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瑋鴻,韓雪雯,劉 暢,崔耿堃,黃 劍,孫艷兵,劉云海,柳玉輝
(東華理工大學 核科學與工程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放射性廢物對人類健康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潛在威脅。如何安全高效地去除和回收放射性核素受到高度重視[1-5]。放射性碘是核裂變不可避免的產(chǎn)物之一。核試驗釋放、核電站運行和重大核事故泄露是放射性碘的主要來源[6-9]。碘有多種同位素,已知的碘同位素有37種,其中127I是穩(wěn)定同位素,其余均具有放射性。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由裂變核素(特別是鈾-235)的裂變產(chǎn)生,它們的半衰期從大約8 d(131I)到1.6×107年(129I)不等。由于碘同位素具有相同的電子結(jié)構(gòu),因此在許多情況下它們的物理和化學性質(zhì)難以區(qū)分。放射性碘可存在于水、土壤和大氣中,其中主要存在于水溶液中。放射性碘由于具有半衰期長、毒性大等特點,易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而且易被人體吸收富集,使人受到較大劑量的持續(xù)照射[10]。
碘離子總量大,易遷移,被認為是最難處理的放射性核素之一[11]。目前對于去除溶液中的碘離子主要有溶劑萃取法、化學沉淀法、膜分離法、吸附法等[12-15]。然而,溶劑萃取法和化學沉淀法操作成本高,去除率低,易產(chǎn)生二次污染物;而膜分離法的儀器復(fù)雜、價格相對昂貴,并且易于結(jié)垢,結(jié)垢或膜降解都影響去除率;吸附法則因為具有原料易得、工藝簡單、污染小、能耗低等優(yōu)點而受到廣泛關(guān)注。常見的碘離子吸附劑有銀基材料[16-17]、鉍基材料[18]、銅基材料[19]、鉛基材料[20]等。但這些材料存在合成復(fù)雜、污染大、吸附容量低、吸附速率慢等缺點。因此,非常迫切需要一種合成簡單、吸附效率高的碘吸附材料。
目前,二維材料因其具有獨特的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引起了廣大研究者的關(guān)注。MoS2是典型的二維材料,與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結(jié)構(gòu)類似,具有六方層狀結(jié)構(gòu),層內(nèi)由共價鍵結(jié)合,層與層之間由范德華力結(jié)合,是一種典型的半導(dǎo)體材料。MoS2分子層之間的間距為0.62 nm,自由為間距0.30 nm,其中每層由2層六方緊密堆積的硫原子與中間1層鉬原子形成三明治結(jié)構(gòu)[21-24]。MoS2因具有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zhì)、機械性質(zhì)、光學性質(zhì)、電學性質(zhì)等,已在催化、電子學、生物醫(yī)學、能源等領(lǐng)域得到了實際應(yīng)用,預(yù)計在環(huán)境領(lǐng)域也會得到發(fā)展與應(yīng)用。目前,已有關(guān)于MoS2用于含重金屬離子廢水處理方面的應(yīng)用研究[25-26]。
采用流程簡單、晶體性良好的熔鹽電解法制備二硫化鉬,對熔鹽電解質(zhì)溫度、組分和電流密度進行調(diào)控,可以實現(xiàn)調(diào)控二硫化鉬晶體結(jié)構(gòu)和堆垛方式目的[27]。銀基材料對碘有較好的吸附性能,因此,研究了采用沉淀法制備Ag3PO4和Ag3PO4@MoS2復(fù)合材料,采用XRD、FT-IR和SEM等對2種材料的結(jié)構(gòu)和性質(zhì)進行表征。并考察了Ag3PO4和Ag3PO4@MoS2對碘的吸附性能,進一步探討二者吸附碘的機制和規(guī)律。
LiCl、KCl、(NH4)6Mo7O24、KSCN,均為分析純,購于上海三愛司化學試劑有限公司;AgNO3、Na2HPO4、KI,均為分析純,購于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上試劑均直接使用未進一步純化。
主要儀器:電子分析天平(BS124S,北京賽多利斯儀器系統(tǒng)有限公司),SEM(Nova Nano 450,荷蘭FEI公司),pH計(PB-10,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723PC,上海析普儀器有限公司),XRD(D8 ADVANCE,德國Bruker AXS公司),紅外光譜儀(FTS-65A,美國Bio-RAD公司),Zeta電位儀(Stabino PMX 400,美國Microtrac公司)。
采用熔鹽電解法制備二硫化鉬。熔鹽電解是一個將電能轉(zhuǎn)化為化學能的過程。熔融態(tài)金屬鹽類作為電解質(zhì),通電之后,體系內(nèi)部發(fā)生電化學反應(yīng),得到目的產(chǎn)物。
試驗用熔鹽體系為LiCl-KCl體系。將35 g LiCl和35 g KCl的混合物真空干燥除去過量水,置于坩堝中;將4 g(NH4)6Mo7O24和6 g KSCN混合粉末加入坩堝中;用鉬絲(直徑1 mm,純度99.99%)作為工作電極,玻璃碳作為輔助電極,在2.0 A恒電流條件下進行電解,得到二硫化鉬。
將3 g硝酸銀固體加入水溶液中超聲溶解。在50 ℃水浴中攪拌條件下,將配置好的磷酸氫二鈉水溶液逐滴加入到硝酸銀溶液中,滴加完成后遮光攪拌70 min,使混合均勻并充分反應(yīng)。反應(yīng)后的產(chǎn)物洗滌干燥,即得Ag3PO4。
去離子水中加入制備的二硫化鉬0.1 g,超聲30 min使分散均勻,得到二硫化鉬水溶液;再將3 g硝酸銀固體加入到二硫化鉬水溶液中,超聲使分散均勻;后續(xù)步驟與磷酸銀制備相同。最后將反應(yīng)產(chǎn)物洗滌干燥,即得Ag3PO4@MoS2復(fù)合材料。
因為放射性碘有毒,所以試驗均采用無放射性的K127I溶液作為模擬吸附對象。利用單因素試驗法考察材料對碘吸附的影響。精確稱取0.010 g吸附材料于錐形瓶中,取50 mL用0.1 mol/L NH3·H2O和HNO3溶液調(diào)節(jié)pH和濃度的碘溶液轉(zhuǎn)入錐形瓶中,于恒溫振蕩箱中振蕩一段時間,之后取溶液進行離心,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上清液中碘離子質(zhì)量濃度,根據(jù)式(1)計算吸附量qe。
(1)
式中:ρ0—吸附前碘離子質(zhì)量濃度,mg/L;ρe—吸附后碘離子質(zhì)量濃度,mg/L;V—碘化鉀溶液體積,L;m—Ag3PO4或Ag3PO4@MoS2質(zhì)量,g。
1.6.1 SEM-EDS分析
用掃描電鏡(SEM)觀察Ag3PO4、Ag3PO4@MoS2材料形貌及粒徑大小,結(jié)果如圖1、2所示。
圖1 Ag3PO4的SEM和EDS照片
圖2 Ag3PO4@MoS2的SEM和EDS照片
由圖1看出,Ag3PO4顆粒呈不規(guī)則球狀團聚在一起,顆粒大小不均勻,粒徑在0.1~1.0 μm之間,Ag、P、O分布均勻。由圖2看出,所合成材料中有球狀和片狀物質(zhì)聚集在一起,Ag、P、O主要分布在球狀物中,Mo、S元素主要分布在片狀物質(zhì)中??梢酝茢?,片狀物質(zhì)是MoS2,球狀物質(zhì)是Ag3PO4,表明Ag3PO4@MoS2成功制備。
1.6.2 FTIR分析
Ag3PO4和Ag3PO4@MoS2的FT-IR分析結(jié)果如圖3所示??梢钥闯觯涸? 000~500 cm-1范圍內(nèi),2種物質(zhì)均于3 400 cm-1和1 665 cm-1處附近出現(xiàn)吸附水中O—H伸縮振動峰;在1 360 cm-1處出現(xiàn)水分子中H—O—H彎曲振動峰;1 070、950、540 cm-1處的吸收峰為Ag3PO4的特征吸收峰,其中位于1 070 cm-1處的是P—O的伸縮振動峰,位于950 cm-1處的是[PO4]3-結(jié)構(gòu)特征伸縮振動吸收峰,位于540 cm-1處的是O—P—O彎曲振動吸收峰[28]。未發(fā)現(xiàn)MoS2特征吸收峰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制備過程中摻雜的MoS2含量少;二是MoS2特征吸收峰與Ag3PO4特征吸收峰位置相近而被掩蓋。
圖3 Ag3PO4和Ag3PO4@MoS2的FT-IR分析結(jié)果
1.6.3 XRD分析
Ag3PO4和Ag3PO4@MoS2的XRD分析結(jié)果如圖4所示??梢钥闯?Ag3PO4的衍射峰和體心立方相Ag3PO4衍射峰相吻合(PDF#06-0505),無任何雜質(zhì)衍射峰出現(xiàn),且衍射峰均較為尖銳。這表明所制備的Ag3PO4純度高,晶化度高。Ag3PO4@MoS2的衍射峰與Ag3PO4基本一致,說明MoS2的摻雜未改變Ag3PO4結(jié)構(gòu)。2θ在14°附近出現(xiàn)了1個強烈衍射峰,與MoS2標準卡片(PDF#37-1492)上(002)晶面衍射峰相吻合,表明Ag3PO4@MoS2具有良好的結(jié)晶度。
圖4 Ag3PO4和Ag3PO4@MoS2的XRD分析結(jié)果
1.6.4 Zeta電位分析
Ag3PO4和Ag3PO4@MoS2的Zeta電位分析結(jié)果如圖5所示??梢钥闯觯簆H由2.0升高至8.0,Ag3PO4的表面電位由7.4 mV降至-29.7 mV,等電位點pH為2.3;Ag3PO4@MoS2的表面電位也隨pH升高而下降,Ag3PO4@MoS2的表面電位由-5.3 mV降至-37.1 mV。原因是,摻雜的MoS2表面電荷為負,導(dǎo)致Ag3PO4@MoS2表面電荷相比Ag3PO4表面電荷更負。
圖5 Ag3PO4與Ag3PO4@MoS2的Zeta電位分析結(jié)果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溶液中碘離子質(zhì)量濃度。該法無需添加輔助試劑和顯色劑,具有快速、準確、簡單等優(yōu)點[30]。
碘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譜如圖6所示。以去離子水為空白進行對比。可以看出:I-在波長226 nm和194 nm處有特征吸收峰;隨I-濃度增大,特征吸收峰峰強增大。由于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在靠近190 nm處產(chǎn)生的紫外光不穩(wěn)定,所以后續(xù)試驗均選擇226 nm作為I-測定波長。
圖6 碘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譜
準確稱取1.307 g固體碘化鉀于燒杯中,加入去離子水,完全溶解后轉(zhuǎn)移至1 000 mL容量瓶中,用去離子水定容,得到1 g/L碘儲備液。用碘儲備液配制0~2 mg/L范圍內(nèi)的一系列KI溶液,在波長226 nm處測定吸光度,根據(jù)朗伯比爾定律繪制碘離子標準曲線,結(jié)果如圖7所示。可以看出:碘離子質(zhì)量濃度在1.0~20 mg/L范圍內(nèi),溶液吸光度與碘離子質(zhì)量濃度之間的線性關(guān)系良好,擬合方程為
y=0.101 5x-0.001 38,
相關(guān)系數(shù)R2=0.999 32。
圖7 I-的標準曲線
吸附劑質(zhì)量0.01 g,溶液體積50 mL,碘離子質(zhì)量濃度50 mg/L,吸附時間300 min。溶液初始pH對2種材料吸附碘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如圖8所示。
圖8 溶液pH對Ag3PO4和Ag3PO4@MoS2吸附碘的影響
由圖8看出:溶液pH在3~11范圍內(nèi),Ag3PO4@MoS2對碘離子的吸附量都高于Ag3PO4的吸附量;酸性條件下,隨pH增大,Ag3PO4和Ag3PO4@MoS2對碘離子的吸附量逐漸增大;pH=7.0時,Ag3PO4@MoS2對碘離子的吸附量為246.5 mg/g,Ag3PO4對碘離子的吸附量為236.8 mg/g。強酸性條件下,2種材料對碘離子的吸附量都不高,這是因為Ag3PO4易溶于酸,不利于AgI沉淀生成;隨溶液pH提高,堿性條件下,溶液中OH-質(zhì)量濃度逐漸增大,導(dǎo)致吸附劑外表面負電荷增加,與帶負電荷的碘離子發(fā)生競爭吸附,導(dǎo)致吸附劑對碘離子的吸附量逐漸降低。
吸附劑質(zhì)量10 mg,溶液體積50 mL,碘離子質(zhì)量濃度50 mg/L,溶液pH=7.0。接觸時間對Ag3PO4和Ag3PO4@MoS2吸附碘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如圖9所示。
圖9 接觸時間對Ag3PO4和Ag3PO4@MoS2吸附碘的影響
由圖9看出:接觸時間在0~180 min范圍內(nèi),Ag3PO4和Ag3PO4@MoS2對碘離子的吸附量逐漸增大,達到平衡所需時間分別為120、60 min。
采用準一級和準二級吸附動力學模型研究Ag3PO4和Ag3PO4@MoS2吸附碘離子的過程及吸附速率。模型的線性方程由公式(2)(3)計算所得。
ln(qe-qt)=lnqe-k1t;
(2)
(3)
式中:qt為吸附t時間時的碘離子吸附量,mg/g;k1為準一級吸附動力學模型的吸附速率常數(shù),min-1;k2為準二級吸附動力學模型的吸附速率常數(shù),g/(mg·min)。
根據(jù)圖10(a)(b)中線性擬合曲線(ln(qe-qt)-t和t/qt-t)的斜率與截距計算動力學參數(shù),所得結(jié)果見表1。
a—準一級動力學模型;b—準二級動力學模型。
吸附劑qe,exp/(mg·g-1)準一級動力學準二級動力學q1,cal/(mg·g-1)k1/min-1R21q2,cal/(mg·g-1)k2/(g·mg-1·min-1)R22Ag3PO4233.5194.92.1×10-20.950276.21.9×10-40.994Ag3PO4@MoS2243.5138.62.0×10-20.874282.51.1×10-40.995
吸附劑質(zhì)量10 mg,溶液體積50 mL,碘離子質(zhì)量濃度50 mg/L,溶液pH=7.0,吸附時間120 min。碘離子初始質(zhì)量濃度對Ag3PO4和Ag3PO4@MoS2吸附碘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如圖11所示??梢钥闯觯弘S碘離子初始質(zhì)量濃度由10 mg/L升至170 mg/L,2種吸附劑對碘離子的吸附量均提高,并逐漸達到飽和,達到飽和時碘離子質(zhì)量濃度均為150 mg/L。
圖11 碘離子初始質(zhì)量濃度對Ag3PO4和Ag3PO4@MoS2吸附碘的影響
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進一步探討2種吸附劑對碘的等溫吸附行為。Langmuir吸附模型表達式為
(4)
式中:qm—單層飽和吸附容量,mg/g;kL—與吸附能量相關(guān)的參數(shù),g/mg。
Freundlich吸附模型表達式為
(5)
式中:1/n—分均質(zhì)系數(shù);kF—Freundlich常數(shù),(mg·g-1)/(mg·L-1)1/n。
將吸附平衡數(shù)據(jù)代入式(4)(5),分別對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溫吸附模型進行線性擬合,結(jié)果如圖12(a)(b)所示。根據(jù)擬合曲線的截距和斜率求得qm、kL、n和kF,其結(jié)果與擬合線性相關(guān)系數(shù)見表2。
a—Langmuir吸附模型;b—Freundlich吸附模型。
吸附劑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kL/(g·mg-1)qm/(mg·g-1)R21kF/(mg1-1/n·L1/n·g-1)nR22Ag3PO40.07617.280.99656.901.710.936Ag3PO4@MoS20.14628.930.99790.951.920.918
吸附劑質(zhì)量10 mg,溶液體積50 mL,碘離子質(zhì)量濃度50 mg/L,溶液pH=7.0,吸附時間120 min。溶液溫度由15 ℃升至35 ℃,Ag3PO4和Ag3PO4@MoS2對碘的吸附試驗結(jié)果如圖13所示??梢钥闯觯弘S溶液溫度升高,Ag3PO4和Ag3PO4@MoS2對碘離子的吸附量變化均不大,分別由230.2、241.3 mg/g提高至239.3、248.1 mg/g,表明這2種材料對碘離子的吸附過程均吸熱。
圖13 溫度對Ag3PO4和Ag3PO4@MoS2吸附碘的影響
吉布斯自由能變(ΔG,kJ/mol)、焓變(ΔH,kJ/mol)和熵變(ΔS,J/(K·mol))等熱力學參數(shù)及分配系數(shù)kd(mL/g)之間的關(guān)系如下:
(6)
(7)
式中:R—氣體摩爾常數(shù),8.314 J/(k·mol);T—熱力學溫度,K。
吸附劑質(zhì)量10 mg,溶液體積50 mL,碘離子質(zhì)量濃度50 mg/L,溶液pH=7.0,吸附時間120 min。以1/T為橫坐標,lnkd為縱坐標繪制Ag3PO4和Ag3PO4@MoS2吸附碘的熱力學曲線,如圖14所示。由擬合曲線的斜率和截距分別得到ΔH、ΔS,不同溫度下的ΔG根據(jù)式(8)求得。
ΔG=ΔH-TΔS。
(8)
不同溫度下,Ag3PO4和Ag3PO4@MoS2吸附碘的熱力學參數(shù)見表3??梢钥闯觯害>0,ΔG<0,表明Ag3PO4和Ag3PO4@MoS2吸附碘離子的過程自發(fā)吸熱;ΔS>0,表明2種吸附劑對碘離子的吸附均為表面混亂度增加過程;2種吸附劑對碘離子吸附過程的ΔG絕對值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表明升溫有利于吸附過程進行;此外,相同溫度下,Ag3PO4吸附反應(yīng)ΔG的絕對值小于Ag3PO4@MoS2吸附反應(yīng)ΔG絕對值,表明Ag3PO4@MoS2對碘離子有更強的吸附性能。
圖14 Ag3PO4和Ag3PO4@MoS2吸附碘的熱力學曲線
表3 Ag3PO4和Ag3PO4@MoS2吸附碘的熱力學參數(shù)
采用熔鹽電解法制備二硫化鉬,然后用其與磷酸銀復(fù)合制備磷酸銀/二硫化鉬(Ag3PO4@MoS2)吸附劑是可行的,所制備的吸附劑可用于從水溶液中吸附碘離子。Ag3PO4和Ag3PO4@MoS2對碘離子的吸附過程均符合Langmuir模型,單分子層飽和吸附量為617.28 mg/g(Ag3PO4)和628.93 mg/g(Ag3PO4@MoS2),溶液最佳pH均為7.0,吸附達到平衡所需時間為120 min(Ag3PO4)和60 min(Ag3PO4@MoS2)。動力學研究結(jié)果表明,2種吸附劑對碘離子的吸附過程均符合準二級動力學模型,吸附過程主要受化學作用控制。MoS2的加入使得Ag3PO4對碘離子的吸附反應(yīng)平衡時間縮短,吸附量提高,因為MoS2有較大比表面積,能夠為銀離子的附著提供更多活性位點,增大銀離子與碘離子反應(yīng)概率;Ag3PO4和Ag3PO4@MoS2對碘離子的吸附均為自發(fā)吸熱過程。研究結(jié)果表明,Ag3PO4@MoS2對于從溶液中去除碘離子有較高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