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香娟
摘? 要:基礎教育改革正在進行,新課程理念提出一個重要的思想,其核心是以學生為本,教師為輔,注重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思想,要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方法,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提升課堂趣味性、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組建小組及加強課后鞏固,以實施更高效的課堂教學,為小學生的啟蒙學習和綜合素質能力全面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教學質量;實踐應用
小學數(shù)學是門基礎學科,是學生必經(jīng)的學習階段。通過對小學生的特點進行分析,不難得知,這一年齡段的學生處于心智發(fā)育時期,自主學習能力弱,上課時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集中時間較短,大腦處于發(fā)育期,記憶力不強,需要反復鞏固知識。
一、提升課堂趣味
多數(shù)小學生對復雜邏輯的數(shù)學有畏懼心理,缺乏對數(shù)學的信心,導致上課不認真聽講,形成惡性循環(huán),嚴重影響教學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小學生來說,提升課堂趣味性,促使學生對數(shù)學產(chǎn)生興趣,這樣可以活躍其思維,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設置懸念或將教材中的問題改編成生動有趣的故事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在講故事時,注意語言的生動與幽默,使學生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學生的學習參與感增加,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會變強。通過故事體驗學習,如:“八路軍小戰(zhàn)士看到百姓都在看通告,便上去看,原來通告上寫著將軍要找我軍最聰明的人來測量我方炮樓的高度,以便修筑防御工事,小戰(zhàn)士很有辦法,于是小戰(zhàn)士找到將軍,將軍問小戰(zhàn)士用什么工具來測炮樓?小戰(zhàn)士說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就可以,他把木棍插在炮樓旁邊,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樣長的時候,他量了炮樓影子的長度和炮樓底面邊長的一半,把這兩個長度加起來就是炮樓的高度了”。這樣利用學生更專注于聽故事的特性,將知識融入其中,提升課堂趣味性,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但是從小學教育來看,教學方法仍然為傳統(tǒng)的“一言堂”模式,老師作為主體在講臺引領學生聽講,很容易導致學生不集中注意力,難以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主動性沒有調動,對教師所講的課堂內容理解也會變得更加片面。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小學教師,不僅要保證自己知識水平過硬,而且要以新的姿態(tài)面對學生,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增加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深入了解學生的想法,合適地做出課堂調整,增添新型教學方法。為此,教師應該在課堂上采用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課堂,激發(fā)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的思維開發(fā)。[2]
例如,在進行四邊形的分類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互動的學習過程,教師可以提問“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四邊形, 并且知道四邊形可以分為正方形、長方形、菱形、梯形和一般平行四邊形?,F(xiàn)在就讓你們猜的方式了解各種四邊形的區(qū)別。教師可以將手中的四邊形擋住一半,另一半讓學生看見,讓學生猜:“你能猜出我手中拿的是什么四邊形嗎?”這時,教師呈現(xiàn)半個四邊形,這個四邊形的大部分被擋住,只露出一個角。有的學生說“我猜是平行四邊形,因為我看到了一個銳角且邊相等?!庇械膶W生說:“我猜是菱形,看到一個是銳角,對應的銳角可能是相等的”這樣學生積極性得到極大的調動,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教師還可以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讓抽象的數(shù)學問題數(shù)學具象化,讓學生以圖片的形式理解問題,加深其對此問題的印象,如:在計算長方體,圓柱體等的表面積時,可以用PPT將該柱體展示,拆分,有利于學生理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三、組建小組學習
小組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近年逐漸突出,原因是這種方法實現(xiàn)了課堂中心的轉移,使得師生之間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更加頻繁,貫徹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準則。小組合作應該合理且分工明確,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能力有限,所以教師應該幫助學生依據(jù)實際情況分工,保證小組內每個人都有任務,通力合作共同完成知識的學習。
例如:教師提前準備圓柱的紙模型,再準備一個寬與圓柱模型高相等的長方形紙片,并拋給學生幾個問題:(1)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什么?(2)長方形的寬等于圓柱的什么?(3)展開后長方形紙的面積就是圓柱體的什么面積?四人小組熱烈的討論著,討論完成后,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將答案展示到黑板,全班交流談論。
教師最后進行專業(yè)性指導,給出標準答案:“(1)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2)等于圓柱的高(3)等于圓柱的側面積”。其中要注意的是,合作學習必須讓學生首先學會獨立思考,每個小組有想法之后在進行交流,這可以讓每個學生的思維邏輯都得到鍛煉。
四、加強課后練習
課后作業(yè)是課堂的延續(xù),是課堂教學非常重要的收尾工作。小學生的記憶力差,自主學習能力差,需要對某知識點需要反復練習。教師要做的不僅僅是簡單的布置適量的課堂作業(yè),更重要的是要對作業(yè)差異化處理,對有能力的學生,可以讓其放棄簡單的、機械的計算,向有難度的題目進行研究,進一步提升數(shù)學能力。而對那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其作業(yè)應該偏向基礎方面的,使其更好地理解知識點,加強數(shù)學基礎。
例如:在面積一課中,教學目的是能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計算圖形的面積,在課后作業(yè)中,教師可以將題目分為困難類和簡單類,讓不同類型學生做不同的題。如,對面積計算掌握良好的,可以布置關于圓的面積題,對面積計算掌握欠佳的,就布置一些矩形的題。將題目難易分明,分給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這樣可以讓學生都參與到作業(yè)中,對知識進行復習鞏固。
五、總結
小學數(shù)學課堂效果的提升,需要教師積極探索,尋求合適科學的方法進行更高效的教學。教師要重視對小學生數(shù)學能力的培養(yǎng),以開發(fā)學生思維,提升學生數(shù)學能力,掌握解題方法,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瑜. 優(yōu)化小學數(shù)學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7(9).
[2]王智波. 優(yōu)化小學數(shù)學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J]. 散文百家旬刊, 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