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秀溪 李其壯
玉林市博白縣江寧鎮(zhèn)道根村小學(以下簡稱道根小學),是一所不起眼的邊遠庫區(qū)學校,由于種種原因,該校服務區(qū)域的生源曾出現(xiàn)流失現(xiàn)象。但近年來,該校辦學成績逐年穩(wěn)步提升,成為一所備受當?shù)厝罕姺Q道的農(nóng)村小學。
從流失生源到備受稱道,道根小學如何打贏這場“翻身仗”?該校校長朱秀梅告訴記者,是因為有“根”文化的助力。在該校教學樓墻體上,有一株“道根樹”,仁義禮智信、忠勇節(jié)勤孝等組成了“樹”的根系,“樹”的兩旁寫著“培正直之根,育厚德之人”十個大字,這正是“根”文化的核心內(nèi)涵。
真正的課堂要有生命力
“我校的尋‘根之旅是從課堂改革開始的。課改,是要追尋有生命力的課堂;打造有生命力的課堂,是為了激發(fā)師生的活力。有生命力的課堂才是真正的課堂?!敝煨忝氛f。
2014年3月,博白縣教育局在全縣大力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工作,道根小學便是試點學校之一。在此之前,該校已有62年的辦學歷史。歷史積淀可能是學校發(fā)展的沃土,也可能是學校發(fā)展的“桎梏”,于該校而言,“傳統(tǒng)教學之苦”成了學校發(fā)展的“攔路石”,對此,朱秀梅用“過去的課堂特別沉悶,學生學得艱難,教師教得辛苦”來形容。
為了確保課改順利開展,道根小學成立了研究小組,制訂課改方案,積極學習兄弟學校的成功經(jīng)驗。一年后,該校課改初見成效,實驗班學生的成績和精神面貌發(fā)生了極大改變。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該校課改實驗教師錢冥思感嘆道:“剛開始的時候,我是抱著懷疑態(tài)度的,課改之后,課堂、學生的改變真是太大了。我沒想到,一群農(nóng)村孩子能夠如此自信,能夠總結出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結論?!?/p>
2015年秋季學期,道根小學在全校開展課改工作。這意味著該校將會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需要把工作做得更細致、更扎實。為此,該校重新梳理了工作思路:一是落實調(diào)研機制,對課改工作進行及時跟蹤,從制訂導學案、小組建設、分組合作交流、展示訓練等方面,對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二是做好榜樣示范、骨干帶動的工作,開展實驗教師集體備課、同課異構、示范觀摩和經(jīng)驗交流等活動,以點帶面地推進課改工作;三是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專題研討活動,促進課改不斷向縱深發(fā)展;四是定期組織質(zhì)量檢測、評價與分析,做好階段性總結和評估。
如今,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課改新理念的引領下,該校的課堂教學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課堂上,學生能夠熟練完成獨學、對學、群學,農(nóng)村學生害羞扭捏、伏桌睡覺等現(xiàn)象已不復存在,學生樂于表達、善于表達成為新常態(tài)。
“我特別喜歡這樣的課堂,因為這樣的課堂特別有活力,而且鍛煉了我們搜集處理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等各方面的能力,對我們以后的學習非常有幫助?!钡栏W學生彭精英如是說。
有生命力的課堂要有特色
道根小學實施的課改,不僅改變了課堂教學生態(tài),也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思維,拓寬了學校辦學的路徑。特色課堂,便是該校課改的“衍生物”之一。
所謂“特色課堂”,即道根小學根據(jù)本校教學實際、生源實際,自主研發(fā)的具有校本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目前,該校共有三門特色課程——語文、數(shù)學和英語,主要通過“班級輪流日記”“英語開口秀”和“快樂游戲,愛上數(shù)學”等活動進行。
“由于缺乏相應的條件和語言環(huán)境,農(nóng)村學生的英語口語普遍較差。不敢說、說不好、不標準,是過去我校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钡栏W英語教師朱桂曼說。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口語表達能力,是該校落實課改工作的一個研究方向。2017年,該校開始嘗試“英語開口秀”特色教學活動。
“英語開口秀”,就是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為學生營造一種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敢開口、說得好。具體而言,就是在每節(jié)課前,利用3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或完成一段對話,或介紹一本書籍,或描述一件事物;同時,教師將之錄成視頻,發(fā)送到班級微信群供家長觀看。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讓學生放學回家后,將當天所學的知識自編成一段對話甚至是情景劇,由家長錄制視頻發(fā)送到班級微信群,以便教師檢查。
“My name is Lin xiaodong.I like reading,also like delicious food.I want to be a Freedom-writer in the future,I want to introduce Chinese food to more people……”采訪之時,道根小學五年級學生林曉東用流利的英語對記者說。這是該校開展“英語開口秀”活動取得實效的有力證明。
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校長朱秀梅親自上陣,研發(fā)了“班級輪流日記”活動,每學期開學,學校給每個班級發(fā)一本日記本,各班學生每天輪流寫一篇日記,可以記述一次觀察,可以寫一篇心靈感悟,也可以記錄一節(jié)令人印象深刻的課堂,字數(shù)不限、內(nèi)容不限、體裁不限,各班教師定期檢查、點評,校長會在期中或期末進行檢查,對寫作進步的學生予以獎勵。“這讓我愛上了寫作,也讓我愛上了閱讀。”該校學生王萍說。
而該校學生寧櫻則更喜歡“快樂游戲,愛上數(shù)學”活動,因為它“非常好玩,而且非常能鍛煉能力”。2018年11月,道根小學舉辦了第一屆“快樂游戲,愛上數(shù)學”活動,活動項目有“拍7令”“算術大賽”“挑戰(zhàn)者”等,在有趣的活動中,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各種問題,真正體驗到了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以上三大特色課堂教學活動,是道根小學深化課改工作的成果,成為備受該校師生青睞的“王牌活動”。
有“根”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道根小學實施課改,是為了尋找?guī)熒膶W習之“根”、創(chuàng)新之“根”;研發(fā)豐富多彩、富于內(nèi)涵的活動,則是為了培植學生成人之“根”?!拔覀円詾椋粋€人要有‘根,才能長成參天大樹。而一個合格的人,首先是一個富有愛心和責任、懂得感恩和學習的人。這些就是人的‘根?!敝煨忝氛f。
培育學生的愛心和責任心,是小學階段德育工作的重心。“呵護蛋寶寶”活動,是道根小學借鑒外校經(jīng)驗并有所創(chuàng)新的一項德育活動。該活動主要是配合重陽節(jié)、中秋節(jié)等節(jié)日開展,舉辦時間不固定,活動時長為一周?;顒悠陂g,每名學生會領到一枚“蛋寶寶”(生雞蛋),學生要與“蛋寶寶”相處一周時間,除體育課、廣播體操或其他需要進行劇烈運動的時間,學生要時時刻刻隨身攜帶這枚“蛋寶寶”,感受它的溫度、為它進行裝扮,并以日記的形式記錄呵護“蛋寶寶”的經(jīng)過、遭遇,寫下自己的感受、體會。
“呵護蛋寶寶”活動,喚醒了道根小學學生的責任意識,培育了他們的愛心。一周的時間,對該校學生黃冬雪來說既“身心疲憊”又“收獲滿滿”。疲憊,是因為每天“都要小心翼翼,不能磕著、碰著、撞著”;收獲,是因為從中“真正體會到了父母養(yǎng)育子女的不易,體會到了生命的寶貴,體會到了生命需要呵護和尊重”。
打造“培根樂園”實踐基地,讓每個班級認領一塊菜地,地里可種植蔬菜、玉米等作物,由班級負責播種、施肥、除草、捉蟲等,并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記錄種植過程的點滴,在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增強學生的責任心和愛心;開展“感恩父母,親情洗腳”活動,邀請家長到學校,由學生為父母洗腳,同時要求學生在活動后寫下自己的感受,讓學生學會感恩;進行“星評”活動,評選禮儀星、勤儉星、勞動星、環(huán)保星、安全星、守紀星等,并創(chuàng)作校歌——《道根育人歌》,將各種行為習慣要求編入校歌中,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這些活動成為道根小學德育工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促使該校德育工作朝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精細化方向發(fā)展。
“我們學校還有很多興趣小組,比如朗誦小組呀,舞蹈小組呀,英語小組呀,書法小組呀,每個興趣小組都有很多活動。我參加的是書法小組,跟老師一起學習書法,現(xiàn)在我的字寫得越來越好看了?!钡栏W學生寧文頗為自豪地說。
隨著各項實踐的深入實施,道根小學的育人之“根”愈扎愈深,“道根樹”也越長越豐茂。
(責編 莫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