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漢字書寫應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書寫漢字是文化學習的基本要求,是我們完成傳承中華文化這一光榮而神圣的歷史使命應當具備的文字基礎,更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小學語文老師更是要提高認識,采取得力措施切實加強小學生寫字教學,提高小學生的書寫質量。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寫字教學
人類文化的瑰寶——漢字,作為中華民族最主要的文化載體。漢字的創(chuàng)造是中國人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我們的漢字讓我們的中華文明代代相傳。《語文課程標準》很重視寫字的教學,因為識字和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這突出了語文寫字教學在語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從本質上說,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信息交流傳承的工具,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根。書寫漢字,并創(chuàng)造出感動世界的中國漢字書法藝術,更是中國人對世界藝術的貢獻而今天它的發(fā)展讓人擔憂,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為改變忽視寫字教育的現(xiàn)狀,全面提高學生寫字水平,落實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將面臨各種的挑戰(zhàn)。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又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字寫的正確、端正、美觀能增強表達效果。因此,我們必須要提高認識,采取得力措施切實加強小學生寫字教學,提高小學生的書寫質量。
一、 編寫順口溜
將寫字的要領和握筆的姿勢進行整合,變成他們說熟悉的打油詩,這需要教師自己多下功夫,也會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小小一點要點好,學會頓筆很重要;橫要平,豎要直;撇有鋒,捺有腳;提鉤要尖折有角,行筆輕快要記牢;認真練習功夫到,筆畫健美字才好。讓學生邊背誦歌謠邊照著做。
二、 使用形象化語言
設計直觀的教學方法,通過示范進行指導,便于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如寫“撇”時,我就會選擇比喻的修辭,將撇比如成的隨風飄揚的柳枝,輕輕收筆出尖,并進行演示,化繁為簡。再如:在講述“豎”的書寫時,“懸針豎”尾端呈針尖狀,像一枚懸掛的針,所以叫懸針;而“垂露豎”尾端圓潤飽滿,像含著一滴將要落下的露珠,所以叫垂露。寫字時,告訴學生每一個漢字都有色彩、聲音、氣味,如:“笑”令人歡快,“哭”讓人想流淚,讓學生感受到每一個方塊字都是一個小小的精靈。寓教于樂,直觀形象,這就使學生在寫字過程中做到用眼、用腦、用手、用心。
三、 講故事
小學生都會更喜歡聽一下故事,這會極大地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那么教師就應該抓住這個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將課堂的教學目標融入故事中。讓學生從故事中吸取知識,從而了解很多的人和事,學好知識,做好人。比如:讓學生了解倉頡造字的傳說,知道我國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從王羲之每天“臨池學書”清水池變“墨池”的故事中學到勤奮;從岳飛“沙土練字”的故事中學到自強不息等等。
四、 批改因人而異
教師批改學生的寫字時,也要因人而異區(qū)別對待。寫得好的得“優(yōu)秀”,并寫上“你真棒,再加勁!”寫得有進步的也給“優(yōu)秀”并寫上“有進步!相信你下次會寫得更好!”等激勵性評語。我記得有次在一個學生的寫字紙上寫了一句“是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后來他就一直努力,每天都有質有量的完成作業(yè),進步非常的大。
五、 掌握漢字構成規(guī)律,進行寫字方法的引導
漢字的構成有它自身的規(guī)律,具有集形象、聲音和詞義三者于一體的特性,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獨一無二的。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它的這一規(guī)律引導學生分析每一個漢字的整體和局部,研究每一篇章的整體和局部,努力探索漢字筆畫與其書寫工具之間的規(guī)律。在教學中抓住漢字的形體特征,把握基本筆畫規(guī)律,結構的處理規(guī)律,切實進行寫字方法的引導,對中小學生來說十分重要,現(xiàn)代學生寫不好字正是由于他們缺乏對書法方法和規(guī)律的探索與研究,從來就是憑自己的感覺寫字。教師注意把所有的漢字書寫規(guī)律都讓學生做一些了解,就有利于他們去自主學習,有利于他們對書法藝術做進一步探索與研究,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筆畫的書寫規(guī)律。漢字書寫的基本筆畫有點、橫、豎、撇、捺、鉤、折、提等8種。每個漢字都是由基本筆畫組成的,因此寫好筆畫是寫好漢字的基礎。在筆畫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筆畫的形狀,領悟起筆、行筆和收筆,以及運筆的輕重、緩急和提按的要領,從而掌握好每個基本筆畫的規(guī)范寫法。筆畫的書寫規(guī)律包括運筆的規(guī)律及變化的規(guī)律。
結構的處理規(guī)律。漢字字數(shù)繁多,字形各異,但其中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如正楷字結構的處理規(guī)律要做到橫平豎直,間距均勻,主次有別等。
要讓學生真正能寫好字,還得從平時的寫字習慣抓起,培養(yǎng)他們學習每一個東西首先都認真地閱讀原作,細心關注難點,每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中從不放過難字的習慣,只有養(yǎng)成了這樣的習慣才能有實實在在的收獲。古往今來,我國涌現(xiàn)出了許多著名的書法家,他們的書法作品是藝術中的珍品。他們勤于練字,刻苦用工的事例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要想寫好字,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書法博大精深,要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只有堅持不懈,勤于練習者才能有所收獲。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漢字書寫應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它卻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作為炎黃子孫華夏后裔的我們,正確書寫漢字是文化學習的基本要求,是我們完成傳承中華文化這一光榮而神圣的歷史使命應當具備的文字基礎,更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競人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正是因為有我們的漢字才使中華文明代代
小學語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積累。常言道,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要想學好語文,就必須要不斷積累典范性的語文素材,積淀語感經驗。認識漢字,熟讀課文,學會規(guī)范性書寫,能積累記憶方法,學會按順序描寫失誤的方法,學會復習與預習。
國家的發(fā)展需要人才,而作為小學語文這門基礎性的學科,對于一個人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要不斷適應新課改下的教學模式,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為國家的發(fā)展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
作者簡介:
王博,河北省石家莊市,河北省石家莊市留村小學。