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忠/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qū)第二中學教師
陳文
由國家民政部、中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編撰的《中國殘疾人名人辭典》中,赫然印著兩名江蘇金壇籍人才的辭條:華羅庚、陳文。教師陳文,一個與華羅庚一樣的殘疾人,在教育崗位上一干就是41年,從代課教師到民辦教師,再到公辦教師,然后到特級教師,無論哪個人生階段,無論是哪種工作崗位,他都盡力做自己應(yīng)該做的事,做最好的自己。
有這樣一句話:“勿問成功的秘訣為何,且盡力做你應(yīng)該做的事?!痹陉愇牡慕逃闹?,一份份辛勤的汗水,在歲月中結(jié)晶成一顆顆閃亮的珍珠,最終串成一串璀璨的珍珠項鏈,熠熠生輝。
四歲時患小兒麻痹癥,讓他成了一個殘疾人。兄弟五個,陳文排行老四。他的三個哥哥為替父母分憂,都未能念到初中畢業(yè),而他卻很聰明,一直讀到高中畢業(yè)。因為身患殘疾,他沒能步入高等學府,只能回到村里。之后的他,曾經(jīng)做過“割田成方”的測繪員,當過“種子隊”的會計,為村小的女教師臨時代過課。這期間,他唯一的愛好,就是讀書。每天晚上,村里人都能看到他秉燭夜讀的身影。不懂他的人都說他是書呆子,讀書,有啥用呢?懂他的人知道,他的志向絕不是當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óng)民。
1976年,村里的小學要辦“戴帽子”初中(小學加上初中的一二年級,類似如今的實驗學校),需要老師。在“推薦會”上,大隊的干部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高中畢業(yè)的陳文,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叫陳洪舵來!”19歲的他終于接到了被錄用為民辦教師的通知,在填寫表格時,他想到了“唯有文而不朽”的詩句,毅然決然地在姓名一欄寫上“陳文”,取代了父母起的“陳洪舵”。
在教書之余,他主動、積極地提升自我的教師素養(yǎng),參加函授班的學習,花了兩年時間學完了中等師范的課程,獲得中師文憑后,他又馬不停蹄、趁熱打鐵,報名參加了南京師范大學的中文專業(yè)的函授學習。有同事勸他說:“教小學,有了中師文憑足夠應(yīng)付了,還學那么深干啥?”他笑著說:“知識再多也撐不破肚皮!如果我們光是為了應(yīng)付,那就對不起學生和家長,更對不起自己。”最終,他拿到了大專文憑。
“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眾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一時機去發(fā)掘開拓的人?!睂﹃愇膩碚f,讓他記憶猶新的依然是人生中的幾個“第一次”。自從踏上講臺后,他一直嚴格要求自己,主動請教老教師,積極進取,夯實自己的基本功。他成了學校里的“另類”,一個不愿隨大流的“另類”。
一天,中心小學教導主任到學校找陳文,讓他給水北片的教師上一節(jié)作文指導課,他欣然接受。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他先從內(nèi)容入手,解決學生的“無米之炊”,他把全班學生(也不過二十多人)帶到距離學校十多里遠的長蕩湖,讓學生在長蕩湖畔盡情地玩耍——唱歌、跳舞、嬉水,給學生拍照留念,講長蕩湖的傳說……他一個腿不好的人,竟然徒步往返二十多里路。開課那天,他把學生帶到中心小學,孩子們特別興奮,他卻有點兒緊張,教室后面坐滿了外鄉(xiāng)的老師。讓他欣慰的是,他與學生合作得非常愉快,課后聽到了許多贊美的話,這是他從事教育工作的第一次對外上公開課,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1983年,在教學上漸漸嶄露頭角的陳文,被“三顧茅廬”借到了一所“戴帽子”初中做班主任,教初一、初二兩個班的語文。1984年春,縣教研室到水北學校調(diào)研,聽了他上的《我的老師》閱讀課。教研員與他交談了一個多小時,對他的這節(jié)課大加贊賞,并說,他在水北中學都沒有聽到這么好的課。在全鄉(xiāng)教研活動時,中心校長在大會上表揚了他。之后,兩個校長竟然爭著要他。水北中學校長要調(diào)他去,中心小學校長不肯放他走。最終,他選擇了水北中心小學。
在教好書的同時,他始終不忘“育人”。一個漆黑的夜晚,蒙蒙細雨,他打著手電筒去家訪。半路上不慎左腳踩空跌了一跤,身上沾滿了泥巴。他爬了起來,心里有些打退堂鼓。是繼續(xù)朝前走,還是返回家?“今日事今日畢”不禁縈繞腦際,搓掉衣服上的污泥,仍舊按計劃走訪了三位學生家長。學生和家長見他渾身泥巴,很受感動。一位姓陳的家長倒了一杯白開水遞給他說:“陳老師,我家那討債鬼不是念書的料,你就不要‘瞎子點燈——白費蠟’了?!薄安唬 彼驍嗉议L的話,“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不能放過?!本瓦@樣,一個輟學的少年被請回了學校。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1985年,他被評為常州市優(yōu)秀班主任、常州市教改積極分子。
1984年8月,他被調(diào)到了水北鎮(zhèn)中心小學,做班主任,教語文。開學后不久,校長找他談話,讓他做少先隊總輔導員,他支支吾吾不肯接受。已經(jīng)28歲且腿殘的他認為:輔導員要能歌善舞,是年輕老師做的事。過了一段時間后,校長又找他去談,他只好硬著頭皮接受下來,還提了一個要求,就是第二年新師范生分配來了,他就“退休”,領(lǐng)導也同意了他的要求。
他這個人,一旦接受了任務(wù),就一定會想盡方法出色地完成任務(wù),這一干就是四年。在這四年的少先隊總輔導員的崗位上,他斬獲了不少榮譽:1985年從北京捧回兩個“創(chuàng)造杯”(機器人),九個活動被評為江蘇省優(yōu)秀設(shè)計獎;1986年“紅讀”活動,有21篇“紅讀”征文榮獲全國一、二等獎,并獲全國組織獎,他撰寫的論文獲全國一等獎;1987年又組織隊員參加全國民族兒童勤巧小隊競賽活動,有四個小隊獲全國獎,三個小隊獲省級獎。
陳文參加“美高杯”征文大賽并獲獎
幾年的努力,幾年的奮斗,使原來幾乎處于空白的學校少先隊工作一躍跨進了全縣先進行列,并且在常州乃至省里也有了一席之地。因此,他先后被評為“常州市少兒先進工作者”“江蘇省優(yōu)秀少先隊輔導員”,并作為優(yōu)秀輔導員代表出席了江蘇省第九次團代會,被評為“金壇市十佳新人”,其先進事跡曾被《新華日報》《群眾》《黨風月刊》《鄉(xiāng)土》《常州日報》等省市縣的十幾家媒體做過專題報道。
1998年7月,他從教導主任被擢升成校長。在感受信任的情感中,他只有一個信念:開拓創(chuàng)新,不負眾望,努力把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水北小學帶入新世紀。以“四抓”作為工作的重心:抓好教師隊伍建設(shè)是關(guān)鍵,抓好教育科研是保障,抓好常規(guī)管理是根本,抓好素質(zhì)教育是核心。
一上任就成立了教科室,他著手制定了一整套教科研工作管理條例。其中《教育科研成果獎勵辦法》和《青年教師繼續(xù)教育工作條例》是針對青年教師采取的必要的措施。幾年下來,無論學校領(lǐng)導,還是年輕教師都非常熱衷于教學研究,整個學校處于教科研的濃濃氛圍中,教科研成為了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尤其是語文教學成為全市的一枝獨秀,獲全市語文教學成果展示評比一等獎。學校有省級課題兩項,市級課題三項,校級課題12項。這在農(nóng)村一所小學是少有的。為了推介水北小學的教科研工作經(jīng)驗,2000年春,金壇市教育局在水北小學召開了教科研課題研究現(xiàn)場會,受到省教育學會秘書長及各校與會代表的高度評價。
1998年,陳文被評為“常州市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獲得江蘇省“紅杉樹園丁獎”金獎;2000年被評為江蘇省小學語文特級教師;2000年12月,他當校長的學校以常州市最高分通過了江蘇省實驗小學評估,得到評估組專家一致好評:“理念新,思路清,措施實,效果好。”
2001年8月,他被調(diào)入教研室,任分管全市教科研工作的副主任。為更好地做好參謀,為領(lǐng)導的決策提供優(yōu)質(zhì)服務(wù),他對全市的教科研工作進行了調(diào)查摸底。一方面,深入學校了解教科研工作的實際情況;另一方面,設(shè)計了問卷調(diào)查表寄發(fā)到每所學校,掌握第一手資料。通過調(diào)查,他撰寫了《金壇市教科研工作現(xiàn)狀與分析》一文,為領(lǐng)導的決策提供了詳實可借鑒的資料。之后,他先后參與起草、修訂、完善了《金壇市教科研成果獎勵津貼發(fā)放辦法》《金壇市教科研課題管理辦法》《金壇市小課題實施辦法》等文件,還先后向局領(lǐng)導提交了《全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等多篇調(diào)研報告。這些,完全可以套用其他地方的現(xiàn)成的東西,但是,他從來不!
陳文和名師工作室成員
他總有一股好強的勁兒,要么不做,要做就最好。他不厭其煩地指導課題選題,論證、撰寫研究方案,全市中小學課題覆蓋率達到100%,“十五”以來,全市有國家級課題兩項,省級課題155項,常州市級課題267項,金壇市級課題728項。
一個有服務(wù)意識且有服務(wù)水平的教師,如果能夠走出區(qū)域,走向社會,擴大服務(wù)范圍,那么他的服務(wù)質(zhì)量就會提速,他的服務(wù)作用就會放大。這是對教育事業(yè)的奉獻,也是對社會發(fā)展的貢獻。陳文受常州市教育局委托,帶領(lǐng)評估組對溧陽、武進、常州市區(qū)部分學校進行省實驗小學創(chuàng)建評估驗收,實驗小學“回頭看”評估,實驗小學督導評估;擔任常州市小學高級教師和中學高級教師職稱的評審工作,擔任常州市學科帶頭人、青年骨干教師的評審工作,擔任常州市特級教師后備人才和特級教師的考核評審工作。
他先后應(yīng)邀到常州師范、宜興實驗小學、鹽城市第一小學、常州市教師培訓中心、溧陽市、天寧區(qū)、新北區(qū)、武進區(qū)和金壇市作專題講學150余場,把自己對教育的理解與認識,對教育的理想與情懷,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廣大教師共享。他被聘請到蘇州、丹陽、東臺、常熟等地擔任江蘇省小語優(yōu)質(zhì)課的評委,使自己的服務(wù)權(quán)限擴大到全省,既展示了自己的聰明與才智,也為宣傳金壇教育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2009年,他被評為“常州市優(yōu)秀教研員”,2011年,他被評為“江蘇省教育科研先進工作者”。
到了教研室后,他先后組建了三個工作室:第一個工作室是2004年至2007年,研究項目是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五”課題《小學作文教學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研究》;第二個工作室是2008年至2011年,承擔了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立項課題《小學生主題生活作文教學模式的研究》;第三個工作室是2011年至2014年,研究的項目有兩個,一是江蘇省教研室第八期立項課題《基于主題生活生態(tài)作文教學的研究》,另一個是《閱讀教學與生態(tài)作文教學整合的研究》。 他主持的工作室運行方式主要有:讀書學習、教學實踐、教學研討、課題研究、成員論壇、教育沙龍、專題講座等。前兩個算“草根”工作室,是他自費帶領(lǐng)一批年輕教師共同學習、研究、發(fā)展,第三個屬金壇市名教師工作室,教育局給予一定的經(jīng)費支持。
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里?它來自內(nèi)心的淡定與坦然。無論草根的,還是官方的,他都以“指導、研究、服務(wù)、研修”為宗旨,力圖使每個成員都成為“會學習、會研究、會上課、會溝通、會合作、會寫作”的科研型教師,促進工作室成員的專業(yè)發(fā)展,加速青年教師的成長步伐,努力成為最好的自己。同時,利用工作室成員“以點帶面”來推動更多教師的成長,促進更多教師的發(fā)展,引領(lǐng)更多教師的創(chuàng)新。
建立工作室以來,已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僅第三個工作室期間就發(fā)表了64篇論文,有兩位成員被選拔為校長,五人被聘任為副校長,一人被評為常州市特級教師后備人才,五人被評為金壇市名教師,多數(shù)人被評為常州市學科帶頭人和青年骨干教師。
在成就別人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陳文出版了多部教育專著,獲金壇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常州市社科聯(lián)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獲得了金壇市政府的“金沙英才獎”。
教師不可能干一輩子,但教育可以干一輩子。2017年底,他退休了?!白屔畹木涮柸ψ〉娜耍菬o法前進半步的?!蓖硕恍莸年愇?,沒有讓職業(yè)的句號圈住,而是繼續(xù)在教育的道路上發(fā)揮余熱。他的身影依然活躍在全市的中小學校園,給年輕教師做指導。
“我一路走來,能夠擁有今天這樣的成就,真的很知足、很自豪,這輩子沒有白活。如果說我的成功有什么秘訣的話,那就是自己總結(jié)出來的‘十個一點’:學習廣一點、行動快一點、腦筋活一點、筆頭勤一點、效率高一點、做事多一點、理由減一點、責任強一點、享受少一點、磨練苦一點?!痹诟鞯氐膶W術(shù)講座中,陳文對年輕教師如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