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琴
【摘要】近年來數字人文成為國內研究熱點,尤其在圖書館學領域,業(yè)內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當今的圖書館員應該具備與數字人文相關的知識和能力。本文利用權威數據庫通過數字人文研究項目情況和國內外高校圖書館數字人文崗位設置情況兩個方面進行調研,闡述了培養(yǎng)高校圖書館員數字人文職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關培養(yǎng)途徑。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college library 數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
職業(yè)素養(yǎng)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數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 簡稱 DH)源于20世紀40年代的人文計算。到20世紀90年代,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飛速發(fā)展,人文學科研究領域與這類技術逐步融合?,F在,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工具、方法和過程都逐漸數字化,形成了數字人文時代。自2010年武漢大學王曉光教授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上發(fā)表的《“數字人文”的產生、發(fā)展與前沿》一文中首次正式提出數字人文的概念以來,國內圖書館界對它的關注和研究便一直呈現上升趨勢。
1 數字人文的內涵
“數字人文”絕對不是將“數字技術”與“人文思想”進行簡單地“嫁接”。2014 年,美國研究圖書館協(xié)會(ACRL)發(fā)布的《ACRL2014年學術圖書館趨勢》指出數字人文是“傳統(tǒng)人文學科的研究方法借助數字科技進行的綜合性之學術成果”。同年,國際圖聯(lián)發(fā)布的《圖書館地平線報告(2014)》中提出數字人文將成為圖書館領域跨學科研究的新趨勢?!皵底秩宋摹笔且粋€跨專業(yè)的學科領域,諸如數字倉儲、文本挖掘、數字圖書館等多種信息技術的應用及成效,對圖書館發(fā)展和館員的職業(yè)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高校圖書館視域下數字人文職業(yè)素養(yǎng)的內涵
職業(yè)素養(yǎng)是人在工作過程中應具備的職業(yè)操守,以及應掌握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從高校圖書館視角看來,數字人文職業(yè)素養(yǎng)可以理解為高校圖書館員能參與數字人文項目研究,為其提供相關人文知識和數字技術支持而應具備的知識與能力。高校圖書館員應如何順應發(fā)展趨勢,運用前沿數字技術將人文資源深度整合、保存與應用,更好地為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和人文服務項目提供支持是每一所高校圖書館當前應深思的問題。
3 培養(yǎng)高校圖書館員數字人文職業(yè)素養(yǎng)重要性的調研過程
通過查閱文獻、電話訪談、網絡調研等方式,利用權威數據庫進行調研。所有調查數據的統(tǒng)計時間截點為2018年12月。
3.1關于數字人文研究項目情況
以“圖書館&數字人文”為關鍵詞,對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等國內重要基金項目數據庫進行搜索,共得到有效數據30條。具體分析如下圖所示。
從圖1基金項目立項時間分布圖可以看出,2015年以前關于數字人文的科研課題數量很少,從2015年開始學者們對數字人文的研究興趣直線上升。從圖2基金項目主題分布圖可以看出,其中37%的項目是關于文物古籍、藝術珍品等人文領域與信息技術相互融合形成數字人文成果的研究,60%的項目是研究數字人文對高校圖書館發(fā)展的影響,有部分學者已經著手研究數字人文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員應具備的條件,如燕山大學的鄂麗君副研究館員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新業(yè)態(tài)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專業(yè)館員職業(yè)能力研究。說明圖書館學界開始重視對館員數字人文方面的培養(yǎng),即培養(yǎng)數字人文職業(yè)素養(yǎng)將是高校圖書館員自身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內容和趨勢。
3.2關于高校圖書館數字人文崗位設置情況
通過調查Center Net(國際數字人文中心網絡)發(fā)現,截至2018年3月,全球共成立了197個數字人文中心,大部分由高校圖書館建立的,分布于32個國家和地區(qū),其中有67個設立在美國[1]。為了更好地提供數字人文服務項目,這些高校圖書館大部分都設置了專門的數字人文館員崗位,并制定了專門的崗位職責和任職要求。
國內方面,臺灣大學已于2007年建成了數位人文研究中心,主要進行典藏品數字化與資料庫建設,除持續(xù)針對臺灣大學所擁有的重要性、唯一性、即時性、脆弱性的珍品進行數字典藏外,還由內而外的延伸到國內外的重要文化資產。2011年武漢大學設立了數字人文研究中心,這是我國大陸首個數字人文研究機構,該中心主要探索各種數字信息技術在人文學科知識生產、傳播與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性應用路徑與方法,以及數據驅動的人文社科研究范式創(chuàng)新。
數字人文研究在我國起步晚,研究程度還不夠深入,目前國內高校圖書館絕大多數圖書館并未明確設置數字人文館員崗位。然而在數字人文背景下,圖書館及圖書館員面臨角色改變,應當成為高校極具價值的學術合作伙伴。因此我國高校圖書館應建立適合本館發(fā)展的數字人文館員崗位,加強數字人文館員所需技能的培訓與知識的儲備,努力推進數字人文服務。
4 館員數字人文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途徑的思考
通過調查分析可知,館員數字人文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高校圖書館的發(fā)展至關重要。關于培養(yǎng)途徑有以下建議。
4.1加強人文科學知識的學習
高校圖書館員必須具備深厚的人文科學知識積累。因為,具備人文科學知識的館員在參與圖書館數字人文研發(fā)項目時,有較深刻的內在理解,能夠發(fā)掘傳統(tǒng)研究資料的新內涵,幫助自身及讀者提高科研能力。
4.2強化數字技術能力的培訓
高校圖書館員必須掌握數據科學技術和方法,能夠借助數字技術整合傳統(tǒng)資源與數字資源,實現數據的可視化表達,揭示數據間的多維關聯(lián),幫助教師發(fā)現有價值的信息,并拓展使用數字化學術研究思維方法完成科研創(chuàng)新。
4.3提升繼續(xù)學習的能力
高校館員身處開放的數字信息共享空間,館員自身的習得和訓練非常重要。館員要勇于接受新變化,始終保持學習能力,自發(fā)學習新技術,運用新方法開拓視野,提升知識服務技能。高校館員還要敢于嘗試,以問題意識為導向,從數字人文視角解決不同學科的知識服務缺口,及時調整服務方式。
4.4合理設置數字人文館員崗位
目前,國內高校圖書館幾乎沒有設置專門的數字人文館員崗位,多由學科館員或參考咨詢館員等崗位的館員兼任。然而這些館員已有的崗位工作已經較繁重,而且一般欠缺數字人文技能,無法兼顧研究本校數字人文項目,難以為本校各個人文學科提供更專更深的數字人文服務,從而影響本校數字人文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我國高校圖書館有必要參考美國高校圖書館的做法,根據本校的學科設置情況有針對性地設置數字人文館員崗位,從人員的專業(yè)背景、專業(yè)技能和綜合素質三個方面嚴格選拔數字人文館員,根據本館的發(fā)展戰(zhàn)略、本校數字人文項目開展情況、讀者實際需求,確定數字人文館員的工作職責、服務范圍,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數字人文館員的作用。
參考文獻:
[1]Centers[EB/OL].[2019-01-16].http://dhcenternet.org/centers.
[2]鄂麗君.加拿大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支持調查分析[J/OL].圖書館論壇,2019:1-6.
[3]夏瑾瑾.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數字人文服務研究及啟示[J].河北科技圖苑,2018,31(05):50-54.
[4]金玲娟.美國高校圖書館的數字人文館員崗位設置[J].圖書館論壇,2018,38(08):1-8.
[5]金玲娟,韓璽.美國高校圖書館數字學術中心調查研究[J].圖書館,2018(06):61-67+85.
[6]于亞秀,李欣.美國高校圖書館的數字人文服務實踐——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為例[J].圖書館論壇,2018,38(09):30-37.
[7]楊曉雯.我國高校圖書館開展數字人文教育的對策[J].圖書館論壇,2018,38(11):35-43.
作者簡介:孫 琴(1983-),女,武漢商學院圖書館館員,情報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