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核工業(yè)二一五醫(yī)院 1.麻醉科,2.重癥醫(yī)學科,陜西 咸陽 712000)
顱腦外傷為臨床常見腦外傷疾病,多由暴力引起的顱骨、大腦及軟組織損傷[1]。顱腦損傷可通過手術進行顱內(nèi)血腫及壞死組織的清除,實現(xiàn)控制顱內(nèi)壓、降低死亡率的目的[2]。由于顱腦手術患者手術部位特殊,需要嚴格選擇麻醉的種類和特性。瑞芬太尼為μ型阿片受體激動劑,在組織內(nèi)水解速度迅速,起效快、維持時間短[3];丙泊酚常用于全身麻醉的誘導和維持,為烷基酸類短效靜脈麻醉藥[4]。炎癥反應因子是細胞內(nèi)炎癥反應的主要參與和調(diào)控蛋白:神經(jīng)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水平的異常與腦組織功能和認知功能障礙的發(fā)生密切相關[5],白細胞介素分子也參與了神經(jīng)組織的病理和生理學過程[6]。本研究分析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對顱腦手術患者認知功能及炎癥反應的影響,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以本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期間收治的采用瑞芬太尼(對照組,n=83)和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觀察組,n=88)麻醉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患者均符合顱腦手術指征;依據(jù)美國麻醉協(xié)會分級為Ⅱ-Ⅲ級;患者臨床資料完整且同意本研究。排除標準:嚴重的心臟、腎臟功能異?;颊撸恍g前存在明顯的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對照組中男44例,女39例,年齡48~68歲,平均(59.1±11.4)歲,觀察組中男47例,女41例,年齡48~69歲,平均(59.5±11.7)歲。兩組患者在性別比例、平均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所有患者或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符合醫(yī)院倫理委員會要求。
對照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麻醉,觀察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分析兩組患者麻醉前后認知功能變化。兩組患者術前均進行心率、呼吸和血壓等常規(guī)項目的檢查,術前30 min給予0.5 mg的阿托品和0.1 g的苯巴比妥那肌肉注射。然后開通靜脈通路進行全身麻醉。對照組患者給予丙泊酚麻醉:丙泊酚靜脈注射(2 mg/kg)和羅庫溴銨0.6 mg/kg靜脈注射,至患者意識消失后氣管插管,術中采用芬太尼(3 μg/kg·min)和丙泊酚(3 μg/kg·min)維持麻醉。觀察組患者給予丙泊酚靜脈注射(2 mg/kg)和羅庫溴銨0.6 mg/kg靜脈注射麻醉,至患者意識消失后氣管插管,術中采用瑞芬太尼(0.25 μg/kg·min)和丙泊酚(3 μg/kg·min)維持麻醉。兩組患者在機械通氣期間均維持呼氣末二氧化碳氧分壓為30 mmHg,并監(jiān)測患者心率和血壓等指標,及時調(diào)整藥物濃度。
1.3.1 認知功能評分 本研究采用腦簡易精神狀況檢測量表(MMSE)對患者手術前后認知功能進行評分:共包含5項:包含定向力(10分),記憶力(3分),注意力和計算力(5分),回憶能力(3分)和語言能力(9分)。
1.3.2 炎癥反應因子水平分析 炎癥反應因子水平檢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法進行。NSE檢測試劑盒購自美國CST公司;S-100β檢測試劑盒購自美國R&D公司;IL1β及IL2檢測試劑盒購自美國Santa Cruz公司;IL6檢測試劑盒購自美國Abcam公司。所有檢測操作均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麻醉后記憶力評分、定向力評分、注意力和計算力評分、語言能力評分和回憶能力評分均明顯降低(P<0.05),且對照組患者的降低程度更明顯(P<0.05),見表1。
表1 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對顱腦手術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分析
與本組麻醉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麻醉后比較,bP<0.05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麻醉后NSE、S-100β水平均明顯升高(P<0.05),且對照組患者的變化程度更明顯(P<0.05),見表2。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麻醉后IL1β、IL2及IL6水平均明顯升高(P<0.05),且對照組患者的變化程度更明顯(P<0.05),見表3。
表2 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對顱腦手術患者NSE、S-100β水平的影響
與本組麻醉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麻醉后比較,bP<0.05
表3 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對顱腦手術患者IL1β、IL2水平的影響
與本組麻醉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麻醉后比較,bP<0.05
顱腦損傷患者會出現(xiàn)血腫、腦腫脹及顱內(nèi)壓升高等,并可能導致腦疝,甚至引起死亡。采用及時手術治療清除壞死組織及血腫是臨床治療顱腦損傷的主要手段。采取適當?shù)穆樽硎侄问翘岣呤中g效果、改善患者預后的重要方面。顱腦外傷本身會對認知功能及炎癥因子水平產(chǎn)生明顯影響[7],因此,本研究中納入的病例在術前均無認知功能及炎癥因子方面的明顯差異性。本研究也證實患者麻醉后記憶力評分、定向力評分、注意力和計算力評分、語言能力評分和回憶能力評分均明顯降低,麻醉后血清中NSE、S-100β、IL1β、IL2及IL6水平均明顯升高,且對照組患者的變化程度更明顯,提示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后顱腦手術患者認知功能評分明顯降低,炎癥反應因子水平明顯升高。
認知功能障礙是麻醉的常見不良反應,但合理的麻醉藥物選擇配伍對認知功能的異常有改善作用: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和七氟醚藥物配伍可減輕手術麻醉后的炎癥反應,改善患者術后認知功能[8],且右美托咪定應用于食管癌全麻術中能夠有效減少單肺通氣患者手術后的認知功能障礙[9]。在分析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早期認知功能的影響時也證實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早期認知功能存在影響,全憑靜脈麻醉是相對更為理想的麻醉方法[10]。但以往的研究為對合理的麻醉藥物配伍降低認知功能發(fā)生程度過程中的炎癥因子參與進行分析。已有的證據(jù)顯示NSE和S-100β水平與認知功能障礙的發(fā)生過程存在密切的關系[11]。在分析腦梗死患者血清S100β和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水平與認知功能障礙的關系時發(fā)現(xiàn)腦梗死組患者S100β和NSE水平間具有正向相關性,S100β和NSE可有效反映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程度值[12]。以往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老年患者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血清S-100β、NSE、TNF-α、IL-6增幅,改善術后早期MMSE評分,降低POCD發(fā)生率[13],且認知護理干預能顯著改善腦卒中后PSD病人的抑郁狀況,促進神經(jīng)和認知功能的恢復,而此過程與S100β水平有關[14]。在分析頭針對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血清NSE、S-100β蛋白濃度及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時也證實頭針可減輕老年患者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改善術后認知功能,而此過程與NSE、S-100β蛋白水平的變化有關[15]。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麻醉后認知功能評分均明顯降低,麻醉后血清中NSE、S-100β水平均明顯升高,且對照組患者的變化程度更明顯,提示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后顱腦手術患者認知功能評分明顯降低,炎癥反應因子水平明顯升高。同時,白細胞介素水平的異常也與認知功能障礙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異常密切相關[16-17]。在分析腦卒中后抑郁病人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8、同型胱氨酸水平與認知功能關系時發(fā)現(xiàn)腦卒中后抑郁病人的IL-6、IL-8、Hcy水平與其認知功能出現(xiàn)下降的可能性甚至認知水平下降的程度均有一定的相關性[18],且在老年腹腔鏡胃癌根治術中,星狀神經(jīng)節(jié)阻滯可有效抑制Aβ-42及IL-6的產(chǎn)生,改善患者術后早期認知功能[19]。本研究在分析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對顱腦手術患者認知功能及炎癥反應的影響時發(fā)現(xiàn),麻醉后血清中IL1β、IL2及IL6水平均明顯升高,且對照組患者的變化程度更明顯,提示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后顱腦手術患者認知功能評分明顯降低,炎癥反應因子水平明顯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