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少威
(河南護理職業(yè)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2010年,40歲以下青年教師占我國全體高校教師隊伍的62.66%,2011年比例為61.99%,2012年比例為60.8%。教育部2017年發(fā)布的數據顯示,40歲以下青年教師占高校教師總數的60%以上。可見,青年教師已成為我國高校教師隊伍的主力軍,其教學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我國高校教學質量。我國政府對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發(fā)展非常重視,出臺了許多促進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的文件。而要促進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首先要明晰其影響因素,即究竟有哪些因素會對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產生顯著影響。
為了對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本文探討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人口統計學特征(如性別、年齡、工作年限)對教學能力發(fā)展是否有顯著影響?學術特征(如青年教師職稱、學位、目前的學科、主講的大部分課程類型和青年教師職務)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是否有顯著影響?教學榮譽特征(如是否是校級重點課程、精品課程的負責人,是否獲得過校級教學名師稱號,是否是校級教學團隊中的帶頭人,是否獲得過省部級教學成果獎,是否在省部級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中獲獎,是否在校級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中獲獎,是否承擔過校級教學研究立項項目,撰寫的教研類論文是否獲得過校級以上的獎勵)對教學能力發(fā)展是否有顯著影響?以上這些因素對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的影響有多大?
本文使用的數據來自一項對西北地區(qū)27所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的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2000份,回收有效問卷184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2.2%。正式問卷調查以自評式問卷形式進行,采用匿名形式。問卷采用李克特5點量表法,共設計了4個維度,包含83道題,其中基本狀況題目20道,教學能力發(fā)展題目63道。
經信度分析,該量表的總體信度Cronbach α系數為0.965,從總體上看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良好。經效度檢驗,KMO值等于0.975>0.8,Bartlett球度檢驗給出的相伴概率為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因此量表構建效度良好。
本研究是基于量表所收集的數據,數據分析工具為SPSS17.0統計軟件,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標準差分析和Logistic回歸分析。
圖1 對教學效果的總體評價
均值分析表明,青年教師對教學能力發(fā)展總體性評價均值為3.69,介于“一般”和“較好”之間。經統計,36.3%的青年教師認為其教學能力發(fā)展不夠好。這說明,高校還需為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創(chuàng)造更多的發(fā)展空間,促進他們教學能力發(fā)展。
本文所研究的人口統計學特征:性別、年齡、工作年限三個方面。
獨立樣本T檢驗表明:男女高校青年教師之間教學能力發(fā)展評價沒有顯著性差異,性別不是判斷一個教師是否是好教師的根本。
單因素標準差法分析表明:(1)年齡在30歲及以下青年教師分別與31到35歲的青年教師、36到40歲的青年教師之間的教學能力發(fā)展評價存在顯著性差異.(2)工作年限在5年以內與6到10年的青年教師之間的教學能力發(fā)展評價存在顯著性差異.(3)工作年限5年以內間的青年教師與11到15年的青年教師之間的教學能力發(fā)展評價存在顯著性差異。(4)工作年限在6到10年的青年教師與11到15年的青年教師之間的教學能力發(fā)展評價沒有顯著性差異,可見,6-11年工作年限的青年教師對教學能力發(fā)展評價顯著高于5年以內工作年限青年教師。
初入職的青年教師(年齡在30歲及以下,工作年限在5年以內之間的青年教師),恰好處于適應和調整階段,常常有“無所適從之感”,并“初步適應了教育教學環(huán)境,能基本勝任教學工作”,而年齡在31-40歲之間、工作年限在6-15年的青年教師,處于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的成熟時期,“已經具有較高水平的教學和科研能力”,因此該年齡段和工作年限的青年教師對教學能力發(fā)展評價滿意度高。
圖2 人口統計學特征下的教學能力發(fā)展評價均值
本文所考查的學術特征包括青年教師職稱、學位、目前的學科、主講的大部分課程類型和職務五個方面。
圖3 學術特征下的教學能力發(fā)展評價均值
單因素標準差分析表明:(1)助教和講師之間教學能力發(fā)展評價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105>0.05;助教與副教授之間教學能力發(fā)展評價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0<0.05,助教的評價均值比副教授評價均值低0.34;講師與副教授之間教學能力發(fā)展評價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0<0.05,講師的評價均值比副教授評價均值低0.16;副教授職稱的青年教師對教學能力發(fā)展的評價顯著高于講師和助教,原因是職稱工作年限長于講師和助教,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能力發(fā)展顯著高于講師和助教。(因具有教授職稱的青年教師樣本太少,在此不做研究)(2)學士學位與碩士學位的青年教師之間教學能力發(fā)展評價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685>0.05;學士學位與博士學位青年教師之間教學能力發(fā)展評價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0<0.05,學士學位青年教師的評價均值比博士學位青年教師的評價均值低0.27;碩士學位與博士學位高校青年教師之間教學能力發(fā)展評價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0<0.05,碩士學位青年教師評價均值比博士學位青年教師的評價均值低0.22。獲得博士學位的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評價顯著高于碩士和學士學位青年教師。(3)人文科學類與社會科學類之間對教學能力發(fā)展評價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876>0.05;人文科學類與自然科學類青年教師之間教學能力發(fā)展評價存在顯著性差異,P=0.020<0.05,人文科學類青年教師評價均值比自然科學類青年教師的評價均值低0.1;社會科學類與自然科學類青年教師之間對教學能力發(fā)展評價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7<0.05,社會科學類青年教師評價均值比自然科學類青年教師的評價均值低0.,3。可見,青年教師所教學科類型是影響教學能力發(fā)展評價的因素。自然科學類(理工農醫(yī))的青年教師對教學能力發(fā)展的評價顯著高于人文科學類(文史哲藝)和社會科學類(經法教管)的青年教師。有研究也表明“理科教師對工作本身的滿意度顯著高于文科”,“文科教師在個人發(fā)展機會和自我評價方面的壓力感極其顯著地高于理科教”。自然科學獨立發(fā)展和取得合法地位的歷史最久,投入的人財物力最多,取得的成就和達到的水平也最高。因而自然科學青年教師教學評價均值顯著高于人文科學類和社會科學類青年教師。
獨立樣本T檢驗表明,主講課程是專業(yè)課還是公共課的青年教師之間教學能力發(fā)展評價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315>0.05。沒有職務的和有職務的青年教師之間教學能力發(fā)展評價均值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191>0.05。可見,課程類型和職位類型不是影響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的因素。這是因為,作為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是其核心任務,他們必須在任何時候都要考慮到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
本文所考查的學校表現包括是否是校級重點課程、精品課程的負責人,是否獲得過校級教學名師稱號,是否是校級教學團隊中的帶頭人,是否獲得過省部級教學成果獎,是否在省部級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中獲獎,是否在校級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中獲獎,是否承擔過校級教學研究立項項目,撰寫的教研類論文是否獲得過校級以上的獎勵八個方面。
結合Logistic回歸分析,對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評價存在顯著性影響的因素,按其影響高低排序依次是:(1)承擔過校級教學研究立項項目;(2)沒有職務;(3)高職稱;(4)獲得校級教學技能大賽獎;(5)撰寫的教研類論文獲得過校級以上獎勵。
顯著性檢驗的分析結論:(1)校級教學團隊中的帶頭人對教學能力發(fā)展評價顯著高于不是帶頭人的青年教師。(2)高校青年教師年齡越大,工作年限越長,對教學能力發(fā)展的評價越高。(3)青年教師所獲得的學位越高,對教學能力發(fā)展評價越高,且擁有博士學位的高校青年教師對教學能力發(fā)展評價顯著高于碩士和學士學位的青年教師。
高校要為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采取有力措施:
3.2.1 為青年教師承擔校級教學研究項目提供機會。
教學研究項目(簡稱教研項目)是與教學問題直接相關的研究,青年教師通過申報教研項目,不僅能提高科研水平,對于提高自身教學能力也具有重大影響。高校重視教學學術的地位,“敦促青年教師開展教學學術研究,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實踐智慧,促進專業(yè)發(fā)展?!?/p>
3.2.2 減少委派青年教師擔任行政職務。
正確處理好高校行政和教學之間的關系,招聘和培養(yǎng)專職的行政工作人員,將行政工作委任給專職的行政人員,使青年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和科研上,促進自身教學能力的發(fā)展。青年教師不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擔負教學工作,在高度重視科研成果的今天,高校青年教師同樣面臨需發(fā)表論文和出版著作的壓力,如果再讓青年教師擔任行政職務,無疑不利于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也影響行政工作的效率。
3.2.3 為青年教師評定高級職稱提供機會。
在高校中,副教授和教授職稱的評定一般需要教師取得研究生學歷,甚至是博士學位,而且以課題、專著、論文等教學科研為成果為基本條件。高校應切實推行公平競爭制度,大力選拔優(yōu)秀的青年教師為副教授和教授,確保職稱評定以科研和學術能力為考核指標,激發(fā)青年教師教學和科研的積極性。
3.2.4 多舉辦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
高校應鼓勵所有青年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技能大賽,青年教師應以提高教學能力為目標積極參與。高校評定職稱時,對在教學技能大賽中獲獎青年教師適當予以傾斜,把參與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作為一項考核指標。
3.2.5 進行校級以上教研論文評比。
在舉辦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的同時,也舉辦青年教師教研論文大賽。在青年教師承擔教研項目的同時,多撰寫教學研究方面的論文,將教學成果出版發(fā)表。通過評比教研論文,促進青年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和提高。
3.2.6 重點關注新入職的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發(fā)展。
新入職的青年教師對教學充滿信心和熱情,但是教學經驗不足,需實行老教師幫扶新教師的政策,實行青年教師教學導師制?!皩嵤┣嗄杲處煃徢芭嘤栁宀椒?。即:理論講授;專家講座;名師示范;相互觀摩;技能展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