫分為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描寫方法有白描和細描,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虛寫和實寫等。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可以盡情使用。此外,應注意文采:整散句結合,長短句交錯,運用疊音詞等。當然,推進行文時,我們主要用對話描寫推進故事情節(jié),用環(huán)境描寫襯托人物形象。
請看下文(科技增進情感):
就像陽光照亮薔薇
文/李筱晶
周六下午,放學回家。母親正在廚房里做晚餐,系著上個星期天在手機淘寶上買的格子圍裙。窗外,陽光還很燦爛。院子里的薔薇,愉悅地開著粉紅色的花。
“叮,叮,?!?/p>
“外公又打視頻電話了!”媽媽將洗菜時手里沾上的水擦在圍裙上,然后用手指點開手機接通鍵。隨即外公欣喜的大臉占滿了整個手機屏幕。
“爸爸,你看,你看,我們家里都裝修好了,寬敞不寬敞?”媽媽放大音量,朝著屏幕大聲喊。外公年紀大了,有點耳背。
“寬敞,寬敞,很寬敞,只要你們住得好,我就放心了!”屏幕里,只見外公側著大耳朵,笑得合不攏嘴。
我湊過身去,透過屏幕,看見外公滿頭白發(fā),還有那松弛褶皺的皮膚上顯現的老人斑,心里一陣心酸。媽媽的眼睛有些渾濁,卻也映滿了喜悅。母親額頭上深深淺淺的皺紋,是歲月留下的痕跡,但在屏幕中卻也顯得嬌柔可愛。
“大寶,你學習累不累?。客夤o你買了你最愛喝的酸奶?!蓖夤殖液傲艘痪洌缓髮⑹謾C攝像頭對準牛奶包裝盒。
“行了,行了,知道你會用手機,到處顯擺,煩了小女兒又來煩大女兒,煩了大女兒又來煩小孫女,你煩不煩??!”沒看見外婆的身影,卻聽到了外婆那富有磁性的聲音。
“老婆子,我看你才是真的煩!以前我用‘老人機,你嘮叨我笨;現在,我學會了用智能手機,你又嫌我煩!”外公抗議道。
我們都笑作了一團。
“記得以前,沒有手機視頻的時候,我們‘見面哪有這么便捷?,F在好了,用手機視頻聯系多方便!”
外公的話勾起了我深深的回憶。
是啊,小學時我就來市里讀書。隨著學業(yè)的日益繁重,我很少再回家看看我那親愛的外公外婆。有線電話傳來的聲音,畢竟不那么真切。偶爾回一次家,很快又別離。時間久了,我與外公外婆的情感竟生疏淡漠起來……
現在,有了智能手機就不一樣了!外公幾乎天天可以跟我們視頻通話,給我們看他養(yǎng)的雞,雞生的蛋,蛋做的萊,給我們看外婆新買的衣服,新釀的酒,新種植的蔬菜……
“老頭子,不聊了,不聊了,再聊就會影響小孫女學習,馬上就要高考了!”屏幕之外的外婆大聲提醒外公。
“當——”外公關掉了視頻電話。
窗外,夕陽正西下。陽光早已照亮了薔薇。
“這樣的生活,真好!”我由衷地感嘆道。
[評點]
文章開頭用外公與媽媽視頻聊天的生活場景導入故事,富有生活氣息;文末既用外婆催促外公關掉視頻通話的生活場景作結以照應開頭,又以景結情來點題,且豐富意蘊,給人以深深的感染。此外,在推進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中,引入外婆形象,側面表現外公對手機的認可——增進了家人之間的情感,極富寫作智慧。
針對“科技的發(fā)展減弱了人與人的情感”的立意,我們可以這樣構思故事:
設置三個人物:一個主要人物(比如:崔鶯鶯),兩個以上次要人物(比如:張生、紅娘等),次要人物或側襯或反襯主要人物。
敘寫兩件事情:現在,崔鶯鶯與張生用手機談情說愛。過去,崔鶯鶯與張生用書信談情說愛。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科技減弱情感”的主題。如此,寫出來的故事就會咬人了。當然,要把“作為紅娘的我”嵌入故事,作為故事的參與者和見證者,或側襯/反襯他們,或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或抒情、議論,深化/升華主題等。
請看下文(科技減弱情感):
那人卻在屏幕后
文/李筱晶
“為什么張生還不接我的電話?”崔鶯鶯小姐正拿著手機破口大罵。電話那端傳來一聲聲:“您撥打的用戶,暫時無人接聽,請稍后再撥……”
“紅娘,走,我們現在去找他,看他到底在干什么?!毙〗闩贤馓祝魯嚯娫捑鸵鉀_。
“小姐,不用著急,張生肯定在忙呢,等一會兒再打電話不就行了嗎?現在想聯系他可比幾百年前方便呢。”我滿不在乎地吹了吹指甲,然后欣賞起我新涂的美甲。
“好吧。”小姐只好坐下來,焦躁地劃著手機。
落日西沉,余暉漸漸染上天空。天色逐漸暗下來,繁星點點升起。那是車燈與霓虹燈的碰撞。
“從前的日色慢,生活節(jié)奏也慢!”小姐的手機突然響了起來。她驚得跳起來,趕忙接聽:“喂,是張生嗎?”
“鶯鶯,我最近出差,忙得很,有事就微信聯系我吧。我先掛了。”
“喂,喂,喂……”一陣忙音傳來,小姐失落地掛掉了電話。
我看著幾欲落淚的小姐,思緒飄回到幾百年前的一天。
那一天是上元佳節(jié)。我們在普救寺燒香祈福。后來,我們正要上馬車回家時,一個滿臉緋紅的書生沖過來遞給我一塊手帕。從那以后,我便成了小姐與張生私會的傳信人。
在守衛(wèi)森嚴的崔宅,我想盡辦法為他們傳信,有時是一塊手帕,有時是一封情書,也有時是墻外我曾見過的桃花。
天有不測風云,小姐與張生私會的事還是被老爺、夫人知道了。夫人答應小姐,只要張生金榜題名,就同意他們的婚事。
那一天,西風逼人。碧綠的天空襯著地上枯萎的黃花。小姐正在送別進京趕考的張生。小姐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灑了長亭一路。小姐千叮嚀萬囑咐張生要保重身體,得不得功名都要回來。
再舍不得,也要分別。“記得給我寫信!”小姐朝著張生的背影喊道。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庇腥肃卦谖叶叺驼Z。
我回過神來,小姐依舊呆呆地站在那兒。
“他總隔著屏幕讓我多加衣,卻總不來看看我?!毙〗汩L嘆一聲對我說。
“這科技到底是拉近了人們彼此間的距離還是增大了距離???”我自言自語道。幾百年前,因再見面困難,分別時,總是難舍難分。送別酒要斟上好幾杯,離別愁要抒上好幾回,等到燈芯斷了,淚也流盡了,才送心上人離開。而如今,有了科技,有了更方便的聯系工具,人與人的分別就變得不那么傷感了,卻無論如何也感受不到觸摸的溫情了。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人家就懂了?!蔽逸p輕哼著歌,將小姐扔在地上的手機撿起來放在她手上。屏幕藍藍地亮著:通話時間6秒。
[評點]
文章開頭以張生不接崔鶯鶯電話的生活場景導入故事,生活氣息濃郁。文末以“我”哼歌的生活場景結束全文,感染讀者。作為故事的見證者與參與者的“紅娘”,前文肯定手機,下文反思手機,先揚后抑,欲抑先揚,使文章搖曳生姿,極富寫作技巧。
(作者:陳玉駒,江蘇省張家港市沙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