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尚柱
摘 要:政治是高中的重要學科,能夠端正現(xiàn)代學生之思想,培養(yǎng)其政治價值觀,傳遞國家思想意識。在高中政治核心素養(yǎng)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核心思想知識,更能夠?qū)⑵鋺糜谏町斨校宫F(xiàn)代高中生能夠“知政”“評政” “參政”,培養(yǎng)新一代高素質(zhì)人才。為此,高中政治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善用時事政治,樹立學生“參政”意識,引導學生關注國家時事政治,拓展其政治思維能力,靈活運用政治知識。本文將從時事政治對高中政治教學之作用與高中政治教學應用時事政治探究兩個方面詳細論述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善用時事政治,提升高中生政治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時事政治;高中政治;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19)09B-0086-02
時事政治可以簡單理解為生活中所發(fā)生的政治事件。時事政治事件中蘊含著大量的政治知識,是開展政治教學的絕佳素材??v覽高中政治教材可以發(fā)現(xiàn),政治知識點雖然凝練于生活,但抽象性卻相對比較強,學生雖然能夠背誦其概念、定義,卻無法進行深入的了解。
此外,在高中政治數(shù)次教改中均強調(diào)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實際應用能力,而高考中時事政治題涉及比例也逐漸增大。
因此,高中政治教師應該結合政治實際教情,注重將時事政治應用于其中,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學習能力與實際應用能力,讓政治教學具象化、生動化、靈性化。
一、時事政治對高中政治教學之作用
(一)豐富內(nèi)容,提升興趣
事實政治本身隨著社會發(fā)展變化而變化,具有非常強的時效性。但在政治教科書的編寫卻無法緊跟當下時政變化,這也就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時代感的差異性,在部分知識點學習時存有年代隔閡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功利心過強。
尤其在進行案例教學時,由于案例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相距甚遠,學生對于案例理解起來較為困難,更無法從中提煉出關鍵知識點。高中政治教師將時事政治應用于教學中,精心選擇與學生生活貼切的時事政治案例,可以豐富政治教學內(nèi)容,提升學生對于政治學習興趣,彌補教材時效性不足的弱點。時事政治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并引發(fā)一系列的教學反應,為政治創(chuàng)新教學提供了必要的基礎。
(二)學習能力,分析能力
在政治知識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主要可以歸結為兩類:其一,理解困難;其二,應用困難。理解困難,主要是因為學生對于知識點無法深入掌握,更無法轉(zhuǎn)化為個人思想。應用困難與學生理解困有著直接關系,面對教師已經(jīng)講解過的習題尚能夠簡單作答,一旦題型變化就無法做出合理的答案。時事政治作為重要的教學素材,可以被靈活應用于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用以激發(fā)學生的政治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政治知識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學結束后,教師也可以舉例時事政治事件,讓學生對此進行深入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時政分析能力。故此在開展高中政治教學中必然繞不開時事政治,只有善用、巧用、妙用才能夠充分地發(fā)揮其作用。
二、高中政治教學應用時事政治探究
(一)善用時政,激其興趣
時事政治的興趣激發(fā)作用毋庸置疑,陳瑞欣等人就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探究與分析,許多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嘗試將時事政治應用于其中,但實際作用卻并不佳,產(chǎn)生了參差不齊的效果。
追本溯源,主要是因為時事政治的應用不當,許多教師僅是將時政作為政治課堂的一點“佐料”,起到烘托課堂氛圍的作用,卻沒有讓其成為課堂學習素材,弱化了時事政治的科學教學價值。
因此,高中政治教師在應用時事政治激發(fā)學生的政治學習興趣時應該注意兩點:第一,興趣契合性,選取的時事政治素材不能過深過難,增加學生的學習困難;第二,內(nèi)容適宜性,時事政治素材要與教學內(nèi)容相貼合,有助于開展政治教學。
例如在《神奇的貨幣》教學中,會為學生介紹貨幣“神秘面紗”以及信用卡、支票、外匯等相關知識。仔細分析此課內(nèi)容可以看到主要在兩點上涉獵過少,分別為人民幣知識與電子貨幣知識。
為此,高中政治教師可以引入國家關于人民幣五次改版知識、電子貨幣發(fā)展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雖然經(jīng)常接觸人民幣,但許多學生卻沒有接觸到老版人民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我國數(shù)次改版的人民幣豐富學生的知識,講解國家的貨幣政策以及國際上人民幣地位的提升,并逐漸聯(lián)系到學生網(wǎng)上購物行為,順利過渡到電子貨幣知識。善用時政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讓課堂教學更加立體化。
(二)巧用時政,學習能力
政治學科雖然與時政連接緊密,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并不愿意花費過多的時間深入地應用時事政治開展教學。高中政治課程為高考科目,教師承擔著較大的教學壓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爭分奪秒為學生贏得更多的復習時間。
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將知識點直接凝練而出以此提升課堂教學進度,讓學生直接背誦記憶理論知識點,將更多的時間傾向于習題教學中?!坝賱t不達”,揠苗助長式的教學形式必然會導致學生“貪多嚼不爛”,學生對于理論知識點掌握不透徹的情況下就開展習題教學,將會使學生在做題過程中萌生寸步難行之感。更為嚴重的是,這種教學方法過于枯燥乏味,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獲得成功感,長此以往必然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長遠教學活動開展。為此,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巧用時政,讓學生從時事政治事件中提煉知識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妙用時政,分析能力
“知”“行”“學”合一,才能夠真正地提升高中生政治素養(yǎng)。高中政治教師應該豐富個人時政視野,挑選熱門時政話題,激發(fā)學生的政治興趣,能夠?qū)⒁呀?jīng)掌握的政治知識巧妙地應用于日常生活當中,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用時政開展案例教學,需要時政知識與教學內(nèi)容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切實具有可探性與深入性。
在初次引導學生利用已經(jīng)掌握的政治知識開展案例分析時,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無法準確提煉政治知識點,教師可以預先幫助學生復習理論知識,讓學生明確時事政治事件中應該提煉出的政治知識點,分析其中體現(xiàn)的政治哲理,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例如在《求索真理的歷程》一課的教學中,高中政治教師可以引入近期臺灣某“名嘴”說大陸吃不起“榨菜”的事件作為教學案例。教師讓學生分析為什么某“名嘴”會說大陸人吃不起“榨菜”明顯違背事實真相的話語,引導學生掌握“在實踐中追求和發(fā)展真理”。
三、結束語
“用教創(chuàng)教,皆不相師”,高中政治教師在探索將時事政治應用于高中政治教學中應該緊跟時代,善用、巧用、妙用時事政治素材構建優(yōu)質(zhì)課堂,提升高中政治課堂效率,構建優(yōu)質(zhì)課堂,促進學生政治綜合素養(yǎng)提升。
參考文獻:
[1]尤德林.關于時事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10).
[2]朱全中.時政教育兩維度[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7,(9).
[3]陳瑞欣.運用“課前三分鐘”時事政治講述培養(yǎng)大學生國際視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
[4]葛小軍.時事資源的開發(fā)與運用[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8,(12).
[5]尤唐金.時政熱點教學三策[J]. 思想政治課教學,2018,(11).
[6]馬炳帥.培育政治認同素養(yǎng)的思考與實踐——以“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教學為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